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在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的背景下,家庭食材的DIY迅速流行。為保證食用油的安全,不少消費者“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比如:自己榨油。
家用榨油機銷售走俏
網絡上,家用榨油機銷量一路飄紅,不少商家也順勢打出“告別地溝油”的廣告語。
近日,記者在一家網上商城看到,一款流行的家庭榨油機月銷量達到上百臺。在購買評價中記者看到,一位網名“章魚”的消費者評價說:“以前買過榨汁機自己做果汁,也曾經自制過雪糕、月餅,沒想到還可以自己榨油吃。經常聽說市面上有的油是用地溝油勾兌的,還聽說有的廠家用發(fā)霉的花生榨油,這樣的油里黃曲霉菌都超標,這回自己家榨油該安全了!”
消費者“章魚”的想法很有代表性,記者采訪中發(fā)現,自榨油已在市場中悄然興起。
59歲的李女士家中有個3歲的小孫女,她擔心買到地溝油,就去網上花了2000多元買了一臺家用榨油機,自己用菜籽、花生榨油。“雖然自己加工食用油很麻煩,成本也高了很多,但是原料、加工環(huán)節(jié)自己都能看到,比較放心。”李女士說。
記者在某購物網站輸入關鍵字“榨油機”,分分鐘便搜索出5000余件商品,這些榨油機的售價多在1500~3000元。在一家月銷量近700臺的店鋪中有這樣的說明:純物理低溫壓榨,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可以壓榨各種油料,例如花生、芝麻、核桃、葵花子、橄欖仁等18種油料,出油率比工業(yè)機械還高。
而在實體店鋪,榨油機的銷售也同樣火爆。“本機適合冷榨,將花生、芝麻、菜籽等植物油料直接放入機內,一分鐘即可出油,每小時可以壓榨6~7斤的油料,可連續(xù)作業(yè)10個小時以上?!北本┏枀^(qū)一家銷售家用榨油機的店主介紹說:“不少人都是因為家里有孕婦、孩子,特地來選購的?!?/p>
未經精煉 自榨油問題多
對于消費者對自榨油的熱衷,有關專家卻提出質疑:缺乏現代化工藝的自榨油,隱患不少。
那么,自榨油是否真的更健康、更安全呢?對此,專家表示,自榨油是沒經過精煉加工的初級油,又被稱為粗油,含雜質多、易氧化變質,不宜長期儲存。粗油要進行精煉,除去雜質,進行脫色、除味之后才能銷售,精煉后的油穩(wěn)定性更好。
同時,自榨油的“煙點”較低,而油煙中含有丙烯醛等有害物質,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強的刺激作用。在爆炒或煎炸食物時,超市賣的桶裝油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另外,自榨油不一定就不含黃曲霉素。因為花生是否霉變不能單從肉眼觀察,有的花生外表正常,但內部已出現黃曲霉素,而自榨油缺乏處理黃曲霉素等有害物質的工藝,即使自己選料,也可能出現黃曲霉素超標的情況。
據了解,正規(guī)榨油廠有嚴格的生產衛(wèi)生環(huán)境要求,對原料的農殘、霉變及轉基因產品等均有嚴格把關,家庭榨油則難控制。而自榨油易被氧化,酸價過高的油會破壞人體酸堿平衡,影響消化系統(tǒng)。
雖說自榨油不比桶裝油更加安全,但在營養(yǎng)價值方面還是有可取之處的。食用油在加工過程中,維生素E和植物甾醇等容易隨著精煉而被去除一部分,自榨油由于沒有經過精煉,這些物質會保留更多一些。但對于食品,應該在安全的前提下考慮營養(yǎng),精煉所損失的營養(yǎng),可以從其他的食物中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