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勝
【摘要】 隨著社會快速發(fā)展,知識迅速增加,信息獲取的手段也日新月異,數學知識也在不斷更新. 要想讓學生適應不斷發(fā)展的社會,需要將數學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特別是獲取數學知識、善于發(fā)現和思考數學問題、靈活應用所學數學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主成長,從而使得我們的初中數學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
【關鍵詞】 初中數學;自主學習
新課改要求我們改變教育觀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告別沉悶乏味的知識傳授,使得每名學生的數學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為學生獲得創(chuàng)新能力和終生學習能力打好堅實的基礎. 隨著社會快速發(fā)展,知識迅速增加,信息獲取的手段也日新月異,數學知識也在不斷更新. 要使學生適應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需要側重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自主成長,很好地利用課本知識發(fā)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從而使得我們的初中數學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
一、教給學生方法
教師教學,教其實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的,所以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才是教學的重點. 數學課前的預習顯得尤為重要,在預習過程中要讓學生學習如何閱讀數學教材,所以我們應該讓每名學生都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指導學生抓住數學教材中的關鍵詞,在課本上畫出重點知識,對數學公式和數學定義等在筆記本上進行復述,這樣有助于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還能讓他們了解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在課上集中注意力,提醒自己注意聽講,不能分散注意力,以求在老師的講解過程中解決預習時遇到的疑難問題. 課堂學習的延伸是課后復習. 課后讓學生復習鞏固,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再讀課本,然后做作業(yè),一個單元結束后,指導學生將單元知識連貫起來再讀幾遍,將單元內容進行前后聯系,綜合概括,查漏補缺,讓學生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 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認真聆聽思考,通過他們的積極思考,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靈活地解決數學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把課本中的數學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 另外,學習數學離不開習題的練習,適當做一些練習題能鞏固所學知識,能啟發(fā)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在練習時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融合所學的數學知識,真正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二、引導主動探究
新課標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體驗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逐步掌握分析的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 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探索和體驗學習的快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學習“完全平方公式”時,預習時引導學生總結完全平方公式等號兩邊的特點,讓他們用語言來表達公式的內容,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 通過預習自主發(fā)現問題的學生,就可能提出假設和猜想,并通過多次試驗來得到正確的結論,課堂之中再通過自主表達和交流他們收集的知識,從而獲得實踐能力和提高創(chuàng)新精神. 在這里,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 雖然這方面的知識不是難點,但只有學生熟練使用兩種形式的公式,才能提高計算速度,從而為學生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實際應用和改進使用情況做好充分的準備. 新課程改革已經將探究學習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這些足以說明了探究學習方法在培養(yǎng)人才的科學素質方面的重要性,因為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探究學習活動中體驗知識的產生和變化,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不僅僅發(fā)現了新知識,而且學會了應用,這無疑將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不斷去探索的動力,才能將數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科學思想,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觀點,獲得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三、指導小組合作
傳統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往往是一問一答,老師為了趕教學進度,課堂上的回答總是會被那些優(yōu)等生壟斷. 成績稍微差一點、反應遲緩的學生很難理解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是知道問題的結果,這就是教育的不公平性. 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實現互補. 在合作中,學生的技能得到全方面鍛煉的機會,從而為學生更深層地理解數學知識搭建了一個自由表達的舞臺.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內角和”這個內容時,先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分組討論四邊形內角和的計算方法,老師發(fā)現同學們能使用兩種方法很快計算出四邊形的內角和. 學生們或使用量角器量四個角,然后記錄,再進行相加從而得到結果,或將兩個三角形板拼在一起,很快計算出四邊形的內角和. 教師引導學生在第二種方法的基礎上,以作一種輔助線的方法連接四邊形的對角線,同學們看到兩個小三角形,很快地得出結論,掌握了方法. 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五邊形、六邊形、八邊形的內角和,根據剛才總結出的方法,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很快就得出多邊形內角和的計算公式. 這樣教師的角色從知識傳授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yōu)闀W,學生不僅僅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層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老師在課堂之中正確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繪圖、測量中自己得出結論,激發(fā)了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體驗發(fā)現知識的樂趣. 學生在這樣一個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獲得了成功的方向,從而產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開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潛質.
總之,我們的中學數學課堂充滿活力,就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以學生為中心前提下對教學材料進行有效的整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活力,從而使得我們的數學課程也成為一門充滿魅力的課程.
【參考文獻】
[1]季素月.數學交流能力及其培養(yǎng)[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1(3).
[2]彭飛.數學課堂中有效合作學習策略探微[J].華章(教學探索),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