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督徒知識分子李應林的生平及思想*

      2014-04-01 14:04:46
      關鍵詞:青年會基督徒基督教

      (湖南大學 岳麓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基督徒知識分子李應林的生平及思想*

      黃春艷

      (湖南大學 岳麓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李應林是著名教育家、教會領袖、社會活動家。面對非基運動的沖擊,李應林既堅守基督信仰,又持躬身自省的態(tài)度,虛心容納批評意見并銳意改善。身為一個基督徒知識分子,李應林在國家橫逆時代積極參與反帝愛國運動,把愛國與愛教融合起來,在各方面均有建樹。他的一生為自己的信仰做了最好的見證。

      李應林;基督徒知識分子;非基運動;愛國

      李應林(1892-1954), 號笑庵,廣東南海石灣人。他基本具有三重身份:著名教育家、教會領袖、社會活動家。第一重身份當然為治教育史者所熟知:他曾擔任廣州嶺南大學校長、香港崇基學院創(chuàng)校校長。至于他的第二重身份,則較少人知悉:他是虔誠基督徒,是教會一位熱心的領袖。他曾擔任廣州基督教青年會(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下文簡稱青年會)會長、青年會全國協(xié)會華南區(qū)干事及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xié)會會長等。第三重身份則為社會活動家:他曾擔任上海市平民福利事業(yè)管理委員會總干事、國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廣東分署署長、粵港澳水災救濟委員會主席等。盡管李應林是一位較有影響力的基督徒知識分子,中外學術界關于他的專門研究尙不多見,基本是一些簡介性、回憶性文章,且存在一些錯漏之處。*相關研究有:李應林教育基金會編:《嶺南大學校長李應林誕辰100周年紀念》,廣州:編者,1993;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第九冊,臺北 : 傳記文學雜志社,1975,頁86;謝瓊孫:〈李應林校長與嶺大〉,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編:《珠江藝苑》,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頁79-99等。本文擬在綜合運用中英文檔案資料的基礎上,對其生平事跡及思想作一番梳理和探究,藉以改變目前該研究的粗疏薄弱面貌,也為今人認識基督徒知識分子豐富多樣的思想增加一個典型的個案。

      一 生平簡介

      李應林1892年出生于廣東南海一個貧苦家庭,其父早喪,賴長兄李植三撫養(yǎng)長大。植三經(jīng)營酒業(yè),常來往石灣澳門,乃攜李到澳門就讀于宿儒陳子褒書館。后李應林偕館中同學簡又文、冼玉清、陳汝銳、陳仲甫、程季元等,到廣州嶺南學堂升學,此為李同嶺南關系的開始。關于李應林在嶺南的求學經(jīng)歷,其學友簡又文曾回憶說:

      君(按:指李應林)有內才,胸懷大志,心思縝密,識見宏遠,且賦性義俠,勇于任事,以其貌不揚,體魄雄健,屬粗線條實干派的人物,入校未幾即得“大牛林”之綽號……家庭因環(huán)境關系,不能再予接濟,君決自力自造,努力向前奮斗,以期完成學業(yè)。自是即在校任工讀生,專司上、下堂依時按鈴之職者數(shù)年,時或兼任他項工作,自食其力。同時,他對于體育方面有特異的成就,成為代表本校之足球、籃球健將。尤為難得者,他對于學生各方面的生活,服務盡責,深得全體同學之信用與依賴,不二、三年間,即一躍而高居學生領袖地位。*何名芳編:〈嶺南人說李應林〉,李應林教育基金會編:《嶺南大學校長李應林誕辰100周年紀念》,廣州:編者,1993,頁18-19。

      嶺南是一所教會學校,宗教氛圍較濃。在嶺南就讀期間,李應林對基督教產生了濃厚興趣,而簡又文對其受洗入教起了一定推動作用。兩人畢生結為莫逆交。

      1914年,李應林畢業(yè)于嶺南學堂,旋即擔任廣州青年會學生部助理干事。青年會是以基督教為根基的國際化的社會服務團體,以“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為會訓。李選擇服務青年會是因為喜作個人工作,*〈我為何為青年會干事〉,《同工》第48號,青年干事經(jīng)驗號,1926年1月5日,頁3。另外大概是受鐘榮光的影響。鐘當時是嶺南最高華籍教員,亦是廣州青年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并多年擔任該會會長。李應林由此開始了與廣州青年會的不解之緣。

