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璐
(咸寧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收稿日期:2013-12-12
《紅與黑》這部小說的作者是19世紀法國杰出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司湯達,他生前在文壇尚無立足之地,默默無聞,在他逝世后,憑著《紅與黑》這部小說,取得了在文學史上幾乎和巴爾扎克并肩而立的地位。這部小說是他的代表作,小說還有一個副題,是“一八三○年紀事”。作者以法國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統(tǒng)治時期作為背景,以平凡的小知識分子于連·索黑爾和上層社會以及貴族資產(chǎn)階級之間既頑強又充滿曲折艱險的斗爭為主線,濃墨重彩地描寫了主人公于連從一個僅僅十八歲的年輕人去德·雷納爾市長家去做家庭教師開始,到二十三歲因為用槍打傷市長夫人,最后被送上了斷頭臺為止這五年時間的生活歷程。
于連的形象被文學界屢次評論與研究,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中國,于連的典型形象還被賦予了時代的特征,認為他是野心家的有之,認為他是投機小人的有之,認為他是悲劇英雄的亦有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本文試圖站在歷史高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對這些觀點逐一進行分析,力求揭示出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
于連所處的那個波旁王朝復辟時代是黑暗的、反動的時代。他出生在一個經(jīng)濟文化落后、政治上保守的小城,家里很貧窮。小時候于連的身體不好,在家里他受到很多的排擠,全家都認為他是一個吃閑飯的、干不了活兒的人,因此常受到父親和兄長的毆打和責罵,而卑賤的出身又使他在社會上經(jīng)常受到歧視。在這種環(huán)境下,他從小就產(chǎn)生了不滿和反抗的情緒。于連喜歡讀書,尤其是喜歡拿破侖的《圣赫勒拿島回憶錄》、盧梭的《回憶錄》,受到這些書的影響,他反抗現(xiàn)實社會的意識更是在他心理上根深蒂固。
于連的反抗性格在德?雷納爾市長家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到維立葉爾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是于連踏入社會的第一步,但是即使是在趾高氣揚的貴族面前,于連仍不卑躬屈膝,阿諛奉承。在市長先生要和他簽合同時,于連冷冷地回答:“不,先生,如果您想到辭退我,我只得走。一份合同讓我受到約束,卻不能讓您承擔任何義務,這不平等,我拒絕。”
再有一次,于連因為耽誤了孩子一上午的功課,雷納爾先生因此而大發(fā)脾氣,但是于連也毫不示弱“他朝雷納爾先生沖了過去,臉色比平時更蒼白、更陰郁”反抗道:“您覺得別的家庭教師能這樣使您的孩子們?nèi)〉萌绱舜蟮倪M步嗎?”不容雷納爾先生開口馬上又說:“如果您說不,您怎能指責我對他們不盡心?”他越說越氣:“我可以沒有您而生活!”甚至還怒不可遏地叫到:“先生,出了您的大門,我知道去哪里?!痹趯嶋H上居于一個仆人地位的青年居然對主人表現(xiàn)出不尊敬甚至斥責,可見于連的反抗精神是多么的強烈。最后雷納爾先生做出了讓步,把每月的薪金從三十六法郎提高到五十法郎,可是,于連不僅不買帳,還請了假。
而于連對雷納爾夫人最初的情感也是反抗意識在作祟。一天晚上,于連和大家坐在樹下乘涼。他手舞足蹈地比劃著碰到了雷納爾夫人的手,但是夫人馬上把手縮了回去,但是于連卻想,讓這只手在碰到的時候不縮回去是自己應該要做到的。他的這種想法事實上就是向瞧不起他的市長先生和哇列諾先生報復的“想法”,可以說是模仿他從小就崇拜的拿破侖大將軍征服美人的“想法”,帶有濃郁的反抗意味。然而,于連雖然有強烈的出人頭地的想法,但是他并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稱其為資產(chǎn)階級野心家則未免太過。所以,他至多只是一個有著強烈反抗精神的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他的階級出身和所受的教育,萌生了他的反抗意識。
這可以從于連的兩場愛情糾葛中得到明證。他的愛情總是帶著各種復雜的因素,他并不是因為渴望愛情而去追求愛情,而只是以愛情為跳板取得事業(yè)的成功。于連和市長夫人的愛情是他人生的第一次經(jīng)歷,和瑪?shù)贍柕膼矍榭梢哉f是他人生的另一個經(jīng)歷,促使這兩次愛情發(fā)生的是他內(nèi)心深藏的巨大野心和自尊與自卑交織的復雜心態(tài)。因此,他的愛情是矛盾的,他違背了自己的良心,而獲得不真實的愛情。在小說出現(xiàn)過這樣一個場景:某天的一個夜晚,他們在露天花園里聊天,于連無意中碰到了德·雷納爾夫人的手臂, 德·雷納爾夫人迅速縮回了手臂,這個動作也許就是出于一個貴婦人的教養(yǎng),或者是出于某種更加曖昧的潛意識,但是并沒有任何蔑視于連的想法。德·雷納爾夫人沒想到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也會傷害到于連,又一次觸動他內(nèi)心的自卑。所以于連發(fā)誓一定要報復,如何報復呢,那就是一定要抓住德·雷納爾夫人的手,經(jīng)過一番痛苦的思想斗爭后,他終于實施了這個想法。