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麗娟
摘 要:嘗試立足課堂教學,進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重點圍繞“優(yōu)化學、教、議、練”開展主題式研究。
關鍵詞:自主學習;閱讀課型;蘇教版
我們研究的目的旨在建立一個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固定又靈活為主的結構模式。其中基本模式為:學、議、教、練。根據(jù)教材的知識和技能的難度因素和學生預備經(jīng)驗的程度確定程序的靈活?;A性模式為:學、練、議、教;二類難度模式為:學、議、教、練;高難度模式:學、教、議、練。但在推進研究過程中,我們對這一內容的研究缺乏支撐依據(jù),所以我們對研究內容和進度做出調整,以學科為單位,探究課型中的“學、教、議、練”組合與運用規(guī)律,以下作一粗淺梳理。
類結構閱讀課型呈現(xiàn)了“知結構—用結構—化結構”這樣的語言結構內化過程,這種清簡的組塊教學風格彰顯了對教育規(guī)律的清晰評判,對教育亂相的從容淡定。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下?!边@是對結構性思維最好的闡述。類結構教學也引導我們形成結構性思維方式:在整體思維的指導下,思考本學科多功能的育人價值,初步考慮知識、能力、習慣等的縱向發(fā)展,考慮聽、說、讀、寫,考慮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以及學生活動的橫向整合。它有助于我們擺脫“跟著課文跑”的怪圈,打破以往教學的勻速運動狀態(tài)。
以下,以蘇教版五年級教材為例,談談如何實施類結構閱讀課型的四段法組合與運用:
一、調整——“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創(chuàng)造性運用教材,對各年段教材進行梳理、歸類
以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中的課文為例,第四單元是說明文序列:
《秦兵馬俑》《埃及金字塔》《音樂之都維也納》,從內容上分別介紹了文物、建筑物、城市的特點,并根據(jù)不同的內容運用了不同的說明方法和構段方式。其實,在第二單元的《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一課,也以對比的說明方法介紹了火星這顆神秘的星球。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打破了教材原定的單元結構,對這四篇課文進行了調整,將它們整合為統(tǒng)一主題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樣有助于學生深化單元認識,掌握說明文的基本寫作技巧。
二、重組——把視野從教材轉向學生,對學生能力訓練也要進行序列重組
針對五年級學生閱讀方面基本狀態(tài)的分析,認為五年級階段的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整體、系統(tǒng)思考能力,分析、綜合、歸納能力不強;從發(fā)展學生的言語智能角度和我班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來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在知識的積累向運用表達轉化還存在著障礙。根據(jù)上述因素,對這四篇課文的教學思路作了整體的布局設計。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內容感知:歸納:作者主要介紹了火星的哪些知識?文章結構認知關鍵:地球與火星有何相似和不同之處?說明方法的掌握:討論:為什么介紹火星要與地球相對比?
《秦兵馬俑》內容感知:網(wǎng)絡教學:對大家介紹文中的或你知道的兵馬俑?文章結構認知關鍵:過渡段點明了特點說明方法的掌握:講授:對不同說明方法的內容作適當講解。
《埃及金字塔》內容感知:繪圖、思考:古埃及人民還會采用什么方法建造金字塔?文章結構認知關鍵:承上啟下的設問句說明方法的掌握:閱讀:你知道那些文字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音樂之都維也納》內容感知:品味字詞:哪里彰顯了維也納的音樂個性?文章結構認知關鍵:圍繞中心句從四個方面闡述說明方法的掌握。運用:用你認為恰當?shù)恼f明方法介紹你喜愛的
城市。
三、運用——學,指導學生梳理閱讀說明文思維的基本過程,組織學生通過精讀,總結閱讀經(jīng)驗,由此及彼,實現(xiàn)自主學習
大致經(jīng)歷:審題、辨體(是寫什么的文章?)——理清文脈(按什么樣的思路展開?)——品味語言(介紹事物的語言文字有什么特點?)——總結反思(分析作者思維方式,學了之后對自己有何意義?)——后續(xù)學習(閱讀其他同類型文章,能不能把握寫作方法和構段方式?)議教結合。引導學生交流說明文的基本方法閱讀遷移(哪些語言文字是采用了你知道的說明方法,哪些是與前文不一樣的說明方法?)——方法運用(用某一種指定的說明方法三言兩語介紹一個事物的特點)練。結構仿寫(運用本單元的說明方法和構段方式,介紹一處你熟悉的地方或事物。)
參考文獻:
[1]李政濤,吳玉如.“新基礎教育”語文教學改革指導綱要.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鐘啟泉,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劉彥華.師生互動理論下小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2011(6).
[4]劉詠春.提高質量,從教師備課開始.江蘇教育:教學版,2011(10).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