      在粵會服務期間,李應林開始籌備出國留學事宜。1916年8月,李應林向粵會辭職赴美留學。*廣州基督教青年會:《廣州基督教青年會之過去、現(xiàn)在、將來》1919年,廣東省檔案館,全宗號92,目錄號1,案卷號308,頁23。他選擇入讀奧柏林大學(Oberlin College),這亦與簡又文有關。簡早在1913年已入讀奧柏林并愿意資助李應林留學。簡回憶說:

      那時,我已開始準備幫助嶺南老友李應林兄赴美留學。我為他節(jié)衣縮食,兼以在紐約街上講道兩三個月所得薪津(每月四十美元),貯蓄一筆經(jīng)費,又向同學數(shù)人募捐,共得美幣千元,統(tǒng)交紐約嶺南董事會司庫兼秘書格蘭先生(Herry Grant)保管,準備作為他個人的零用。中國青年協(xié)會(按:即為青年會)則助他籌備旅費。奧伯林大學給他四年免費學額。*簡又文:〈重生六十年〉,《景風》第28期,1971年,頁59-60。

      在多方的幫助下,李應林得以順利入學。奧伯林大學宗教氛圍濃厚,李應林積極參加該校青年會的活動,*George Lerrigo to Mr.Wick, September 14,1925, Lerrigo,George Papers, 1914-1932,YMCA Archives.曾被推為該校青年會候選會長。讀書之余,李應林亦關心時局,關注國運。1918年,他撰寫了英文小冊子揭露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野心。*Y.L.Lee, Japan and China: a Study of the Recent Problem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Oberlin, Ohio : The Eastanian, 1918.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失利,他以英文發(fā)刊“論膠州問題”,糾正國際間的錯誤觀念。*韋懿、鄭國宣:〈百折不撓的教育家——嶺南大學李應林校長小傳〉,李應林教育基金會編:《嶺南大學校長李應林誕辰100周年紀念》,頁14。李應林回國后亦發(fā)表了多篇關于國際關系的文章,如《國聯(lián)調查團報告書公布后的感想》*李應林:〈國聯(lián)調查團報告書公布后的感想〉,《廣州青年》1932年10月10日,頁184-185。、《中日的前途》*李應林:〈中日的前途〉,《廣州青年》1935年3月4日,頁405-406。、《中日的調整》*李應林:〈中日的調整〉,《廣州青年》第23卷第40號,1936年10月5日,頁175。、《中英同盟?》*李應林:〈中英同盟?〉,《廣州青年》第23卷第48號,1936年11月30日,頁209。、《德日聯(lián)盟》*李應林:〈德日聯(lián)盟〉,《廣州青年》第23卷第50號,1936年12月14日,頁217。、《1936年國際政局的回顧》*李應林:〈1936年國際政局的回顧〉,《廣州青年》第24卷第1號,1937年1月4日,頁1-4。等等。當然此為后話。

      1920年,李應林大學畢業(yè),獲文學士學位。是年8月,他拒絕了一家公司的高薪聘請而選擇重返廣州青年會擔任干事,而干事薪金只是該公司薪金的四分之一。*George Lerrigo to Mr.Wick, September 14,1925, Lerrigo,George Papers, 1914-1932,YMCA Archives.他為何甘于清貧執(zhí)著于青年會工作呢?李應林曾解釋說:

      當余在嶺南大學肄業(yè)時,即喜作個人工作,及余游學美洲,仍繼續(xù)力行斯事,每稍有效果,輒覺無限愉快,嗣聞廣州青年會干事某君去世,余即欣然充斯職。在青年會中,吾人每日所接觸,恒為人生中之重要問題,而余得以側身其間,參與討論解決此等問題,實覺無上滿意也。*〈我為何為青年會干事〉,《同工》第48號,青年干事經(jīng)驗號,1926年1月5日,頁3。

      可見李應林對職業(yè)的選擇主要是基于個人興趣、宗教信仰及其價值判斷,薪酬并非關鍵考慮因素。

      李在粵會最初擔任學生部干事,1923年升任該會副總干事兼學生部主任,*梁小初:《未完成的自傳:七七回憶錄》,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69,頁108。并于1923年至1927年間兼任青年會中學校長。粵會總干事梁小初赴美留學期間(1926至1929年),李應林代理其總干事職務,實際主持一切會務。短短幾年間,李應林已由普通干事升為代理總干事,其職務升遷可謂快速,這當然是他卓越工作能力的體現(xiàn)與回報。

