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在英語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決定學習者是否有興趣學好英語。美國著名心理學家Keller教授提出了ARCS學習動機模型,該模型認為學習動機由注意、關(guān)聯(lián)、自信、滿意四個部分組成。本文運用相關(guān)理論具體闡述如何運用該模型,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ARCS學習動機模型 初中英語閱讀 學習動機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相比《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在五級目標的描述上有了新的變化。在情感態(tài)度上,不僅要求學生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還要有“自信心”。新的表述更加強調(diào)內(nèi)驅(qū)力對于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如何幫助學生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建立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已成為當今英語教師的一項重要教育教學任務。
從事學習動機研究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Keller教授提出了ARCS學習動機模型。該模型總結(jié)了這樣一個過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要引起他們對一項學習任務的注意(Attention)和興趣,再使他們理解完成這項任務與他們有切身性(Relevance),接著要使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學會、學好,從而產(chǎn)生信心(Confidence),最后讓他們體驗學習結(jié)果所帶來的滿足感(Satisfaction)。本文將以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閱讀教學為例,試對ARCS學習動機模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及其實效性進行探討。
一、ARCS學習動機模型的模式
Keller教授認為,注意(Attention)、關(guān)聯(lián)(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滿足(Satisfaction)四個因素是ARCS學習動機模型中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關(guān)鍵。此動機模型綜合了許多動機原則,也包含了若干具體策略,加之系統(tǒng)的動機設計和操作指南,能使教學充滿興趣、富有意義和具有足夠的挑戰(zhàn)性。
1.注意(Attention)
注意(Attention)是學生學習動機的首要因素,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雖然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但就學習效果來說,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必須首先喚起并維持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根據(jù)教學材料的特點設計出有新意的課件,為喚起學生的注意做好準備;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利用學生的有意注意來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樣才能為有效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2.關(guān)聯(lián)(Relevance)
關(guān)聯(lián)性即為什么要學習這項內(nèi)容,是指學生能夠了解某一知識與自己的學習內(nèi)容、所處環(huán)境的生產(chǎn)與生活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Keller教授認為,如果學生的注意被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吸引,并且感覺到這種學習活動能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那么他們的動機就會被激發(fā),就會產(chǎn)生關(guān)聯(lián)性。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以及提供的有關(guān)素材是與他們聯(lián)系緊密的,這對激發(fā)學習動機顯得尤為重要。
3.自信(Confidence)
Keller在關(guān)于“ARCS學習動機模型”特點中指出:自信來自于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成功的積極的期望。因此,幫助學生建立明確的目標和提供可接受的成就的榜樣是至關(guān)重要的,它有利于學生產(chǎn)生及保持自信的學習動機。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告訴所有的學生,老師對他們所有人都有較高的期望;告訴他們,只要他們努力就能掌握所學的知識。作為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這樣一種信念:學習不僅是為了證明自己會做,更是為了證明自己具有學習的能力。
4.滿足(Satisfaction)
ARCS學習動機模型最后一個要素是滿足感,滿足感就是學習者的學習結(jié)果與其期望值相一致,而這一后果又是積極的,就能使學生對所獲得的知識、經(jīng)驗和成就感到滿意,學生的動機就會被激發(fā)。另外,滿足感又是維持學習者持久動機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而且要讓學生獲得及時反饋,保證學生得到自己所預期的獎勵,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二、“ARCS學習動機模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步驟
1.注意策略
英語教育思想家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話》中指出:“教員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庇纱丝磥?,課堂的教學活動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guān)鍵,只有那些進入注意狀態(tài)的信息,才能被認知并通過進一步加工而成為個體的經(jīng)驗,其目標、范圍和持續(xù)時間取決于外部刺激的特點和人的主觀因素。筆者根據(jù)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2 School life的Reading部分進行“ARCS學習動機模型”第一要素的設計,具體步驟可分為知覺激活和探究激活兩個部分。
(1)知覺激活
