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江
[摘要] 目的 探討呼吸訓練對緩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方法 將96例緩解期COPD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給予健康宣教和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呼吸功能訓練。治療前和治療后6、12個月時監(jiān)測患者的生存質量積分、肺功能及血氣分析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 結果 ①生存質量:治療前,兩組SGRQ積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所有患者的生活質量均較治療前改善(P<0.05或P<0.01),治療組患者呼吸癥狀和疾病影響方面較對照組均有顯著改善(P<0.05或P<0.01)。②肺功能: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6個月時,僅FEV1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個月后,F(xiàn)EV1、FEV1%及FEV1/FVC均較對照組顯著改善(P<0.05或P<0.01)。③血氣分析指標: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6個月后,除PCO2外,PO2和SaO2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12個月后,PCO2、PO2和SaO2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 結論 呼吸功能訓練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血氣、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一項簡單易行、有效的治療方式。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簧钯|量;呼吸訓練
[中圖分類號] R5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036-03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作為呼吸系統(tǒng)常見病及多發(fā)病,嚴重危害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在全球人口死因構成中高居第四位[1]。運動療法作為WHO和美國NHLBL對中重度COPD患者重點推薦的康復治療方式[2],是近年來研究工作的重點之一。本研究對96例處于緩解期的COPD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呼吸運動訓練,療效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來源于2006年2月~2012年2月本院呼吸科門診及病房,均符合COPD緩解期的診斷標準[3],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8例,其中,治療組男性3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64.27±10.84)歲,病程3~9年,無其他并發(fā)癥;對照組男性3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62.69±11.03)歲,病程為4~11年,無其他并發(fā)癥。排除嚴重肝腎功能損傷、單純支氣管哮喘、近期使用過免疫抑制劑及其他不適合運動者、依從性差的患者。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體重指數(shù)、合并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支氣管擴張劑、祛痰、抗感染、抗炎、吸氧等常規(guī)治療和基礎的健康教育?;颊叩呐R床癥狀和體征減輕,病情穩(wěn)定,符合COPD臨床緩解期的診斷標準,并且自愿進行呼吸功能訓練。治療組患者由經過嚴格訓練的??谱o士通過邊講解邊示教的方式,指導其進行腹式呼吸、縮唇呼吸[4]、呼吸操[5]等呼吸訓練。鍛煉需要循序漸進,直至維持在15~30 min/次,3次/d。運動量以自我感覺舒適或稍感疲勞為度,運動后休息15 min,心率應恢復至運動前水平。訓練中嚴密觀察患者的反應并記錄呼吸、心率的變化,防止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96例患者均完成全部呼吸訓練與調查項目。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前及治療后6、12個月評價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
1.3 觀察指標
1.3.1 生活質量評分[6] 采用生活質量呼吸問卷調查量表(SGRQ),包括呼吸癥狀(咳嗽、咳痰、氣喘呼吸困難等)和活動受限、疾病影響(穿衣、家務、戶外活動、社交、焦慮、不安全感等)。分值越低生活質量越高。
1.3.2 肺功能監(jiān)測 采用肺功能儀測定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及FEV1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1.3.3 血氣分析 監(jiān)測氧分壓(PO2)、二氧化碳分壓(PCO2)及血氧飽和度(SaO2)治療前后的變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內前后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采用成組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或等級資料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所有的統(tǒng)計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SGRQ積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所有患者的生活質量均較治療前有改善(P<0.05或P<0.01),治療組患者呼吸癥狀和疾病影響方面較對照組均有顯著改善(P<0.05或P<0.01)(表1)。
2.2 兩組患者肺功能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6個月時,僅FEV1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個月后,F(xiàn)EV1、FEV1%以及FEV1/FVC均較對照組顯著改善(P<0.05或P<0.01)(表2)。
2.3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6個月后,除PCO2外,PO2和SaO2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12個月后,PCO2、PO2和SaO2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表3)。
3 討論
