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代市舶香藥的抽解與博買

      2014-03-11 04:07:55夏時華
      云南社會科學 2014年5期
      關(guān)鍵詞:色香香藥職官

      夏時華

      宋代人們習慣稱天然香料為“香藥”,常見的主要有龍涎香、龍腦香、沉香、乳香、檀香、丁香、蘇合香等數(shù)十種,主要產(chǎn)于東南亞、阿拉伯等地。因宋代社會對香藥的消費需求較大,東南亞、阿拉伯等地的香藥源源不斷輸入中國,因而香藥貿(mào)易興盛,在宋代海外貿(mào)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宋代政府十分重視香藥貿(mào)易,規(guī)定進口香藥須由政府設(shè)在廣州、泉州、明州等地的市舶司進行抽解和博買,將其納入政府禁榷經(jīng)營范圍之內(nèi)以增加財政收入。其中抽解是指市舶司以香藥等實物形式向舶商征收進口關(guān)稅;博買是指抽解之后市舶司又要按一定價格向舶商收購部分進口香藥蕃貨??梢?,抽解與博買是宋代市舶司主要職責之一,也是政府對香藥禁榷經(jīng)營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至目前為止,前人對宋代市舶抽解與博買問題主要限于一般性論述*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漆俠《宋代市舶抽解制度》,《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1期;黃純艷《宋代海外貿(mào)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141頁。,而對于宋代市舶香藥的抽解與博買問題尚未有專論。為此,筆者在前人基礎(chǔ)上試圖從市舶香藥抽解博買比例、抽解博買中的細色香藥(指精良價高的香藥)和粗色香藥(指質(zhì)次價低的香藥)問題、市舶香藥博買本錢籌措問題、政府對市舶香藥抽解博買的管理舉措等方面對這一問題作些考察和探討,以期對相關(guān)研究有所補充,并求正于方家。

      一、宋代市舶香藥的抽解博買比例

      宋代不同時期,市舶司對于香藥的抽解和博買比例時高時低,變化起伏較大。

      1.北宋時期市舶香藥的抽解和博買比例

      宋太祖于開寶四年(971)在廣州設(shè)立市舶司,但沒有明確市舶香藥的抽解博買比例,可能是對市舶收入并不是很重視,正如《文獻通考》卷二十記所載:“是時,市舶雖始置司,而不以為利?!盵1](卷20,P200)直至太平興國初(976~977)才規(guī)定:“大抵海舶至,十先征其一,其價值酌(香藥)蕃貨輕重而差給之?!盵2](職官44之1)這里指出抽解比例為10%,其中“其價值酌(香藥)蕃貨輕重而差給之”應(yīng)當指的是根據(jù)香藥蕃貨貴重情況而進行博買,但還沒有明確規(guī)定博買比例。宋太宗比較重視市舶香藥收入,淳化二年(991)市舶香藥的抽解比例開始增加為20%,《文獻通考》卷二十記載:“淳化二年,始立抽解二分,然利殊薄。”[1](卷20,P200)而且還開始明確規(guī)定博買比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四記載宋太宗:“淳化二年四月,詔廣州市舶,每歲商人舶船,官盡增常價買之,良苦相雜,官益少利。自今除禁榷貨外,他貨擇良者,止市其半,如時價給之;粗惡者,恣其賣,勿禁?!盵2](職官44之2)上述兩則材料表明,宋太宗淳化年間前后,正是由于“官益少利”,香藥蕃貨的市舶抽解比例增加為20%。同時,除乳香等榷貨全部博買外,其他細良香藥蕃貨博買比例為50%,而粗惡香藥蕃貨則不予博買。

