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西北大學文學院,西安710127;渭南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渭南714000]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小詞中的故國之思
⊙張蕊[西北大學文學院,西安710127;渭南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渭南714000]
李煜用他的詞戰(zhàn)勝了歷史,也用他的詞開創(chuàng)了歷史。他用詞留名青史,開創(chuàng)詞作抒情言志的先河。本文通過賞析李煜詞作中的故國之思,從故國、故園、故人、故事等的角度,分析探究李煜詞作中的血淚性情,感悟他用心填詞,用他真純敏銳深摯的心靈寫出人類生命的共同苦難。
抒情言志故國之思血淚性情生命苦難
中國文學發(fā)展到五代,出現(xiàn)了一種特殊的文體——詞,“五代詞是唐詩過渡到宋詞的一個關鍵的橋梁,而李煜是這關鍵的橋梁的關鍵人物。”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眾所周知,南唐后主李煜是一個在政治歷史上尷尬,在詞史上輝煌的人。正如清代沈雄《古今詞話》中所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李煜的身世可以分為前后兩期——前期作為南唐的君王、后期作為北宋的臣虜,使他的詞境界呈現(xiàn)不同的面貌,而后期詞作主要表現(xiàn)為故國之思,可是要了解對故國的哀思就必須了解李煜前期的君王生活。本文通過對照分析鑒賞李煜的后期詞作來體會李煜詞中的血淚性情。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是為詞人所長處?!痹~一開始就是來自民間,是那些伶人寫給歌伎的唱詞,因此抒情細膩浮華,而李后主作為南唐的君王,爺爺打天下,父親守天下,而到他這一代就是享天下,所以他前期的詞內(nèi)容多寫宮廷的享樂生活和風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可是一旦失天下,天上人間這種亡國之痛的體驗就特別明顯,于是對故國的思念成為他后期詞作的主要內(nèi)容??墒蔷唧w又思念什么呢?他不是一個有反思之力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有真性情的詞人,所以后期詞作表現(xiàn)出對故園、故人、故事、故情、故國的回顧與哀痛,這也正是他“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的有力佐證,他正是用詞來進行自我的言志抒情。
李煜生活在南唐的宮廷,在成為北宋臣虜后,詞作多表現(xiàn)出對以前宮苑生活的懷念。像《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边@首詞里詞人寫到往事、故國、雕欄玉砌、朱顏等情思,這里既有故事、又有故國、故園、故人等幾重哀思。這里的“往事”即過往之事、從前的事。從前的什么事?是那些風花雪月的帝王生活。李煜《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边@首前期詞表現(xiàn)了作為帝王的李煜的一段生活場景,“光彩照人的宮女、富麗堂皇的宮殿、繁華的歌舞表演、氣勢磅礴的音樂演奏、繞鼻的屢屢清香、半醉半醒的享受、騎馬踏月的意猶未盡?!敝诺湮幕瘜W者葉嘉瑩說:“他沒有反省,沒有節(jié)制,沒有覺悟到處在這樣的地位,就不應該再說這樣的話,不應該再寫這樣的詞。不但是破國亡家以后沒有節(jié)制,亡國前的享樂也是沒有節(jié)制的。但作為一個詞人,從他的真純的甚至是這種無所掩飾的投注和流露來說,他有他可愛的地方?!蹦菢由菝业牡弁跎睿迷~寫出來本就不應該,更何況現(xiàn)在破國亡家了,還念念不忘那些往事,叫人真是恨,可是李煜就是一個真,是用真性情寫出來的。“故國”即偏處江南的南唐舊地,如今怎么樣呢?故國是不堪回首的,“不堪”是不能忍受,因為內(nèi)心太痛苦了。痛苦什么呢?是對失卻的“無限江山”的不舍?還是想到“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的無限追悔?詞人沒有明說,但那“不堪回首”中所蘊含的“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只有他自己咀嚼了?!暗駲谟衿鰬q在”指故園的漢白玉雕欄應該還在吧,這是一種假想之詞,想到“醉拍闌干情味切”的玉砌雕闌還在故園,可是故人呢?早已經(jīng)不知所終?!爸祛仭奔醇t顏,可以是“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的宮娥,也可以是他自己,畢竟現(xiàn)在已是“沈腰潘鬢銷磨”“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了。這種基于往事不再、故國不堪、故園猶在、朱顏已改的故國之思,是那樣的深沉,這種個人的幸與不幸、常與無常,引發(fā)了詞人那種深沉的感嘆,而這種感嘆之詞,正是李煜詞作的博大氣象。
