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君
摘 要: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頻繁發(fā)生己成為困擾我國學校體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一大難題,探究事故成因,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設性意見極其重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案例分析法及邏輯分析法論述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概念及特征,并從主體因素、客體因素、突發(fā)性因素三個方面深入分析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發(fā)生的原因,探討體育教師在不同因素造成的學校傷害事故風險控制中應承擔的責任,及相關責任承擔的可行性分析。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雖然具有偶然性、不可預測性,但教師作為體育教學中的主導者,積極有效的行為因素能夠減少甚至消除意外事故的發(fā)生;減輕事故發(fā)生造成的損失。
關鍵詞:傷害事故;風險控制;體育教師;責任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488(2014)04–0084–03
Responsibility of PE Teachers in the Physical Injury Accidents Risk
Control of School
YANG Ji-jun
(Graduate Division of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Jiangsu Nanjing 210014)
Abstract: Frequent physical injury accidents in school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for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in our country, explore the causes of the accidents,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feasible constructive opinion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case analysis and 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sports injury accidents, and analyze the causes of physical injury accidents in school deeply from three aspects subject factors, object factors and sudden factors, explore the responsi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different factors of school injury risk control,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related liability. Physical injury accidents in school happened with fortuitous and unpredictability, but teachers as the leader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ositive and effective factors can reduce or even eliminate the occurrence of accidents; reduce the loss caused by accidents.
Key words:injury accidents; risk control; PE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1 問題的提出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同樣是國家體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增強學生體質(zhì)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體育活動自身的特點決定了風險的存在?!帮L險”即利益得失的不確定性[1],其基本含義是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放棄風險或采用改變性質(zhì)的方法回避風險則意味著放棄了事物的本身——無論收益或損失,很可能帶來學生體質(zhì)下降這一大問題。因此,合理的進行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風險控制是比較可行的做法。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風險的客觀存性在與我國學校體育發(fā)展的客觀需要性之間的矛盾已成為困擾我國學校體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二章第八條明確規(guī)定了教師應履行的義務,教師應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責任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xiàn)象。作為一名體育工作者,有責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應對體育傷害事中存在的風險。本文旨在歸納不同因素造成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分析其成因,探究教師在不同類型事故風險控制中可盡的責任以及其可行性分析,充分利用教師的有效行為因素預防和控制體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降低事故發(fā)生后造成的損傷,使學校體育能夠健康發(fā)展。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2年6月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2],筆者借鑒王小平先生《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法律問題研究》[3]一文中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界定,認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是學生在學校體育課教學、課間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運動競賽、以及學校組織的其他體育活動,同時包括學校有管理權的各種體育場地、設施、設備所造成的在校學生人身傷害后果的事故(包括死亡)。龔龍[4]在對江西省吉安市12所中學的505名中學生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中學生發(fā)生體育運動傷害事故占總數(shù)的72.3 %;孫利亞[5]發(fā)現(xiàn)江蘇省大學生中有67.7 %的人在進行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有過受傷經(jīng)歷。通過王勇、王迪迪等人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發(fā)生頻率較高、成因種類繁多。
2 學校體育教育活動中傷害事故的主體因素
主體是指事件的主要參加者、主要完成人,主體因素造成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即指由教師和學生造成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如體育課上兩學生斗毆致傷,某學生在課外活動時踢球受傷,后因教師的不當處理,延誤治療致其因腦積血并發(fā)癥死亡等類型的事件屬于主體因素造成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相關事件發(fā)生比例較高,存在的風險較大,廣泛受到大家關注。根據(jù)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發(fā)生的組織形式和相關調(diào)查分析,總結由主體造成的事故原因有:學生安全意識薄弱、學生特異性體質(zhì)、教師缺乏風險觀念、教師教學組織疏漏、教師對學生的體質(zhì)了解缺陷、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不足、學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以及有關工作人員缺乏責任心等。
2.1 學生自身因素
2.1.1 安全運動意識薄弱
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的安全運動意識不足是造成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違反紀律,不服從教師指揮,以及其冒險行為、逞強行為、注意力不集中、畏懼心理等等都是造成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如安陽市某中學體育課上兩學生斗毆致周某受傷,事故主要原因就是學生主觀上的錯誤造成的。
