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英
摘要:本文在對口語考試的意義、口語交際能力薄弱因素的分析的基礎上,從口語表達的準確性、流利性及交際策略能力三方面探討出了有效的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口語考試 口語交際能力
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對于提高我國大學生的英語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大多數(shù)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發(fā)展極不平衡,他們雖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但口語表達能力卻非常薄弱。因此,大學英語考試委員會決定從1999年5月起逐步在全國一些條件基本成熟的院校實施口語考試,以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四六級考試內(nèi)容。任何考試都具有反撥作用,口語考試無疑會促使廣大師生重視英語口語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進而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一、口語考試的意義
1927年,社會語言學家Hymes首次提出了“交際能力”這一概念,指出語言學習者不僅要掌握語言知識還需具備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語言學家Morrow(1979)認為,我們應該區(qū)分“交際能力”和“交際行為”,因為學習者的語言能力是通過其具體的語言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交際行為”反映的不僅是語言使用者的語言知識,而且還有在具體的語境中,在有實際意義的交際情景中運用語言并展示其語言知識的能力,體現(xiàn)了構成“交際能力”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測量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最好的方法是對他們的語言行為進行直接測試。如寫作考試尤其是口語考試,它就是語言測試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Weir,1999)。
▲▲二、大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薄弱的原因
1、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制約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我國外語教學采用語法—翻譯法,就是外語與母語的互譯即詞匯和結構一一對應相互替換。以后的聽說法教學雖強調了聽說訓練,但在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也常常無意識地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和筆頭訓練的必要性,或回到停留在單詞—語法—翻譯“三點式”的舊的教學模式上,教學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形式和筆頭練習為主的形式。
2、大綱、考試因素的制約
八十年代初期,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教學的要求是閱讀為主、聽說為輔。且由于四六級考試只包括聽、寫、譯等內(nèi)容,其中除了“寫”為直接測試學生用英文進行書面表達的能力,其它均為間接測量學生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掌握。當人們把此項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尺度時,往往忽略了口語,雖然人們對培養(yǎng)英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已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但是,既然不測試口語,很多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在口語訓練方面所投入的時間也就相對較少,有的甚至根本不開展口語教學活動。久而久之,大學英語教學便把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這一重要內(nèi)容給忽略了。
▲▲三、口試對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啟示
1、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在基礎階段,教師可結合閱讀課文,在向學生輸入一些詞、詞組或句型的意義和用法之后,讓學生在例句的基礎上進行口頭表達,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教師也可給出一些語言環(huán)境尤其是與學生自身有關的語言環(huán)境以提高他們的興趣。對于自由表達有困難者,教師可讓其進行口頭翻譯練習。
2、加強學生口語的流利性
在學生有了一定基礎后,應加強其口語表達的流利性。教師要營造一種寬松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口語的興趣,提供真實的交際語境,就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和鼓勵學生開口講英語。對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肯定并給予表揚,對他們的錯誤,只要不影響意義的表達與交流,不必有錯必糾,這樣有助于樹立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之擺脫害怕出錯、羞于開口的心理。
3、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策略能力
由于學生掌握的詞匯、句型和語法有限,在口語表達過程中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因此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介紹以目的語為基礎的邏輯思維模式及其實現(xiàn)手段與策略,包括描寫、舉例、概括、歸納與演繹等,這些策略有助于學生把已有的語言知識聯(lián)系起來,去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和表達自己的思想與觀點,有利于他們對目的語的內(nèi)化,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言的口頭交際能力和實際交際中信息傳遞的有效性。
4、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嘗試
第一,給學生布置些口語作業(yè),可以讓學生用英語口述新聞內(nèi)容,或口頭對某一社會現(xiàn)象進行評述,也可以講幽默故事等。然后在每次的英語課上利用五到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輪流表演出自己準備的內(nèi)容。第二,在班級或者年級中進行英語演講比賽。要求文章須是自己所寫,但內(nèi)容、體裁不限。這樣,不但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還調動了他們用口語交際的積極性。第三,要求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不能用漢語交流。規(guī)定學生只要走進英語課的教室,一切的交流活動均須通過英語進行,不得借助母語。這樣,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及時指導下,更加有效地進行口頭交流活動。
總之,大學英語口語考試的實施,對于改變學生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谡Z表達能力是一種輸出,要想有效提高,只有在口頭和書面多維輸入的基礎上進行大量口頭輸出練習,在“做中學”,而不是在“學中做”??谡Z訓練是多方位的,關鍵在于教師觀念的轉變,課堂上的有效組織,多一點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的互動,并不斷進行英語教學改革,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蔡艷玲.從大學英語口語考試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
[2]杜輝等.從言語的發(fā)展過程談精讀課上的口語訓練[J].外語界,2001,(1).
[3]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大學英語口語考試大綱及樣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謝美蓉.大學英語口語考試與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芻議[J].南方冶金學院學報,2002,(3).
[5]薛榮等.從大學英語口語考試大綱談交際口語測試[J].鄭州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