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要】中學生物實驗中的許多實驗都使用到顯微鏡,日常實驗教學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操作顯微鏡的過程中,常常發(fā)生這樣、那樣的問題,現(xiàn)將學生在顯微鏡的使用中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歸納反思,以促進改善生物實驗教學。
【關鍵詞】實驗教學 顯微鏡的使用 學生問題 規(guī)范操作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178-02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教學是以實驗探究為基礎的,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是當前生物學科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學生物實驗中的許多實驗都使用到顯微鏡,顯微鏡的使用操作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所進行的實驗探究成功與否,正確指導學生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則顯得尤為重要。許多學生很好奇,喜歡卻又害怕使用顯微鏡,對顯微鏡的使用操作步驟也既熟悉又陌生,在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常常發(fā)生這樣、那樣的問題,現(xiàn)將在實驗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學生使用顯微鏡中的常見問題歸納如下:
顯微鏡的使用步驟一般包括:取鏡和安放、對光、調(diào)焦觀察、清潔收鏡等[1]。
1.正確安放,尋找合適光源
正確安放,可以保證顯微鏡的安全,也方便操作觀察,安放時要注意光源位置,要能取到足夠的光亮,因為顯微鏡使用過程中一般不再移動顯微鏡的位置。一些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輕易移動顯微鏡的位置,導致光線不能正常通過通光孔,看不到物像;還有的學生觀察到物像時,一時興奮,為了便于給其他同學觀看,就移動了顯微鏡,此外,也會出現(xiàn)互相擋光而看不見物像的現(xiàn)象。[2]
2.對光要用低倍物鏡
對光時,一些學生不用物鏡,或不知道用低倍物鏡,隨意使用高倍物鏡對光,還有物鏡沒有卡位對準都是學生常犯的錯誤。為保護物鏡,避免物鏡松動,改變焦距,影響觀察的清晰度,對光時應該手指握著轉(zhuǎn)換器的邊緣轉(zhuǎn)動選擇物鏡。在選擇物鏡的倍數(shù)上,學生也經(jīng)常弄錯,物鏡剛好和目鏡相反,物鏡越長,倍數(shù)越高,低倍物鏡則較短。
3.對光中的一些細節(jié)
對光的結(jié)果是獲得白亮的圓形視野,通常調(diào)整反光鏡來對光。反光鏡的使用技巧是強光用平面鏡,弱光用凹面鏡,但如缺少光源燈,用自然光時就要使用凹面鏡。因為如果使用平面鏡,在視野里就會容易產(chǎn)生窗影、樹影等。還有的學生不懂得使用光圈來調(diào)節(jié)光亮大小,通常情況下使用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對光,但當光線太強,尤其觀察比較透明的玻片標本或沒有染色的標本時,應旋轉(zhuǎn)選擇小一點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將光線調(diào)暗一些后再觀察,可以根據(jù)玻片標本的具體情況,學生個體的視覺選擇合適的光亮。
4.準確放置玻片標本
放置時,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這一點看似簡單,其實很關鍵。一些學生放置玻片標本時,隨意將其放在通光孔中,沒有將所要觀察的標本物對準通光孔正中心,由于所觀察的標本很小,通光孔相比較大,導致在視野中不易找到或找不到所要觀察的物像,也影響后面的調(diào)焦;還有學生沒有用壓片夾固定住玻片,還喜歡后仰傾斜載物臺,導致標本隨意移動,正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5.調(diào)焦要先粗后細,動作要緩慢
顯微鏡調(diào)節(jié)焦距的螺旋分粗細兩個,一些學生常常一開始在物鏡離標本的距離尚遠,還看不到物像時,就使用細準焦螺旋漫無邊際地尋找,結(jié)果是浪費時間;還有的學生操作顯微鏡時,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太快,使物鏡距標本太高或太近,沒有達到應有高度,都看不到目標,通常應使物鏡鏡頭距標本1cm 左右,使用粗準焦螺旋時一定要緩慢旋轉(zhuǎn),改變焦距不能太快,要膽大心細,有耐心。操作步驟簡單歸納起來就是:調(diào)焦主要靠粗準焦螺旋,微調(diào)用細準焦螺旋,操作要緩慢。
6.使用物鏡要先低倍后高倍
觀察標本時,要先用低倍物鏡尋找目標,看清物像后,再轉(zhuǎn)換成高倍物鏡來進一步看清所要觀察的目標,換成高倍鏡后,由于改變了顯微鏡的物鏡,焦距發(fā)生改變,視野變暗,因此應先調(diào)好光亮,再調(diào)節(jié)細準焦螺旋。此時視野中的物體會數(shù)目變少,體積變大。有的學生認為高倍鏡下,標本物體變得更大,便于尋找,容易看到,一開始就用高倍鏡觀察,尋找目標,結(jié)果是什么也看不到,還經(jīng)常壓碎玻片,損傷物鏡。
7.觀察時正確移動玻片
使用顯微鏡觀察時要充分地移動玻片,先上下或左右移動玻片去尋找觀察目標。有的學生一看到標本物后,就不再移動玻片,這是不對的,結(jié)果是只見一點不見全貌;還有些學生不知道如何移動玻片,向哪個方向移,移來移去,觀察目標都不見了。這里要聯(lián)系物理中的基礎光學原理對學生進行解釋,由于我們從目鏡內(nèi)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當視野中觀察的目標偏離視野中央,在視野的哪個方向,玻片就應該往哪個方向移動,這樣才能迅速、準確地觀察到目標。比如物像位于視野的左上方,要想將它移動到視野的中央,就要向左上方略微移動玻片標本,移動幅度也不能太大,太快。
8.睜開雙眼全面觀察
一些學生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總是一只眼睛睜著、一只眼睛閉著,似乎只有這樣才能不受外界干擾,看得比較清楚,其實這樣易于造成眼睛疲勞,觀察時應該兩眼同時睜開,這樣看到的物體才會全面完整。
9.用正確的方式清潔顯微鏡
要使用擦鏡紙擦拭鏡頭,紗布清潔顯微鏡的其他部位。實驗課上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使用布或直接用手擦拭鏡頭,這樣容易損傷鏡頭,越擦越模糊,應使用專用的擦鏡紙擦拭,擦時要順著一個方向擦,如果擦拭不干凈,可以用擦鏡紙沾少量二甲苯擦拭,最后要將殘留的二甲苯擦去,因為二甲苯會損壞粘接固定鏡頭的膠質(zhì),使鏡頭開膠,鏡片脫落。[3]而觀察一些臨時裝片后,載物臺上的污漬可使用紗布清潔。
學會正確使用顯微鏡,是中學生物新課程目標中一項很重要的能力目標,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實驗操作技能。每一位學生既要知道顯微鏡的使用方法,還要求能獨立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并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顯微鏡的使用看似容易,掌握起來很有難度,要想每一位學生都能獨立操作顯微鏡,形成相對規(guī)范的操作,只有嚴格按照要求,經(jīng)過反復練習才能較好地達到。此外,顯微鏡也是中學生物實驗中最常見的工具,學會正確使用顯微鏡是學好中學生物的必要條件,實驗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對學生規(guī)范操作的指導。
參考文獻:
[1]朱正威,趙占良.生物學七年級(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7-40.
[2]朱正威,趙占良.生物學七年級(上)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06-111.
[3]上海佑科.顯微鏡日常維護及保養(yǎng)[EB/OL]. http://www.yokechina.com/s_view.asp?sid=29,201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