      然而,在宋真宗時期,市舶香藥的抽解比例又降為10%,如蔡襄在張昷之墓志銘中提到大中祥符年間“海外舶舸歲至,犀珠、瑇瑁、諸香奇物,官取十一”[3](卷40,P821)。宋仁宗時,市舶香藥的抽解比例繼續(xù)保持10%,如范仲淹在王絲墓表中就指出仁宗慶歷年間,王絲“充廣南東路轉(zhuǎn)運按察使,兼本路安撫提舉市舶司。凡蕃貨之來,十稅其一,必擇諸精者,夷人苦之。公令精粗兼取,夷人大悅”[4](卷16,P382)?!段墨I通考》卷二十也記載宋仁宗“詔杭、明、廣三州置市舶司,海舶至者,視所載十算其一,而市其三”[1](卷20,P201)。上述記載表明,與宋太宗淳化年間相比,在宋真宗、宋仁宗統(tǒng)治時期,不但市舶香藥蕃貨抽解比例降為10%,而且市舶博買比例大幅度降為30%。

      北宋后期,市舶香藥的抽解博買比例又有所變化。例如朱彧在《萍洲可談》卷二中記載:宋哲宗、徽宗時廣州市舶司“凡舶至……以十分為率,真珠、龍腦(香)凡細色抽一分,瑇瑁、蘇木凡粗色抽三分,抽外官市各有差,然后商人得為己物。象牙重及三十斤并乳香抽外盡官市,蓋榷貨也”[5](卷2,P17)。這里反映了廣州市舶抽解比例情況,其中細色香藥蕃貨抽解比例為10%,粗色香藥蕃貨抽解比例反而高達30%,而象牙、乳香作為榷貨全部由官市博買,但未提到其他香藥蕃貨的博買比例。

      2.南宋時期市舶香藥的抽解和博買比例

      紹興六年(1136)十二月,“戶部言:兩浙市舶司看詳?shù)饺菹喽?,乞今后蕃商販到諸雜香藥,除抽解外取愿,不以多少博買。其抽解將細色值錢之物,依法十分抽解一分,其余粗色并以十五分抽解一分。若依所乞,即于本路委是利便等事,送戶部勘當?!渲T雜香藥物貨,欲依已堪當事理施行”[2](職官44之20)。這里反映出紹興六年(1136)之前對于香藥蕃貨的市舶抽解博買比例過高,因而當時戶部才提議依法將細色香藥蕃貨的市舶抽解比例定為十取一即10%,粗色香藥蕃貨的市舶抽解比例定為十五取一即約6.7%,而是否進行博買則由商人自愿。但是時隔八年后即紹興十四年(1144),市舶香藥抽解比例又大幅提高至40%,“時措置抽解四分”。由于“蕃商陳訴抽解太重”,所以紹興十七年(1147)十一月宋高宗下詔降為10%,所謂“詔三路市舶司,今后蕃商販到龍腦沉香、丁香、白豆蔻四色,并依舊抽解一分,余數(shù)依舊法施行”[2](職官44之25)。其中“依舊法”指的是上述紹興六年(1136)細色香藥十分抽解一分、粗色香藥十五分抽解一分的規(guī)定。

      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之前香藥蕃貨市舶抽解、博買比例又曾大幅度提高,正如這年八月兩浙市舶司申條具利害時指出:“抽解舊法十五取一,其后十取其一,又其后擇良者謂如犀象十分抽二分,又博買四分,真珠十分抽一分,又博買六分之類?!庇捎诔榻獠┵I過重,所以“舶戶懼抽買數(shù)多,所販止是粗色(香藥)雜貨”[2](職官44之27)。接著兩浙市舶司提議將抽解比例降為10%,并取消博買:“照得象牙、珠犀系細色,抽買比他貨至重,非所以來遠人。欲乞十分抽解一分,更不博買?!盵2](職官44之27)這一提議獲得宋孝宗同意。

