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天
【摘要】 學生是教學活動開展所圍繞的核心,也構成教學課堂的最基礎因素,勢必應該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一個高效的教學課堂需要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思考所學知識,達到對學生思維能力與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同時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也是踐行素質教育,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方法. 本文針對數學課堂教學展開討論,分析了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學生主體地位
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課堂教學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參與程度,然而學生的參與程度一方面取決于學生的自制力與意志力;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則是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 學生只有在課堂上占據主體地位,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主動思考問題,積極發(fā)言,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價值,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 為了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教師必須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師生的有效配合下,提高學習效率.
一、相信學生,依靠學生,調動其積極性
實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的前提是要相信學生,信任學生的能力與實力. 教師要本著學生自行探究的原則,對于任何一堂數學課的講解,都確保學生能夠最廣泛思考,最集中參與. 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改變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主體,自主探究的方法,教師每當要講授一堂新課前,都要為學生布置下預習任務,讓學生事先做好預習準備工作,依靠學生的力量來達到對新知識的自我探究與認知.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性質”這一課時,為了能夠確保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可以讓他們自主預習課本以及相關參考材料,為學生指明預習中的重要知識點,以便正確規(guī)劃學生的學習方向. 接下來上課,教師就要針對學生的預習情況來檢查,提問學生三角形都有哪些性質,學生持有各自的答案,最后,教師將這些回答一一總結,并要求學生自行舉例來解釋并論證這些性質的合理性.
例如:三角形兩邊之和為什么大于第三邊?怎樣來論證?為什么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等等.
學生根據預習已經自身的生活經歷就會表達自身的觀點,教師要仔細傾聽學生的發(fā)言,總結其中的問題與錯誤,為接下來的系統(tǒng)講解做準備.
二、實際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結果
數學是一門理性學科,很多的原理結論都是經過大量的實踐操作得出的. 這一過程伴隨著前人的辛勤汗水,這個實踐過程也是一個數學思維的過程. 只有經歷這樣的思維、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領悟那些自然科學道理. 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并非是對自然規(guī)律簡單的機械記憶的過程,依然應該踏著前人的探究的足跡,通過自主探究與探索來掌握知識.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這一定理時,教師要杜絕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直接教學學生牢記這樣定理,而是要本著學生自主探究的原則,為學生提供一些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間. 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論證方法,針對這些方法全體學生集中探究其可行性. 一些學生說拿來一個紙質三角形,將三個角將其中的兩個角剪掉,與另外一個角進行拼接,如果三個角呈為180的平角,則說明這一結論是正確的.
也有一些學生說沿著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延長一條邊,并做出平行于對邊的平行線,這樣就能夠通過同位角、內錯角相等的原理將三個角移到同一線上,呈現為180度的平角.
學生針對這一問題各抒己見,通過實踐操作與集中思考、討論,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證明了自己觀點,這就是思維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將知識進行自主轉化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勢必會更加扎實.
三、科學分組、合作探究
學生自主學習依然需要相互之間的影響與帶動,因為不同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習慣以及學習動力等都各不相同,為了能夠切實實現每名學生都自主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平時表現等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并任命一個成績優(yōu)秀、組織能力強的學生為組長,負責整個小組的課堂探究組織工作. 這樣才能確保更多的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對知識的學習與探究當中來.
例如:可以形成優(yōu)等生、中等生與后進生的均勻分布,以此確保在課堂自主學習探究中,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影響,互相幫助,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厭煩學習的學生也能夠在其他組員的影響下配合學習,各個小組成員都以本小組的榮譽為使命,積極配合,相互探究,提高學習效率,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效果.
學生是教學課堂的主體,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主體作用,教師要明確學生的這一主體地位,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課堂,自主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夠接受知識探究過程的洗禮,進而達到對所學內容的深刻認識與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史志亞.關于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建立的研究[J] . 數理化學習(初中版) , 2012(11).
[2]張永峰.實現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 .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1(11).
[3]余達峰.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思考[J] . 江西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