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飛
【摘要】列舉當前高中信息技術上機課常見的低效教學情景:吵鬧無序、沉謎娛樂、過多控制、疲于應付、缺乏興趣等;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學管理、學生的學科基礎和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科的特點所決定。提出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五項對應措施:有章可循、獎勵機制、學案教學、小組合作、激發(fā)興趣。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上機課 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3-0025-02
高中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操作很強的課程,這門課程的大部分知識點需要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踐才能理解、運用,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大部分時間都要在計算機房進行,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上機課"。 計算機房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主要場所,這跟其他課程不一樣,其他課程教學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教室進行的,所以上機課教學過程是否有效,直接影響到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本人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與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上機課教學工作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和自己的做法。
一、目前上機課教學低效的幾個情景
情景一:吵鬧無序
上機課時,經常會發(fā)生這樣一種現(xiàn)象,學生從外面蜂擁而入,找自己認為是最好的位置,叫自己要好的同學座在自己旁邊,有時還會發(fā)生爭位置,甚至有些學生還會因為座位發(fā)生爭吵。偌大的機房就會顯的非常嘈雜,需要好幾分鐘才能安靜下來。學生都喜歡跟自己談的來同學座在一起,為了上課聊天方便,也便于他們做些小動作,如玩游戲、吃零食,影響了機房的整潔衛(wèi)生,擾亂了課堂秩序。在老師嚴厲督促之后,才慢慢開始安靜下來,才能進行正常的教學。
情景二:沉謎娛樂
學生一到機房就會問老師:"這節(jié)課能上網嗎?"。 就座時也喜歡坐在老師不容易看見的地方,或者是坐在與自己聊的來、玩的來同學旁邊,以便于他們做些小動作。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帶U盤往機器里拷游戲,然后幾個坐在一起的同學一起玩。
情景三:過多控制
在上機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多媒體網絡教室"使用時間過長、次數(shù)過多現(xiàn)象。如在電子表格處理的"建立圖表"這一節(jié),本人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跟上自己的操作,采取教師講一步學生做一步,這里建立圖表過程有四步,再加上圖表的修改(文字的格式、圖表的顏色搭配、數(shù)據(jù)標識等),先后十次左右對學生機進行控制。講完之后學生操作的步伐是跟上了,但學生學習情緒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控制學生機時,學生都會發(fā)出不愿被控制的叫聲,因為他們可能正在研究問題,你突然控制他的機器,就會打斷他的思路。與此同時,這樣也造成學生學到后面忘了前面這種情況,非常不利于學生對這節(jié)課整個知識體系構架的形成。
情景四:疲于應付
由于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差距較大,使教師在上機課教學過程中疲于應付少部分學習困難學生的答疑。如在"初識電子表格"教學過程中,我先發(fā)給學生一個半成品的"功課表",讓學生在這個表格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美化。大部分同學一看就會,但就會有少部分學生不會,一個個輔導下來十幾分鐘一下子就過去了,造成一節(jié)課的內容講不完。
情景五:缺乏興趣
由于教學方法不當,使學生缺少學習興趣。如在"電子郵件"這節(jié)內容,我們在導入是一般都是采用傳統(tǒng)郵件與電子郵件相對比,介紹電子郵件有什么優(yōu)點。但是這樣便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可能認為用QQ交流更加方便。所以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缺少學習的動力,抱著學不學都無所謂的態(tài)度,造成了我們課堂的低效現(xiàn)象。
二、造成上機課低效情景的原因
針對上述上機課的現(xiàn)象,我們對原因進行分析,認為主要是教學管理、學生的學科基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信息技術學科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現(xiàn)歸納如下:
1、缺少有效的上機課規(guī)章制度和組織意識
很少有學校制定上機課的有關規(guī)章制度,或制度成為擺設。在機房上課的課堂紀律管理比在教室難很多,原因有二:一是學生沒有固定坐位,平時合得來的坐在一起;二是信息技術教師一般任教的班級數(shù)較多,這樣就造成對學生情況不夠熟悉,無法安排座位。機房比教室的面積要大很多,這使我們對學生狀況觀察很難全面。
2、網絡、游戲的魅力過于強大
