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春秋·公羊傳》文本語境下的“孟子論舜”

      2014-03-25 18:51:45彭永海
      關鍵詞:相隱公羊傳親親

      彭永海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北京100081)

      一、前言

      “親親倫理”原本是先秦儒家提出的思想主張,其包含的“親親相隱”要求嬗變?yōu)橹袊糯鐣搪傻囊豁椩瓌t,規(guī)定親屬有罪隱瞞、藏匿和不作證作減刑或不論罪,反之則要論罪①。隨著現(xiàn)今社會制度的進步、法律體系的改變和不同文化間碰撞等,使得原本奉為圭臬的儒家“親親相隱”思想受到質疑和挑戰(zhàn),現(xiàn)已成為目前學術界的理論熱點之一。

      在儒家“親親倫理”的思想中,“孟子論舜”中“舜竊負而逃”鮮明地表明了“親親互隱”之義,而“封象于庳”是“親親倫理”中兄弟相和的最佳表達,因而“孟子論舜”成為爭論最集中的地方之一②。在爭鳴過程中,雙方都提到一個問題——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舜棄天子之位而背負殺人的父親逃到海濱及賞封至不仁的弟弟象于庳兩則事件。無論是堅持克羅齊“每一部真正的歷史都是當代的歷史”[1]的觀點,把現(xiàn)今盛行的徇私枉法、任人唯親等腐敗行為追溯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某種基因[2]15,亦或是認為僅是先秦思想家們對于同一寓言的不同歷史敘事,以表達其思想主張[3]。這些方法都有所欠缺,前者未能充分發(fā)掘“親親相隱”在先秦時期的主要意蘊,直接定性判定,難以以理服人;后者容易陷入強為圣人辯駁的泥潭,有失偏頗,導致爭鳴雙方無法進一步對話。

      造成對話困境的因素有許多,其中有一點不容忽略。材料文本可選擇性存在不當,雙方更多地緊緊圍繞《論語·子路》《孟子·盡心上》和《孟子·萬章上》三則材料咬文嚼字,緊接著就會造成雙方論述的效用性減弱。先秦百家著作中,雖有不少散落的“親親相隱”的文字,但完整度超過“孟子論舜”的文字材料很少,唯獨《公羊傳》中有關“親親相隱”的思想論述例外。因此,本文將以《公羊傳》為文本依托,充分挖掘此書中親親之義,進而類比解讀孟子論舜,最終試圖達到對“孟子論舜”的公正評價。

      二、《春秋·公羊傳》的引入

      (一)文本簡介

      “春秋”為春秋時期魯國國史的專名,魯國歷代史官所撰寫的魯國國史即是史稱《魯春秋》。今所傳《春秋》為孔子在原有的魯國國史基礎上刪減修訂而成。對于孔子為何修訂《春秋》,先秦兩漢時期的文籍多有描述。據(jù)董仲舒所言,周道衰微,孔子為諸侯迫害,同僚排擠,孔子知道自己言之不用,道之不行,晚年感嘆道與其空成圣王之道,不見效于時,不若將此道理附之于史實中,以明是非善惡,以勸誡后世來者(《史記·太史公自序》)。

      《公羊傳》作為《春秋》的經(jīng)傳傳承之一③,傳的部分為孔子口授,因為孔子借《春秋》褒貶是非以立法,其中不免譏諷貶斥損傷之語,恐得罪當時的權威勢力,所以傳的部分口授給弟子(《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第二》),公羊家堅信傳的部分由孔子弟子子夏代代下傳,至漢景帝時期才書寫在竹帛之上。

      (二)《春秋·公羊傳》何以為關鍵性文本

      《公羊傳》何以能夠作為理解儒家“親親相隱”和“孟子論舜”的關鍵性文本?這可以從它本身的材料豐富度、思想特色和產(chǎn)生的社會效應等方面理解。

      首先,從材料而言,《公羊傳》里面有大量闡述親親之義的段落,這些材料又是客觀發(fā)生的歷史事實,如季扎不忍父子相殺而讓國(《襄公二十九年》);這些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年代有的就是與孔子相同,如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陳哀公之弟公子光殺世子偃師,或者相去并不太遠,更重要的都是所處春秋時代,周朝“親親”與“尊尊”的文明余續(xù)不斷④;從事件中的人物關系而言,涉及人物廣泛,有兄弟相爭,有父子參與,有君臣卷入,也有君臣兄弟父子皆卷入的情況。因而用這些事件解讀“孟子論舜”的兩個案例最好不過,就算“孟子論舜”的兩個案例在歷史上并未真實存在,但這些材料足以我們去研究先秦儒家的“親親相隱”,從而為解讀“孟子論舜”提供較為完整的思想背景。