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就是感覺,當我們把對事物的不同個別屬性加以綜合時,就產(chǎn)生了對事物的全面反映,這就是知覺?!癆RCS學習動機模型”的第一個重要步驟是激活知覺,課堂教學中只有激活學生的知覺,才能引發(fā)學生情感認知與求知的欲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中,最終順利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語8A Unit2 School life Reading這一課時,在本課前兩分鐘,筆者為學生準備了一首和上學相關(guān)的少兒歌曲“Go to school”,這首歌簡單易學:既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又便于學生迅速地進入英語學習的氛圍;既活躍了氣氛,也為整個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奠定了基礎。
(2)探究激活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教師要“設計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fā)現(xiàn)、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探究式課堂教學是要在老師的啟發(fā)誘導下,以學生使用的教材為探究的主要內(nèi)容,參照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周圍環(huán)境,讓學生在各種學習活動中運用自己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
比如,在第一部分“Life in a British school”教授完成以后,筆者將學生分為4人小組,讓學生討論英國學生在學校進行的活動與我們中國學生所不同的部分,這些活動我們平時是如何開展的;然后再討論、猜測美國學生開展這些活動的情況;最后請每個小組長發(fā)言,將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做個報告。課堂氣氛因此活躍了起來,并且喚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教師在探究式課堂教學中是導師,是導演,主要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課堂教學活動,充分把握和利用教師所提供的學習機會,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教師在教學設計前應考慮使學生在探究學習時處于較真實的探究情境中;課堂教學時在學生開展探究的過程中應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掌握學生探究的廣度和深度;探究結(jié)束后及時分析學生探究的成果和不足并進行鼓勵式的評價。學生是探究學習中的主體,應該依托教師創(chuàng)設的探究情境,了解自己的探究目標,積極思考探究的問題,主動參與探究合作,提出自己的探究建議,做好探究記錄和總結(jié)。這就是說,探究式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課堂,而是師生互動、共同參與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它要求師生積極參與,教師做好指導,學生當好主人。
(3)變化力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教師應根據(jù)課堂需要,變化教育形式(信息呈現(xiàn)方式、練習),利用圖表、字體的變化等來豐富英語教學活動;以改變教育媒體、幽默的表達風格和變化聲調(diào),來保持學生的注意。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盡可能讓學生在喚起注意之后保持住興趣。
例如,在利用歌曲“Go to school”完成導入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然被激發(fā),但是此時有部分學生已經(jīng)開始沉浸在自己上學經(jīng)歷的回憶或與其他人的討論之中。這時,教師將School activities以Guessing game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學習,學生們的注意力又迅速被吸引到了課堂中。
2.關(guān)聯(lián)性策略
“ARCS學習動機模型”的第二要素是突出關(guān)聯(lián)性。關(guān)聯(lián)性是指要讓學生知道,他們所從事的學習活動與他們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當學生的注意力被課堂教學內(nèi)容吸引后,學生們就會對所學內(nèi)容感興趣,進而會問“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這些內(nèi)容”、“所學內(nèi)容是我感興趣的嗎”這些關(guān)聯(lián)性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解決與學生相關(guān)的問題,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活動與他們過去的經(jīng)驗或以前學習的知識相關(guān)。根據(jù)期望與價值理論,學習者的學習目標與學習內(nèi)容的相關(guān)程度能夠決定他們對學習內(nèi)容的學習深度。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盡可能地尋找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生活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將教學與學生的經(jīng)驗相結(jié)合。
(1)明確學習目的,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師要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綜合考慮制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目標時要有學生意識,注意到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學的起點是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終點是學生的潛在水平。實踐證明:明確學習目的是喚起和保持學生有意注意的重要條件。明確了目標,注意就有了明確的指向和集中性。目標越明確,任務越具體,越有利于學生保持穩(wěn)定的注意,它會如同磁鐵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一堂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向?qū)W生展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提醒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對目前的價值和未來的用途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作用和影響,激發(fā)他們對達成目標的強烈動機,使其排除外部干擾從而投入到學習中。課堂學習目標要依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和教學的實際狀況客觀地設定。