這首詞提到“春花秋月”“又東風”“月明中”“雕欄玉砌”“一江春水”等自然景象的恒常,正好與前面提到的人情、人事的無常形成鮮明的對照。開篇首句“春花秋月何時了”以大氣磅礴的感嘆道出“春花”“秋月”的無窮無盡;“何時了”即什么時候完結,暗含“年年有春來,年年有秋到,年年有花開,年年有月圓”,是自然、時間的永恒無盡,永久長存。下句“小樓昨夜又東風”中“又東風”照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月明中”,再次感嘆東風、明月的歲歲年年、年年歲歲、亙古不變的輪回規(guī)律。甚至那“雕欄玉砌”大概還在吧,可是那種物是人非的感慨尤其強烈,最后的一問一答更道出愁緒的綿綿無盡。“一江春水向東流”也是生生不息、永恒不變的,可是那故國之思也是生生不息、無窮無盡的,恰如這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一樣綿綿無盡,這是一種追悔,更是一種無奈,無處排解、糾纏著詞人直至生命的盡頭。
李煜正是從抒發(fā)自己對故國的思念中道出了人事、人情的一般的恒常的規(guī)律。但是這里的故國不是博大的,它表現(xiàn)出纖巧的特點。故國被雕欄玉砌、朱顏、明月、春花等具體、纖巧的物象所代替。像這種抒發(fā)一己的小性情的詞作還有很多,諸如《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薄断嘁姎g》:“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眱墒住锻稀罚骸岸嗌俸?,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其中故國又被林花、胭脂淚、梧桐、上苑、鳳笙等纖巧的物象所代替,可以說后主這類詞中的故國的境界是纖巧的,這也正印證了他作為開婉約詞風的例證。可是作為一個亡國的君主,在被囚時只是抒發(fā)這種小巧、精致的情事,總是讓人感覺太不深刻。即使是抒發(fā)了人類最普遍的人事感慨,諸如“春花秋月何時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等,但對于一個亡國的君王來說還是太單薄。或許說從亡國的那一刻起,作為一個人他才開始思考人生,思考的結果是世事難料、人生無常。這樣痛徹的亡國之痛,用這樣的字詞未免太輕飄飄了。所以李煜也寫了一些大氣磅礴之詞,這些詞的境界又如何呢?
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祠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逼脐囎?,一名《十拍子》。唐教坊曲。陳《樂書》:“唐《破陣樂》屬龜茲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畫衣甲,執(zhí)旗旆。外藩鎮(zhèn)春衣犒軍設樂,亦舞此曲,兼馬軍引入場,尤壯觀也?!卑矗骸肚赝跗脐嚇贰窞樘崎_國時之大型武舞曲,震驚一世。李煜選擇這種豪放的曲調(diào)填詞,在他的詞作中是不多見的,這代表了詞的豪放一派。在這里故國的形象是氣勢宏大的,“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從南唐開國說起,時至今日已經(jīng)四十年了,國家幅員遼闊達三千里。這里含有對故國的自豪,雖然從人類歷史、華夏疆域的角度看,這是短暫的、狹小的,但是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可謂久矣、大矣,所以李煜從個人的角度抒發(fā)對故國的自豪之情。故園也不再是片段,而是恢弘的整體?!傍P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睂⒆约涸?jīng)居住的宮苑描寫得富麗堂皇、高聳入云、茂密蔥郁,突出故園的高、富、美的特點?!肮嗜恕痹谶@里具體化為自己,“沈腰潘鬢”化用典故。沈指沈約,曾有“革帶常應移孔,以此推算,豈能支久”之語,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漸消瘦。潘指潘岳,曾有詩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見二毛?!焙笠耘唆W指代中年白發(fā)。這里實際是和南唐君主時的自己作對比,表現(xiàn)自己亡國之后的憔悴之貌。“故事”是想到被迫離開故園的那一刻,“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碧乒玷啊短扑卧~簡釋》說:“當年江南陷落之際,后主哭廟、宮娥哭主,哀樂聲、痛哭聲、悲歌聲合成一片,直干云霄,寧復知人間何世耶。”這個場景給后主的印象最深,而這又與繁盛時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教坊、宮娥都是他最喜歡的,痛失所愛是那樣的悲愴深沉。由上闋的故國、故園的博大到下闋的故人、故事的纖巧,從本質(zhì)上說,他還是一個婉約的詞人,是從一己之性情抒情的。王國維說他:“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笔Y勛在《蔣勛說宋詞》中說:“王國維認為李后主作為詩人的真性情就是在這個時候表現(xiàn)出來的。所謂的忠、所謂的孝,對他來講非常的空洞,他沒有感覺。這里顛覆了傳統(tǒng)的文以載道,絕對是真性情?!蔽覀儺斎徊荒苓^分苛責李后主,但是這種純粹基于真性情的家國之思卻反映出他作為統(tǒng)治者的純真,那怎么理解這里的純真呢?