      宋理宗時期,香藥蕃貨的市舶抽解博買比例過重現(xiàn)象同樣比較突出,例如胡榘在寶慶年間(1225~1227)知慶元(即明州)府事時,就指出明州市舶存在抽解博買比例過重問題:“竊見舊例抽解之時,各人物貨分作一十五分,舶務(wù)抽一分起發(fā)上供,綱首抽一分為腳糜費,本府又抽三分低價和買,兩倅廳各抽一分低價和買,共已取其七分。至給還客旅之時,止有其八,則幾于五分取其二分,故客旅寧冒犯法禁透漏,不肯將出抽解。”[6](卷6,P82)其中反映了市舶抽解比例為十五取一即約6.7%,按說不算高,但各種博買比例合計卻高達十五分之六即40%,從而導(dǎo)致出現(xiàn)商人不斷冒犯法禁、透漏走私現(xiàn)象。此外,據(jù)《寶慶四明志》卷六記載:“海南、占城、西平、泉(州)、廣州船,不分綱首、雜事、梢工、貼客、水手,例以一十分抽一分,般販鐵船二十五分抽一分。細色:麝香、箋香、沉香、丁香、檀香、山西香、龍涎香、降真香、茴香、沒藥、胡椒……。粗色:暫香、速香、香脂、生香、粗香、黃熟香、雞骨香、斬剉香、青桂頭香、藿香、鞋面香、烏里香、斷白香、包袋香……?!盵6](卷6,P85)這則材料反映出當時明州市舶司根據(jù)不同船只載重量的多少來確定對市舶香藥蕃貨的不同抽解比例,其中載重量大的海船按十分之一即10%抽解,而載重量相對較小的般販鐵船則按二十五分之一即4%抽解,這個市舶抽解比例是相對較低的。

      綜上所述,無論是北宋時期還是南宋時期,從市舶香藥抽解、博買比例的變化起伏,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一是宋代市舶香藥抽解比例雖然不同時期前后變化起伏較大,其中細色香藥抽解比例高時可達20%,甚至高達40%,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細色香藥市舶抽解比例基本上為十取一即10%。而粗色香藥抽解比例雖有過高達30%的特例,但大多為十五取一即約6.7%。

      二是在乳香等榷貨全部博買的情況下,其他市舶香藥博買比例變化也較大,最高時比例可達50%,最低時甚至不予博買,完全由舶商自愿。這就表明宋代市舶香藥的博買基本上沒有一定比例,完全是視具體情況而定。

      三是宋代市舶香藥抽解博買比例之所以不斷變化波動,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宋代政府與海商雙方在香藥蕃貨貿(mào)易利益問題上的博弈。從宋代政府這一方來說,為增加市舶收入,總想提高抽解博買比例。而從另一方海商來說,固然希望抽解博買比例盡可能降低,以保證并提高自己來之不易的貿(mào)易利潤,但又不敢直接同政府進行硬對抗和討價還價,只能根據(jù)具體情況被動地應(yīng)對。例如前述,紹興十四年(1144)由于香藥抽解比例提高到40%,蕃商“陳訴抽解太重”,最后宋高宗只得下詔將比例降為10%。宋孝宗時由于細色香藥抽買比例過高,海商無利可圖,就以“所販止是粗色雜貨”來抗衡。宋理宗時有的舶商為逃避過重抽買,“寧冒犯法禁透漏,不肯將出抽解”??梢姾I淘陂L期與宋代政府在貿(mào)易利益的不斷博弈中,盡管是被動抗衡,但也迫使政府為了維持自身長久的市舶利益,不得不經(jīng)常將市舶香藥蕃貨的抽解博買比例進行調(diào)整,使之趨于合理,從而也導(dǎo)致其波動變化。由此可以進一步看出,市舶香藥蕃貨的抽解博買比例波動變化,在很大程度上關(guān)系到宋代海外香藥蕃貨貿(mào)易的興衰。如果抽解博買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廣大海商有利可圖,積極經(jīng)營,則海外香藥蕃貨貿(mào)易必然繁榮;反之,如果抽解博買比例過高過重,廣大海商無利可圖,毫無經(jīng)營積極性,則海外香藥蕃貨貿(mào)易必然衰落。