      其次,從思想特色而言,《公羊傳》集中而全面地闡述了儒家的“親親之義”,并且思想內容與孔子關系緊密,能夠很好地展現(xiàn)或者接近孔子思想中的親親之義,正如孔子所言:“吾因其行事,而加乎王心焉,以為見之空言,不如行事博深切明”(董仲舒《春秋繁露·俞序》)??鬃右馑际强贞愄摰罒o益,不如借往史明道確切深明,因此《公羊傳》中的微言大義和歷史哲學蘊含了孔子的滿腹經(jīng)義⑤。

      最后,以社會影響角度來看,由于《公羊傳》中大一統(tǒng)、三世說、變革改制等思想符合漢王朝的政治需要,在兩漢間盛極一時。上至天子詔書、朝廷奏議,下至史書的撰寫、刑獄的判決,無不受《公羊傳》的影響,比較著名的有董仲舒春秋決獄。據(jù)《漢書·董仲舒?zhèn)鳌酚涊d,朝廷每有重大議案,都會派遣使者及廷尉張湯到其家而詢問處理之道,董仲舒每次回答都有明法;董仲舒有次根據(jù)《春秋》之義和“父子相隱”,判定甲藏匿犯罪的養(yǎng)子乙的結果并不該論連坐。西漢宣帝時期,賢良文學派以《公羊傳》中的“親親之義”反對當時的“重首匿之科”的刑罰,從而使?jié)h宣帝下詔明確親親相隱之合法性,棄置親屬連坐;東漢章帝時期,通過白虎觀會議,把親親相隱的范圍擴大到兄弟、朋友、夫婦[4]。因此可以獲知,《公羊傳》中的“親親相隱”理念在歷史上所產(chǎn)生的影響并不亞于“孟子論舜”中的思想主張。

      三、《春秋·公羊傳》中“親親之道”思想解讀

      (一)親親之道

      《春秋·公羊傳》中存在大量有關“親親之義”的案例,說明孔子所處時代已有不少諸侯國奉行或違背“親親之義”事件,從具體案例的處理及評價中可探析出思想特色。

      顧全親情,不忍父子兵戎相見。吳王壽夢四子謁、余祭、夷昧、季扎為同母兄弟。季扎年幼但有才,深受其三位兄長的喜愛。謁等三兄弟欲立季扎為吳國之君,但擔心季扎不接受,所以想出一個折中辦法,即王位傳弟不傳子。于是謁傳余祭,余祭傳夷昧。夷昧死時,按理說應該傳至季扎,可季扎正出使國外,于是壽夢的庶出長子僚即位,季扎出使歸國后也默認⑥。公子光(闔閭,謁的兒子)并不服:“先君之所以傳位弟不傳子,完全是因為季子(季扎)的緣故?,F(xiàn)若遵從先君之命,那么當擁立季子;若不遵從,那么我當承接大命?!庇谑枪庸馀蓪VT刺僚。成功后,公子光將國家致給季扎,季扎說:“光兒,你弒殺君主,如我接受君位,那么我將與你一同成為篡位之臣;你弒殺了我的兄長,如果我再殺你的話,那么父子相殘,一輩子糾纏不清”。季扎于是斷然拒絕,奔赴封地延陵,終身不入?yún)菄鴩肌?/p>

      慮及親情,緩追而逸賊。魯莊公、慶父、叔牙、季友同為魯桓公之子。公子慶父欲接替莊公之位,不滿世子子般。莊公卒后,慶父唆使養(yǎng)馬的仆役樂弒殺子般,接著慶父殺了樂而歸罪于樂。季友歸來也就不去探究實情真?zhèn)巍@^而年幼的侄子啟(閔公)即位,閔公二年又弒殺閔公。季友并沒有立刻誅殺慶父,慶父于是得以出逃至莒國。

      兄弟共榮辱,兄弟不和見譏。秦景公及其弟鍼為秦桓公之子,桓公寵愛鍼,為秦景公所忌恨,所以景公即位后不能容忍弟弟鍼,使得鍼只好仕于晉國,此事為《春秋》所譏笑:景公坐擁千乘大國竟容不下弟弟鍼。鄭莊公也是如此,不早早有所作為而致使失教于弟,終使弟弟段鑄成惡行。

