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人
(一)
《中國國家地理》某一期上曾有一句話,“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這句以前聽起來有些許偏頗,但此行之后,感覺南太行的雄奇險峻,也確實令人贊嘆無比。
我們是晚上十點左右到達(dá)位于太行山腳下的清水莊的,下車后,最先感受到的便是深秋大山里的寒氣,給人濕冷的感覺。這兒只有一戶人家,分前后院,我們住的是前院,后院在崖上。
院子有種半四合院的樣式,一只燈泡孤零零懸在廊檐下,走進(jìn)去便是用磚塊砌就的水池,水很涼。南屋是廚房,一只大大的鐵鍋里,黃橙橙的玉米碴子粥正在上下翻滾著,紅彤彤的火舌不時地舔著鍋底。
早上醒來,見秋雨纏纏綿綿,淅淅瀝瀝,扯天扯地,牽牽連連,沒完沒了,沒頭沒腦。黑云遮山,天色陰暗。這山野之地,處處裹著云,含著風(fēng),孕著雨。太行在霧靄中,時隱時現(xiàn),巍巍屹立。
早八點,隊伍準(zhǔn)時冒雨出發(fā)……
天蒙蒙,雨蒙蒙,一座座山峰被云霧覆蓋著,朦朧、神秘。套著塑料袋的腳底濕滑,每邁一步都需小心翼翼。起步開始穿越的是“麒麟溝”,溝里亂石密布,橫七豎八,到處都是躺著、立著、斜著的紅山石。煙雨太行,一股股蒸騰著的草香和著周圍樹木的氣息,發(fā)酵一樣在深秋的空氣里氤氳開來。
腦海里突然冒出來那句:“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比鐭熕旗F的細(xì)雨好像是被子規(guī)的鳴叫喚來的,可此刻,沒有子規(guī)的鳴叫,沒有江南四月的綠色田野,只有滿眼灰色的天,霧蒙蒙的路。雨,滴答在頭頂?shù)乃芰嫌暌律希未?、滴答,發(fā)出一種溫柔、透明的聲音,一種久違的、暖暖的感覺瞬間占滿了心靈。
上了一個臺階,開始走山間小道了,山道很窄,兩邊荊棘叢生,植被茂密,有種穿山越嶺的感覺。眼前,云霧繚繞,彌漫……極目遠(yuǎn)眺,山霧如飄帶,纏繞在山腰,霧靄曼妙,在空中飄散……伸展,輕歌曼舞,無比妖嬈。視野里不時有一片紅映入眼簾,很快就有人喊道:大家快看,紅葉哎……
深秋的太行,五彩繽紛,隨手撿起一片落葉,可以看到黃中有綠,綠中有黃,相互交錯融合,黃,有艷黃、明黃、淡黃、褐黃、灰黃。一座座山峰,被云霧覆蓋裹挾著,時不時露出一角,頓覺如仙境般縹緲空靈,感覺自己如神仙般在仙境中穿來穿去……
雨,依舊滴答……滴答……絲毫沒有停的意思。一個個拔高,坡度倒是極其緩和,不適感逐漸減輕?;锇閭兊男β?,配合著小溪奔涌向前的“咕咕”聲,以及秋雨彈奏的滴答聲,組成一首美妙的樂曲……
我和伙伴們走在這條山間小道上,迎著秋風(fēng)的吟唱,聽著秋雨的激昂,看著大地的斑斕,內(nèi)心豐盈飽滿。山野安靜如一幅畫,我們成了畫中的風(fēng)景。
又走了十幾分鐘后,我回首遙望走過的那灣溪水,在山霧映襯下,它閃耀著翡翠般的容顏,一路叮咚向前,不知它從何方來,也不知它流向何方去。它晶亮的眸子,在秋雨里閃動著,好似在對大地訴說著一往情深……
秋雨淅淅瀝瀝灑著,點點滴滴,一聲遠(yuǎn)又一聲近,聲聲打在葉上,落在心里。山道依舊曲折蜿蜒,走在細(xì)雨中,雨水不斷淋在身上,打濕的眼睛如淚水般模糊著眼前濕漉漉的群山,煙雨蒙蒙,一座座山被霧靄朦朧著、靜謐著,于迷茫的山霧中偶見一簇紅如燃燒的火炬般在視野里搖蕩,升騰著如火的光芒。雨中太行飄逸著如詩的秋韻,在視野里跳躍著、散發(fā)著、燃燒著、澎湃著,把生命的大地涂染的一片絢爛。
紅葉,是用大地的血液染紅的嗎?