      二、宋代市舶抽解博買中的細色香藥與粗色香藥

      為盡可能獲得更多市舶收入,宋代市舶司在某些情況下只抽解博買細色香藥,因為細色香藥價值大,獲利多。例如淳化二年(991)四月,“詔廣州市舶,每歲商人舶船,官盡增常價買之,良苦相雜,官益少利。自今除禁榷貨外,他貨擇良者,止市其半,如時價給之,粗惡者,恣其賣,勿禁”[2](職官44之2)。紹興十四年(1144),蕃商販到龍腦、沉香、丁香、白豆蔻等都屬于細色香藥,“時措置抽解四分”[2](職官44之25)。然而在多數(shù)情況下,宋代市舶司在對香藥蕃貨進行抽解博買的過程中,往往是注意兼收細色、粗色香藥。例如朱彧《萍洲可談》卷二記載廣州市舶司“以十分為率,真珠、龍腦(香)凡細色抽一分,瑇瑁、蘇木凡粗色抽三分,抽外官市各有差,然后商人得為己物”[5](卷2,P17)。紹興十一年(1141)十一月,戶部重新裁定抽解博買的細色香藥如下:中箋香、沒藥、丁香、木香、茴香、蒔蘿、下箋香、熟速香、帶根丁香、舶上茴香、中熟速香、乳香、麝香、沉香、上箋香、次箋香、蘇合油、龍涎香、蓽澄茄、安息香、薔薇水、阿魏、黑篤耨、篤耨香皮、篤耨香、雞舌香、金顏香、白荳蔻,龍腦(香)。而裁定抽解博買的粗色香藥則如下:胡椒、檀香、夾箋香、黃熟香、生香、斷白香、藿香、蓽撥、降真香、桂皮、肉荳蔻、碎箋香、次黃熟香、烏里香、中黃熟香、冒頭香、下生香、丁香、下等冒頭香、下等烏里香、修割香、中生香、暫香、帶枝檀香、土茴香、烏香、牛齒香、紫藤香、粗香、黃熟香頭、黃熟香片、暫剉香、生香片、大片香、大片水盤香、中水盤香、青桂香、斧口香、丁香皮、土檀香、同亞濕香[2](職官44之23)。

      何喬遠《閩書》卷三十九記載宋代泉州市舶抽解博買的細色香藥主要有:沉香、夾煎香、箋香、亞濕香、安息香、夾煎黃熟香、木香、蘇合(香)油、龍涎、金頭香、丁香、米腦(香)、篤耨腦(香)、梅花腦(香)、丁香母、白荳蔻、薔薇水、篤耨(香)皮、雞舌香、束香、乳香。粗色香藥主要有:暫香、檀香、胡椒、黃熟香、生香、丁香、香札、桂皮、茴香、粗熟香、降真香、修割香、丁香皮、雞骨香、青桂頭、烏庫香、扶律膏(香)、香沉、麝香木、帽頭香[7](卷39,P976)。

      宋代市舶司抽解博買過程中,之所以要注意同時兼收細色、粗色香藥,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后面的香藥榷賣中,須照應(yīng)社會不同層次消費群體的需要。細色香藥固然價值高,獲利也多,但主要是限于人數(shù)有限的上層社會消費群體,而粗色香藥雖然價值低一些,但面向人數(shù)更多的普通的社會消費群體,可以薄利多銷。正因如此,所以紹興三年(1133)七月宋高宗“詔廣南東路提舉市舶官,今后遵守祖宗舊制,將中國有用之物如乳香、藥物及民間常用香貨,并多數(shù)博買,內(nèi)乳香一色客算尤廣,所差官自當體國招誘博買”[2](職官44之17)。

      三、宋代市舶香藥博買本錢的籌措

      在宋代,尤其是進入南宋時期,香藥進口貿(mào)易發(fā)達,因而意味著政府需要付出的市舶博買本錢更多。在政府財政困窘的情況下,如何籌措香藥蕃貨的市舶博買本錢成為當時一大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政府除撥付部分現(xiàn)錢外,還采取其他多種途徑來籌措本錢,以確保市舶香藥蕃貨博買能夠正常進行。

