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晨
如今,班級干部管理可謂“亂象叢生”:孩子因為能夠“管”別人而沉溺于“官癮”之中;一些家長為了孩子有“官”當,使出渾身解數(shù)為孩子“跑官要官”;部分班級竟出現(xiàn)“全民皆官”的荒誕現(xiàn)象。
林林總總的“怪相”,究其原因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在作祟。這直接導致了一些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扭曲,似乎只有當了官,管著一些人或事,人生的價值才能得以實現(xiàn)。這種思想和做法,實則是封建思想的余毒。
那么,跳出“官本位”的怪圈,就沒有可行的辦法了嗎?近日,武漢一小學取消“幾道杠”的做法引發(fā)各方關注和熱議。據(jù)了解,不僅是少先隊干部取消“幾道杠”,取而代之以志愿者的徽章,還數(shù)倍擴充了志愿者的人數(shù)。我認為,班級干部實質上是服務學生的一種稱謂而已,絕不是用當官的“權力”去管多少同學的事情。這所小學,讓學生增強服務意識,提升學生的責任感,不愧是一種教育的革新、大膽的嘗試。
當然,走出學生“官本位”的藩籬,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的是學校和家長從思想的根源上剔除“官本位”思想,從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入手,建立長期的有效機制,讓孩子對責任和服務在心中生根,開花結果。期盼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加入到這個行列,期盼教育改革從淡化“官本位”這方面來破題,期盼校園真正成為孩子們自由成長、全面發(fā)展的樂園,真正回到“人”的本位上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