COPD是以氣道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7],目前尚無特異性的治療方案,一般提倡健康教育、運動、藥物等多種方案相結合的治療方式,以達到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減少急性發(fā)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8]。對于COPD緩解期患者來說,臨床癥狀雖然有所緩解,但是其肺功能還是在持續(xù)惡化的過程中,也就是有病情反復發(fā)作的可能。生活質量作為全面評估COPD患者總體狀況的一個綜合指標[9],提高此類患者的生活質量是醫(yī)學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運動鍛煉是COPD康復方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不但可以通過增加通氣功能減少耗氧量來增加有氧代謝能力,改善肺功能,而且可以改善呼吸困難和運動耐力,可以有效改善緩解期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中的表1也證實了這一點,合理的運動訓練不但有助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對于由疾病長期困擾帶來的負面情緒也可以很好地控制。肺功能是判斷氣流是否受限的金標準[10],而血氣分析則最常用于評價臨床療效[11]。本研究結果中的表2指出患者進行呼吸訓練后,更有利于肺泡內氣體的排出,減少了殘氣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本研究結果中的表3說明治療組患者進行功能訓練后血氣分析較對照組有顯著改善,說明呼吸訓練對于改善吸入后氣體分布不均的狀態(tài)及低氧現(xiàn)象有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說明呼吸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張開,更利于COPD患者進行氣體交換。這些均提示,對緩解期的COPD患者進行有效呼吸訓練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其肺功能有顯著的臨床價值,同時無創(chuàng)、簡便、低廉。
據(jù)有關研究表明,縮唇呼吸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呼氣肺末容積,從而避免肺部出現(xiàn)過度膨脹的效果,特別對于重度氣道阻塞患者,縮唇呼吸的效果更加明顯。改變COPD患者的呼吸模式,延緩呼氣流速,使得呼吸道內的氣壓始終保持穩(wěn)定,避免外周小氣道過早關閉,從而減少肺泡的殘氣量[12]。同時,需要加大膈肌活動,強化膈肌的收縮能力,改善呼吸方式,提高呼吸效率。
從本研究中結果可以看出,對于COPD緩解期的患者來說,呼吸訓練雖然簡便易行,但是貴在堅持,因此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宣教工作以及課題實施之前對患者進行有效檢查和評估是此課題得以順利開展的關鍵。同時,對于呼吸訓練的方式,雖然開展的時間不長,但是形式還是多樣的,包括全身性運動和呼吸肌的鍛煉,為COPD患者制訂一個形式、頻率、強度等均適宜的個性化訓練處方是本課題組下一步的研究目標。
[參考文獻]
[1] Lopez AD,Shibuya K,Ran C,et al.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urrent burden and future projections[J].Eur Respir J,2006,27(2):397-412.
[2] Fabbri LM,Hurd SS.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PD:2003 update[J].Eur Respir J,2003,22(1):12.
[3]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 30(1):8-17.
[4] 劉雪梅,張作清,張昌紅,等.呼吸功能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33):58-60.
[5] 黃美光,陳健華.醫(yī)療體育[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0.
[6] Broekhuizen R,Wouters EFM,Creutzberg EC,et al.Raised CRP levels mark metabolic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 in advanced COPD[J].Thorax,2006,61(1):17-22.
[7] 胡秀香,梁麗雅,張淑琴,等.有氧運動對慢阻肺患者康復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6,12(2):212-213.
[8] 柴晶晶,柳濤,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中文版臨床應用意義的評價[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1, 34(4):256-258.
[9] 徐遠紅,王俊華,楊鳳翔,等.中西結合呼吸康復訓練隊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0, 25(2):120-122.
[10] 方曉聰,王向東,白春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國的診治現(xiàn)狀[J].國際呼吸雜志,2011,31(7):493-497.
[11] 李建生,王明航,余學慶.評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和療效的指標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18-121.
[12] 邢彬,周彥冬,丁連明,等.百令膠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3, 25(3):59-61.
(收稿日期:2013-11-21 本文編輯:林利利)
運動鍛煉是COPD康復方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不但可以通過增加通氣功能減少耗氧量來增加有氧代謝能力,改善肺功能,而且可以改善呼吸困難和運動耐力,可以有效改善緩解期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中的表1也證實了這一點,合理的運動訓練不但有助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對于由疾病長期困擾帶來的負面情緒也可以很好地控制。肺功能是判斷氣流是否受限的金標準[10],而血氣分析則最常用于評價臨床療效[11]。本研究結果中的表2指出患者進行呼吸訓練后,更有利于肺泡內氣體的排出,減少了殘氣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本研究結果中的表3說明治療組患者進行功能訓練后血氣分析較對照組有顯著改善,說明呼吸訓練對于改善吸入后氣體分布不均的狀態(tài)及低氧現(xiàn)象有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說明呼吸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張開,更利于COPD患者進行氣體交換。這些均提示,對緩解期的COPD患者進行有效呼吸訓練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其肺功能有顯著的臨床價值,同時無創(chuàng)、簡便、低廉。
據(jù)有關研究表明,縮唇呼吸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呼氣肺末容積,從而避免肺部出現(xiàn)過度膨脹的效果,特別對于重度氣道阻塞患者,縮唇呼吸的效果更加明顯。改變COPD患者的呼吸模式,延緩呼氣流速,使得呼吸道內的氣壓始終保持穩(wěn)定,避免外周小氣道過早關閉,從而減少肺泡的殘氣量[12]。同時,需要加大膈肌活動,強化膈肌的收縮能力,改善呼吸方式,提高呼吸效率。
從本研究中結果可以看出,對于COPD緩解期的患者來說,呼吸訓練雖然簡便易行,但是貴在堅持,因此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宣教工作以及課題實施之前對患者進行有效檢查和評估是此課題得以順利開展的關鍵。同時,對于呼吸訓練的方式,雖然開展的時間不長,但是形式還是多樣的,包括全身性運動和呼吸肌的鍛煉,為COPD患者制訂一個形式、頻率、強度等均適宜的個性化訓練處方是本課題組下一步的研究目標。
[參考文獻]
[1] Lopez AD,Shibuya K,Ran C,et al.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urrent burden and future projections[J].Eur Respir J,2006,27(2):397-412.