      為親者隱諱,不使之見笑于天下。莊公病重之際,召見季友授予國政。此時,叔牙欲乘機作亂,可被季友發(fā)現(xiàn)。季友勸叔牙喝掉早已準備好的毒酒:“公子聽從我善言,喝下此毒酒,那么不會被天下所恥笑,而且會有后于魯國;反之,則被天下之人所恥笑且無后?!笔逖辣黄群榷揪谱詺ⅰ<居巡]有直接誅殺兄長叔牙,而是痛心避開此方法,勸叔牙喝毒酒自殺,好像是因病而死一樣,《公羊傳》認為這是符合親親之道的。

      敬祖,需為先祖之惡隱諱⑦。魯文公拆毀泉臺,不慮及此舉可能爆出先祖莊公之惡,莊公曾接連修建無益于國民的泉臺、薛臺和秦臺。

      護同姓之情,對于滅同姓之國之人示絕。衛(wèi)國為周文王第八子康叔受封之國,而邢國為周公第四子邢靖淵封地,兩位國君都是周文王姬昌后代,衛(wèi)侯燬滅邢國為《春秋》所貶絕,褫奪其爵位而直稱其名。

      (二)親親與尊尊

      《公羊傳》所記載的事件反映出人物關系的多重性和人物角色的多面性,如季友既是莊公的臣子、子般的叔父,又是慶父和叔牙的弟弟。當親情與君臣尊卑相沖突時,我們可以看到君臣之義統(tǒng)屬親親之義,親親之中本身也有尊卑之分。

      君親無將,將而必誅。陳哀公之弟公子招因弒殺世子師偃,《春秋》以此書寫公子招為哀公之弟,同時直接稱名,因為公子招此舉顯示出欲謀弒哀公。這僅僅只是將要弒君罷了,為何《春秋》中認為與親手弒君無異?因為“君親無將,將而必誅”,意思是弒殺君主父母,沒有什么“將要”,只要有這打算那就必遭誅戮懲罰。

      誅不避兄長。叔牙欲乘兄莊公病重之機弒殺,被季友發(fā)現(xiàn),未成功。季友勸兄長叔牙自殺,《公羊傳》稱賢。據(jù)《漢書·董賢傳》中漢哀帝詔書:“蓋‘君親無將,將而誅之’。是以季友鴆叔牙,《春秋》賢之;趙盾不討賊,謂之弒君?!痹谶@里容易引起一個疑問,那就是叔牙預謀弒君而被季友鴆殺,而慶父接連弒君為何季友緩追而逸賊?《公羊傳》認為“將而不免”是為了遏止罪惡,已經(jīng)發(fā)生的弒君事實則難以挽回,出于親親之道則“緩追而逸賊”。

      不以家事辭王事。世子蒯聵因謀殺生母南子未成,被靈公廢逐,另立蒯聵之子輒⑧。靈公卒后,輒即位,蒯聵在晉國趙鞅支持下歸國爭位,衛(wèi)出公輒派兵阻止。輒雖為蒯聵之子,但仍有道義的支持。這是因為不可以父命而抗祖父之命,反之則可,這正是父命奉行于兒子;不可以家事推辭王事,可以以王事推辭家事,這正是君主之命遵守于臣下。

      (三)“孟子論舜”的置入

      是否真實存在舜背負罪父而逃和封不仁之弟的史實無關緊要,春秋時代已有類似的案例,因此重點并不在于此。觀《公羊傳》親親之義可知,舜的做法完全符合儒家的親親之道,即使父頑、母囂和弟傲,舜依然得遵守親親之道,孝順父母和親近兄弟,正如孟子所言舜以天下尊養(yǎng)瞽叟⑨,富貴弟弟象,并派賢人助管象的封地庳○10,因此舜被遵奉為仁人典范。與舜的“兩全”做法相比,周襄王未能安置好弟公子帶蒙不孝之名,秦景公及鄭莊公不能容于兄弟而遭《春秋》所貶??上攵?,若孟子真面臨舜那樣的家庭,相信孟子也會如舜所做,因為如此才符合當時的道德要求。

