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霞
高郵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高郵 225600
產后出血的防治與護理觀察
張 霞
高郵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高郵 225600
目的觀察并探討產后出血的防治與護理措施。
產后出血;出血防治;護理觀察
產后出血是產婦在分娩之后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通常會直接威脅到產婦的生命安全[1]。我院對于已經接收的產婦,為了控制產后出血的情況,采用了產前防治以及完善圍產期護理措施的方式,讓產婦產后出血的現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間我院接收的產婦15例,其中9例為初產婦,6例為經產婦,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7.7±4.1)歲。在15例產婦中,有5例接受剖宮產手術。
1.2 方法
所有產婦均注意飲食、睡眠、生活習慣進行合理的控制,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并在常規(guī)產期護理的基礎上,接受針對于產后出血的防治與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首先,完善產婦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其在孕期就對自身的懷孕情況有非常全面的了解,定期接受孕檢,并自主識別胎動,掌握好大致的預產期,及時入院待產;其次,對產婦進行心理輔導,消除其恐懼與焦慮的情緒,增強其安全分娩的信心。然后,適當地使用催產素等藥物,讓產婦的分娩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最后,在產婦分娩時注意控制出血量,避免產道出現損傷,在產后第一時間采取止血措施,如果產婦在產后出現持續(xù)出血的現象,那么則需要迅速對其產道及產道周邊情況進行檢查,找出出血原因并及時止血。對于剖宮產的產婦,則需要針對于剖宮產進行止血處理,避免血管受到損傷從而造成產后出血[2]。
經對所有產婦的產后出血情況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所有產婦的產后出血時間為(0.9±0.4)h,產后出血量為(513.7±22.4)ml。其中剖宮產的產婦產后出血時間為(1.1±0.6)h,產后出血量為(583.7±26.9)ml。詳見表1。
一直以來,產后出血就是許多產婦在分娩之后十分容易出現的并發(fā)癥,對產婦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3]。特別是在近年來,剖宮產的應用被推廣,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相比于以往提升了許多。一般對于出現了產后出血的產婦,如果沒有進行及時的止血處理,那么輕則發(fā)生產道的感染,重則出現休克現象,甚至會直接造成產婦死亡[4]。因此,為了保障產婦的安全,對產后出血的控制非常重要。
目前,對產后出血較為有效的控制措施主要是通過圍產期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防治與護理措施來實現,讓產婦在孕期就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孕檢,并對預產期有大致的了解,為分娩做好前期準備。同時,良好的情緒以及舒適的環(huán)境也有利于產婦的分娩,通過心理干預的方式,讓產婦隨時保持開心樂觀的情緒。在必要時,對產婦使用催產素也可以讓分娩過程更加順利,降低產后出血的發(fā)生幾率。對于接受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在圍產期更要注意對產后出血情況的防范,在分娩結束時就采取相應的止血措施,以免造成產后出血現象的發(fā)生。當已經出現了產后出血現象時,則應該找出出血原因,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在本研究中,對產婦采取了針對性的圍產期防治與護理措施之后,產婦產后出血的時間以及產后出血量有了顯著的降低。通過對產后出血的防治與護理,讓產婦的產后出血情況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降低了分娩所帶來的風險。由此可以看出,在產婦的產前、生產時以及產后采取針對性的產后出血防治與護理措施,具有非常高的臨床推廣意義,能夠更好地保障產婦的生命安全,讓母子均能平安,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表1 兩組產婦的產后出血情況比較
[1]崔紅,陳靜,劉彩霞,等.2001年和2011年產后出血的救治及高危因素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42(6):532-534.
[2]羅琳,趙曉霖.產后出血的急救措施及原因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2,19(3):188.
[3]王玥.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分析和預防措施研究[J].天津醫(yī)藥 ,2013,(9):924-926.
[4]陳瑜,哈麗恰?霍加西,屈小林,等.新疆阿合奇縣101例產婦產后出血原因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3,53(35):51-52.
R R473.71
B
1674-9316(2014)13-0095-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3.057
方法選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間我院接收的產婦15例,在常規(guī)產期護理的基礎上接受產后出血防治與護理。
結果所有產婦的產后出血時間為(0.9±0.4)h,產后出血量為(513.7±22.4)ml。
結論在產婦的產前、生產時以及產后采取針對性的產后出血防治與護理措施,可以較好地減少產婦的產后出血時間以及出血量,更好地保障其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