比如,在教授School life的閱讀部分時,先將本課的學習目標——學會運用各種閱讀方式讀懂文章、了解英美國家中學生的學校生活、理解和掌握文中對英美國家中學生不同學校生活的描述、理解作者的個人感受和觀點等,用多媒體呈現(xiàn)給學生。隨后,教師將吳江區(qū)前三年中小學生參加暑期到英美等國交流學習的短片給學生觀看,其中不乏本校高年級的學生,這時班級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們開始激動起來。接下來,多媒體上呈現(xiàn)出下一年度教育局對暑期到英美等國交流學習的文件,學生們討論更加激烈起來,都開始暢想暑假里自己參加暑期交流學習的場景。這時教師說到:“Do you know what British/American school would be like?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chance for you to learn more about English countries or English well? If you think so,then you should achieve the learning goals in this lesson.”此時學生們已經(jīng)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開始本節(jié)課的學習了。
(2)需要匹配,促進目標達成
需要是人的活動的基本源泉和動力,人的活動往往被某種需要驅(qū)使,需要推動有機體以一定的方式向著一定的方向進行活動,以求得自身的滿足。人體所體驗的需要越強烈,由它引起的活動越有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驅(qū)使學生個人去行動,激發(fā)個體學習動機,使他們朝著既定的學習目標去努力,最終促進學習者達到學習目標。
例如,在教授School life的Reading部分時,教師呈現(xiàn)學習目標后,學生已經(jīng)了解本課自己應該掌握的學習內(nèi)容,需要學會用英語表達不同的學習科目,了解英美國家中學生的學校生活。教師給出兩個問題:What activities does British school have every year?Can students have driving lessons in an American school?這兩個問題是與英美中學生息息相關(guān)并且學生渴望知曉的,帶著這些問題,學生們投入到認真、仔細的閱讀中。
(3)有熟悉感,貼近學生生活
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中去探究,運用所學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使他們體會到英語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其科學思維習慣和良好的探究能力。
比如,在教授School life一課中有關(guān)subjects的詞匯時,運用多媒體圖片課件,向?qū)W生展示課文中提及的所有科目和本校開設的所有科目。向?qū)W生提出問題:What kind of subjects do you like best?Can you learn it well?How to get good grades in your favourite subjects?針對這樣的問題學生都有話可說,尤其是最后一個問題,不僅討論的過程對學生的英語口語有好處,并且討論出來的方法也可以使大家受益,這體現(xiàn)了英語學科和我們平時學習和生活的關(guān)聯(lián)。
3.自信心策略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價值和能力的充分認識和肯定。它是激勵人們自強不息地實現(xiàn)理想的內(nèi)部動力,是一個人成才所必備的良好心理素質(zhì)和健康的個性品質(zhì)。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不論是在基本理念里還是在情感態(tài)度里都特別提出英語課程要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幫助他們建立成就感和自信心,進而達到預期的效果。Keller教授將提升信心的策略分為以下幾項策略。
(1)期待成功
期待成功教育策略指出,教師應建立并保持對學生學習成就的積極期待。期待是希望人變得更加美好的一種意愿,會讓人感受到信任,優(yōu)秀的教師總是對學生寄予適當?shù)钠诖?。對學生有什么樣的期待,就可能產(chǎn)生什么樣的效應,教師對學生充滿期待的前提是對學生充滿信心,當教師對學生失去信心或信心不足時,期待的基礎也就失去了。同時,學生的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也來自于教師對他們的信心。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必須是真誠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并且是持續(xù)的,同時還要有具體的行動。教師可以在學生有能力、肯努力的基礎上,對其成功可能性做出評估,使之對語言輸出產(chǎn)生成功的期望,制定并完成學習計劃,樹立下一步切合實際的目標。
例如,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任務型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是實行分層次、遞進式的教學,利用多媒體Flash的功能借鑒CD-ROM的設計,設計難度和層次不同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學習任務去闖關(guān),在完成低層次任務關(guān)卡的基礎上,嘗試更高層次的任務,這是一種帶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實踐證明,挑戰(zhàn)性任務既能夠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明白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更高的層次,在完成難度適度的任務后,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得到了增強。
(2)學習要求與難度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認為:只有走在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前面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教學既要立足于現(xiàn)有的水平,又要指向?qū)W生可能的水平,這樣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如圖1)。好的教學必須走在發(fā)展的前面,要讓學生體驗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悅,感受學習英語的快樂,使他們愿學、想學、會學。因此,教師在貫徹因材施教原則時,不僅應該了解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更應該了解學生的潛在發(fā)展水平,尋找其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挖掘教材,設置問題情境,讓問題在學生新的需要與原有水平之間產(chǎn)生沖突,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斷切入他們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縮短學生原有水平與學習目標之間的距離。在牛津初中英語的現(xiàn)有教材中,一些很好的內(nèi)容由于篇幅的安排等方面的原因往往被簡化。在日常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可以適當增添教材的內(nèi)容,重組教材,把這些隱藏的內(nèi)容挖掘出來,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使教材變得豐富,使教學內(nèi)容“增值”。