2.1.2 自身體質(zhì)缺陷
個案研究表明,學生自身的體質(zhì)問題也是造成傷害事故的原因之一,肥胖以及身體素質(zhì)差的學生容易在運動中發(fā)生事故;患有特殊疾病的同學,由于教師缺乏對學生身體健康狀況的了解而容易造成意外傷害的發(fā)生。
2.2 教師事故因素
2.2.1 風險觀念較弱
缺乏對預防體育傷害事故發(fā)生的觀念;不能識別在學校體育活動中常見的風險;課堂疏忽大意,對學生的行為和存在安全隱患的事物沒有盡到注意責任等,造成了多起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如運動會上學生進入禁區(qū)受傷正是因為教師忽視了潛在的風險,沒有對學生的危險行為盡到注意責任造成的。
2.2.1 責任心不強或實施保護力度不夠
主要表現(xiàn)為無教師組織的“放羊式課堂”;使用不正當手段體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擅離職守,未對學生的危險性行為未給予及時告誡、管理等現(xiàn)象。
2.2.3 教學手段不科學,組織不嚴謹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計劃與內(nèi)容不適宜所有學生、教學方法與手段不科學、強度與難度不適、課堂組織失職與混亂、不注意保護幫助等都是引起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因素。教師沒有掌握對常見突發(fā)傷病的急救措施,在傷害事故發(fā)生后教師不能對事故做出有效的處理,控制其發(fā)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某學生在課外活動時踢球受傷,后因延誤治療致其因腦積血并發(fā)癥死亡,此類事件就是由于部分教師對風險事件的應對能力不足造成的。
2.4 突發(fā)性因素
突發(fā)性因素是指不可預料的事物以及不可抗力造成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某中學體育課中,然雷電交加,教師迅速安排學生撤離場地,過程中某同學遭電擊,導致死亡;某學生課堂中不幸被山上滾下的石塊砸傷等此類無法預知的因素造成的傷害均為突發(fā)性因素造成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此類事故多由自然的不可抗力、突發(fā)性的動作失常等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現(xiàn)在:雷電、地震、石流、天氣突然變化、學生的突發(fā)性動作失常等方面。
3 教師在風險控制中應承擔的責任
3.1 教師在風險控制中的責任與義務
3.1.1 學生因素造成的傷害事故
此類事故主要是由于學生安全意識不足以及其自身體質(zhì)缺陷造成的?!吨行W安全管理辦法》第五章安全教育明確規(guī)定應將安全教育納入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護能力。一些地方性法規(guī)也制定了相關條例,如《江蘇省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二章十六條明確學校教職員工在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時,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年齡、認知能力和身心特點,進行安全教育[6]。此外,教師還可結合實踐教學模擬常見的運動損傷和事故處理方法,使學生掌握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加強對學生體質(zhì)狀況的了解,預防特殊疾病造成的意外事故,有效進行體育教學,提高學生體質(zhì),形成良性循環(huán)。
3.1.2 教師因素造成的傷害事故
由教師自身原因造成的傷害事故主要包括思想和行為兩方面,一是教師的風險意識和道德問題;二為組織教法和對風險事件的應對能力。教師應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學習體育安全運動知識、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體育課堂教學的難點與保護技巧、青少年發(fā)育特點與運動安全等內(nèi)容,加強自身的風險觀念和組織教學的能力。建立、形成體育課基本常規(guī),嚴格按照體育課堂教學組織與管理的程序進行教學,如上下課清點人數(shù),安排見習生,按照一定秩序提取和歸還體育器材,做好準備活動和運動結束后的整理活動等等,形成良好的課堂常規(guī),可以有效地降低意外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制定適合所有學生的教學計劃,充分考慮教學內(nèi)容、技術難度、場地以及學生身體體質(zhì)狀況;重視課堂中的保護與幫助;及時糾正錯誤動作。
3.1.3 客體因素造成的傷害事故
定期檢查與上課前檢查,并加強與維護場地器材的相關部門負責人聯(lián)系。體育教師有責任在上課前對所需的場地器材進行全面檢查以確保其狀態(tài)適合課堂教學使用,消除由不安全狀態(tài)場地、器材造成的風險;發(fā)現(xiàn)不安全狀態(tài)場地和器材應及時與相關部門聯(lián)系,添加警示標語,直至場地、器材維護完畢適宜學生使用。
3.1.4 突發(fā)性因素造成的傷害事故
此類傷害事故從某種程度上是無法預知的,無法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但可通過合理的處理方式降低事故發(fā)生造成的風險。由于教師是課堂教訓和訓練的主導者,掌握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能力、常見疾病和損傷的處理措施,第一時間及時、合理、有效的處理事故,可將損失控制到最小。
3.2 教師在風險控制中責任承擔的可行性
3.2.1 具備貫徹安全運動體育活動中的能力
每一個安全問題或運動損傷都是在體育活動中可能發(fā)生的情況之一,體育教師了解相關體育運動安全知識和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知識,有能力預測風險[7-8];并憑借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可以很容易把握課堂節(jié)奏,課前安排學生注意安全事項,教授新動作時,講授此類練習的保護措施和常見的損傷,模擬傷害發(fā)生后的應對措施,能力將安全運動知識結合實踐傳授給學生[9-11]。因此,在教師重視安全教育的基礎上,完全有能力將安全教育深入貫徹到體育活動中。
3.2.2 具備合理組織教學的能力
每一名體育教師都經(jīng)過專業(yè)的學習和培訓,具備組織教學的理論能力,加上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有能力設計出適合所有學生的教學方案,充分考慮教學內(nèi)容、技術難度、動作的保護與幫助、場地以及學生身體體質(zhì)狀況,預測風險的可能性并思考其應對措施,嚴格控制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有能力組織學生順利的進行體育活動,預防事故的發(fā)生。
4 結語
學校體育的順利開展直接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雖具有偶然性,但教師作為體育活動中的主導者,積極有效的行為因素能夠減小或控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使學校體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馬艷,風險利益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國務院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EB/OL].(2002-03-26)[2014-03-0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624.htm
王小平.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法律問題研究[A].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重慶市人民政府.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重慶市人民政府.2009.
龔龍.中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8(12):275.
孫利亞,江蘇省大學生體育安全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風險防范研究[D].蘇州大學,2011.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江蘇省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Z].2006.11.30.
王勇.大學生體育運動傷害事故規(guī)避[D].四川大學.2005.
凌平,王清.論體育運動的風險與體育保險[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5):596-598.
Risk mananegement and insurance[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王迪迪,學校體育安全風險管理探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
中國政府門戶網(wǎng)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EB/OL].(2005-05-25)[2014-03-01].http://www.gov.cn/banshi/2005-05/25/conte-nt_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