      1.以度牒充當市舶香藥的博買本錢

      宣和七年(1125)三月,宋徽宗詔“降給空名度牒,廣南、福建路各五百道,兩浙路三百道,付逐路市舶司,充折博本錢。仍每月具博買并抽解到數(shù)目,申尚書省”[2](職官44之11)。當時一道度牒的價錢大約是二百貫左右[2](職官13之23),如果按此折算,朝廷撥付給廣南、福建路市舶博買本錢大約各為十萬貫,兩浙路市舶博買本錢大約為六萬貫。進入南宋時期,市舶貿(mào)易更為發(fā)達,需付出的市舶博買本錢就更多,加上政府財政困難,缺乏現(xiàn)錢,以及其他官司擠占市舶司錢物。這就使得當時市舶司在博買香藥蕃貨時,經(jīng)常由政府撥付度牒充當本錢。例如,建炎二年(1128)六月,“詔給度牒師號十一萬貫付福建路,十萬貫付兩浙路,專充市舶本錢”[2](職官44之12)。紹興二年(1132)四月,戶部上言指出:“據(jù)提舉廣南路市舶張書言劄子,近年以來,不蒙朝廷給降本錢,而轉(zhuǎn)運司又取撥過本司見錢五萬貫。見今委實闕乏?!睘榻鉀Q廣州市舶博買本錢缺乏這一問題,宋高宗“詔令禮部給降廣南東路空名(度牒)三百道,紫衣、兩字師號各一百道,撥還本司充博買本錢支用”[2](職官44之14)。開禧元年(1205)八月,臣僚趙善謐上言指出:“泉、廣招買乳香,緣舶司闕乏,不隨時支還本錢,或官吏除尅,致有規(guī)避博買……乞下廣、福市舶司多方招誘,申給度牒,變賣給還價錢。”[2](職官44之33)

      2.允許市舶司變賣部分香藥蕃貨以作為市舶博買本錢

      紹興十一年(1141)十一月,戶部言:“重行裁定市舶香藥名色,仰依合起發(fā)名件須管依限起發(fā)前來,所是本處變賣物貨,除將自來各格內(nèi)該載合充循環(huán)本錢外,其余遵依已降指揮計置起發(fā)施行?!盵2](職官44之21)有時,因博買香藥蕃貨數(shù)量較大,市舶司博買本錢缺乏,只好先將博買的香藥蕃貨部分變賣,延期支付給蕃商。例如紹興元年(1131)十一月,大食商人蒲亞里所進香藥象犀,在廣州市舶庫收管,市舶博買需本錢大約五萬余貫文。為解決此次博買本錢不足,提舉廣南路市舶張書言上書就提出:“行在難以變轉(zhuǎn),即乞指揮起發(fā)一半,令本司委官秤估將一半就便搭息出賣,取錢添同給還蒲亞里本錢?!盵2](職官44之13)

      3.允許市舶司存留部分上供錢物作為市舶香藥的博買本錢

      按規(guī)定,市舶司抽買的香藥蕃貨以及變賣所得錢物須送納朝廷府庫,但南宋時在市舶博買本錢常常匱乏的情況下,為維持市舶博買正常進行,朝廷往往允許各地市舶司存留部分上供錢物作為市舶博買本錢。如乾道三年(1167)十二月,宋孝宗“詔令福建市舶司于泉、漳、福州,興化軍,應(yīng)合起赴左藏西庫上供銀內(nèi)不以何窠名,截撥二十五萬貫專充抽買乳香等本錢”[2](職官44之29)。淳熙元年(1174)七月,戶部侍郎蔡詵上奏提出:“乞委干辦諸軍審計司趙汝誼往臨安府、明秀州市舶務(wù)將抽解博買合起上供并積年合變賣(香藥)物貨,根括見數(shù)解赴行在所屬送納,趁出賣?!苯ㄗh得到宋孝宗同意,后來“(趙)汝誼申若盡數(shù)起發(fā),切恐無本博易,乞為量留。詔存留五分”[2](職官44之30)。其中宋孝宗“詔存留五分”,即允許存留一半上供錢物用作臨安府、明州、秀州市舶務(wù)博買本錢。

