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真 朱芳陽 潘文昊
[摘要]供應鏈管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無法提起學生學習興趣、教材質量適用性差、考核方法單一等問題。本文試圖通過應用MS-EEPO有效教育理論解決這些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MS-EEPO;有效教育;供應鏈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4)49-0186-02
隨著全球競爭環(huán)境的變化,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以及消費觀念的變革,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橫向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取代傳統(tǒng)的企業(yè)管理模式,通過和相關企業(yè)結成戰(zhàn)略聯(lián)盟,形成一條從供應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銷商的“鏈”——供應鏈。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理論枯燥不能提起學生學習興趣、教材質量參差不齊,適用性差、考核方法單一,激勵方向存在偏差等問題。本文力求通過應用EEPO有效教育理論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使學生不僅學到供應鏈基礎理論,還能夠主動學習學科前沿知識以及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1MS-EEPO有效教育理論
MS-EEPO有效教育理論體系是孟照彬教授在10年的教育實踐探索中形成的,其中MS為“孟氏”,EEPO即教育效率與過程優(yōu)化的英文首字母。EEPO是從中國基礎教育的實際出發(fā),探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方法,目前參與MS-EEPO有效教育體系的區(qū)域也在不斷擴展,其中以中小學基礎教育發(fā)展最快、成果最顯著,高等學校與基礎教育學校的聯(lián)動機制也是圍繞培養(yǎng)師范生開展研究合作,由于高等學校的學生在年齡、知識結構、思維以及所學內容根本區(qū)別于基礎學校,如何把MS-EEPO有效教育關于教的方式、學的方式以及評的方式應用于物流管理專業(yè)課程中來是本文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2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講授理論枯燥,不能提起學生學習興趣
大部分學校的教師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老師聲嘶力竭地講,學生們聽得云里霧里,即使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并加點生活中的案例進去,學生仍然不能融入到課堂中去。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傳統(tǒng)的以理論講授為主教學手法,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學生感覺課程內容太抽象、枯燥,提不起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越來越差。
2.2教材質量參差不齊,適用性差
國內教材質量參差不齊,多數以闡釋理論為主,名詞概念、特點、作用占據大量篇幅,羅列先進技術與模型,但這些與實踐操作相去甚遠,即使老師有能力解釋清楚,學生還是覺得看不見、摸不著、弄不清楚供應鏈具體的運作過程以及究竟如何選擇合作伙伴。教材所引用的案例缺乏時效性和針對性。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這些基礎的原理,也就談不上從業(yè)后指導他們的社會實踐。
2.3考核方法單一,激勵方向存在偏差
傳統(tǒng)授課方式中學生之所以不能主動參與課程教學中,這與考核方式有很大的關系,課程考核作為一項激勵制度,是督促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即通過期末閉卷考試和平時出勤情況來評定學生學習的優(yōu)劣,考試題型主要有名詞解釋、簡答、論述等題型,考試的主要內容仍然是以記憶為主的概念和理論。這種考核方式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及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背道而馳,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學習情況。
3MS-EEPO有效教育在供應鏈管理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在供應鏈課程教學中,基本理論部分仍然以教師授課為主、學生自學為輔,以使學生盡快掌握基本理論基礎;在對具體理論的理解與應用方面根據MS-EEPO學習方式操作系統(tǒng)中5項基礎的要求以單元組或者團隊學習為主,在討論學習中遵守約定,通過板卡、PPT等呈現(xiàn)方式進行表達。
3.1組建團隊
在MS-EEPO有效教育理論體系中,團隊根據人員數量可分為4人左右的小組以及10人左右的大組,而分組形式可以是自由分組、指定分組、隨即對應分組或特長分組等。在供應鏈管理課程的第一堂課,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方式、表達能力組建團隊,具體可分為組長、記錄員、發(fā)言人、計時員以及依據需要而設的其他人員。為了增強學生溝通合作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在供應鏈管理的課堂中一個團隊的人員坐在一個區(qū)域,團隊要確定自己的標識。而教師要給出團隊成果衡量的標準,比如:親和力、關照、相互關注、持久性、共享率、資源利用等。