網絡、游戲的魅力很強,我們不得不承認。學生對網絡的興趣遠遠大于任何一節(jié)課的內容,網絡的內容非常豐富,功能非常多,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做自己想做的事。再則高中生本身具備了一些網絡操作知識,具備了一定的實際運用能力,所以大部分學生都不愛聽老師講的內容,只喜歡自己上網做自己喜歡的事。
3、教師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控制學生機過于隨意
在上機課上,我們經常會這樣,下面學生有不會的或者自己突然想到什么要講的,馬上進行廣播。沒有顧及學生的感受,有些學生可能正在探究什么問題,剛好在興致正濃的時候,在他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你控制了他的機器,這時他們就會顯的很反感,造成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打擊。
4、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差距
由于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存在著差距,基本原因有三類:城鄉(xiāng)差別,農村學生由于受硬件設施制約,總體上比城鎮(zhèn)學生在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操作能力方面顯得弱一些;家庭條件差別,家里有電腦的學生在學習這門學科時就比較輕松;男女同學接受能力的差別,男同學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較好些。
5、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不夠重視
信息技術目前只是考??圃盒5膶W生高考科目,占的分值也只有50分,所以在學生的心理地位不高,學生對這門功課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據(jù)了解,學生在初中時,由于信息技術不是中考科目,初中老師很多情況下都是讓學生自由上網,學生玩游戲、聊天、看視頻都可以,這使學生覺得上機課就是來玩的,而不是來學習。
三、提高上機課教學有效性的實踐
情景一的改進:有章可循
在第一節(jié)上機課前,我就要向學生宣讀上機課的規(guī)章制度,讓學生知道在上機課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帶什么、不該帶什么。并讓他們知道違紀的后果,杜絕學生的不良行為。讓學生按學號對號入座,這樣對我們的管理非常有利,很容易知道人數(shù)到齊了沒有,哪位同學沒到,一清二楚,對于機器出現(xiàn)的情況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定位到某個學生,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避免學生聊天的情況發(fā)生。
在課堂紀律的管理上,方法要恰當,如對于一些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私下交流比當眾批評效果要好。課堂紀律是我們教學正常實施的前提條件,做好上機課的教學組織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管理好學生,能使教學有序、有效的進行。
情景二的改進:獎勵機制
用"獎勵"激勵學生,大部分的學生都喜歡上網,我們可以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在上課之前告訴學生只要你們配合好,上完了這節(jié)課的內容,多余時間你們可以自由上網。這樣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也會很配合你,使我們的教學效率大大提高,用幾分鐘的上網時間換取學生的注意力是很值得的。如果整節(jié)課學生有逆反情緒,他們想上網,你拼命控制,那么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就不會注意力集中的聽你講解,這反而會影響教學效果。很多情況下,對于學生不會的知識,不是學生學不會,也不是我們講解的不夠透徹,而是由于學生沒在聽。通過"獎勵"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使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我們教學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情景三的改進:學案教學
利用"學案",減少"多媒體網絡教室"的控制次數(shù)和時間,這里的"學案"就是操作過程說明,學生如果沒聽清楚老師的講解或記不住過長的演示內容,可以查看"學案"。由于學生有了學案,原先在"建立圖表"這節(jié),我就可以把建立圖表的整個過程(四步)一次性演示完,無需分四次演示,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建立圖表的過程有個整體的認識,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框架體系,對于一些細節(jié)上還存在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參照"學案",這樣可有效的減少"多媒體網絡教室"控制功能的使用次數(shù)和時間。
我們控制次數(shù)和時間的設置跟學生情況、教學內容緊密相關,一般來說,基礎較好、自覺性較高的學生,由于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強,我們控制的次數(shù)可以適當少一些,每次控制講解的內容可以多點,盡量多給點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學生基礎較差、自覺性較低的學生,我們控制的次數(shù)要多一些,每次控制講解的內容可以少點,這樣便于學生記住教師演示的內容。
情景四的改進:小組合作
采用"階梯型"任務和"合作型"學習減少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的次數(shù),解決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差異問題,我一般會采用這樣兩種方法:
⑴設計階梯性的任務,通過幾個難度不同系數(shù)任務,層次可以分基礎型、提高型和拓展型,讓學生去完成。如在電子郵件收發(fā)這節(jié)內容,基礎型的任務我們可以讓學生完成收發(fā)郵件,了解郵件的收發(fā)原理,以及收發(fā)電子郵件采用的哪些協(xié)議。提高型的任務我們可以讓學生去嘗試"收件人"、"抄送"和"密送"的區(qū)別;拓展型的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客戶端軟件收發(fā)電子郵件。
⑵分小組合作,好的學生完成任務的速度較快,當他完成任務之后,如果無所事事,這些信息技術能力較好的學生,將會做一些與教學無關的事,有時甚至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紀律。我們的方法是鄰近的二、三個同學一組,這樣便于相互探討。優(yōu)點是:①避免學生在課堂上走動,以免影響課堂紀律。②便于小組間學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薄弱生自尊心的問題。③促使好學生進一步、深層次的學習,能力強、動作快的學生在幫助同學時,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好的學生去幫助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從個別輔導中解脫出來。
情景五的改進:激發(fā)興趣
1、課堂導入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對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影響很大。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站在學生角度,設計導入
在設計導入時,需要先分析學生,要根據(jù)學生的需求,設計導入的內容。例如:在講解"電子郵件工作原理"這節(jié)過程中,如果我們站在學生角度,學生更想知道的是"電子郵件"跟他現(xiàn)在使用的交流工具相比有什么優(yōu)勢。為了使學生了解"電子郵件"的優(yōu)勢,我在導入時通過展示比爾·蓋次和喬布斯照片,向學生提問:"他們跟員工進行交流時為什么用"電子郵件",而不是用QQ,難道他們不會用QQ?"通過QQ和"電子郵件"的對比,分析它們的優(yōu)缺點,使學生感到學習本節(jié)知識的必要性。
(2)用一個字或一個詞激發(fā)學習好奇心
在講電子表格"數(shù)值計算"時,我采用的導入方式是用一個詞,導入語是"我們這節(jié)課體會一下一個詞'強大',感受一下什么是'強大'"。通過這樣一個詞形象的概括了整節(jié)課的內容,整節(jié)課圍繞"強大"這個詞進行,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3)展示信息技術魅力,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在講解電子表格第一節(jié)"認識電子表格"時,如果直接介紹電子表格作用、電子表格界面、基本操作,這樣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果我們先向學生展示電子表格中的"分類匯總"功能,讓學生體會到信息技術的魅力,這樣更容易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為整節(jié)課的有效教學做好鋪墊。
2、教學素材選擇要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關
信息技術上機課每節(jié)課的教學都要有相應的素材,這是這門學科特點決定的。在素材選擇上我們要考慮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這樣有利于學生深切體會到信息技術給他們帶來的變化,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力。
在網頁制作學習過程中,我采用的素材是"向外人介紹我們美麗家鄉(xiāng)",圍繞如何展示家鄉(xiāng)的題材,設計制作網頁;在電子表格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的素材是學生平時的考試成績;在圖片處理教學過程中,我采用自己和學生平時的照片;在聲音處理過程中,我采用學生元旦文藝匯演聲音的剪輯;等等這些都是為了通過學生身邊題材,使學生切身感受信息技術對他們學習、生活帶來變化,激發(fā)學習動力,促進學習效率,達到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影響上機課教學低效與高效的因素有多種,其中主要因素及改進方法如下表所示:
項目類別 低效高效
機房規(guī)章制沒有 有
"獎勵"措施 沒有 有
是否有"學案"沒有 有
控制學生機時間、次數(shù)過長、過多 合理(一
般3~5次)
是否設計"階梯型"任務沒有 有
是否采用"小組合作"學習 沒有 有
導入設計是否考慮學生心理想法 沒有有
素材選擇是否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緊密聯(lián)系 沒有有
要提高上機課的教學效率,我們應該認真做好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要站在學生角度設計教學過程,了解學生心理所思、所想,做到"對癥下藥"。"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適合學生的才是高效的,最理想的狀況就是找到兩者的結合點,即適合自己教,又符合學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張慶霞,趙允強.結合學科特點.構建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模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5)
[2]李春波.如何構建高效信息技術課堂.中國教育技術裝備[J].2010(25)
[3]陳世勇.高中信息技術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中國信息技術教,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