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孝梅
許孝梅,山東東營職業(yè)學院講師,山東大學文學碩士。
彩虹萬里鮮花開,
花間蝴蝶成雙對;
千年萬年不分開,
梁山伯與祝英臺。
在寫完樂曲總譜說明文字之后,浮想聯(lián)翩的作曲家感慨地題上這四句頌詞。正如他們所期待地那樣,這部以頌詞尾名題句、被國外聽眾稱為“歌頌蝴蝶愛情”的交響音樂作品,不僅以鮮明的主題:反對封建包辦婚姻,追求純真愛情,控訴封建社會對一對純情男女迫害,表現(xiàn)青年男女對封建勢力的抗爭,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并以其悠美動人的音樂,一直長久不衰地在中外音樂舞臺演奏,扇動著音樂的翅膀,從中國飛向了世界。
《梁山伯與祝英臺》作為民間故事,曾在全國各地長期流傳,許多說唱藝人和地方戲曲都常表演這一家喻戶曉的題材,新中國成立后還為它拍攝了彩色戲曲藝術片。然而用外來純音樂形式——協(xié)奏曲來表現(xiàn)這一故事,則是一項引入注目且頗具難度的嶄新課題。它的完成不能不說是音樂界的創(chuàng)舉。
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以越劇音樂為素材,采用傳統(tǒng)戲曲表現(xiàn)手法和民族器樂演奏技法與奏鳴曲式(西方音樂體裁的一種) 結構布局相結合的形式寫成,是一部單樂章標題協(xié)奏曲。全曲依據(jù)故事的三段主要情節(jié)“相愛”、“抗婚”、“化蝶”而安排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呈示部”,樂隊演奏出引子,長笛輕快活潑的旋律與雙簧管柔美抒情的曲調在和聲襯托下交相輝映,描繪出一派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美好園林風光。接著樂曲進入主部,獨奏小提琴奏出優(yōu)美純情的愛情主題,以及象征梁山伯與祝英臺真摯友情的與大提琴對答的段落。經過小提琴的一段精彩獨奏,樂曲進入回旋曲性質的副部,先出現(xiàn)一段活潑輕快的旋律,接著又現(xiàn)出一段酷似古箏演奏音型的對應旋律,生動而形象地表現(xiàn)出兩人三年同窗、追逐嬉戲、情同手足的幸福情景。樂曲隨后是結束部,獨奏小提琴與大提琴纏綿私語所表現(xiàn)出的難舍難分樂意,將兩人真摯的情誼拓向到更深沉的境界。
突然,打擊樂器演奏出陰森可怕的聲響,不祥之兆,隨音而起。樂曲進入第二部分“展開部”。銅管樂所奏象征封建勢力的兇殘主題與獨奏小提琴表現(xiàn)英臺憤怒爭辯的掙扎主題交錯演進。崇高、善良與嚴酷、兇惡之間,產生強烈對抗與碰撞。在樂隊全奏的高壓似音調之后,出現(xiàn)獨奏小提琴與大提琴若即若離、如泣如訴的對答,預示著更大的悲劇即將到來,接著獨奏小提琴用散板奏出渲泄似的倔強音調,樂隊加入板鼓奏出密集音型穿插,構成一種類似戲曲“倒板”、“緊拉慢唱”的段落,一步步將英臺靈前哭祭時撼天慟地的血淚之情,推向情緒發(fā)展的高峰。在樂隊突然短暫停息而僅留獨奏小提琴奏出一個悲痛欲絕的樂句之后,管弦鼓鑼齊鳴,樂隊全奏的激昂音樂,表現(xiàn)了英臺縱身投墳,用生命殉葬去追尋永恒愛情的悲壯選擇。音樂漸漸安靜下來,樂曲進入第三部分“再現(xiàn)部”,裝上弱音器的獨奏小提琴和弦樂聲部裝上弱音器的樂隊,共同奏出先前呈示部中的愛情主題,它已變化得含蓄深邃而令人神往,人們仿佛感到雙雙化為彩蝴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正在虛幻飄緲、美如仙境的云霄里相依相伴翩翩而舞……
這部協(xié)奏曲由作曲家何占豪、陳鋼創(chuàng)作,1958年寫成,1959年5月在上海音樂舞蹈會演中首次公開演出,立刻獲得各界人士歡迎和好評,隨后即在港臺地區(qū)和國外樂壇產生良好影響。它獲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作者所將人民大眾熟悉的民族音樂語言和演奏手法與外來音樂體裁有機結合的創(chuàng)新實踐。全曲除始終貫穿富有中國戲曲音樂韻味和戲曲腔體發(fā)展邏輯特點的主導旋律之外,獨奏小提琴在演奏上還恰到好處地使用了半音滑指、小三度滑指、大距離滑指、抖弓等民族拉弦樂器技法,以及模擬出古箏、琵琶等民族彈撥樂器演奏音型,從而使樂曲表現(xiàn)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藝術個性。對國外聽眾來說,這種在他們熟悉的音樂體裁上的創(chuàng)新,其音樂顯得那么地與眾不同和具有獨特的東方藝術色調;對中國聽眾來說,這部作品的音樂又顯得那么親切、熟悉和易于接受理解,因而他們頌贊這部作品是“我們自己的交響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