      4.防止侵用市舶錢物并節(jié)次條理以確保市舶香藥的博買本錢

      南宋時,轉(zhuǎn)運司等官司有時會取撥侵用市舶庫錢物,或者市舶司自將錢物挪作他用,這對于本錢本來就緊張的市舶博買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朝廷屢下類似禁令,并要求節(jié)次條理以確保市舶香藥蕃貨的博買本錢。例如建炎四年(1130)二月,宋高宗“詔諸路市舶司錢物,今后并不許諸官劃刷。如違,以徒二年科罪”[2](職官44之13)。紹興三年(1133)六月,戶部上言就指出:“今相度欲乞委浙西提刑司取索市舶司自建炎四年以后應(yīng)支使錢物窠名數(shù)千,照并許支條法指揮,逐一仔細驅(qū)磨,將不合支破錢數(shù),依舊條追理,撥還入官,添助博買錢本?!盵2](職官44之16)同年(1133)九月,因提舉廣南市舶姚焯上言,市舶本錢多為轉(zhuǎn)運司畫旨取撥,致無以應(yīng)付蕃商。為此,宋高宗又“詔廣南市舶庫錢物除朝廷制定取不合應(yīng)付外,其余官司今后并不得取撥支使,雖奉特旨亦聽本司執(zhí)奏不行?!盵2](職官44之17)紹興六年(1136)十二月,戶部上言要求兩浙、福建、廣南三路市舶司契勘條理,不能占壓市舶香藥蕃貨的博買本錢。戶部這一要求得到宋高宗同意:“仍仰今后博買(香藥)物貨,照應(yīng)前后節(jié)次已降指揮博買施行,毋致枉有占壓本錢。除象牙、乳香、真珠、犀系是實寶貨之物,合依舊分數(shù)抽解外,其諸雜香藥物貨,欲依已堪當事理施行?!盵2](職官44之20)

      四、宋代政府對市舶香藥抽解博買的有效管理舉措

      如前所述,對市舶香藥蕃貨進行抽解和博買是市舶司主要職責之一,也是宋代政府對香藥禁榷經(jīng)營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為確保其正常進行并增加市舶收入,宋代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市舶香藥的抽解博買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效管理。

      1.招誘獎賞蕃商或推賞市舶官,以增加市舶香藥抽解博買收入

      早在雍熙四年(987)五月,宋太宗就派遣內(nèi)侍八人齎敕書、金帛分四綱各往海南諸蕃國,“勾招進奉,博買香藥、犀牙、真珠、龍腦(香),每綱齎空名詔書三道,于所至處賜之”[2](職官44之2)。天圣年間因廣州蕃舶罕至,市舶香藥蕃貨的抽解博買收入聚減,宋仁宗于天圣六年(1028)七月下詔廣州市舶司與轉(zhuǎn)運司招誘蕃商[2](職官44之4)。政和五年(1115)八月,因提舉福建路市舶施述招誘蕃商,抽解博買(香藥)寶貨收入增羨有功,宋徽宗下詔獎賞施述升轉(zhuǎn)一官[2](職官44之10)。紹興三年(1133)七月,宋高宗“詔廣南東路提舉市舶官,今后遵守祖宗舊制,將中國有用之物如乳香、藥物及民間常用香貨,并多數(shù)博買,內(nèi)乳香一色客算尤廣,所差官自當體國招誘博買。仍令戶部限三日將市舶司抽解博買舊法,參酌重別立定殿最賞罰條格,具狀申尚書省”[2](職官44之17)。紹興六年(1136),因大食商人啰辛販乳香價值三十萬緡,綱首蔡景芳招誘香藥等舶貨收息錢九十八萬緡,各補承信郎作為獎賞。同時,知泉州連南夫在給宋高宗的奏書中更是詳細提出如何獎勵和推賞綱首商人和市舶監(jiān)官及其相應(yīng)獎賞標準:“諸市舶、綱首能招誘舶舟、抽解物貨累價及五萬貫十萬貫者,補官有差。……閩、廣舶務(wù)監(jiān)官抽買乳香每及一百萬兩,轉(zhuǎn)一官;又招商入蕃興販,舟還在罷任后,亦依此推賞?!盵8](卷185,P4537)上述可見,朝廷多方招誘獎賞蕃商或推賞市舶官,其目的主要是為增加市舶香藥抽解博買收入。

