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談題元準則在漢語句中的適用性

      2014-03-09 19:58:14徐姍姍
      考試周刊 2014年1期
      關鍵詞:論元

      徐姍姍

      摘 要: 題元角色和論元結構是句法學的重要概念,也是語義學所關注的課題。本文通過一些英漢語例證,題元準則進行探討,并根據(jù)這些例證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及英漢語之間的不同語法特點,對題元準則在漢語句中的適用性提出質疑。

      關鍵詞: 題元角色 論元 題元準則 PRO

      1.引言

      在現(xiàn)代句法學和語義學的研究中,題元理論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成語法認為每個動詞所蘊涵的題元角色必須投射到句法結構中,即句法結構必須充分適切地反映動詞的題元關系。題元準則是生成語法處理句法與詞匯之間關系的理論,強調論元與題元之間必須具有一一對應的匹配關系。

      2.題元理論

      2.1題元角色和論元

      題元角色(也稱“語義角色”、“論旨角色”)指謂語分給名詞短語的語義特征,題元角色理論旨在說明謂語和名詞之間的語義關系。它與論元不同,論元指帶有題元角色的名詞性成分。

      (1)Mary hit Tom with a stick.

      例(1)中有三個特定名詞Mary,Tom和a stick,都與動詞hit或介詞with有關,Mary是動作的執(zhí)行者,Tom是動作的承受者,a stick是Mary打Tom所使用的工具,動詞分派的這些角色被稱為題元角色。題元角色表示謂語所涉及的主體、客體,或動作、狀態(tài)的場所,或動作的方向、原因等,常見的題元角色包括:施事(agent)、受事(patient)、述題(theme)、感受者(experiencer)、受益者(benefactive)、目標(goal)、來源(source)、方位(location)等。題元角色主要是靠詞匯特征和句法結構確定的。

      論元(又稱“主目”)指與謂語相關的名詞短語,有所指代,是題元角色的承擔者,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或狀態(tài)所需要的最少的參與者。論元結構就是指謂語動詞所施與的題元角色系統(tǒng)。論元通常也被認為是指稱語,即用來指稱實體(人或物)或命題,如下句:

      (2)The syntactician bought a phonology textbook.

      the syntactician和a phonology textbook都是指稱語,是論元。

      論元也可以是一個分句,那么題元角色就是一個命題:

      (3)Bill decides that John should leave.

      謂語動詞的論元結構決定著一個句子中哪些成分是必需的,哪些成分是可要可不要的。如:

      (4)a.Lily smiled.

      b.Lily smiled the little dog.

      (4)中的a句合語法,b句不合語法。原因在于謂詞smile是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補語,只能帶一個論元。句(4)b中的名詞the little dog,因為不能從謂詞smile那兒得到題元角色,導致了錯句的產生。此外,論元還必須能勝任動詞分派的題元角色,否則句子不合格:

      (5)The girl ate the table.

      那么動詞smile和ate的題元角色和論元結構就可以標示為:

      smile:V:[NP](論元結構) eat:V:[NP NP](論元結構)

      (題元角色) (題元角色)

      2.2題元準則

      (1)每個論元都必須充當一個題元角色。

      (2)每個題元角色都必須分派給一個論元。

      這個準則指句中謂詞的每一個題元角色都必須分派出去,且只能分派給一個論元;同樣,句中的每一個名詞短語都必須得到一個而且只能是一個題元角色。一個名詞短語倘若得不到題元角色,就必然會導致錯句的產生,而一個論元獲得了多個題元角色或一個題元角色分派給了一個以上的論元,也會因為違背了題元準則而被視為不合語法的錯句。它強調論元與題元角色之間必須具有一一對應的匹配關系。

      例如:(6)John put the book on the table.

      agent theme goal

      謂詞“put”需要三個論元,且分別指派了三個不同的題元角色。

      Put the book on the table.

      John put the book.

      John put on the table.

