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蓉
【摘要】 學習風格是學習者持續(xù)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是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在作為小學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廣播操教學中,依據學習風格理論構建教學策略,其效率效果較傳統的教學法有顯著提升。主要教學策略有依據信息加工類型提供學習資料,依據場依存性安排有效分組,依據競合傾向設計激勵方式,依據活動性允許身姿變換。
【關鍵詞】 學習風格 廣播操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2-052-01
學習風格是學習者持續(xù)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學習風格理論學者J.P.Guilford的認為學習者在學校學習活動中處理信息的優(yōu)勢水平是各不相同的。而學習風格的差異主要是由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三大因素的具體差異造成的。在作為小學體育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廣播操教學中,我們依據學習風格理論,進行了許多嘗試,其效率效果較傳統的教學法也有了非常大提升。
一、依據信息加工類型提供學習資料
每個人的強勢信息加工內容和水平各不相同,這形成了不同的信息加工類型。圖形型者可以通過感官感知到具體的、形象的信息。符號型者通常用符號進行思考。語義型學習風格的人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都較強。在廣播操教學中,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可以使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學生能力結構,找出學習問題原因所在,選擇與學生學習風格更匹配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使學生更快更好地學會廣播操。依據這一理論,我們在教學中,先對學生信息加工類型進行調查了解,針對學生的情況不同,分別分發(fā)給他們不同的學習材料。例如,對于圖形型的學生,我們給他們發(fā)的是有動作分解運動員示范圖形,這些學生依據圖中運動員的示范,進行模仿學習。而對于符號型學生我們給他們發(fā)的材料更多的是有文字講解的材料。他們通過配圖文字的閱讀,很快很輕松地理解了動作要領。對于語義型學習風格的學生我們則更多地給他們播放動作要領的錄音,使之通過聽覺來學習。
二、依據場依存性安排有效分組
美國心理學家H.A維特金(H.A.Witkin)在知覺研究中發(fā)現,場獨立型學習者心理分化水平較高。在對知識處理時,善于進行知覺分析,更多的以自己獨立的標準覺察、判斷事物,對外界環(huán)境的依賴程度低。他們在平時往往表現為活動的獨立性較大,獨來獨往;而場依存型學習者心理分化水平較低,較多地依賴外在參考去知覺事物。這些人則更喜歡群體活動。在廣播操的自主練習中,我們依據學生的場依存性進行分組,那些獨行俠們組成一個群。對這個群的學生我們并不要求他們一定要群體活動,也不進行整體評價,而是告訴他們不管用自己的什么辦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只要把規(guī)定的動作練好就行。得到這個指令,這些學生一反平時那種不服氣不配合的神情,都各自運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自我訓練。他們大多在比較短的時間里,很快掌握了動作要領,動作也做得準確嫻熟。這一教學策略的運用既減少了平時師生間的矛盾沖突,又提高了訓練效果,還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而對于場依存型的學生則是把他們組成幾個同質的小組,小組中安排訓練較好的同學作組長,組長負責全組的訓練與指導,以全組整體效果為依據進行評價,對全組進行激勵或懲罰。這些學生在小組的氛圍帶動下,也是很快達到預想的訓練效果。
三、依據競合傾向設計激勵方式
個體在動機激發(fā)中有的表現為競爭,有的則表現為合作。競爭傾向者,其學習的動機在適當的競爭環(huán)境中才會明顯表現出來,他的情緒、智力、體力才會被較高地喚醒,潛力才能夠充分被挖掘,才會取得較好的成就。而合作傾向者,通過合作學習才可能更強地激發(fā)出其學習動機,互相取長補短地共同解決問題。在廣播操的教學中,我們考慮到學生競合傾向有所不同,特定針對不同的傾向者設計了不同的激勵方式。在競爭傾向者群體中,我們進行一次次的比賽,對比賽勝出者予以獎勵。沒有勝出者,則繼續(xù)進行練習,繼續(xù)比賽。直至全部通過為止。由于比賽,所以有了先后通過的可能。這些好斗士們在賽前練習時便卯足了勁,力爭盡先勝出,展現自己的能耐。所以在競爭激勵下,競爭傾向者的訓練效率效果也是非常顯著的。對合作傾向者們利用他們的團隊意識強,害怕成為團隊的后進者,為團隊所譴責,我們安排他們分組訓練,通過整體評價給予團隊獎勵或懲罰。這樣促使團隊共同努力共同發(fā)展。在高效能的小組中,所有成員因為小組集體獲得榮譽而高興,產生強烈的團隊歸屬感和團隊成就感。
四、依據活動性允許身姿變換
傳統課堂教學中往往要求學生坐姿端正,靜心聽課。而實際上,不同學習者有不同的姿勢偏愛,有的希望間斷性的休息,有的則不需要休息;有的喜歡正襟危坐,有的則喜歡坐姿隨意。神經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人神經系統的發(fā)育情況各不相同。而生理學也告訴我們,每人的肌肉系統發(fā)育情況也各不一樣。所以不可能每個人都能長時間地安靜地端坐著的。如果一定要那些不能長久端坐的學習者端坐的過久,勢必他們需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去維持姿態(tài),這樣反而會降低了學習效果。如果允許他們用舒適的姿勢進行學習,在這方面的心理能量消耗可能會很少,從而有更多的心理能量可用在對學習內容上,學習時間會更持久,學習效果會更好。在廣播操的教學中,我們注意到學生的這種需求。當對動作講解時,我們并不要求他們一定保持端正的坐姿或筆直的站姿,而是讓他們用隨意的姿勢,只要能認真地聽講即可。這一教學策略的使用者,深受學生的歡迎,他們稱之為有人性的老師。聽講的效果大為提高。
[1]R.賴丁S.雷納著龐維國譯.認知風格與學習策略.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ASSNFORSUPERVISION&CURRICU.SoEachMayLearn:IntegratingLearningStylesandMultipleIntelligencesSOEACHMAYLEARN:INTEGRATINGLEARNINGSTYLESANDULTIPLEINTELLIGENCES.ASSNFORSUPERVISION&CURRICU,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