      符合儒家自身的親親之道是否就符合正義?這值得探討和反思,因為跳出親親之義的價值框架,未必如此。如公子光弒殺吳王僚委國于季扎,季扎不受,季扎雖然維護了親親之義,但是以犧牲吳王僚為代價;舜竊負而逃的做法顧及了私恩,但也是以屈法為代價。因此,在現(xiàn)今時代如若肯定“親親倫理”思想中維護親情的一面并無可厚非,反而值得大力提倡,但方法上欠妥,如采取強制性的道德義務和法律規(guī)定的形式,必須為親人藏匿或者以非正義的形式富貴親屬。從儒家自身理論的發(fā)展角度而言,走向普遍主義是不可避免的抉擇,這樣可以將儒家思想哲學化、形式化、普遍化,擺脫歷史因素的糾纏不清[5],以更好地適合現(xiàn)今社會的倫理變異及價值要求,顯然“親親倫理”維護人間親情具備普遍適用性,但所采取的實現(xiàn)途徑狹窄不少。

      為何儒家“親親相隱”缺乏可實現(xiàn)的普遍性?因為按照“親親相隱”的要求,人人都可以主動逃匿法律正義以維護親人間的感情,看似人人均可這樣做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實則與人人均允許以自己能力去采取非正當?shù)氖侄螌崿F(xiàn)自己的意圖并無差異,顯然這種做法并不可取;其次,“親親相隱”原則及其相關的法律制度的目的在于維護人的血緣親情,而血緣親情對每個人來說只是一種感情親密的小關系圈;再者,建立在“親親之義”基礎上的“親親相隱”原則最終與“移孝作忠”基礎上的所謂“大義滅親”“不赦之罪株連”等發(fā)生矛盾,執(zhí)政者即是這社會的父母官,皇帝為最大的家長,這樣由同一原則建立起來的價值體系走向自我矛盾之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孟子論舜”置入《公羊傳》中,我們取消關于是否真實存在舜竊負而逃及封象于庳的偽問題,正如朱熹所言“以觀圣賢用心之所極,非以為真有此事也”[6],但通過《公羊傳》中存在的相關案例進行類比解讀,可發(fā)現(xiàn)“孟子論舜”又并不是如朱熹所言那樣簡單,因為儒家圣賢會真心維護親親之道,將竊負而逃及封象于庳等類似現(xiàn)象付諸事實,而現(xiàn)實中的天子則根本不會棄天子之位,如后周世宗柴榮?。

      可現(xiàn)實的人都擁有著屬于自己的血濃于水的血緣關系和以此建立起來的親密情感,我們不得不在肯定維護親情必要的同時,對維護親親之義的方法進行嚴格的理性反思。以今天法律的角度來看,每個個體需獨自承擔自己的責任,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很顯然舜的做法有違正義,因為對于父親瞽叟所犯罪行,舜怎么能夠去幫助瞽叟逃脫呢?當然,以現(xiàn)今的角度去要求舜有失全面??涩F(xiàn)今生活中,不少民眾仍存有儒家“親親相隱”觀念及其行為,使得我們有十足的堅定的理由去對舜的所為進行思考并做價值定性——動機純正,方法不妥。

      若為了維護正義,自己主動告發(fā)、舉證甚至抓捕犯罪的親人,也就是常言的“大義滅親”,我們不得不面對內心的情感煎熬;反之,我們主動采取各種手段使犯罪的親人漏網(wǎng)于法,那么我們精神上也會受到正義的持續(xù)壓力。因此,我們須放棄儒家對“親親相隱”進行道德的義務規(guī)定和法律的強制要求,在維護正義的責任和減輕人性的艱難之間采取中道,即作為事件人的最佳做法即保持沉默或避嫌。誠然,“親親相隱”也含有容隱或沉默及不作證的要求,但兩者本質上仍是不同的,前者基于現(xiàn)代人權的保護,后者儒家立于維護家庭倫理及尊卑秩序[2]20-30。此外,儒家的“親親倫理”因意蘊豐富和影響深遠給我們留下了深厚的文化遺產(chǎn),這些倫理思想在歷史上也曾起到進步作用,如鹽鐵會議上為賢良文學提供了理論武器,以反對秦漢以來的什伍連坐;也該看到“親親相隱”可能產(chǎn)生的一些流弊??偠灾?,仍需辯證地分析“親親相隱”的思想,進行不斷的探微和解讀。

      注釋:

      ①“親親相隱”的主張是從漢宣帝四年(公元前88年)第一次以詔書的形式確立其合法性,直至1949年中共中央廢止國民政府的《六法全書》,一共持續(xù)2000余年,可謂影響深遠。

      ②孟子論舜主要是指舜“竊負而逃”和“封象于庳”兩則故事,原始出處可見《孟子·盡心上》與《孟子·萬章上》。

      ③據(jù)《漢書·藝文志》記載,“有《公羊》、《谷梁》、《鄒》、《夾》之《傳》?!豆颉贰ⅰ豆攘骸妨⒂趯W官,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彼募抑兄挥小豆騻鳌泛汀豆攘簜鳌妨鱾髦两?。

      ④如齊桓公奉行“尊王攘夷”政策而霸春秋,又如昭公十三年宋襄公不厄人,由其道而敗。

      ⑤《春秋》傳承過程中,思想難免有所變動,但大體不變,這從《公羊傳》與《谷梁傳》對比“親親之義”即可知。近人楊樹達先生曾對《春秋》里面的思想蘊含做了全面的梳理,其中第二十三章即為“親親”,參見楊樹達.春秋大義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06-221.