      John put the book the pen on the table.

      The rock put the sky with the fork.

      過多、過少或錯誤的論元種類都會導致不合語法的句子的出現(xiàn)。

      3.題元準則并不適用于所有漢語句子

      3.1PRO的引進

      題元準則詳細說明了論元和題元角色的獨特關系。但是,研究了一些特例之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準則過于嚴格,以致一些合乎語言習慣的句子也被排除在外。試看以下例句:

      (7)The boy came home smiling.

      (8)You should wash your clothes clean.

      在例(7)中,名詞boy分別從謂詞came和smiling兩處獲得了兩個題元角色(都是施事角色),在例(8)中,名詞clothes也分別從謂詞wash和clean中獲得了兩個題元角色(一個受事角色、一個施事角色)。這顯然違背了題元準則。依照題元準則,例(7)、(8)將會被視為不合法而被剔除。然而,它們卻是合乎語法、符合語言習慣的句子。于是,為了解釋類似上例的合法性,空語類(PRO)被引用:

      (9)The boy came home(PRO)smiling.

      (10)You should wash your clothes(PRO)clean.

      在例(9)中,動詞came只能帶有一個論元,所以它分派了一個施事題元角色給the boy,而現(xiàn)在分詞smiling將它的題元角色(施事)分派給了PRO;在例(10)中,動詞wash將兩個題元角色分別派給了You(施事)和your clothes(受事),而形容詞clean則將一個題元角色(施事)派給了PRO。這樣,以上例句中的每一個論元都得到了一個題元角色而且是唯一的一個;同樣,每一個題元角色都被一一分派給了該句中的論元。因此,題元準則得到了嚴格遵守。

      3.2 PRO的局限性

      一般認為,漢語和英語一樣存在PRO,筆者也持這種觀點。然而,漢語中的一些類似句子卻是“空語類”之說難以解釋清楚的:

      例如:(11)a.小張請吃飯。

      b.小張請[?]吃飯。

      動詞“請”必須帶有兩個論元,它必然有兩個題元角色分派。如果我們同樣在(11)a中填入空語類,則如(11)b所示。故在例子(11)中,謂詞“請”分派了一個題元角色(施事)給主語“小張”,而將另一個受事角色分派給了空語類[?]。同時,第二個動詞“吃飯”必須帶有一個論元,一個題元角色必須分配出去。因此,它將這個角色(施事)又分派給了空語類[?]。這樣,填入的這個空語類[?]分別從兩處得到了兩個不同的題元角色,如此這般,題元準則又沒有得到遵守。由此可見,空語類的說法無法幫助解釋這些句子的合理性。

      另外,在漢語的使動用法中,一個論元可以同時承擔兩個題元角色。使動用法指主語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實行這個動作。

      例如:(12)a.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論語·先進)。

      b.他嚇了我一跳。

      上例中的“鳴”含有“使……鳴”的意思,“嚇”含有“使……受驚嚇”的意思,這些動詞的賓語在擔當“鳴”、“嚇”的施事的同時,又是其施行行為的受事,具有兩個題元角色。

      此外,漢語的動補結構也往往一個論元被指派了兩個題元角色:

      (13)a.我最終勸服了姐姐。

      b.他把玻璃杯杯打得粉碎

      在(13)a中,“姐姐”是“勸”的受事,同時又是“服”的施事;(13)b中的“玻璃杯”是“打”的受事,同時又是“粉碎”的施事。故,“姐姐”和“玻璃杯”都擔當了雙重題元角色。顯然,這與題元準則相悖,但是它們都是合乎漢語語言習慣、合乎語法的句子,想僅僅憑借空語類之說說明這些句子的合法性絕非易事。

