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國
1 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芹菜屬耐寒性蔬菜,要求較冷涼濕潤的環(huán)境條件,在高溫干旱條件下生長不良。芹菜種子發(fā)芽的最適溫度是15~20℃,生長的最佳溫度組合是白天23℃、夜間18℃、地溫23℃。芹菜根系淺、吸收能力弱,不耐干旱,對水分和養(yǎng)分的要求比較嚴格。芹菜吸收肥的能力較弱,對土壤肥料濃度要求較高,對肥料的需求以氮為主,也需要吸收少量的鉀磷肥。
2 品種選擇
宜選用較耐熱,耐旱的品種,如玻璃脆實心青芹、青桿實心芹菜、文圖拉西芹等。
3 播種期
芹菜從3月上旬至9月上旬都可以播種育苗,9~10月上市的秋芹菜,適宜播期5~6月。
4 播種育苗技術
芹菜種子細小,發(fā)芽慢,為達到出苗快、苗齊、苗全的目的, 播前7~8天,須進行浸種催芽。方法是:將種子用清水浸24小時,使種子充分吸水,然后,將種子揉搓并淘洗數遍至水清為止,攤開晾干散去多余水分,夏季育苗用毛巾等包裹吊在水井里或放在陰涼的防空洞、水缸邊均可,每天翻動一次種子,3~4天后,若有少數種子已發(fā)芽,可用清涼水將種子淘洗一次,稍晾一會,繼續(xù)催芽,再過2~3天,80%~90%的種子發(fā)芽時,即可播種。夏季午間溫度太高,應在下午4時以后或選陰天播種,防止烈日灼傷幼芽。播種時,床土先澆底水,水滲后將已催芽的芹菜種拌細砂混勻后撒播,播后覆細土0.5~1厘米。
夏季播種覆土后,當日下午或次日上午,應用遮陽網遮蔭。播種后若次日天氣晴朗, 為防止高溫傷芽,可澆一次水,以后若不下雨,應1~2天澆一次水,以保持床面濕潤為宜,直到苗出齊。從第1片真葉出現到長出4~5片真葉為幼苗期,幼苗期結束即可移栽。當幼苗第一真葉展開后,可適當減少澆水次數,并撤除遮蔭的覆蓋物,為避免午前突然撤覆蓋物,使秧苗見強烈日光而受灼傷,覆蓋物最好于下午3~4時撤下,必要時配合澆一次水,可免于受害。在1~3片真葉時,天旱時還需注意及時澆水,第1片真葉展開后可行第1次間苗,苗距1~2厘米;第2~3片真葉期進行第2次間苗,苗距3厘米左右。幼苗3葉期后,澆水次數可再適當減少,保持床面濕潤為宜。苗齡一般為45~60天,苗高10厘米左右定植。
5 土壤選擇
芹菜對土壤要求比較嚴格,宜選擇在水源近,保水肥力強,土層深厚、疏松、有機質豐富的土壤栽培。
6 肥水管理
每667平方米用腐熟人畜糞3 000千克,其中60%作基肥, 40%作追肥,TBS肥料作追肥可對施腐熟的水肥,為防止芹菜內硝酸鹽的積累,在采收期前30天左右,停止施肥,特別是氮肥,以保證芹菜達到無公害蔬菜的標準。
7 栽培定植
定植前將基肥與土壤充分混勻,按1.3~1.5米開廂,在廂面上橫向挖淺定植溝, 溝與溝之間距離為20~23厘米(行距),按株距14~17厘米單株栽植,邊定植,邊淋清淡糞水定根,以利成活。
8 田間管理
要合理覆蓋遮陽網膜,根據天氣情況,可采用全覆蓋或頂部覆蓋,大棚周圍下部可留1米左右不覆蓋。生長期看天、看苗揭蓋網膜。幼苗定植后處于緩苗期,以蓋網膜為主,當新長出2~3片后,適當揭網膜,控制徒長,陰雨天全部揭開,采收前半月不宜揭網膜暴曬,以防大量失水造成黃葉、落葉、降低產量和品質。
芹菜生長期若缺水、缺肥往往會造成空心,因此,追肥宜勤施淡糞水保持土壤濕潤,生長期葉面可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2~3次,注意抗旱保苗,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植株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
9 病蟲防治
芹菜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主要蟲害是蚜蟲。防治措施:選用抗病品種,實行菜田輪作,用種子重量的0.3%的25%甲霜靈可濕粉拌種,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注意排水,降低田間濕度。發(fā)現中心病株后選用下列藥劑防治:50%溶菌靈可濕粉500~8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粉500~700倍液;56%靠山可濕粉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粉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粉600倍液;58%雷多米爾可濕粉500~700倍液防治霜霉病。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10克,5%蚜虱凈667平方米20毫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