比如,在School life的閱讀部分學習了Home Economics表達科目的單詞,而學生在之前已經(jīng)學習了Art,PE,English,Chinese等課程的英語表達,并且他們實際接觸的課程還有很多。教師可以適當拓展教材的內(nèi)容,將Computer Studies,Geography,History,Science和Physics這些目前學生們正在學習的科目名稱教給學生。這些知識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密切相關(guān),他們愿意學,也愿意記。
圖1 動機模式與最近發(fā)展區(qū)
(3)歸因引導
所謂歸因,就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活動及其結(jié)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釋和評價。心理學家韋納發(fā)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學業(yè)成就高低的歸因,不僅以自己考試的分數(shù)高低為基礎,并且受到教師對他所取得成績的表現(xiàn)給予的反饋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明確地意識到學生對自己成功或失敗進行正確歸因在決定其行為上的重要性,并且學會準確地指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歸因。一旦教師掌握了這一科學的方法,就能有效地影響和塑造學生的行為,使其產(chǎn)生積極的學習動機。
例如,某個學生非常自卑,當他成功時,教師應該引導他進行能力歸因,而不是努力歸因,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能力歸因會增強他對自己的信心。相反,如果一個學生很容易驕傲自滿,在他成功時應該引導其努力歸因而不是能力歸因,因為能力歸因會讓他更驕傲,而努力歸因可以避免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
4.滿足策略
學習動機依賴于學習者是否能夠從學習經(jīng)歷中得到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獲得了滿足感,必將轉(zhuǎn)化為進一步主動學習的動力。影響滿足感的因素有:強化和反饋、內(nèi)部獎勵以及認知評價。
(1)強化和反饋
控制論的創(chuàng)始人維納說過:“一個有效的行為必須通過某種反饋過程來取得信息,從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經(jīng)達到?!睂τ诮虒W這一系統(tǒng)來說,為保證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有相應的練習作為支持進行教學反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我們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組織實施強化和反饋策略。在課內(nèi)可以采用教師提問、隨堂檢測和學生獨立反思等方式。在課外可以采用作業(yè)與單元檢測、談心和家訪等方式。在以上反饋活動中,教師應盡可能多地使用表揚等正面性的強化和反饋,同時可以象征性地使用物質(zhì)獎勵來實現(xiàn)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強化。
(2)外部獎勵
在我們的平日教學中,幾乎所有教師都傾向于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機,但也不能忽視外部獎勵的意義。心理學研究表明,外部獎勵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3)認知評價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通過正確的認知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正面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以此為依據(jù),建立科學的評價方式,對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有著積極的作用。以牛津初中英語作業(yè)的評價為例,筆者采用了檔案袋評價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檔案袋模式評價表
“ARCS學習動機模型”與教學設計緊密結(jié)合,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智慧潛力、找到興奮點、樹立自信、獲得滿足、維持并強化學習英語的興趣、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氛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ARCS學習動機模型”為我們提高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提供了一條有效的思路,通過教師及時的評價反饋提高學生的滿意度,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癆RCS學習動機模型”中注意、關(guān)聯(lián)、自信、滿足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沒有主次之分。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靈活運用該模型,以此來提高中學生的思考力、行動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yǎng)。實踐證明,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ARCS動機模型,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讓課堂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連接,切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滿足感,維持并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的學習落到實處,真正實現(xiàn)教學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 McCombs B.L.,Pope.J.E.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策略.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
[2] Dick W.,Carey L.M..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5th ED.).NY;HarPer Collins.2001.