      3.3 漢語名詞性成分的空位現(xiàn)象

      英漢語為兩種不同的語言,各有獨特之處。英語由于語法的制約程度高,幾乎所有句子都要求完整的結構形式,主、謂、賓各成分均不可省略,在沒有邏輯主語的情況下,也要用沒有語義內容的形式主語占據(jù)主語位置,故空語類能解釋題元準則。漢語語法化程度低,形態(tài)貧乏,要表達無限豐富的意義,需要有靈活的語序,對語境的依賴程度也很高,故空語類的解釋力度不夠。

      漢語除了GB理論中提出的空語類外,還有因話語省略造成的名詞性成分空位現(xiàn)象。

      例如:(14)澆水

      (15)寫毛筆

      (16)吃食堂

      動詞“澆”、“寫”、“吃”分別需要至少兩個論元來擔當不同的題元角色,而(14)、(15)、(16)句都明顯缺項,如果把缺少的部分填補上則應該是下列形式:

      (17)[他][用]水澆[花]

      (18)[他][用]毛筆寫[字]

      (19)[他][在]食堂吃[飯]

      在話語交際中,說話人為了表達省力,省略了部分根據(jù)語境可以填補的成分。漢語不僅名詞性成分可以大量地省略,有些介詞也可以省略。例句中分別為“水”、“毛筆”、“食堂”賦格的介詞“用”和“在”被省略掉后,這些名詞在句子平面無法得到格,只有移到動詞后面才能獲得格,這樣就形成了漢語代體賓語現(xiàn)象。動詞后面的成分并非動詞應賦予的受事或客體題元角色,而是工具和地點。也就是說,漢語憑借語境,句子平面的結構形式和名詞性成分都不必和動詞所要求的論元結構和論元數(shù)目同構。這與題元準則相悖,故,題元準則過于嚴格,并不適用于所有漢語句子。

      4.結語

      本文簡要回顧并分析了題無角色、論元及題元準則的理論,并試圖通過一些英漢語例證,對論元與題元角色之間的關系作了探討。事實上,英漢兩種語言存在著語法制約程度的差異性,通過對上述具體的合乎語法及表達習慣的漢語句子的分析,我們得出結論:題元理論過于嚴格,以致一些合乎語法的句子也被排除在外,它并非適合所有漢語句子,故重新審視題元理論是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安存豐.“題元角色理論與領有名詞提升移位”,解放軍外國語學報,2007(3):11-17.

      [2]程工.“評《題元原型角色與論元選擇》”.國外語言學,1995(3):29-33.

      [3]高明樂.“題元角色與題元角色理論”.現(xiàn)代外語,2003.

      [4]高明樂.題元角色的句法實現(xiàn).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5]顧陽.“論元結構理論介紹”.國外語言學,1994(1):1-11.

      [6]溫賓利.當代句法學導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論元
      基于語料庫的俄漢“懷疑”語義客體論元對比研究及其翻譯
      成分重量和粵方言雙及物結構的論元語序
      “比”字句比較后項的替換規(guī)律研究
      基于論元結構和題元指派對漢語處置義“把”字句的句法語義分析
      探究“動詞+哭”的論元結構和句法特征
      淺析“把”字句賓語的論元角色
      英語中動構式中施事論元句法隱含的認知研究
      離合詞擴展式的句法成因
      題元理論及其在漢語中的應用
      基于依存樹距離識別論元的語義角色標注系統(tǒng)
      合水县| 涡阳县| 新乡县| 汽车| 年辖:市辖区| 巴南区| 阜新市| 白沙| 高尔夫| 山东省| 贡嘎县| 阿巴嘎旗| 什邡市| 唐海县| 长乐市| 昭苏县| 衡水市| 新余市| 弥勒县| 循化| 玛沁县| 贡山| 红桥区| 河间市| 襄汾县| 赞皇县| 鞍山市| 克东县| 沈阳市| 满城县| 五家渠市| 宁陕县| 隆昌县| 焦作市| 格尔木市| 罗平县| 临桂县| 齐齐哈尔市| 杭锦旗| 策勒县| 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