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祥
【摘 要】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政治教學改革逐漸地趨向于生活化。生活化的政治教學模式,是將政治課堂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以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學習到更好的政治教材和政治知識。本文就如何實現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初中政治 生活化思維 教學模式 途徑
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不僅是課改的要求,其還是政治教育的價值和真諦。此外,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和觀念水平都還很低,其很容易受到外界社會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的確保初中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初中政治教學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將政治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充分的結合起來,以幫助學生學會用政治的思維方式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而也使政治教學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1.教學環(huán)境要融入生活
傳統(tǒng)的政治教育往往受到課時及場地的限制,即在固定的教師,固定的課時內完成預定的授課內容。然而這種模式往往由于時間的限制使學生的思路受限制,無法做到發(fā)散思維,進行深入的思考,更無從談起學以致用?;诖?,生活化的政治教學模式則是要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靈活,將其融入到生活中來。例如,教師在開展政治課堂教育的時候,可以將課堂從教師轉移到會議室、愛國主義基地、學生活動中心以及操場、體育場等戶外場地上。通過這種形式,學生不僅可以切身體會到生活的真諦,也可以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掌握有關的政治知識和內容。有些人卻錯誤的的認為,政治教育移出課堂外沒有絲毫意義,這種說法具有明顯的弊端,因為政治教育只有與生活相融合才可以將學生的心扉打開,才可以使學生更好與社會接軌。因此,為了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政治知識,在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的改變一下授課環(huán)境,將教學融入生活當中。
2.樹立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正確理念
正所謂“思想是行為的先導”,要想改變政治教學中的不良現狀,就需要樹立正確的政治教學理念,摒棄以抽象化、規(guī)范化和灌輸為教學特征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正確理念是以學生為授課主體的理念,是需要突出學生發(fā)展能力的理念,是以調動學生意念,深入挖掘學生內在潛力的理念。要想樹立正確的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正確理念,首先需要將學生作為政治課堂教學的主體,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格,促進其知識的發(fā)展;其次,要幫助學生樹立起參與教學的理念,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學生更加的貼近實際的生活,才可以使教育的信念扎根于學生的實踐中;再次,還需要幫助學生樹立全面發(fā)展的理念,使學生明白只有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可以滿足當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這些發(fā)展不僅包括學生知識的發(fā)展,還包括學生心理、人格等的發(fā)展。
3.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是“粉筆加黑板”和“教師口授”的授課方式,并且這種教學方式還在不斷的沿襲。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具有明顯的弊端,其不僅縮短了有限的政治課的課時,也沒有提供學生聽課的積極性。通常豐富的教材內容來源于生活,如果一味的采取這種教學方式,將嚴重的削減學生學習有關政治知識的興趣和欲望,基于此,初中政治教師需要盡早采取一些有效的改革及變革措施,通過這種方式,將知識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給學生,以切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進而提高其政治教學質量。例如,政治教師可以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來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這種文、圖、聲、像并茂的方式,并結合一些具有生活化的素材,給學生給學生展示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進而可以提高學生聽課的質量和效率;教師也可以通過電腦、電視等科學技術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興趣。
4.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作為政治課堂的參與者、引導者和教育者,對于課堂的質量的好壞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將自己的作用(引導作用、教育作用等)發(fā)揮到最大限度。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引導學生多思考多練習,并要積極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將各種好的教學活動引入到授課中來,使政治課逐漸地貼近生活,融入生活。此外,在開展政治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指引學生親身體驗掌握知識的真實感受,并對知識生產的過程進行探討,通過這種真實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同時教師還需要注意組織生活化的教學活動,選取一些與政治教材內容有關的,貼近日常生活實際的,以及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真實的素材,使現實生活和課堂教學更加貼近,讓學生有身臨其境地感覺,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強化其對于生活的認識,加強政治教學的實踐性、時效性以及針對性,通過這種貼近生活的政治教學,學生可以切實掌握用政治思維去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授有關“政府職能,管理與服務”的時候,引入一些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實例,如我國在2011年出現的搶鹽風波,在各個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對于有關的辟謠者進行了嚴厲的打擊;還有近幾年出現的“豆你玩”“蒜你狠”“火箭蛋”等社會不良現象,政府都及時采取了有效的解決措施,以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和社會的穩(wěn)定。通過這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在學到政府職能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其學習政治知識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
5.總 結
總之,生活化的政治教育模式是課改的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和真諦。生活化的政治教育模式所提倡的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是政治教學的生命,也是政治教學的生命力與內驅力?;诖耍诔踔姓谓虒W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切實落實好生活化思維的政治教學模式,將生活化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參考文獻】
【1】白俊琳.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案例法策略【J】.教育教學研究,2011(9)
【2】王月丹.初中政治生活化之我見【J】.德育在線,2012(8)
【3】王興宇.對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教學研究,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