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紅林
(南京市浦口區(qū)行知中學 江蘇 南京 211800)
2011版《物理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使學生有學習物理的興趣,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樂于探索自然,能領略自然界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及和諧相處的情感.”物理本身來源于生活和自然,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了解了生活中常見物理現(xiàn)象的奧秘,知道了大自然中蘊含的豐富物理知識,通過物理學科的必備工具——實驗,揭示了一個又一個“不解之謎”,所以說物理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美”的享受.“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切實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課程理念,然而,由于升學考試這面“旗幟”的引導,使得我們的學生不得不沉浸在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背誦中,不得不埋頭于物理的題海之中,不得不反思于物理考試后分數的高低上.這樣,物理的課堂學習還有“美”嗎?筆者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體驗,痛苦于學生機械地記憶知識,痛苦于學生課堂滯納的雙眼,痛苦于學生疲憊地應付考試,希望通過本文,喚起教師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五官”,享受物理課堂中的“美”.
美學家帕克曾說,“感覺是我們進入審美經驗的門戶,而且,它又是整個結構所依靠的基礎.”物理課堂以其獨特的學科特點引領學生用“聽”去領略自然界的美妙與和諧,用“聽”去體驗生活的樂趣,用“聽”去感受物理的“美”.
蘇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章就從聲音——人的聽覺,去引領學生走進物理的學習殿堂.用我們的聽覺去認識生活中的物理知識,這不僅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而且給予了學生以聽覺享受,去享受生活中的樂音,控制噪聲;走進我國古代的編鐘樂器、現(xiàn)代流行樂器,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享受其帶來的聽覺震撼.第二章物態(tài)變化中從聽水沸騰時的聲音去認識沸騰時的特點,這種劇烈的反應,告訴學生物理原來還可以帶我們用聽覺去享受生活.
筆者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帶著學生用聽去領悟物理知識,用聽去享受生活與自然,用聽去體驗物理學習中的美,換來了愉快的課堂,高效的課堂,充滿生機的物理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物理課堂中的五彩視覺,點燃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對科學的探索向往.他們驚嘆于物理中的視覺神奇,享受著物理中的視覺體驗,感受著物理學習中帶來的美感.
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和第四章“光現(xiàn)象”,把學生帶進了五彩的視覺空間,學生不僅真實地感受著光的存在,也感受著光給我們的視覺精彩——光的色散(彩虹的五彩斑斕).從生活中不經意的一照,就享受了物理的視覺神奇——平面鏡成像(驚訝于平面鏡原來不僅能成像,還有對稱、等大、成虛像等特點).或許這些還不夠,物理還帶來了視覺體驗——凸透鏡成像(通過凸透鏡成像的觀察和探究,了解生活、生產中的視覺應用).這些知識讓學生產生了無限的遐想,想走出世界,走出地球,奔向宇宙和太空——望遠鏡(教師通過宇宙相關科教視頻的播放,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視覺觀察也是物理實驗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除了利用五彩的視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之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物理實驗素養(yǎng).
陶行知先生說過,“手和腦在一塊兒干,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實驗是物理學科的基礎,課程標準中學生必做的20個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同時也帶給了學生手腦并用的體驗.
用尺子探究影響音調、響度的因素,這只是小試牛刀;研究水的沸騰特點,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初次體驗物理實驗的操作過程,在實驗的同時思考著對實驗現(xiàn)象的總結與表達;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培養(yǎng)了學生對數據精密程度的認識, 再次正確認識了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通過實際操作和對比反思,總結刻度尺和秒表的正確使用方法,同時也可以拓展到一般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電阻和電功率的測量則帶給了他們手指尖的操作快感,非一般的職業(yè)體驗,經過組裝、調節(jié)、觀察、讀數、記錄、分析等一系列的實驗步驟之后,總結出物理的一般性規(guī)律或特點,每當這時,他們總有種專業(yè)“電工”的味道.
《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是一門注重實驗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此階段的物理課程應注意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課堂中動態(tài)“手腦”的協(xié)調與和諧發(fā)展,讓學生享受著物理的動作美與思維美.
建構主義認為,語言的學習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情景”相聯(lián)系的.情景在學生進行建構性學習中起著集成學習資源的作用,能讓學生充分感受發(fā)現(xiàn)新知的過程,體驗求知的快樂.物理課堂的學習讓學生激動著,他們享受著自己仿佛成為了物理學家的成就感.物理中的概念、規(guī)律,原來是可以變得簡單易懂的,只要給學生一點提示,一點空間,他們將用自己魅力的言語進行表達.
聲現(xiàn)象中利用高音的比拼視頻,忽強忽弱的合唱表演,讓學生認識到聲音的高低與強弱的不同,快速地給音調和響度下了定義,他們享受著這一成果;酒精的蒸發(fā)吸熱體驗,不僅讓他們回憶了生活中的經驗,更是驚嘆于酒精蒸發(fā)而消失了,那汽化的定義就變得不再需要課本的提示;而對于抽象的比熱容和熱值定義,如果我們恰當地進行對比實驗,放手讓學生去嘗試下定義,或許會帶給我們無限的驚喜.筆者曾嘗試在“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究實驗中,只發(fā)給學生器材,要求學生按照課本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沒有其他任何的提示,從組裝到調節(jié),進行實驗,數據分析,歸納總結全部交給學生.意外的是,他們不僅總結了杠桿的調節(jié)方法,還很好地總結了杠桿的平衡條件.
給學生一點空間,他們能給你無限驚喜,把概念和規(guī)律交給學生去說,去總結,讓他們感受物理課堂中自己的魅力“語言”.
陶行知先生說過,“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于宇宙,洗蕩于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走進分子世界”,通過對各種氣味的辨認,不僅讓學生認清了物質種類的不同,而且意識到肉眼看不到的粒子的存在.通過微觀世界與靈動嗅覺的微妙銜接,揭示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還記得課堂中學生捏著鼻子各種搞怪的動作,科學的猜測,精彩的分析,一次次將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將物理知識化作空氣般進行傳播,觸動學生的嗅覺,挖掘他們曾經的生活經驗,“聞”出其中的物理知識,享受物理的神秘嗅覺體驗.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過:“審美感受的愉悅,影響著兒童的想象、聯(lián)想、情感及行為動作.因此一切教學活動中,美,無處不顯示出一種積極的驅動,無處不產生對兒童智慧的啟迪,對兒童心靈的潤澤.”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在物理課堂中創(chuàng)造“五官”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美感”.在物理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五官”,將抽象知識形象化,使得物理概念、規(guī)律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讓學生不再疲于應付考試,而是享受學習知識的過程,享受物理知識天空中的獨特之美.還學生自主的學習空間,讓他們用“聽覺”去感受物理知識,用“視覺”去發(fā)現(xiàn)物理知識,用“手腦”去創(chuàng)造物理知識,用“語言”去表達物理知識,用“嗅覺”去呼吸物理知識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