      ⑥對于季扎未繼承王位和吳王僚的身份存在異議,《春秋·公羊傳》認為季扎出使國外,錯失時機,僚為吳王壽夢的庶出長子;而司馬遷在《史記·吳太伯世家》中認為,夷昧欲授國于其弟季扎,季扎不受而逃避,于是夷昧之子僚得立。兩者說法皆有理,但本文因談論《春秋·公羊傳》的親親之義,所以采取前者的說法。

      ⑦《谷梁》認為敬祖是親親的最重要的內容……對于儒家來說,個體生命只有與集體宗族融合在一起才在歷史長河中具有價值意義,參見蒲偉忠.論《春秋·谷梁傳》的親親之義[J].齊魯學刊,1991(3):57.

      ⑧對于此案例評價,《論語·述而》與本傳存在差異??滦偨淌谧恼J為兩者并無差異,孔子及弟子承認輒居正統(tǒng),但因父子爭國為惡行,所以孔子雙遣蒯聵及輒—父子不仁,并據(jù)《左傳》所載公子郢兩次讓國,猜想孔子及弟子們的設想:父子相讓,一起讓給郢。此文辨析細微,論證嚴密,說法可取。參見柯小剛.《論語》“夫子不為衛(wèi)君”章的政治哲學解讀[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72-73.

      ⑨原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孟子·萬章上》)

      ⑩原文:“仁人之于弟也……親愛而已矣。親之,欲其貴也;愛也,欲其富也?!?《孟子·萬章上》)

      ?《新五代史·周世宗家人傳》:“而守禮亦頗恣橫,嘗殺人于市,有司有聞,世宗不問?!碧熳又覆粸槌?,這使得舜根本不可能處罰自己的父親,孟子認為舜并不將瞽叟當作臣子看待,瞽叟仍可將天子舜視作兒子,詳見孟子與咸丘蒙師徒間的對話《孟子·萬章上》。

      [1]現(xiàn)代西方歷史哲學譯文集[C].張文杰,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293.

      [2]鄧曉芒.儒家倫理新批判[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3]陳壁生.經(jīng)學、制度與生活——《論語》“父子相隱”章疏證[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82-83.

      [4]郭齊勇.儒家文化研究:第二輯[C].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39.

      [5]鄭家棟.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父子關系及詮釋的面向[J].中國哲學史,2003(1):55.

      [6]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0:359.

      猜你喜歡
      相隱公羊傳親親
      親親相隱
      2010年以來國內“親親相隱”制度研究述評
      握手親親
      幼兒100(2021年11期)2021-04-25 13:06:08
      一萬次親親
      《公羊傳·隱公元年》“漸進”釋義新詮
      哲學評論(2018年1期)2018-09-14 02:34:34
      以《公》解《穀》之謬
      中州學刊(2018年4期)2018-06-16 09:13:58
      親親你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論“親親相隱”制度在刑事訴訟中的運用
      法制博覽(2018年27期)2018-01-22 18:45:07
      經(jīng)典詮釋與制度重建
      社會科學(2017年3期)2017-04-14 00:13:41
      情與法的碰撞
      ——以“親親相隱”為視角
      法制博覽(2016年35期)2016-02-02 13:32:20
      鄂托克旗| 门头沟区| 秦安县| 突泉县| 莒南县| 民县| 随州市| 尼木县| 年辖:市辖区| 抚顺县| 瓦房店市| 翁牛特旗| 黔西县| 石屏县| 富顺县| 清水河县| 凭祥市| 丰城市| 中西区| 兴安县| 姜堰市| 彰化县| 娄底市| 海盐县| 昌平区| 山丹县| 尚志市| 黄平县| 南和县| 梧州市| 安国市| 辽中县| 揭东县| 大厂| 瑞安市| 安宁市| 苏尼特左旗| 呈贡县| 贡嘎县| 新河县| 汉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