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為
近年來新材料作文題成為高考作文題的主要題型,下面從審題、立意、擬題以及應避免陷入的誤區(qū)等方面,闡述如何應對這一題型。
一、審 題
審題主要是指對所供材料的本身內涵的挖掘,以及對材料之后附加的引導語的領會,和對相關寫作要求的理解。
新材料作文題從材料內容上分,有單一材料和多則材料;從材料主旨的表達上分,有含蓄性材料(如寓言材料類),有直觀性材料(如新聞材料類),有話題性材料(材料直接引出多路向的話題,不另加故事等);從材料引導語(或稱提示語)的呈現(xiàn)形式看,有的在材料之后加引導語;有的則隱于材料敘述的事件或場景中。
單一材料,要著力于對材料內涵或主旨的提?。欢鄤t材料,要求同存異,理清材料的相互關系。含蓄類材料,要挖掘其比喻意或寓意;直觀性材料,需透過現(xiàn)象發(fā)掘本質;話題性材料,要辨明話題的范圍,明確其內涵和外延。直接給出引導語的材料,要明確命題者的意圖或者說立意方向,不可偏離;隱含引導語的材料,則要仔細辨別,弄清其隱含意義或要求。
審讀材料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整體性原則。要從材料的整體著眼,立足全局,全面理解。單一型材料,要注意材料內部各不同對象之間的關系。組合型材料,要判斷其具體組合關系類型,區(qū)別其中的并列、對比、因果、主次等關系,然后再決定是求同還是求異。立意不能“一葉障目,不識泰山”,犯以偏概全的毛病。
2. 發(fā)散性原則。材料所蘊含的哲理啟示往往并非唯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考生應學會多角度看問題,從不同方向去剖析、闡釋,得出不同的結論。審讀材料,固然可見仁見智,但也要注意發(fā)散思維不是沒有邊界的,切忌偏執(zhí)一詞,片面夸大。
3.篩選性原則。因為材料具有多向挖掘內涵和提煉觀點的特性,但受制于考場作文篇幅和文章中心主旨應集中、一貫的原則,因此在構思立意時作者要對所得到的觀點進行篩選。篩選的原則是:(1)服從材料的整體性邏輯,扣緊材料的關鍵含意;(2)貼近自我的生活體驗與閱讀積淀,使自己有話可說;(3)追求剖析闡釋的創(chuàng)新視角,力求觀點具有新穎性。篩選的過程,其實是思維聚焦的過程,即在對由材料引發(fā)的諸多感悟中擇取恰切的、感悟深刻的某一點來構思成文。
審讀材料,應掌握解讀材料的思維技巧。
對寓托性材料,要運用相似聯(lián)想,由此及彼,沿波討源,挖掘故事、場景或意象等的象征義、隱喻意。對直觀性材料,則可運用相關聯(lián)想,由表及里,探尋本質。新聞時事類材料,審讀時,要透過事實的表象看其本質,分析事件的因果邏輯,洞察人物的行為動機。
二、立 意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是指在審讀、理解了材料的內涵之后,確立自己所要寫的文章的主旨。主旨是文章的靈魂,材料的選取,結構的安排,語言的運用,無一不受主旨的約束。在明確了材料的內涵和范圍之后,應該深入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立意。“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陸機《文賦》),立意要高,應力求做到準確、新穎、深刻、集中。
1.準確。文章的立意是源自材料本身內容的,是要在材料的含意范圍之內,這是其一;文章的思想內容正確,能準確全面地揭示客觀事物所蘊含的意義,這是其二。
2.新穎。在整體感知和深入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見解等,見人所未見,發(fā)人所未發(fā),給人以新的啟迪和思考。
3.深刻。是指主旨不是大家都知道的淺顯的道理,而是自己獨特的感受、感悟和思考,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內涵,給人以啟發(fā)。
4.集中。材料的含意盡管豐富,有多向開掘的可能性;但不可將所有含意全都塞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反而臃腫駁雜,不明主旨。因此,立意應聚焦于某一明確的點,突出一個中心,不宜旁逸斜出、枝節(jié)叢生。
三、擬 題
“題好一半文”,準確、鮮明、新穎的標題,無疑會為文章增色不少。從語篇的語意邏輯講,標題就是一篇文章信息的集中概括(明示的、隱喻的、關聯(lián)的)。擬題,應在審清材料內涵、確立文章主題、選定文章體裁后進行。擬題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聯(lián):
1.標題與材料的關聯(lián)。標題應與材料的內容有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標題應從某一角度緊扣材料的含意。
⒉ 標題與文體的關聯(lián)。標題應盡量體現(xiàn)出文體特點。如議論類文章,標題可直接明示議論話題,或揭示中心論點;而記敘類文章,則標題或直截了當,以人、事、物等擬題;或含蓄委婉,用象征、隱喻的手法,使標題更有韻味;至于運用應用類文體來寫,則標題中應有相應的標志語。如《給媽媽的一封信》等。
⒊ 標題與修辭的關聯(lián)。標題恰當運用某一比喻、擬人、雙關、引用、借代、反問、設問、對偶、等修辭格,使之生動、新穎。標題或用鮮明的比擬性意象,在虛處設置懸念,引人入勝。如“開往春天的火車”。
考場作文,精心錘煉標題,是提高作文得分率的關鍵。需注意的是標題首先要準確、通順、無語病;其次,追求標題的“靚麗”——生動、鮮活、新穎。
四、新材料作文寫作應規(guī)避的誤區(qū)
新材料作文寫作容易陷入誤區(qū)的主要在集中審題立意和構思謀篇階段,以下現(xiàn)象值得注意:
1. 拋棄材料,另起爐灶。材料是引申所寫文章主題的本源,立意應植根于所給的材料,而不可棄置不顧,另外講述一個材料,而導致主題脫離所給材料的含意范圍。
2. 拘泥材料,改寫擴充。材料是作文的話題開發(fā)的載體,但不可將直接對材料的故事、場景進行擴寫,而使文章沒有了考生自己的立意。
3. 割裂材料,斷章取義。對材料的審讀,要整體把握,尤其是多則材料,要體察其相互關系,而不可割裂理解,零敲碎打,舍本逐末,以致立意偏離材料的本質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