[2] Fabbri LM,Hurd SS.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PD:2003 update[J].Eur Respir J,2003,22(1):12.
[3]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 30(1):8-17.
[4] 劉雪梅,張作清,張昌紅,等.呼吸功能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33):58-60.
[5] 黃美光,陳健華.醫(yī)療體育[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0.
[6] Broekhuizen R,Wouters EFM,Creutzberg EC,et al.Raised CRP levels mark metabolic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 in advanced COPD[J].Thorax,2006,61(1):17-22.
[7] 胡秀香,梁麗雅,張淑琴,等.有氧運動對慢阻肺患者康復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6,12(2):212-213.
[8] 柴晶晶,柳濤,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中文版臨床應用意義的評價[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1, 34(4):256-258.
[9] 徐遠紅,王俊華,楊鳳翔,等.中西結合呼吸康復訓練隊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0, 25(2):120-122.
[10] 方曉聰,王向東,白春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國的診治現(xiàn)狀[J].國際呼吸雜志,2011,31(7):493-497.
[11] 李建生,王明航,余學慶.評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和療效的指標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18-121.
[12] 邢彬,周彥冬,丁連明,等.百令膠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3, 25(3):59-61.
(收稿日期:2013-11-21 本文編輯:林利利)
運動鍛煉是COPD康復方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不但可以通過增加通氣功能減少耗氧量來增加有氧代謝能力,改善肺功能,而且可以改善呼吸困難和運動耐力,可以有效改善緩解期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中的表1也證實了這一點,合理的運動訓練不但有助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對于由疾病長期困擾帶來的負面情緒也可以很好地控制。肺功能是判斷氣流是否受限的金標準[10],而血氣分析則最常用于評價臨床療效[11]。本研究結果中的表2指出患者進行呼吸訓練后,更有利于肺泡內氣體的排出,減少了殘氣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本研究結果中的表3說明治療組患者進行功能訓練后血氣分析較對照組有顯著改善,說明呼吸訓練對于改善吸入后氣體分布不均的狀態(tài)及低氧現(xiàn)象有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說明呼吸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張開,更利于COPD患者進行氣體交換。這些均提示,對緩解期的COPD患者進行有效呼吸訓練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其肺功能有顯著的臨床價值,同時無創(chuàng)、簡便、低廉。
據(jù)有關研究表明,縮唇呼吸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呼氣肺末容積,從而避免肺部出現(xiàn)過度膨脹的效果,特別對于重度氣道阻塞患者,縮唇呼吸的效果更加明顯。改變COPD患者的呼吸模式,延緩呼氣流速,使得呼吸道內的氣壓始終保持穩(wěn)定,避免外周小氣道過早關閉,從而減少肺泡的殘氣量[12]。同時,需要加大膈肌活動,強化膈肌的收縮能力,改善呼吸方式,提高呼吸效率。
從本研究中結果可以看出,對于COPD緩解期的患者來說,呼吸訓練雖然簡便易行,但是貴在堅持,因此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宣教工作以及課題實施之前對患者進行有效檢查和評估是此課題得以順利開展的關鍵。同時,對于呼吸訓練的方式,雖然開展的時間不長,但是形式還是多樣的,包括全身性運動和呼吸肌的鍛煉,為COPD患者制訂一個形式、頻率、強度等均適宜的個性化訓練處方是本課題組下一步的研究目標。
[參考文獻]
[1] Lopez AD,Shibuya K,Ran C,et al.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urrent burden and future projections[J].Eur Respir J,2006,27(2):397-412.
[2] Fabbri LM,Hurd SS.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PD:2003 update[J].Eur Respir J,2003,22(1):12.
[3]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 30(1):8-17.
[4] 劉雪梅,張作清,張昌紅,等.呼吸功能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33):58-60.
[5] 黃美光,陳健華.醫(yī)療體育[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0.
[6] Broekhuizen R,Wouters EFM,Creutzberg EC,et al.Raised CRP levels mark metabolic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 in advanced COPD[J].Thorax,2006,61(1):17-22.
[7] 胡秀香,梁麗雅,張淑琴,等.有氧運動對慢阻肺患者康復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6,12(2):212-213.
[8] 柴晶晶,柳濤,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中文版臨床應用意義的評價[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1, 34(4):256-258.
[9] 徐遠紅,王俊華,楊鳳翔,等.中西結合呼吸康復訓練隊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0, 25(2):120-122.
[10] 方曉聰,王向東,白春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國的診治現(xiàn)狀[J].國際呼吸雜志,2011,31(7):493-497.
[11] 李建生,王明航,余學慶.評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和療效的指標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18-121.
[12] 邢彬,周彥冬,丁連明,等.百令膠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3, 25(3):59-61.
(收稿日期:2013-11-21 本文編輯: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