      1927年,嶺南大學收歸華人自辦,李應林被聘為嶺南大學副校長,工作重心由青年會轉向嶺南。他以文學士資歷而擔任實際主持校務的副校長,殊非偶然。這緣于他在嶺南求學時主持學生四大組織所鍛煉的組織能力、才干和在同學中的聲望。

      1928年,李應林的同事、廣州青年會美籍干事駱愛華(E.H.Lockwood)為李撰寫過一篇簡短的英文傳記,對李進行了較為公允的評價。他認為李應林是廣州教會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除了任職于青年會與嶺南大學,李應林還服務于其他教會團體及教會事業(yè),如中華基督教會、平民教育運動、真光中學、廣東基督教教育會、協(xié)和神學院、暑期圣經(jīng)學校等。*E.H.Lockwood, The Biography of Mr.Y.L.Lee,General Secretary of Y.M.C.A at Canton,China,p.7,1928,YMCA Archives.在當時基督教事業(yè)中,能勝任如此多職務者鮮有。

      1949年廣州解放前,李應林幾乎交替服務于廣州青年會和嶺南大學。1930年8月,李由嶺南校董會商議給假,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翌年返國,他復任青年會總干事。1937年6月,李應林被聘為嶺南大學校長。離開廣州青年會之前,李向該會董事會建議,任駱愛華為顧問總干事負責內部。對外,由會長潘聚東出名,實際由他遙領(青年會)。*謝瓊孫:〈青年會美籍干事駱愛華來韶事跡續(xù)記〉,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廣東省韶關市委員會文史委員會編:《韶關文史資料》第16輯,韶關:粵北印刷廠印,1991,頁143。

      1939年李應林赴美接受母校奧伯林大學贈與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48年,李應林就任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xié)會華南區(qū)干事。年底,李先后辭去嶺南大學校長、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廣東分署署長職務。李應林服務嶺南多年,對該校的貢獻主要有三點:1.組織校董會,收歸華人自辦;2.籌募經(jīng)費,解決學校經(jīng)濟問題;3.抗戰(zhàn)期間,堅持遷移復校。*韋懿、鄭國宣:〈百折不撓的教育家——嶺南大學李應林校長小傳〉,李應林教育基金會編:《嶺南大學校長李應林誕辰100周年紀念》,頁16。

      1949年初,李除擔任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xié)會會長、青年會全國協(xié)會華南區(qū)干事外,還被廣州青年會董事會議推選為該會會長。按照青年會全國協(xié)會規(guī)定,協(xié)會區(qū)干事不能兼任地方協(xié)會的職務。為了加強董事會的領導,粵會方面特別打電報給上海全國協(xié)會總干事涂羽卿,要求涂同意李以協(xié)會華南區(qū)干事的身份,兼任廣州市會會長,以應付當時面臨解放緊張復雜的局面。涂羽卿復電同意。

      李應林的影響力并非局限于基督教領域。他是國民黨員,與一些政界要人關系密切并受邀開展過很多社會活動。他被時人稱為“社會活動家”。*謝瓊孫:〈李應林校長百年誕辰贊〉,李應林教育基金會編:《嶺南大學校長李應林誕辰100周年紀念》,頁62-63。沿太平洋的青年會所發(fā)起的“太平洋國交討論會”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后改稱“汛太平洋會議”)是國民外交性質,代表成員須是具有代表性的學者、教授、社會活動家。三次開會李皆被邀為中國代表團成員。1926年,在廣州市市長孫科的邀請下,李應林被廣州市市廳委辦社會調查股事業(yè),*《廣州青年》14卷第8號,1927年4月10日,頁32。調查涉及勞工、教育、宗教、火災保險、城市人口、社會罪惡問題等。*Y.L.Lee, Some Aspects of the Labour Situation in Canton,p.1, 1928, Box 95,Industrial Work, YMCA Archives.1935年春,他還應上海市長吳鐵城之邀請,由粵會給假赴滬,擔任上海市平民福利事業(yè)管理委員會總干事,辦理平民福利事業(yè),歷時一年半。*《同工》第155期,全國總干事特別會議報告,1936年7月21日至28日,頁80-81。1946年嶺南大學復校期間,李應林兼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廣東分署副署長,后任署長。1949夏,廣東東、西、北三江洪水成災,內政部部長李漢魂令廣東省基督教團體利用美國經(jīng)濟合作署(E.C.A)??睿闪ⅰ盎浉郯乃疄木葷瘑T會”,以李應林為主席。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李應林避居香港,仍任青年會全國協(xié)會華南區(qū)干事。翌年初,李返穗一行,參加青年會基本年會。同年2月,他參加在港西人青年會舉辦的青年會決策會議。