升騰的霧氣漸漸遮住了大山的容顏,遠(yuǎn)處的山輕虛縹緲,如有似無,視線越來越差,只見被打濕的落葉服服帖帖地蜷縮在路邊,腳下,伙伴們結(jié)實有力的步伐踏在鋪滿落葉的松軟泥土上,悄無聲息。路邊的衰草間偶爾會看見一捧兒奪目的黃野菊,被雨水清洗后更加光彩動人。
此刻,我身心皆在路上,心比腳走得更遠(yuǎn)……眼前一步一秋,步步是秋,秋色迷離,秋雨入心。太行山脈用煙雨迷蒙的情愫滋養(yǎng)、滌洗著我的心靈,讓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心情如水般平靜、柔和,不浮不躁,不卑不亢。感謝大山和雨水,磨練我意志,滌蕩我心胸。
太行山通情達(dá)意般的跌宕山勢,讓我們在不停的跋涉中有了一絲緩沖的余地,一段拔高之后,緊接著會有一段平路,路上荒草覆蓋,落葉鋪地,走起來感覺潮濕、柔軟、舒適。隊伍一直沒有減速,沒有休整,冒雨一直前行著……
無數(shù)的拔高、平地、拔高、平地之后,在山的臂彎里,突然出現(xiàn)一大片開闊地帶,眼前是一個叫不上名字的小山村,房屋極少,檐角有葳蕤的雜草,在雨中焉頭耷腦地守候著,村莊很靜,老舊的屋子被歲月的塵埃淹沒了一層又一層,此刻正坦然地接受著雨水的滋潤和清洗。路邊有未收割的瘦高粱桿,孤零零在雨中站立著,收割完莊稼的田地里空蕩蕩的……
(二)
從早上八點出發(fā),隊伍一直在雨中行,沒有停下來好好休整過。此時,早餐的能量早已消耗殆盡,腹中空空,更覺雨水冰冷。被雨水和汗水濕透的衣服纏在身上,不斷地吸收著身體的熱量,冰鎮(zhèn)著身體。手腳冰冰涼。路越走越窄,順著山勢蜿蜒復(fù)蜿蜒……
眼前的路好似到了盡頭時,視野里出現(xiàn)了一個山洞,隊伍在洞口停了下來,等待后面的伙伴趕上來,一起穿越山洞。
當(dāng)我終于一路小跑著跟了上來,放下包想休息一會時,隊伍開始出發(fā)了。洞里面黑咕隆咚,前后皆有人打開了頭燈,很寬闊的山洞,里面很不平坦,有積水,有石塊,我們放慢速度小心前行著,走到離出口有幾十米的地方,隊伍再次停下,指示在此午餐。脫下雨衣后,冷風(fēng)嗖嗖直往肉里鉆,冷……
我順著視線瞄了眼洞外:視野里,茫茫然然彌漫著濃濃的霧氣,給人一種寂寥、蒼涼、空洞、無頭無緒的神秘和蒼茫的感受,雨,依然低語如訴……
隊伍在山洞里停留了很長時間,不斷有人去揀柴,然后扔在火堆里,紅彤彤的火焰映紅了大家的笑臉,身上漸漸暖和,體力也慢慢恢復(fù),衣服也烤的差不多干了???,大家好像意猶未盡,不忍離去。在雨霧太行中烤火的感覺,真的是美妙極了……從山洞休整完畢,隊伍繼續(xù)向今天的目的地十字嶺進(jìn)發(fā),出山洞之后,依然順著蜿蜒的盤山道行走著,繞過一座山峰之后,進(jìn)入一寬闊地帶,地勢平坦,路邊有很多粗壯的落光了葉子的山楂樹,樹下的落葉層里偶爾會露出一點紅,那是熟透了落地的山楂,撿一個放在嘴里,酸酸甜甜的,口感很不錯。
層層梯田很有規(guī)則地排列著,地里有未割的秫秸桿被雨水擊打后,發(fā)出刷拉刷拉的聲響。
又是一個小山村,村莊建在一個土坡上,石頭房看起來年歲久遠(yuǎn),但依舊很堅固,與村后連綿的大山相依相偎,和諧共存。
隊伍在山楂樹下稍作停頓。我貪婪地打量著崖上不遠(yuǎn)處一個用石頭壘就的小院和半掩的柴扉,籬根下有一叢經(jīng)霜的黃菊,明艷艷的在雨里挺立著。住在這樣清涼寂靜的小院里,與瓜果樹木為伴,與花草蟲鳴為伍,望明月,飲清風(fēng),無車馬之勞頓,無世俗之煩憂,簡單、快活如神仙。