教師在這個階段一方面要尊重和激發(fā)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另一方面通過搭配不同個性的學生,增加學生溝通合作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同時,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入“PK”的模式,強烈的新鮮感和積極性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
3.2設置互動平臺
平臺互動的課型是處理主動權、多向度、大容量、高難度等問題的關鍵方式,教師根據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難點設計有一定難度、能結合實際情況的平臺,即標準型平臺,當然也可以是各種探究性歸集的由學生構建的平臺,也就是倒置性平臺。以標準型平臺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對教材的個性化處理尋找關鍵要素或者有針對性的案例,學生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多向度、多功能的作業(yè)方式。具體操作流程包括:確定關鍵項、構建多向度平臺、學生自主作業(yè)、交互、精講點評等環(huán)節(jié)。比如我們設置供應鏈管理模式作為一個標準型平臺,團隊成員分工合作,通過市場調查或者查閱文獻資料,從而提出不同向度,設定團隊學習議題,利用圖書館和網絡等各種資源,收集相關資料文獻,并對此進行分析、整理,糅合自身所持有的觀點,形成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圍繞問題進行頭腦風暴,突破思維限制,補充知識。教師應當根據學生意愿給予適當的指導,鼓勵和尊重學生的工作和想法,引導其進度和時間管理。
平臺互動方式能使學生的多種才能和個性品質在常規(guī)教學活動中得到張揚,使知識性、個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有機整合,使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fā)揮與優(yōu)化、促進交流,能很好地解決知識性強、容量大、難度高、速度快等教學問題。
3.3大卡呈現(xiàn)
各團隊要將最終討論的成果分別進行展示,而展示的方式可以粗略分為口頭表達或者書面表達方式,口頭表達多表現(xiàn)為演講或者辯論的形式,將團隊人員的分工、研究路線、內容、方法結論等進行匯報;書面表達則以PPT、學習卡的展示為主,如果是向全班展示,以大卡呈現(xiàn)為宜,將上述成果以圖文結構的形式展現(xiàn)在大卡上。
3.4效果評價
在MS-EEPO有效教育理論體系中,評價方式是針對課堂的評價,而在這里,我將這種評價方法應用于對學生學習過程及效果的評價。MS-EEPO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主要有5種:經典性評價、學科性評價、項目性評價、流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經典性評價主要從知識性、個性、創(chuàng)造性、即“三性合一”。互動、主動、能動即“三級聯(lián)動”這六個方面進行評價。項目性評價主要是針對課型方式、學習方式等項目進行的評價。不但教師對各團隊進行評價,給出評分,各團隊互相評價,整個講述過程我們注重營造討論氣氛,除PPT呈現(xiàn)出的學習成果質量之外,評價還包括匯報時的現(xiàn)場表現(xiàn)、過程管理效率、團隊合作程度等。
4結論
將MS-EEPO有效教育理論體系應用于物流管理專業(yè)的《供應鏈管理》這一課程中,通過組建團隊、設置互動平臺、大卡呈現(xiàn)、效果評價等措施,能夠有效地解決這門課程中存在的學生興趣不高、教材質量參差不齊以及考核方式單一的問題。只有深入學習這一系統(tǒng)理論,才能使之與高等教育有效結合,在課程資源開發(fā)、課程結構設置、課程實施轉型、引入最新的理論成果等方面得到應用。實踐證明:MS-EEPO有效教育對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溝通協(xié)作、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均有促進作用。但目前研究較少,沒能形成量化的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1]黃曉.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9(1):122-123.
[2]馬士華.供應鏈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朱冬夏,試論有效教育的高效優(yōu)化[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2(1):6-8.
[基金項目]欽州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一般項目:物流管理開展EEPO有效教育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2EEPOjg-B03);欽州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借鑒德國FH經驗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yǎng)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項目編號: 2014XJJG-C04)。
[作者簡介]郭真(1987—),女,山東濟南人,欽州學院商學院助教,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