文·圖 ◎ 李開然
李開然 任教于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同時任英國《5A藝術》雜志中文版編委主任,策展人、制片人,曾先后獲同濟大學規(guī)劃博士學位、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城市的現(xiàn)實很復雜,問題很多面,似乎永遠沒有完全的解決之道。在針對城市的評價中,一些基本的評價原則是必不可少的:關系性、經(jīng)濟性、前瞻性、合理的使用、感受與感知。不管多么小規(guī)模的城市設計,可能都需要放到城市的體系中去考慮,并且通過設計,來反饋正面的能量給所在的城市。這就是城市設計的魅力,也是它的難點。
理想的城市應該是積極活躍的、有吸收承載力的、交通方便的城市,人們可以自由漫步其中,而這里也是豐富充足的且充滿美感的。我把這樣的城市總結為5A城市,即五個以字母A打頭的英文來形容,Active(積極活躍的)、Absorptive(有吸收承載力)、Accessible(交通方便的)、Ample(豐富充足的),Aesthetic(充滿美感的),其目標就是讓居住其中的人樂意并且能夠漫步(Amble)其中。用一句話來講,就是:5A city is an active,absorptive,accessible place,for people to amble around,where is also ample and aesthetic.
1.伏爾塔瓦河畔的布拉格
2.愛丁堡國際藝術節(jié)的街頭表演
3.倫敦莎士比亞戲劇節(jié)的街上
4.干干凈凈的奧地利小鎮(zhèn)因斯布魯克
具體來講,Active是在講城市活力,然而城市活力并不是指敲鑼打鼓的熱鬧或商業(yè)宣傳,也不是每天發(fā)動大家捐款或者搞馬拉松活動以便讓民眾參與,而是指一個城市在他人的印象中,具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經(jīng)濟社會文化生活中是起正面作用的、靈活高效的。它在其他城市的人心里,是被人關注的,被人向往的。積極的城市就像人群中積極的人一樣,他/她可能并不漂亮,也不富有,甚至高矮也很普通,但他/她會出現(xiàn)在很多場合,積極地合作,或者伸出援手,或者表達創(chuàng)意。城市,不管城區(qū)大小、GDP多少、歷史長短,與人群中的人是類似的,光靠炫耀自己歷史多久、GDP及稅收多高、資源多豐富,其實和一個人在炫耀自己家世顯赫、收入很高一樣,并不會引起持久的關注或好感。
具有吸收承載力,是城市非常重要的屬性。它表示著城市增長的勢能與潛力。城市需要為新來的人與事物提供空間、融入制度和經(jīng)濟支撐,以便使自身動態(tài)增長,而不是將新興事物拒之門外、設立門檻,或者勉為其難,淪為包袱,更需要主動吸引甚至是延請所需要的高端人才與創(chuàng)新事物。吸收承載力包括對高端人才的吸收能力與意愿,以及對創(chuàng)意的勇于承載和深化實踐能力。
交通方便也就是指城市的可達性,以及城市內(nèi)部任何地點的可達性。這一可達性還需要包括對弱勢群體的可達,比如導盲道、紅綠燈的導盲音、無障礙坡道、公交車的無障礙化上下車等一系列。這一屬性顯然還需要包含:各種公共交通方式的相互對接,以及私有車輛與公共交通樞紐的對接,P+R系統(tǒng)(即Park and Ride,停車換乘公交系統(tǒng))在歐洲大小城市都已普及,這會使公交系統(tǒng)發(fā)揮更大作用,使城市密集區(qū)交通車輛減少,從而使城市擁有更便捷的可達性。在大型城市中,例如上海,在地鐵換乘樞紐旁建設大型立體停車場是非常必須的。為了減少黑車危害,也為了解決到達目的地前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為地鐵站點提供自行車租車、停車以及正規(guī)的小型電動車運送服務也是非常必須的。
城市的豐富充足性也許太抽象,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豐富充足的反面:公交車人滿為患;擁擠的地鐵車廂需要有人推自己才能擠得進去;城市機場的出租車要排長龍才能等到,更令人詫異的是不僅等著要上車的人排著長龍,等著接客的出租車也是排著長龍干著急;下班回家小區(qū)里停車總是找不到位子;六層樓的公寓樓里總有某家發(fā)出裝修噪音;小區(qū)旁的活動場地全是人;公園里找不到安靜的地方,或者更甚的是步行距離可達范圍內(nèi)根本沒有公園、廣場……Ample的基本意思是“足夠的”“能夠滿足需求量的”,進而引申為豐富的、寬敞的、充足的。城市是民眾的城市,當民眾不再覺得公共資源緊缺、免費的地方不再擁擠不堪的時候,當想要安靜的人和想要熱鬧的人都可以不用消費就擁有的時候,這個城市才可以稱之為滿足了這一個A的要求。
至于充滿美感這一標準,可能一百個哈姆雷特便有一百個美感要求。但是基本的底線差不多,干凈、不雜亂、不破舊、不陰暗,當然最好能色調(diào)和諧,街頭再有點特色的細節(jié)。更好的是老祖宗還留了遺產(chǎn)有一些文化名勝,以及天生麗質(zhì)有山水相映,或者有池橋點綴。美感是沒有上限的,美感也很難橫向比較。很多城市的天然資源,比如河流成為城市開發(fā)中一批高檔小區(qū)的后院視野,而沒有向城市街道形成開放的視覺,這顯然相當于西施拿著東施的照片當面具。
返回來再說第一點“Active”:滿足了以上五條,或者意識到不足,在這五個方面不斷進取的城市,才是一個真正積極活躍的城市。一個5A級的城市,里面的市民肯定有幸福感,并且不會像很多北上廣人那樣,疲于奔命地每天花兩三個小時往返于工作地點與家,所以會有閑暇在自己的城市里Amble around(散步溜達),并且有地方散步溜達。5個A的要求,最終匯聚到一個目標,就是另外一個A-amble(散步)。讓市民能夠有時間散步,有地方散步,有心情散步,這才是一個城市應該做到的終極目標。散步其實最難做到,因為如果掙的錢永遠不夠付房費,人們就會永遠忙于加班和工作,永遠忙于從一點最快速地到達另一點。
城市設計其實是在以現(xiàn)實主義的方式經(jīng)營上述遠景中理想城市的局部,試圖以動態(tài)改良的方法,將整個城市的質(zhì)量提升。
但是城市設計的主體是不同的設計師所代表的不同利益體,具有不同的立場和利益訴求,這個理想中動態(tài)整合的方式在現(xiàn)實中總是未必能盡如人意。如果在著手工作之前,所有人都已心存共同的愿景與面貌,并且在設計的過程中,時刻考量,也許會逐漸接近那個實際上不可能存在的理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