出了村莊,地勢開始了不斷的拔高,路,很窄,兩邊,荊棘密布,亂石叢生,成排成片的樹木,在霧靄里隱約著、朦朧著……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跋涉,隊伍來到一稍微平整的地段,開始休整,補水。眼前一塊巨石劈空而來,仿佛隨時有滾落下來的危險,其石集奇、險、峻于一體,在高峻傲岸的山峰下,有意無意的構(gòu)成了一道奇異的風(fēng)景。
繼續(xù)前進(jìn),腳下漸漸成了石板路,一塊塊長方形平整的紅石板鋪就的山道蜿蜒而上,雨滴濺在石板上,飛起一朵朵小小浪花,被雨水沖洗過的紅石泛著黝黝的紅光。
此刻,雨蒙蒙,霧茫茫,風(fēng)很輕,山很靜,秋正濃。每一棵草、每一片葉都澄碧如洗。山是靜的,草是靜的,樹是靜的。踏著石板路灑脫前行,任心事飛揚,飄過天空,融在蒙蒙細(xì)雨里……
被雨水打濕的石板有點滑,大家小心翼翼地前行著,紅石板路兩邊奇峰聳立,壁立千仞,懸崖峭壁,怪石嶙峋。
(三)
南太行的特點是山峰的層次明晰,由下而上,大多都有二至三層的臺地,一般來說,一層和二層的臺地,大多屬于河南,三層的臺地,基本屬于山西,估計這大概是“二?!泵Q的來歷了。每層臺地之間,都是懸崖峭壁,互相之間交通非常不便,面對面二個村莊,隔著一道溝,雞犬相聞,走路卻要半天。從路上隨處可見的收過的山楂樹來看,這兒應(yīng)該是盛產(chǎn)山楂。
龍水梯是黃水鄉(xiāng)的一個行政村,坐落在太行的二層臺地上,龍水梯名字的來歷很有意思,因為村子坐落在太行的二層絕壁上,傳說古時巨龍吐水,在絕壁上天然雕刻成梯,有了此梯,村莊方能與山下相同,故名“龍水梯”。這種臺階在南太行特別多,在公路未修通之前,是很多村莊通往外界的唯一出口,這種臺階太行山民稱為“天梯”,這個名稱非常形象。從山下的清水莊,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翻過亂世堆,攀上懸崖上的龍水梯,登上了二層臺階,視野馬上開闊起來,沿著峭壁的下面,一小塊一小塊的田地與農(nóng)舍散落在二層臺地上。
在龍水梯的后面,據(jù)說靠近三層臺地的半山腰上,有一個只有四戶人家的小村莊,名字叫“白云開”。因為村莊的海拔比較高,經(jīng)常被云霧遮蓋著,只有白云散開的時候,山下才能看見村莊,所以得名“白云開”。
隊伍繼續(xù)冒雨前行著, 一塊巨石呈現(xiàn)在眼前,四四方方,高聳入云,石頭腹部橫著一絲絲肉紅色的條紋,像極了新鮮的五花肉,被雨水打濕后,更是非常逼真。我們情不自禁地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喝彩……快到龍水梯的埡口的那一段,山勢陡峭,旁邊是深不見底的懸崖峭壁,領(lǐng)隊帽檐哥不時囑咐:靠山體走,小心……靠山體走……
站在龍水梯盡頭,只見三座山峰平地拔起,連在一塊,手牽手,挺拔秀麗,傲岸俊美,四周云霧邈繞,視野里全是絲絲縷縷裊裊升空的嵐煙,一層又一層山,在雨中散發(fā)著清新的氣息。我和伙伴們身心沐浴在這山的深深處,心滿意足,我們敞開胸膛,在這了無人煙的仙境里清洗著散亂的內(nèi)心。
過了龍水梯之后,是一大片草甸,視野一下子開闊起來??上В瑵忪F彌漫,什么也看不到。我在心里暗暗慨嘆:太行,我為你跋山涉水而來,你為何要隱藏你的雄姿,讓我遺憾而去呢?難道你也深知,總有一天,我還會再來?