      回顧起來,李應林與青年會可謂淵源頗深:他在嶺南求學時即擔任該校青年會會長;溯自其畢業(yè)于嶺南,即開始在廣州青年會任學生部干事;在美國深造時,曾被推為奧伯林大學學生青年會候選會長,以中國學生而得此者為前所未有;歸國后曾三度回廣州青年會任職。他在粵會服務垂二十年,擔任過該會總干事及會長,是該會中堅領袖。

      1951年,李應林在港獲紐約中國基督教大學聯(lián)合董事會的經(jīng)濟支持,設立崇基學院,擔任崇基首任校長。1954年8月,李應林病逝于香港。

      二 對非基運動的回應

      20世紀20年代(1922-1928),中國爆發(fā)了兩次大的抵制、反對基督教的社會思潮和運動,史稱“非基運動”。當時非基運動風起云涌,蔓延各省,而廣州正是全國非基運動的中心之一。身為廣州青年會的領袖人物,李應林是如何應對的呢?他聲稱:“欲研究排教問題,我們最好先查排教的團體與勢力,和他們所持的理論,然后加以虛心的體察,如我們有錯,則早日痛改,如他們誤會,則當設法解釋。倘是真理所在,雖威武不為屈,視死如歸,方不愧為今日的大好基督徒。”*李應林:〈反基督教運動與基督徒〉,《盡言周刊》第2卷第34期,1925年10月31日,頁1。據(jù)調查,李應林認為反教份子主要有五派:舊學派、西洋派、國家主義派、國民黨派、共產派。他對這五派分別作出分析:1.舊學派。這派人以中國的思想及孔孟的哲理為基礎,對于外來的宗教,自然反對。此派以保存中國文化為己任,方法與工作上,不無受了多少東洋及西方的影響。2.西洋派。這一派,多是歐美留學生,以科學與哲學為基礎,以為宗教是不甚要緊的東西。不過這派的勢力,在北方最大,在商業(yè)化的廣東,這派歐美留學生,自然不多來研究這條問題了。3.國家主義派。這派是上海少年中國學會為中堅,提倡國家主義,反對世界大同,對于外人所辦的教會學校,施以種種攻擊的法子。這派人亦極力攻擊共產黨,當此國家多難,內煎外逼,這派所倡的主義,自然受大多數(shù)學子的歡迎。4.國民黨派。國民黨綱上,是準人民信仰自由,他的領袖孫中山先生等,亦多是基督徒。外埠的國民黨黨員,與教會亦時時發(fā)生密切關系。不過他近來有三數(shù)領袖,以唯物主義來反對基督教,及反對教會事業(yè)之染有帝國主義色彩者。又共產黨黨員,復在國民黨內來宣傳反教言論,他們究竟代表共產黨抑或國民黨,實是難知的。5.共產派。共產派之反對宗教,是因彼此根本信仰大大不同。故其反教的主張自然熱烈。*李應林:〈反基督教運動與基督徒〉,《盡言周刊》第2卷第34期,1925年10月31日,頁1-2。筆者認為李應林的分析頗為中肯。

      面對非基運動的沖擊,李應林持一種躬身自省的態(tài)度,虛心接納批評意見并銳意改善。*李應林:〈反教周〉,廣東學生基督教青年會協(xié)會刊行:《廣東青年》,1925年11月28日,頁6。李應林愿意接納文明的反教手段,他表示:“在北方的反教運動,多從理性上做工夫,將基督教的弱點,盡量攻擊,于基督教本身,實在幫助不少。北方反教的手段,非常文明,我們是十分佩服。”*李應林:〈反教周〉,廣東學生基督教青年會協(xié)會刊行:《廣東青年》,1925年11月28日,頁6。而對于粗暴無理的反教運動,例如派人到各禮拜堂及其他教會團體搗亂秩序、阻人開會、禁人出入及恐嚇教會內的婦人孺子等活動,他表示譴責?;酵皆诜腔\動中,究竟應持甚么態(tài)度呢?李應林認為:

      (一)各團體尤其是學生團體之反對基督教,無論自動或被動,皆以為是愛國之舉,出自至誠,我們當表示我的好意,尊重他們的理論。(二)教會事業(yè)之完全為華人自辦者,實屬不少。然教會事業(yè),復雜異常,內分天主教與更正教,且來自歐美等國,情形各異,內中確帶有帝國主義色彩?;蚴懿黄降葪l約的保護,我們當引為大恥,并力求洗滌與改善,俾基督教變?yōu)橐粋€純粹的宗教。(三)教會事業(yè),每由外人操縱,殊得國情。然欲求華人主權,非得多數(shù)華人為教會負責服務,實不能達到此目的。處在這個物質社會之下,尤見這種犧牲的重要。(四)對于外界,要多事宣傳。因為外界之反對我們,亦多出誤會。(五)對于共產派的唯物主張,與我們的信仰,是根本上沖突。故我們在這一點,要堅持我們的主張,無論他們如何窘逐,我們亦不能妥協(xié)。真理是永無失敗的。(六)我們當秉基督的犧牲精神,來服務群眾,拯救我國至平等自由的地位,免列強的壓逼。*李應林:〈反基督教運動與基督徒〉,《盡言周刊》第2卷第34期,1925年10月31日,頁1-2。

      很明顯,李應林既堅守基督徒的立場,又展現(xiàn)強烈的民族主義觀念。對于非基運動,他主張從教內內部尋找病因,他認為今日教會的危機,不在人的排擊,而在教會內的物質主義侵略。*李應林:〈廣州市基督教運動底研究與批評〉,《盡言周刊》第1卷第44期,1925年1月24日,頁2-3。李提倡教會自立,并期望基督教諸君,皆能熱心愛國,有事不可遠避租界,求外人保護。*李應林:〈廣州市基督教運動底研究與批評〉,《盡言周刊》第1卷第44期,1925年1月24日,頁2-3。

      因廣州很多反教活動都模仿于蘇俄,例如“反教周”發(fā)起于莫斯科,由共產黨介紹到全國學聯(lián)及廣州市學界里面。李特別指出中俄兩國教會的差異:“俄國的教會,是舊教,歷來與皇族有密切關系。教會內部,階級殊深。這種情形,與我國的辨正教,諸多不同。”*李應林:〈反教周〉,廣東學生基督教青年會協(xié)會刊行《廣東青年》,1925年11月28日,頁6。李應林認為不可盲目師法蘇俄:“我國維新未久,西方文化,適合我國者,無論來自那國,亦常歡迎。但切不可其來自他國者,則一律拒絕。來自蘇俄者,則一律歡迎耳?!?李應林:〈廣州市基督教運動底研究與批評〉,《盡言周刊》第1卷第44期,1925年1月24日,頁2-3。

      在非基運動中,中國舉國掀起收回教育權運動。對于這個主張,教育界領袖約分兩派:一派主張所有教會學校,不論是外人辦或中國人辦,一律收回?;蛟O種種方法使之消滅。對于教會學校,可謂破壞到不留余地的。一派主張保留教會學校的好處,用完善的方法,來收回教會學校歸華人辦理。*李應林:〈基督教教育與新中國〉,《盡言周刊》第2卷第78期,1925年9月19日,頁1。李應林支持后一派,認為那才是建設的方法。他贊同教育本身應有充分的自由,教育乃有變化。有變化然后有進步。且我國歷年教育事業(yè),多由私人主理。此雖非絕對妥善,然若私立學校,稍受政府監(jiān)督,便可有留存的地位。況今我國學校尚未普遍,以應國人之需求。因此,李應林認為基督教教育若從事改善,可以留存于我國。

      李應林畢業(yè)于教會學校,也曾擔任青年會中學校長,但他并不諱言教會學?!纫酝馊宿k的學校——的弱點。處在風起云涌的愛國運動之下,教會學校如何改善以適應環(huán)境?李應林認為須注意以下幾點:

      1.以后的教會學校,于最短的時間,將學校主權交與華人?;驈亩路矫?,或從學校內行政方面,均要從速辦去。在華人方面,對于各國教會助力或經(jīng)濟或人才,均一律歡迎參加……2.我們?yōu)榻虝W校服務的華人。亦要具一種自立自主的奮斗精神,來辦理學務。要自居主人的地位……3.教會學校要向政府來注冊,在中國領土內所有教育事業(yè),受中國政府監(jiān)察,這是不容反對的。4.教會學校要注重中國固有文化,不可入主出奴,對于領備留學的工夫,未可過于注重。5.對于宗教教育,最好使學生自由參加,不可強迫。6.以后要聚精會神,辦些中國暫時不能辦到的教育,如協(xié)和之醫(yī)科,或補助教育,或平民教育。其大學校地點接近的,最好分工辦理,如某校專文科,或某校專商科等等,或合并為一二完善的大學校。*李應林:〈基督教教育與新中國〉,《盡言周刊》第2卷第78期,1925年9月19日,頁1-2。

      三 反帝愛國活動及主張

      曾有人慨嘆:“多一個基督徒,便少一個中國人?!崩顟钟檬聦嵎瘩g了這一偏頗的觀點。他是虔誠的基督徒,也是熱血的愛國者,一直積極參與反帝愛國運動。

      1925年,上?!拔遑K案”和廣州“六二三”慘案(沙基慘案)相繼發(fā)生,全國激起旨在反對帝國主義在華特權的民族主義巨潮。6月初,李應林發(fā)動廣州教會學校學生抵制日貨,*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第九冊,臺北:傳記文學雜志社,1975,頁86。以實際行動回應“五卅慘案”。作為革命中心的廣州,在沙基慘案的刺激之下,掀起了更為猛烈的反帝風暴。李應林擔任沙基案調查委員會書記,*《同工》第45號,1925年10月15日,頁21。親到現(xiàn)場搜集罪證,主編《六月廿三》一書,譯成英文分送各國,揭露英法帝國主義屠殺中國平民的罪行。該書在國際宣傳上極有效力,深為一般英國人所注意。李應林時任廣州青年會副總干事,這導致省港一些英國人對該會不滿。1929年,英國新任駐粵總領事設宴款待粵會職員及英美各國商界領袖多人,藉此以聯(lián)絡中西人士友誼及介紹粵會事業(yè)。*《廣州青年》16卷第22號,1929年7月28日,頁88。席間英領事特向李應林問及當年“沙基”一事,李當即答言如下:

      ……蓋青年會自有世界共同堅定不易之宗旨,青年會自有參酌地方需要服務社會之使命,一切事業(yè)皆本其固有之宗旨主義實施,決非任何勢力所能屈抑而有所變更其主旨也,青年會今后當益致力提倡國際親善、國民外交,進而討論不涉政爭范圍之國際問題,尤其是我們中國青年會要提倡青年愛國運動,在愛國運動立場,無論任何國家如有侵略壓迫中國者,青年會自然站在中華民國國旗之下,盡其國民之本份,如年前鄙人受沙基慘案調查委員會之委托,編印“六月廿三”小冊子,亦不過是一種國民愛國運動應盡的本份而已。*《廣州青年》16卷第22號,1929年7月28日,頁88。

      關于青年會“赤化”問題,李一直持否定態(tài)度,強調青年會不干涉政治的立場。1937年,他還特別回應說:“青年會間或舉行關于政治問題之演講,其目的在灌輸智識,我們絕無主張于其間也。我們的愛國運動系側重訓練公民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對于國內政治絕不主張”。*李應林:〈我們的路線〉,《廣州青年》第24卷第4號,1937年,頁13。

      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李應林曾先后邀請?zhí)K聯(lián)顧問鮑羅廷(M.Borodin)及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等至青年會演講。*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第九冊,頁86。省港大罷工事起,李同罷工總部領導人蘇兆征、曾子嚴等(蘇、曾皆共產黨員,曾系青年會職工研道團的導引團成員)聯(lián)系,組派人員到罷工總部為罷工工人服務。李向罷工工人演講,宣傳反帝愛國。在反帝運動中,李支持青年會工人成立廣州市什務工會第十九支部(是共產黨領導的廣東全省工會聯(lián)合會所屬),并撥出地方為工會活動場所。*謝瓊孫:〈李應林校長與嶺大〉,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編:《珠江藝苑》,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頁79-99。