[3] Keller J.M.,Suzuki K.Learner motivation and E-learning design:a multinationally validated process.Joumal of Educational Media,2004(3).
[4] Sang H.S.,John M.Keller.Effectiveness of Motivationally Adaptive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on the Dynamic Aspects of Motivation. Edu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1(2).
[5] Slavin.R.E.Education Psychology:Theory & Practice.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6] Dick W.,Carey L.M.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影印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 Williams M., Burden 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8] 安瑞.如何利用ARCS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考試周刊,2009(30).
[9] 陳娟.ARCS學習動機模型在中職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江蘇教育·職業(yè)教育,2010(9).
[10] 陳立春.美國“ARCS學習動機設計模型”原理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研究.上海教育研究,2010(3).
[11] 崔允漷.有效教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12] 賈春英,關(guān)向清.基于ARCS動機設計模式的教學研究.內(nèi)蒙古教育·基教版,2012(4).
[13]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14] 布羅菲.激發(fā)學習動機.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15] 劉建珠.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口譯教學設計.職業(yè)教育研究,2012(6).
[16] 林琳.基于ARCS動機模式的大學英語教學.鞍山師范學院報,2010(3).
[17] 馬良誠.動機與人格.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18] 王珩.從ARCS模式探討英語學習動機之激發(fā)策略.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shù)類),2005(19).
[19] 鄭麗媛.ARCS動機設計模式在小學英語多媒體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中小電教,2005(6).
[20] 鄒麗.運用ARCS動機模型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育研究學刊,2011(1).
【見習編輯 鄭雪凌】
(3)認知評價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通過正確的認知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正面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以此為依據(jù),建立科學的評價方式,對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有著積極的作用。以牛津初中英語作業(yè)的評價為例,筆者采用了檔案袋評價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檔案袋模式評價表
“ARCS學習動機模型”與教學設計緊密結(jié)合,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智慧潛力、找到興奮點、樹立自信、獲得滿足、維持并強化學習英語的興趣、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氛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ARCS學習動機模型”為我們提高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提供了一條有效的思路,通過教師及時的評價反饋提高學生的滿意度,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癆RCS學習動機模型”中注意、關(guān)聯(lián)、自信、滿足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沒有主次之分。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靈活運用該模型,以此來提高中學生的思考力、行動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yǎng)。實踐證明,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ARCS動機模型,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讓課堂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連接,切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滿足感,維持并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的學習落到實處,真正實現(xiàn)教學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 McCombs B.L.,Pope.J.E.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策略.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
[2] Dick W.,Carey L.M..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5th ED.).NY;HarPer Collins.2001.
[3] Keller J.M.,Suzuki K.Learner motivation and E-learning design:a multinationally validated process.Joumal of Educational Media,2004(3).
[4] Sang H.S.,John M.Keller.Effectiveness of Motivationally Adaptive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on the Dynamic Aspects of Motivation. Edu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1(2).
