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鳳嶺,任秀智,楊廷克,袁桐強,徐金武
改良8字鋼板半骺板暫時性阻滯術治療佝僂病下肢成角畸形
房鳳嶺,任秀智,楊廷克,袁桐強,徐金武
目的:探討改良8字鋼板半骺板暫時性阻滯術治療佝僂病下肢畸形方法及療效。方法:佝僂病兒童19例35處膝關節(jié),成角畸形約7°~30°,均接受改良8字鋼板手術治療。結果:術后平均隨訪時間18個月(6~30個月),31處股骨和脛骨的成角畸形獲得滿意矯正,并恢復了正常的下肢機械軸線;2例矯形失敗,后期行截骨矯形手術。結論:改良8字鋼板手術治療兒童佝僂病膝內外翻畸形,具有手術切口小,骨組織損傷小,螺釘不易斷裂,不破壞引導性生長,安全經濟,并發(fā)癥少等特點。
8字鋼板;暫時性阻滯術;佝僂?。幌轮山腔?/p>
低磷性佝僂病往往造成下肢畸形,主要表現為膝內、外翻畸形。我院自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改良8字重建鋼板加壓螺釘骺板阻滯手術治療19例,效果滿意。
1.1 臨床資料 本組共19例,男9例,女10例;平均年齡12.3歲(8.3歲~14.5歲)。均進行過積極治療,遺留不同程度的下肢畸形,如O型腿、X型腿。共35處膝關節(jié),其中雙側16例,單側3例,成角畸形約7°~30°。均有中度下肢畸形(O型腿:兩足靠攏,兩膝關節(jié)間距<3 cm為輕度;>6 cm為重度?!癤”型腿:兩膝關節(jié)靠攏,兩踝關節(jié)間距<3 cm為輕度;>6 cm為重度)。實驗室檢查血清鈣正常,AKP升高,血清磷(0.92±0.14)mmol/L,血甲狀旁腺素正常。X線片示活動性佝僂病或非活動性佝僂病征象及骨干彎曲畸形。
1.2 治療方法 拍攝立位雙側下肢全長正位X線片。下肢不等長者,短縮的一側適當墊高,使骨盆保持水平。兩側髕骨朝向正前方。
連續(xù)硬膜外或全麻。通過C形臂及5 mL細針頭定位骨骺板位置,選取骨骺板側方正中位置,并注意進針角度,力求角度與骺板平行,確保鉆孔、擰釘時不會損傷骺板。以此為中心切開2~3 cm,顯露至骨膜,確保骨膜不破壞。C形臂透視滿意,根據年齡和骺板寬度,選擇長短適當的2孔或3孔鋼板。預彎8字鋼板,跨越骺板,通過針尾套入放置“8”字鋼板。取下股骨干骺端針頭,沿進針點及方向鉆孔。透視確保鉆頭方向、深度無誤,攻絲。在干骺內擰入3.5 mm螺釘,同法在骺端操作。注意螺釘深度達到或不超過骨骺和干骺端中線。固定后再次透視,活動膝關節(jié),確保關節(jié)活動無受限。
術后2周可下地活動。每3個月復查,進行X線檢查評估。如果下肢機械軸線恢復正常,或者略微矯枉過正,取出8字鋼板。一般取出鋼板時間為1~1.5年。8字鋼板取出后6~12個月,拍攝負重位雙側下肢全長前后位X線片,評估矯形效果。在患兒完全發(fā)育成熟之前,每年定期復查。X線評估指標:mLDFA(股骨遠端機械軸外側角)、MPTA(脛骨近端內側角)、下肢機械軸線、脛股角、MAD(機械軸線到膝關節(jié)線中心點之間垂直距離)。
19例平均隨訪時間18個月(6~30個月)。35處膝關節(jié)中31處股骨和脛骨的7°~30°成角畸形獲得滿意的矯正,并恢復了正常的下肢機械軸線,mLDFA及MPTA角度恢復正常(見圖1)?;顒舆\動明顯改善。2例矯形失敗,后期行截骨矯形手術。未出現感染、骨髓炎、骨垢板損傷、斷釘等并發(fā)癥,無神經血管損傷。
佝僂病是一種綜合征而非特定的疾病。主要是因為細胞外鈣、磷酸鹽或二者同時缺乏,阻礙了骺板的生長和骨骼的礦化,使處于生長發(fā)育中的兒童出現畸形??咕S生素D佝僂病是一種以低磷酸鹽血癥導致骨發(fā)育障礙為特征的遺傳性骨病,遺傳方式多屬X連鎖顯性遺傳,偶為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亦有部分病例呈散發(fā),并無家族史。與一般佝僂病不同,其發(fā)病原因是由于腎小管對磷的再吸收障礙,從而血磷下降,尿磷增多,腸道對磷,鈣的吸收不良而影響骨質鈣化,形成佝僂病。采用普通劑量的維生素D和曬太陽均難以收效,必須聯(lián)合使用大劑量維生素D和磷酸鹽才能效,通常稱為抗維生素D佝僂病。
對線異常是指在額狀面上髖膝踝關節(jié)失去直線關系,通過MAD來確定是否存在對線異常。MAD即下肢機械軸線到膝關節(jié)線中心點之間垂直距離,正常機械軸線在膝關節(jié)線中心點內側8 mm±7 mm處通過,當MAD位于膝關節(jié)中心點外側時即為膝關節(jié)外翻,位于內側點正常范圍1~15 mm以內時即為內翻。只要MAD超出正常范圍,就存在髖膝踝關節(jié)的對線異常。當mLDFA及MPTA小于85°或大于90°時,即可認為存在異常,就可確定股骨和/或脛骨是MAD的來源。本組患者內外翻畸形均為骨性對線異常,排除骨間及髁性對線異常。