他沉浸在那種幸福里,那種幸福卻并不是他愛著德·雷納爾夫人,而是一個可怕的苦難已經(jīng)完成了,之后他就進入了甜美的、安定的夢鄉(xiāng)。他的幸福并不是因為他得到了愛情,而是因為通過這次的事情,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是一個小丑,而是有著他從小崇拜的拿破侖將軍那樣的力量和信心。他認為他不是一個渾渾噩噩、甘于平庸的小市民,他將來不是做將軍,就是做主將,這樣就可以名利雙收。在這里我們可以明確一點,那就是:于連對上層社會、貴族階級的痛恨和報復是導致后來所有事情的起因。此時的于連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卑怯的但也是內(nèi)心埋藏著野性的人。也就是說,他的追求德·雷納爾夫人和愛情并沒有關系,而只是因為內(nèi)心的自卑,這種自卑體現(xiàn)在情感上就是自我強迫,他是為洗掉了恥辱而感到幸福,并不是因為得到愛情。由此可見,于連與德·雷納爾夫人的愛情是虛假的、矛盾的。假如說到了后來,于連對德·雷納爾夫人有了一些微妙的情感,那么他對貴族小姐瑪?shù)贍柕戮瓦B一絲絲的感情都找不到。對瑪?shù)贍柕碌恼麄€追求,是完全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處心積慮地去追求的愛情。瑪?shù)贍柕虏⒉皇怯谶B所喜歡的女性類型,可是她的父親可以使于連走入上層社會,所以于連熱情地對瑪?shù)贍柕抡归_了攻勢,他們兩人從最初的相識到結(jié)婚,其間充滿了猜疑、憎恨和恐懼。
這位瑪?shù)贍柕滦〗愠錾碣F族,她平日里所交往的都是一些精神極度空虛無聊的浪蕩公子、紈绔子弟,她討厭他們,渴望得到一份與眾不同的愛情。于連的出現(xiàn)對她來說就像是在沙漠中看到的一泓清泉,于連的氣質(zhì)和才能激起了瑪?shù)贍柕卤拘灾姓鞣挠S谑撬畔律倥男邼娉?,寄給于連一封情書??墒钱斢谶B收到這封別的男人夢寐以求的情書時,卻沒有絲毫的高興,因為多疑的性格和長久的自卑使他懷疑這是一個騙局,他不愿意去和瑪?shù)贍柕录s會,可是又擔心會被瑪?shù)贍栃〗憧幢?,長久的思考后,他決定赴約,但是在赴約前,他想出一個任何人都想不到的主意,他把情書給他的朋友寄去,并且告訴朋友,如果自己中了別人的陰謀而遭到不測,為了使自己的名譽恢復,要求朋友幫他公開這封信。在這種情勢下,怎么會有一絲一毫的愛情呢?
在于連剛到德·雷納爾市長家時,他身上依然保留了許多真實于連的痕跡。比如在市長家的門口甚至“不敢舉起手來拉門鈴”,于連這些初到上流社會的一舉一動都不得在緊張不安中顯示出他內(nèi)心非常隱秘的自卑情結(jié)。這種自卑使于連不敢和瑪?shù)贍柕麓蠓健⒐饷鞯貞賽?,成為他產(chǎn)生真摯愛情的障礙。隨著時間的流逝,真實的于連感到越來越壓抑,虛偽的于連幾乎時刻都在和他戰(zhàn)斗,并且日益激烈,他又身處那樣一個反民主反自由的社會,最后,虛偽的于連終于逐漸吞噬了那個真實的、淳樸的于連。
因此可以說,于連并不是一個投機鉆營的小人,而只是一個強烈自尊心和極度自卑心理交錯并存的矛盾復合體。
他是波旁王朝復辟時代受壓抑的、出身平民、有知識、有抱負的青年代表。他的虛偽是基于對社會歧視的極力反抗。強大的貴族資產(chǎn)階級不允許一個出身低微的青年進入他們的圈子,這正是貴族階級所要極力維護的封建等級制度所造成的結(jié)果。面對強大的敵對勢力,于連的孤軍奮戰(zhàn),他所做的種種努力,無異于飛蛾撲火,結(jié)局只能是自取滅亡。
所謂悲劇英雄,首先要求悲劇主人公要有遠大的理想,他悲劇結(jié)局的反抗必須要具有社會積極意義和時代進步意義。然而,于連是否符合這個要求呢?雖說于連也曾豪情滿懷,但他的全部努力都是出于一個自私自利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個人的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狀況而作出的。從這一點上來說,他的抗爭的積極意義,實在是渺小得可以。所以說,于連還稱不上是一個悲劇英雄,他反抗社會的種種努力只是為了個人的利益,并不具有多大的社會積極意義和時代進步意義。
作者在這部小說里向人們展示的并不是一幅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斗爭的瑰麗畫卷,而只是一頁復辟時期青年人個人奮斗慘遭失敗的痛苦記錄,因而具有不容忽視的認識價值。同時我們還看到,《紅與黑》中作者一方面向我們描述了保王黨勢力的猖獗橫行,另一方面又讓人們得出結(jié)論:握有經(jīng)濟實力的資產(chǎn)階級,在政治上也定將是最后的勝利者。《紅與黑》成書于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湯達竟像是洞悉了歷史運動的這一趨勢,這無疑使于連形象在那個時代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進步性。
于連以他身上的“責任感”來表現(xiàn)他的追求與對內(nèi)心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的欲望,同時也很好地代表了十九世紀法國大革命以后成長起來的一代知識青年的命運,具有典型的意義。司湯達在《紅與黑》里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主人公于連這個在當時社會具有普遍性的形象,使人們看到在那個動亂時期一大批青年人的命運,更使人們感受到了那個時期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