      2.加強對市舶司及其官員的檢察管理

      第一,市舶司抽解博買香藥蕃貨,依條計綱,及時上報朝廷。如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九月規(guī)定:“自今遇有舶船到,廣州博買香藥及得一兩綱,旋具聞奏?!盵2](職官44之4)熙寧四年(1071)五月宋神宗下詔:“廣州市舶司每年抽買到乳香雜藥,依條計綱,申轉(zhuǎn)運司召差?!盵2](職官44之5)宣和七年(1125)三月宋徽宗詔令廣南、福建、兩浙市舶司“仍每月具博買并抽解到數(shù)目,申尚書省”[2](職官44之11)。

      第二,市舶司對香藥蕃貨抽解之后,不準再立名目收稅。例如隆興元年(1163),宋孝宗同意臣僚提出的建議:“舶船(香藥)物貨已經(jīng)抽解,不許再行收稅,系是舊法。緣近來州郡密令場務(wù)勒商人將抽解余物重稅,卻致冒法透漏,所失倍多。宜行約束,庶官私無虧,興販益廣。”[2](職官44之26)第二年(1164),又有“臣僚言:邇來州郡官吏趨辦抽解之外又多名色,兼迫其輸納,貨滯則減價求售,所得無幾??稚搪米源瞬恍?。欲望戒敕州郡推明神宗皇帝立法之意,使商賈懋遷以助國用。(宋孝宗)從之?!崩^而戶部“欲行廣南、福建、兩浙路轉(zhuǎn)運司并市舶司,鈐束所屬州縣場務(wù)遵守見行條法施行,毋致違戾?!盵2](職官44之27)開禧三年(1207),宋寧宗“申飭泉、廣市舶司照條抽解和買入官外,其余(香藥)貨物不得毫發(fā)拘留,巧作名色,違法抑買。如違,許蕃商越訴犯者,計贓坐罪”[2](職官44之33)。

      第三,對市舶司香藥蕃貨抽解博買賬籍進行驅(qū)考檢察,以防違規(guī)陷失財計。例如紹興三年(1133)戶部上言就驅(qū)考檢察兩浙市舶司抽解博買賬籍問題提出:“昨承朝宜取會兩浙市舶司已前酌中年分起發(fā)上京(香藥)物數(shù)若干等數(shù)、權(quán)往起發(fā)往來抽解轉(zhuǎn)買及一面賣過(香藥)物數(shù)、所用本柄收到利息錢,并依此開具供申,仍分明聲說曾如何支使見在之數(shù),于何處樁管,候比照驅(qū)考有無虧損侵隱”,但因兩浙市舶司所屬臨安府、明州、溫州等市舶務(wù)賬籍因兵火已燒毀,無賬可查,戶部因此要求兩浙市舶司:“及自紹興三年為始,歲終取會逐務(wù)開具的實買到(香藥)物貨名色數(shù)目、用過本錢營運利息、應(yīng)支使錢物,夾細帳狀保明申浙西提刑司,從本司取索驅(qū)考。如稍隱漏不實之數(shù),并依無額上供法施行。”[2](職官44之16)

      第四,市舶通判與監(jiān)官躬親點檢,相互監(jiān)督,防止舞弊。例如熙寧七年(1074),宋神宗下詔:“諸舶船遇風信不便,飄至州界,速申所在官司城下委知州,余委通判或職官與本縣令佐,躬親點檢。除不系(香藥)禁物稅訖給付外,其余(香藥)禁物,即封堵差人押赴隨近市舶司勾收抽買?!盵2](職官44之6)紹興三年(1133),宋高宗同意戶部上言提出的規(guī)定:“仍乞令諸通判自今后遇市舶務(wù)抽買客人(香藥)物貨,須管依條躬親入務(wù),同監(jiān)官抽買。……若逐州通判不依法躬親入務(wù)同監(jiān)官抽買,亦乞令提刑司按劾施行?!盵2](職官44之16)

