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
摘要: 識字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 小學低年級 識字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毙抡n標還對第一學段的識字提出相關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但是,長期以來,識字教學往往被視為純技能性的訓練,單調地讀,重復地寫,機械地識記,學生不堪重負,而結果卻是事倍功半。為了提高低年級小學生識字能力,可以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能直觀地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激發(fā)識字興趣,主動地去識字。
一、利用多媒體引課,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因此,教師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放在教學的首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正是多媒體輔助識字教學的優(yōu)勢之一。識字教學往往融于閱讀教學中,把認識字形、理解詞義、認識事物、熏陶感染及積累語言等結合起來。這樣,就要求教師調動學生的經驗積累和語言積累,并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比如,在引導學生理解“熱鬧”的時候,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學生生活中熟悉的超市、菜場、商場、公園等情景圖片,學生在這么熟悉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領會了“熱鬧”的意思。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理解,通過出示“開業(yè)后的商場和沒開業(yè)時的商場”,“沒人時的操場及很多人時的操場”圖片,學生很快就分辨出哪邊熱鬧哪邊不熱鬧,學生不但記住了字形還對“熱鬧”有了正確的感知。從看圖說話、學文自然過渡到識字教學,學生興趣濃厚,印象深刻。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識字教學
一個漢字在學生的腦中扎下根,還必須通過反復練習,及時反饋,來強化記憶。多媒體技術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交互性,設計了程序,計算機可以成為能反饋練習的老師。
1.出示聲旁,加一加變新字。針對低年級學生識字記憶較快、回生也快的特點,教師可采用舉一反三的練習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例如,教學“巴”“兆”等字,可分別讓學生以這些字為母體,繁衍出另一字。交互式電子白板屏幕顯示兩個文字框,上面是母體字,下面是新產生的字,接著運用多媒體設計成動畫,只要學生一說出新的字,移去形旁,電腦給予鼓勵:“太棒了,還有嗎?”學生熱情高漲,思緒活躍?!鞍汀狈毖艹觥鞍?、爬、把、吧”等字,“兆”繁衍出“桃、跳”等字。這樣的鞏固練習,擴大了識字量,又促進了自學能力的形成。同時相對于單一的抄寫練習或是試卷考核練習等紙上練習,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練習,學生會更加感興趣,不會覺得枯燥無味,學習的積極性不自覺的就發(fā)掘出來了,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對比相近字。漢字中許多相近字,小學生用字不分語言環(huán)境,不管字義,隨便就用,所以必須通過練習,強化記憶,形成正確的用字習慣。如“燒”與“澆”讀音相近字形相似,如何區(qū)分呢?可利用課件先出示篝火在燃燒,打出生字“燒”,讓學生組詞,再讓一個人走到篝火旁用水把火澆滅,打出生字“澆”,讓學生組詞,使學生對兩個字的形義區(qū)分印象深刻。最后出示幾句話,讓學生結合語言環(huán)境,說說要用“燒”字還是“澆”字。這種由圖到字,再應用的學習過程,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并能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的用字習慣。漢字構成是有規(guī)律的,多數都是由熟字加偏旁構成的形聲字且字形相近,在復習時可以利 用生動的課件由熟字帶新字。這樣的鞏固練習,擴大了識字量,又促進了自學能力的形成。
3.尋找錯別字。低年級學生在寫話、作文中錯別字的數量多得驚人。尤其是學習了一段時間的字缺少運用就容易寫錯字、別字,或用音近字或聲旁相同的字來代替。針對小學生犯錯的原因,設計改錯題,讓學生做尋找錯別字的“啄木鳥”的過程中,正確書寫、合理用字,如出示幾句話或引導學生,找出后放大錯字或將別字移至別處,閃動錯的筆劃或用錯的形旁。換之正確的字,返回原處。還可以設計相應的游戲程序:在一段冒險游戲中,只有找到圖中的錯字或者是別字才能獲得能量到抵達下一個冒險地。對于童年期的孩童來說,沒有什么比游戲更能吸引他們的眼球了。蘇格拉底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用學生們最喜歡的游戲作為訓練的載體,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并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由被要求學習變?yōu)橹鲃右髮W習。
三、借助多媒體演示,突破教學重難點
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幾個漢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識字的同時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不斷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去獲取和運用漢字的規(guī)律性知識,以順利完成對漢字的分析綜合過程,使這個過程更完善、更簡化,有助于識字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進行識字教學時,要保持教學內容的豐富,學習形式的新穎,變枯燥為生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采用直觀教學手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師只要選用用語文教學模板中有四線格和田字格的模板書寫,程序就會自動搜索系統資源包中的相關資料,自動生成動畫教學筆畫,分析結構,運筆示范,把比較抽象的起筆、行筆、收筆等過程直接放大細致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易于理解筆畫、結構等特點,便于記憶摹仿。
四、利用多媒體,體會漢字的文化內涵
漢字是表意文字。在識字寫字教學中,還可以引導學生從字形來理解漢字的文化內涵,充分利用漢字的外形特點幫助學生識字。例如,學習“鳥”字時,我播放了小鳥的動畫圖案后,再讓孩子們認真觀察“鳥”字,說說記字方法。孩子們通過觀察,說了自己的想法。一個孩子說“上面一撇是小鳥的腦袋,中間一點鳥的眼睛,豎折折鉤是小鳥的腳?!痹诤⒆拥难劾?,漢字是活生生的,多有趣。當一位學生發(fā)現同學寫的“鳥”忘了寫一點,就急著說:“點寫掉了,小鳥就沒眼睛了,它怎么飛呢?”看來,孩子們已把“鳥”字看成了活生生的生命了。在繼續(xù)練寫時,沒有一個孩子寫錯,看得出孩子們都在用心呵護著一條條小生命。教師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對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有了這一情感基礎,孩子定會筆下生趣,筆下留情,寫出有情有趣的漂亮字來。
總之,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應用于識字教學,豐富了學生識字的學習形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識字興趣,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生字。在興趣盎然的識字過程中,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yǎng)了識字能力,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率。但不能忘記,再好的電教手段也只能是輔助手段。怎么用,什么時候用,全在于教者對教材的潛心研究。把握好時機,多媒體就能成為識字教學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