[5] Slavin.R.E.Education Psychology:Theory & Practice.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6] Dick W.,Carey L.M.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影印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 Williams M., Burden 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8] 安瑞.如何利用ARCS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考試周刊,2009(30).
[9] 陳娟.ARCS學習動機模型在中職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江蘇教育·職業(yè)教育,2010(9).
[10] 陳立春.美國“ARCS學習動機設計模型”原理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研究.上海教育研究,2010(3).
[11] 崔允漷.有效教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12] 賈春英,關(guān)向清.基于ARCS動機設計模式的教學研究.內(nèi)蒙古教育·基教版,2012(4).
[13]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14] 布羅菲.激發(fā)學習動機.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15] 劉建珠.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口譯教學設計.職業(yè)教育研究,2012(6).
[16] 林琳.基于ARCS動機模式的大學英語教學.鞍山師范學院報,2010(3).
[17] 馬良誠.動機與人格.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18] 王珩.從ARCS模式探討英語學習動機之激發(fā)策略.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shù)類),2005(19).
[19] 鄭麗媛.ARCS動機設計模式在小學英語多媒體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中小電教,2005(6).
[20] 鄒麗.運用ARCS動機模型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育研究學刊,2011(1).
【見習編輯 鄭雪凌】
(3)認知評價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通過正確的認知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正面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以此為依據(jù),建立科學的評價方式,對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有著積極的作用。以牛津初中英語作業(yè)的評價為例,筆者采用了檔案袋評價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檔案袋模式評價表
“ARCS學習動機模型”與教學設計緊密結(jié)合,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智慧潛力、找到興奮點、樹立自信、獲得滿足、維持并強化學習英語的興趣、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氛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ARCS學習動機模型”為我們提高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提供了一條有效的思路,通過教師及時的評價反饋提高學生的滿意度,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ARCS學習動機模型”中注意、關(guān)聯(lián)、自信、滿足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沒有主次之分。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靈活運用該模型,以此來提高中學生的思考力、行動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yǎng)。實踐證明,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ARCS動機模型,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讓課堂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連接,切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滿足感,維持并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的學習落到實處,真正實現(xiàn)教學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 McCombs B.L.,Pope.J.E.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策略.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
[2] Dick W.,Carey L.M..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5th ED.).NY;HarPer Collins.2001.
[3] Keller J.M.,Suzuki K.Learner motivation and E-learning design:a multinationally validated process.Joumal of Educational Media,2004(3).
[4] Sang H.S.,John M.Keller.Effectiveness of Motivationally Adaptive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on the Dynamic Aspects of Motivation. Edu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1(2).
[5] Slavin.R.E.Education Psychology:Theory & Practice.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6] Dick W.,Carey L.M.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影印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 Williams M., Burden 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8] 安瑞.如何利用ARCS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考試周刊,2009(30).
[9] 陳娟.ARCS學習動機模型在中職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江蘇教育·職業(yè)教育,2010(9).
[10] 陳立春.美國“ARCS學習動機設計模型”原理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研究.上海教育研究,2010(3).
[11] 崔允漷.有效教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12] 賈春英,關(guān)向清.基于ARCS動機設計模式的教學研究.內(nèi)蒙古教育·基教版,2012(4).
[13]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14] 布羅菲.激發(fā)學習動機.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15] 劉建珠.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口譯教學設計.職業(yè)教育研究,2012(6).
[16] 林琳.基于ARCS動機模式的大學英語教學.鞍山師范學院報,2010(3).
[17] 馬良誠.動機與人格.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18] 王珩.從ARCS模式探討英語學習動機之激發(fā)策略.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shù)類),2005(19).
[19] 鄭麗媛.ARCS動機設計模式在小學英語多媒體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中小電教,2005(6).
[20] 鄒麗.運用ARCS動機模型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育研究學刊,2011(1).
【見習編輯 鄭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