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存明
摘 要:地理課程是初中課程結構中比較重要的學科,對于學生了解中國及世界的地理概況有著深刻的影響,也是學生認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在初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引進多媒體信息技術是創(chuàng)新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措施,對于提高地理教學質(zhì)量有著深遠的意義。本文將就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強化初中地理教學展開討論。
關鍵詞:初中地理 多媒體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22-0-01
初中地理是介紹中國及世界地理方面知識的學科,包括人口、人種、礦產(chǎn)、地形地貌、氣候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是學生了解世界的窗口。但是,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卻存在著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教師課堂教學方式陳舊等諸多問題,影響了初中地理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有鑒于此,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引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就顯得十分必要了,這也是新課標對于初中地理教學提出的客觀要求。
1 以多媒體技術作為突破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前進的動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對學習內(nèi)容充滿興趣,并且能夠以極大的熱情進行探究,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也是如此。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就是地理學習的真實寫照。但是,由于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初中學生是不能夠深入到大自然的環(huán)境中認知地形地貌的,只能是通過教材的介紹間接被動的接受地理知識。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被人為的壓制,也在一定程度影響了地理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引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就能夠有效解決諸如此類的問題,激發(fā)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在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帶來的弊端,促進初中學生地理成績實質(zhì)性的進步。例如,在初中地理“古埃及的文明與發(fā)展”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摒棄以往只是讓學生觀看教材圖畫的做法,主動地將多媒體信息技術引進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在最大的范圍內(nèi)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地理在教學方式方面的進步。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可以依托多媒體信息技術,播放在網(wǎng)絡上下載的有關埃及風土人情的視頻,介紹金字塔的神秘及尼羅河沿岸優(yōu)美的風光。讓學生對于埃及整體情況有直觀的認知,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也能夠對埃及的文明及發(fā)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埃及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及神秘的文化資源,這些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于埃及文明探索的欲望。這是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方式難以取得的效果。也是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所在。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引進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地理教學活動順利展開創(chuàng)造條件。
2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引進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自主學習是新課標對初中學生提出的客觀要求,對于培養(yǎng)符合社會主義新時期需要的綜合性人才有著深遠的影響。所謂的自主學習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內(nèi)容,然后通過作業(yè)鞏固課堂的學習內(nèi)容,最后借助考試檢測學生掌握情況的講授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而是凸顯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促進初中地理教學在教學模式方面的根本性的轉變。在提高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多媒體信息技術發(fā)揮了難以取代的作用,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也能夠在根本上摒棄填鴨式教學模式引發(fā)的弊端。例如,初中學生在學習“黃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播放黃河水土流失的視頻及地上河形成的原因的動畫演示。以便學生能夠對黃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有直觀的認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對于中華民族的誕生、成長及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黃河也是災難的代名詞,在歷史上曾經(jīng)數(shù)次泛濫成災,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后果。學生在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了解黃河地上河形成的原因的過程中,也會對黃河泥沙的來源產(chǎn)生疑問,進而產(chǎn)生探索的欲望,這是自主學習的良好開端,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引進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創(chuàng)造條件。
3 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性教學是新課標的任務之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促進初中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地理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存在著諸多的教學難點。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引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就能夠比較有效地解決類似的難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初中學生在學習“太陽直射的移動規(guī)律以及世界各地的晝夜長短”的過程中,對于太陽移動影響全球晝夜長短的地理現(xiàn)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解題的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失分的情況。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就能夠有效避免類似情況的發(fā)生,加深學生對于本章節(jié)知識點的了解。地球晝夜長短的變化是和太陽的直射點有著緊密的關系的,依托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動畫演示,學生能夠在直觀上認知兩者之間的關系,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長足進步。
4 結語
總之,在初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強化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改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趣低下等問題有著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教學的客觀要求,也是教育體制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
(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花溝鎮(zhèn)初級中學,山東 淄博 256305)
參考文獻:
[l]彭昌明.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強化初中地理教學當議[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干,2013(6).
[2]姚廣法.論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2013(3).
[3]馮立本.淺談多媒體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界,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