一個健康的孩子從出生到青少年,下肢的力線(軸線)存在一個生理性的變化過程。這種生理性的下肢成角現象,可以隨著孩子的成長發(fā)育自行矯正,不需要治療,不需要限制兒童的活動。病理性的下肢成角畸形,不能依靠人體自身的生長潛能自行矯正,往往需要手術治療。生理性的下肢成角現象需要和病理性的下肢成角畸形相鑒別,本組患兒均經過佝僂病的診斷和治療。骨骺未閉合之前的兒童存在生長發(fā)育的潛力,在這個時期的兒童如果患有肢體過度生長導致的肢體不等長,以及不同原因造成的下肢成角畸形,可以采用臨時骺阻滯技術,依靠自身的生長發(fā)育能力,自動調節(jié)后予以矯治。該方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近似微創(chuàng),手術較為簡單,效果良好的優(yōu)點。
圖1 患者女,12歲典型病例術前、后治療影像
臨時骨骺阻滯技術的原理是,生長板(骺板)在壓應力下的生長速度將減慢。Stevens等[1]從2004年開始,使用2孔非鎖定鋼板和2個螺釘實施半側骺板阻滯矯正下肢骨骼成角畸形。認為其作用機制為張力帶原理,與U形釘施加壓力作用機制完全不同,并創(chuàng)造性提出引導性生長的概念,為矯正兒童下肢骨骼畸形提供一種全新的概念和技術。具有穩(wěn)定性好,不易脫出,不易折斷,具備持續(xù)張力的優(yōu)點。迄今為止,8字鋼板技術適用的患兒至少要存在6個月以上的生長潛能,否則將不能起到矯治作用。小兒3歲以前常有膝內翻即O形腿,3歲以后逐漸形成膝外翻,其外翻甚至可達15°,可隨生長約8歲前自行矯正。故患兒8歲前不建議手術。本組患兒均經過長期的正規(guī)治療,其中低磷佝僂病平均經過延誤治療2年開始正規(guī)治療,排除了其他原因所致的下肢畸形。因為下肢畸形原因多種多樣,可以是代謝性疾病和骨骼發(fā)育不良而引起的膝內外翻,腦癱和多發(fā)性關節(jié)攣縮引致的膝關節(jié)屈曲畸形,Blount病及創(chuàng)傷后脛骨外翻,還可以是正常兒童下肢發(fā)育過程中出現的生理性膝內、外翻,術前不僅要明確下肢畸形的病因很重要,預測患者的生長潛能同樣重要。
文獻報道的8字鋼板技術采用的多是空心螺釘,雖然操作相對簡單,但因孔徑較大(空心螺釘至少需要4.5 mm,加壓螺釘3.5 mm),創(chuàng)傷相對較大,對骨骺的破壞更大,并損傷骨骺板幾率更高。因為是空心釘,在抗彎曲、抗扭轉的強度方面較加壓螺釘差。Schroerlucke等[2]報告,應用8字形2孔張力帶鋼板技術治療23例31處膝關節(jié)成角畸形,其中18例Blount病有8例(44%)發(fā)生干骺端螺釘斷裂。本組患兒經過12個月2孔張力帶鋼板固定,31處股骨和脛骨的7°~30°成角畸形獲得滿意的矯正,并恢復了正常的下肢機械軸線。表明改良8字鋼板技術效果肯定,并且并未因應用加壓螺釘,破壞8字鋼板的引導性生長作用。本組術后隨訪,未發(fā)現有螺釘斷裂出現,同Schroerlucke報道的44%的干骺端螺釘斷裂相差較大。盡管下肢畸形病因不同,但亦說明內固定材料的重要。Schroerlucke也建議應用加壓螺釘。
利用8字鋼板技術進行下肢畸形矯形,盡管有過度矯正、矯正不足、骺板早閉和干骺端螺釘斷裂、畸形反彈等潛在的缺陷與不足,依然是目前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法。但要嚴格掌握該技術的手術適應證,警惕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臨床上已有螺釘斷裂、畸形反彈等病例報道[3-4],因此針對相應的原因,進行積極有效的改進,使8字鋼板技術日趨完善。
[1]Stevens PM,Klatt JB.Guided growth for pathological physes: radiographic improvement during realignment[J].J Pediatr Orthop,2008,28(6):632-639.
[2]Schroerlucke S,Bertrand S,Clapp J,et a1.Failure of orthofix eight-pl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blount disease[J].J Pediatr Orthop, 2009,29(1):57-60.
[3]Rabalais RD,Burger E,Lu Y,et al.Comparison of two tension-band fixation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in transverse patella fractures:a biomechanical study[J].Orthopedics,2008,31(2):128-132.
[4]Stevens PM.Guided growth for angular correction:a preliminary series using a tension band plate[J].J Pediatr Orthop,2007,27(3):253-259.
(收稿:2013-06-08 修回:2014-01-18)
(責任編輯 韓 慧)
R591.44
A
1007-6948(2014)02-0193-03
10.3969/j.issn.1007-6948.2014.02.033
天津市武清區(qū)人民醫(yī)院骨科(天津 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