      面對日本侵華,李應林認為(基督教)教義是平等的,所以對于外人之侵略,要誓死反抗到底。*李應林:〈基督教對于社會改造的責任〉,《廣州青年》(學生夏令會特刊),1934年10月21日,頁365-366。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所主張的抗日方式也有所改變。最初他主要從事抗日宣傳。九一八事變,李首先發(fā)表“對日研究,反日侵略”的公開演講,并發(fā)動青年會同人積極為此展開工作。半年之間,廣州青年會為對日舉行之愛國運動工作凡六十余種,*李應林:〈本會廿五周年概述〉,《廣州青年》廿五周紀念刊,1934年,頁6。例如翻印田中侵華奏章分贈各界、中日問題演講會、調查日貨入口統(tǒng)計及種類、編印日本侵華之歷史考證、日本蹂躪東北之圖畫展覽、中學生出發(fā)宣傳、舉行救國演劇宣傳大會、通電全世界各國青年會主持公道、為東北兵災難民籌賑、組織救傷隊、學生演講比賽等。*《同工》第120期,1933年3月15日,頁37-39。其中,對群眾影響較大的,為大量翻印田中侵華奏章分贈各界,揭露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中國的種種陰謀,喚起國人提高警惕,加強抗日救國信念。這本《奏章》是李在1929年出席“太平洋國交討論會”時,道經(jīng)東北,為張學良所贈。當時李應林被邀請為廣東方面國民代表之一。太平洋國交討論會初由檀香山青年會所發(fā)起,參與者皆為與太平洋利害有關之國家,其目的乃以國民外交方法提倡國際親善,用客觀的討論國際種種問題以求適當之解決。惟此會純系國民外交性質,交換意見,造成輿論,與政治上固無直接之關系。*《廣州青年》16卷22號,1929年7月28日,頁87。

      1932年國聯(lián)調查團報告書公布后,李應林雖覺得東三省的解決方法不容樂觀,但還是認為我國抵制日貨的辦法假能全國一致有始有終,日本終有屈服的日子。*李應林:〈國聯(lián)調查團報告書公布后的感想〉,《廣州青年》1932年10月10日,頁184-185。此時他顯然相信“抵制日貨”這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抵抗方式能取得勝利。事實上,當時廣州青年會一致認為不合作為抗日唯一的利器,不合作運動的范圍很廣,舉例如下,其余可以類推:

      不購日貨,不乘日船、不存款于日本銀行、不用日本紙幣、不雇日人、不受雇于日人、不售貨于日人、不登日人廣告、不與日人發(fā)生個人及團體的關系(除兩國人民謀根本解決問題應有的關系外)。*〈抗日唯一的利器——不合作〉,《廣州青年》19卷第2號,1933年1月11日,頁7-8。

      粵會認為不合作不是無抵抗,無抵抗是無所動作;不合作是積極的抵抗,但不主張暴動。*〈抗日唯一的利器——不合作〉,《廣州青年》19卷第2號,1933年1月11日,頁7-8。但隨著日本侵華的加劇,李應林逐漸認可武力救國:“我不是主張以武力來解決國際問題,不過被人逼到,恐怕無別路可行耳”,*李應林:〈中日的調整〉,《廣州青年》第23卷第40號,1936年10月5日,頁175。“綏察戰(zhàn)事假使敵人逼我而擴大,我們惟有沉毅奮斗,不可使大好河山不戰(zhàn)而讓諸敵人?!?李應林:〈中英同盟〉,《廣州青年》第23卷第48號,1936年11月30日,頁209。

      李應林身兼愛國者與基督徒的雙重身份,他如何調合國家主義與基督教世界大同呢?“愛國主義”這個名詞,有些基督徒以為有些狹隘。著名基督徒徐寶謙曾說:“(青年會)抱定它本有的立場,不作左右袒。左派主張階級意識,右派主張民族意識,各有其可取之點,然與基督教博愛大同的思想,俱不相符。青年會應利用其國際的組織,積極發(fā)揮其所固有的國際主義;否則隨波逐流,左傾右依,兩失依據(jù)?!?徐寶謙:〈青年會對于學生之貢獻〉,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xié)會編:《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五十周年紀念冊(1885-1935)》,頁33。對此,李應林有不同見解:

      基督徒應有愛國的思想,別的國家可以不必講國家主義,惟中國偏要講,為什么原故呢?就是我國國民對于國家觀念較為薄弱?;浇讨v大同世界,又倡國際主義。我個人并不反對,但在帝國主義重重壓迫之下,首先要把自己弄成一個富強的國家,不致被人欺侮,然后能談到大同主義。青年的基督徒處在本國現(xiàn)在的狀況,不單有愛國思想,還要有極端的國家思想才可。*李應林: 〈基督教對于社會改造的責任〉,《廣州青年》(學生夏令會特刊),1934年10月21日,頁365-366。

      四 結 語

      臺灣王成勉教授曾高度評價青年會全國協(xié)會總干事余日章:“余氏在青年會主政時期的作為所反映出來的,乃是一個基督徒知識分子,在國家橫逆時代,如何挺身而出,運用自己所學與所長,在國際與國內力爭國權、力保國格,在各方面均有建樹。他不但消除國人對基督教的誤會與排斥,穩(wěn)定教會內部,更為中國基督徒指引出一條明路。從這個角度來看,余日章在青年會的作為應該是被肯定的。而他的一生為自己的信仰做了最好的見證,也足為中國基督徒的楷模?!?王成勉:〈余日章與青年會—— 一位基督教領袖的愛國之道〉,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近代中國歷史人物論文集》,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3,頁811。筆者認為愛國愛教的李應林同樣用他的一生為其基督信仰做了最好的見證,在教會教育、社會服務、國民外交等領域做出了較大貢獻。李應林的思想世界頗為豐富多彩,限于篇幅,本文只進行了初步的探究。筆者期待以后為文再探討其教育思想、勞工服務思想、民主思想、國際觀念等。

      The life and ideas of a Christian intellectual Li Yinglin

      HUANG Chun-yan

      (Yuelu Academy,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Province 410082)

      Li Yinglin is a renowned Chinese educator, Church leader and social activist.Faced with the impact of anti-Christian movement, Li Yinglin adhered to his Christian beliefs. At the same time, he accepted criticism with an open mind and determined to forge ahead. As a Christian intellectual, Li Yinglin took active participate in the anti-imperialist patriotic movement in the era of national frustration. He combined patriotism with his religious beliefs and made achievements in many ways. His life did the best to testify to his Christian faith.

      Li Yinglin;Chirstian intellectual;Anti-Christian Movement;Patriotism

      2013-11-10

      本文受湖南大學“青年教師成長計劃”項目資助

      黃春艷(1982—),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國基督教史.

      K206

      A

      1008—1763(2014)05—0039—06

      猜你喜歡
      青年會基督徒基督教
      明確路向,踐行基督教中國化——以福建基督教為例
      基督教中國化的神學思考與實踐
      天津基督教青年會成立的歷程
      ——以基督教青年會檔案為依托
      青年會與民國蘇州的娛樂文化
      江蘇地方志(2017年1期)2017-04-13 07:38:26
      圣誕的中國往事
      齊魯周刊(2016年44期)2016-12-26 20:15:50
      身體與建筑的契合:從上海的西僑青年會大樓到現(xiàn)代的“體育大廈”
      體育科研(2016年5期)2016-07-31 17:44:29
      女性基督徒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種類型的“基督教哲學”
      中世紀英國基督徒的借貸活動
      博愛與成效的平衡:民國中期廣州基督教青年會救濟事業(yè)特點
      北票市| 手机| 甘泉县| 南宫市| 油尖旺区| 荆门市| 鱼台县| 封丘县| 东阿县| 麻城市| 巴林右旗| 林州市| 沐川县| 隆化县| 临高县| 淄博市| 乐都县| 绥德县| 玉田县| 天峻县| 砚山县| 河北区| 万载县| 体育| 叙永县| 江山市| 涞水县| 邮箱| 禄劝| 日土县| 万荣县| 荣昌县| 祥云县| 三门峡市| 扬中市| 泗洪县| 青岛市| 九台市| 雅江县| 温州市| 蛟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