走了一段較為平坦的小道之后,開始了無休無止的拔高……不斷地拔高,體力消耗很大。走一段之后,我就要坐在路邊的石頭上休息一會,閉上眼睛,調(diào)整呼吸,極力恢復(fù)著透支的體力。腳下,不時的有成片的紅山楂和青黃的海棠果撲撲地落了一地,邊走邊撿起嘗著,酸酸甜甜,別有風(fēng)味。路兩邊,奇形怪狀的鐘乳石,裸露著被歲月啃噬的痕跡,日久天長的風(fēng)化,造就了乖戾、奇異的景觀。厚厚的、黃黃的衰草為空闊、寂寥的深秋太行點綴了濃重的一筆。
這段拔高使我筋疲力盡,很是痛苦,大腦一片空白。這是一天中走的最為艱苦的路段?;疖嚭腿阍谇懊娌粩喙膭钪蠹遥嚎斓搅耍€有50米,每當(dāng)聽到這些話,我心里便升起無限的希望……這樣的心里激勵戰(zhàn)術(shù)很有效,促使我們一鼓作氣戰(zhàn)勝了這段最難走的路程。
很長一段拔高之后,又是一片平整的草甸,隊伍稍事休息,補水。繼續(xù)向十字嶺進(jìn)發(fā)。一路上,我都在欣賞懸掛在灌木枝杈上的小水珠,晶亮、飽滿、玲瓏剔透,和灰白色的煙霧組成一幅幅煙雨秋水圖,美到極致!
經(jīng)過六個小時的雨中艱苦跋涉,十字嶺終于到了。
十字嶺是南太行海拔最高處,1708米。沒有臆想中的登高望遠(yuǎn),美不勝收。眼前,是一大片貌似丘陵的山坡。地勢平坦,沒有一棵樹,只有殘亙斷壁,亂石滿地。緊貼地皮的雜草呈現(xiàn)著極為特殊的明黃和新綠交錯的艷麗色彩,為荒涼的十字嶺略微增添了一抹生動。
一塊石碑上隱隱刻著海拔高度,不遠(yuǎn)處一座慘敗的、矮小的石頭房上用樹枝掛著破爛塑料布,不知是誰掛上去的,也不知作何用。屋內(nèi)供奉著不知哪路神仙,屋前一條長凳,估計是擺放供品用的。
我站在石碑前極目遠(yuǎn)眺,奇異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視野里云霧翻滾,如層波逐浪,好像站在一望無際的大海邊,云霧滿山飄,好似海水繞山腰,人都說那太行好,我卻什么也看不到。太行的確與眾山不同,雖蜿蜒宕伏,卻沒有把它的美狂放地集中在最高峰,而是極其羞澀而內(nèi)斂,最美的風(fēng)景永遠(yuǎn)在路上……
我在十字嶺漫步沉思,我踩著腳下的亂石,撫摸著雨中冰冷的石碑,心思纏綿……人的一生,要走多少的路,看多少風(fēng)景,冥冥中皆有定數(shù)的嗎?就如此刻,我與之邂逅,是不是也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緣分呢?我踩過的每塊石頭,踏過的每片土地,此生此世,我還能再次與它們相遇嗎?
十字嶺,我來過,走過,然后,依依不舍地離開……
晚七點,我們順利到達(dá)錫崖溝,在錫崖溝農(nóng)家旅館安頓好已是夜里十點多了,山野寂靜,人睡去,一個個溫馨的、期盼晴空的夢從被窩里飛出,在這個錫崖溝的農(nóng)家小院上空飄呀……飄……吸飽了美景的身心,滿足、欣慰,連夢都是香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