      第五,屢頒禁令,禁止市舶官員私自強買香藥蕃貨,以免妨礙市舶抽解博買的正常進行。例如至道元年(995)六月,宋太宗“詔市舶司監(jiān)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買蕃商雜貨及違禁物色。如違,當重置之法。先是南海官員及經(jīng)過使臣多請托市舶官,若傳語蕃長所買香藥多虧價值”[2](職官44之3)。政和三年(1113)七月,宋徽宗同意兩浙提舉市舶司所奏,重申至道元年禁令:“至道元年六月二十六日,敕應(yīng)知州、通判諸色官員并市舶司官使臣等,今后并不得收買蕃商香藥、禁物。如有收買,其知通諸色官員并市舶司官并除名,使臣決配,所犯人亦決配。緣止廣南二路指揮?!盵2](職官44之9)紹興五年(1135)閏二月,宋高宗“詔市舶務(wù)監(jiān)官并見任官,詭名買市舶司及強買客旅(香藥)舶貨,以違制論,仍不以赦降原減,許人告,賞錢一百貫;提舉官知通不舉,劾減犯人罪二等”[2](職官44之19)。

      五、結(jié) 語

      抽解與博買系宋代市舶司主要職責之一,也是政府對香藥禁榷經(jīng)營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宋代市舶香藥抽解比例雖然前后變化起伏較大,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細色香藥市舶抽解比例基本上為十取一即10%,而粗色香藥抽解比例大多為十五取一即約6.7%。在乳香等榷貨全部博買的情況下,其他市舶香藥博買比例變化也較大,且基本上沒有一定比例,完全是視具體情況而定。宋代市舶香藥抽解博買比例的不斷變化,反映了宋代政府與海商雙方在香藥蕃貨貿(mào)易利益問題上的博弈。然而正是雙方的這一博弈,促使宋代市舶香藥抽解博買比例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趨于合理,從而有利于宋代香藥蕃貨海外貿(mào)易持續(xù)繁盛。市舶香藥抽解博買比例的波動變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宋代海外香藥蕃貨貿(mào)易的興衰。

      因宋代政府在國內(nèi)香藥榷賣當中,須照應(yīng)當時社會不同層次消費群體的需要,所以宋代市舶司在抽解博買香藥蕃貨的過程中往往同時兼收細色、粗色香藥。在財政困窘的背景下,宋代政府一方面除撥付市舶司部分現(xiàn)錢外,還采用其他諸如撥付度牒、允許市舶司變賣部分香藥蕃貨或存留部分上供錢物充作本錢、防止侵用市舶錢物并節(jié)次條理等多種途徑來籌措市舶香藥蕃貨的博買本錢;另一方面采取了諸如招誘獎賞蕃商或推賞市舶官、加強對市舶司及其官員的檢察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對市舶香藥抽解博買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效管理,以確保其正常進行并增加政府自身的市舶收入。

      猜你喜歡
      色香香藥職官
      三里畈小鎮(zhèn)夜色
      文明互鑒視角下的中醫(yī)香藥本草文化
      走馬樓西漢簡所見長沙國職官建置論考
      中秋
      “色香”一味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的美
      香藥概念探討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不僅要“色香”俱全,更要“入味”
      東南亞香藥與明代飲食風尚
      古代文明(2016年4期)2016-11-14 22:43:21
      宋代香藥業(yè)研究
      隋朝軍事機構(gòu)與職官設(shè)置
      軍事歷史(1987年6期)1987-08-16 07:06:48
      红原县| 烟台市| 敦煌市| 米脂县| 铜陵市| 雷波县| 方正县| 南靖县| 两当县| 额尔古纳市| 深泽县| 绥芬河市| 垦利县| 天门市| 阳高县| 如皋市| 双城市| 二手房| 宽甸| 彭水| 西和县| 谷城县| 乐安县| 奉化市| 万宁市| 措美县| 辽源市| 万安县| 舒城县| 雷波县| 通渭县| 巨鹿县| 绥江县| 揭东县| 漯河市| 菏泽市| 岑巩县| 延吉市| 博爱县| 盐亭县| 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