這首詞里有一句“幾曾識干戈”,這是一個反問句,表示絕對的肯定。“幾曾”即何曾,什么時候?!案筛辍奔磻?zhàn)爭。后主肯定地說:他什么時候知道有戰(zhàn)爭這回事?從來沒有想到要打仗。他的純真體現(xiàn)得多么鮮明。李后主生活在五代十國這個歷史上非常動蕩的時期,竟然不知道戰(zhàn)爭為何事,難怪他亡國呢!李煜“性驕奢,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這本是他的本性,怎奈不幸成了君王,他身兼統(tǒng)治者和詞人雙重角色,苛責他的不深刻,只是從一個統(tǒng)治者應該有的姿態(tài)來說,可是我們看到的是他作為一個詞人的至真至純的本性。作為一個統(tǒng)治者,生活在五代,應該有什么姿態(tài)呢?即使不開疆辟土也應該力求自保吧!可是李煜沒有這樣的宏圖偉略,他對戰(zhàn)事不聞不問,不是沒有戰(zhàn)事,只是不關心罷了。他用他君王至高無上的權利做他喜歡做的事,當宋太宗南下的時候,他嚇了一跳,怎么打仗了?何等天真的一問。上闋用極盡贊美的詞語描述故國的大、高、富、美,這一方面是對故國的自豪;另一方面是認識的膚淺和不自知。所以我說故國在后主的腦中是空泛的,宏大的。由此再次證明在這種宏大的故國之思中所表現(xiàn)出詞人的一片純真來。
無論是李煜詞中的小性情顯出的大智慧還是大性情顯出的小純真,都證明李煜是一個用心去寫詞的人。王國維說:“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生世之戚,后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這里的“以血書者”不是用血寫書的人,而是用真性情寫書的人。蔣勛說:“前半生的醉生夢死是真實的,后半生的亡國之痛也是真實的?!闭嫘郧槭抢铎蠈υ~作最重要的貢獻。尤其是他的后期詞作,由于身世之痛,在詞作中表現(xiàn)出的故國之思,是那樣的情真意切,在這里沒有造作,沒有那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滋味。像《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說出了無限離恨、眼前景、心中恨,意味深長。《烏夜啼》“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寫盡抑郁塞胸,輾轉無眠之苦?!锻稀贰岸嗌俸蓿蛞箟艋曛小薄岸嗌贉I,斷臉復橫頤”道出所謂恨,恨在昨夜一夢也。這里以舊樂反襯,愁恨極深。所謂淚,言后主終日以淚洗面?!稉v練子》“無奈夜長人不寐”寫出長夜難眠時內(nèi)心的悲哀?!断嘁姎g》“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寫出內(nèi)心的愁緒千絲萬縷,沒人嘗過的滋味,只有自家領略得到。《子夜歌》“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寫出故國夢游及醒來的悲傷?!断嘁姎g》“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道出生命的短暫無常和經(jīng)受苦難與摧殘的無窮無盡,揭示人生苦悶的要義。從這些詞作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內(nèi)心的血淚,可以說這些詞都是后主用血和淚寫出來的,這不正是像釋迦、基督一樣承擔著無盡的生的苦難嗎?蔣勛說:“詩是向外征服時的體驗,詞是內(nèi)省自戀式的體驗。”無論是作為前期詞作的娛情娛性,還是作為后期詞作的抒情言愁,詞對李后主來說,都是向內(nèi)的,樂情與哀情都是內(nèi)在的一己之私情。尤其是成為階下囚以后,生活巨大的變化激蕩著他的思想,內(nèi)心充斥著滿腔的愁,無處言說,他需要一個突破口,詞就成為他當時激烈的內(nèi)心活動的突破口。
[1]蔣勛.蔣勛說宋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王國維.人間詞話[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
[3]唐圭璋.唐宋詞簡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4]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張蕊,西北大學文學碩士在讀,渭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及兒童文學。
編輯:張晴E-mail:zqmz0601@163.com‘原生態(tài)的生活’寫出來?!雹?/p>
這種原生態(tài)式的呈現(xiàn)就是侯波敘述陜北農(nóng)村的方式,我們姑且不論這種方式是否能夠成為陜北作家創(chuàng)作的一種參考范式,但是至少走出了路遙的影響,走出了有著侯波特色的文學之路。如果侯波能夠繼續(xù)做“一個最勤奮、最真誠的寫手”⑦,他的文學之路會走得更遠,他也會取得更為輝煌的文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