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銀
1995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向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提交的報告中把“學會求知”作為未來社會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自主學習再一次被提上教育改革日程。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自主學習是要講究策略的,我們必須認真研究有助于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新方法。我就以閱讀教學為例淺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注重課前預習,獨立尋疑,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葉老指出:“一篇精讀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這是一個憑借。要用來養(yǎng)成學生閱讀書籍的好習慣,就自然非教他們預習不可。”在預習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按導讀提示自學;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劃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提出來對知識本身進行的懷疑、研究,這就能使學生產(chǎn)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欲望、獲勝的信心。在預習中學生的質疑就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如《臺階》一課,學生提出“父親為什么要做那么高的臺階”、“房子做好后,父親為什么表現(xiàn)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他到底失去了什么呢”等問題,通過課前預習研讀,促進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叉吸引、設疑答疑,使教師變包場為導演,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自主探索,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注重明確目標,創(chuàng)設自學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在學習每一篇課文之前,學習目標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心中有數(shù),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學生就能很主動地進入自主探索學習中,自學目標的自主確立是學生主體重新構建與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要“一刀切”地用集體自學取代學生自己的自學目標,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自學的教學情境,使其自主學習的氣氛活躍。
三、注重學生質疑,進行“問題教學”,培養(yǎng)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庇幸蓡?,才有學習的內(nèi)驅力。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于要讓學生思必先教有疑。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fā)想象,鼓勵他們的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進行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如在《信客》最后一段的閱讀后,學生提問:信客死后為什么在遺愿中要埋在老信客的墓旁?為什么吊唁他的人特別多?文中為什么先寫一個老信客?學生提出來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互相議論,自主探索解決。這種教學即真正達到以學生的問題不斷提出為教學的開始,至學生鍥而不舍地解決問題為成功的歸宿,教學就十分有效和積極。
四、注重多讀感悟,品味語言,進行自主地閱讀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白見?!蔽恼碌那楦胁皇峭庠诘臇|西,不是教師三言兩語就能加給學生的,只有通過反復朗讀,從朗讀時語氣的輕重緩急,聲調的抑揚頓挫,表情的喜怒憂傷中體味情感,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受到熏陶,自主地進行閱讀。如在引導朗讀《三峽》時先讓學生選擇文中最生動、最感人的語句進行自由品讀.然后交流共同欣賞,有位學生選擇的語句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崛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瀨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痹撋x得聲情并茂。我順勢啟發(fā):剛才這位同學讀時注意到了聲調有高有低,語氣有輕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現(xiàn)在再請他讀一遍,其他同學注意聽,他讀時表情怎樣?哪輕哪重——再想他為什么要這樣讀?該生再讀后,我并不急于讓其他學生評價,而是讓他們學著也開口讀讀這句話。結果學生以微笑的表情讀出了對三峽絕妙景色的欣喜?!八赝木G潭,回清倒影”重讀出三峽水的動靜之美;“清榮峻茂”輕讀出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景色怡人;“良多趣味”高聲快讀出三峽的歡快。最后我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讀。至此學生在對詞語的揣摩、比較中領悟到了三峽景色的千姿百態(tài)、萬種風情;另一方面學生在錯落有致,或高亢放讀,或淺唱低吟中自主地獲取語言的意義與情昧,自由地表達感受。
五、注重多讀感悟,品味語言,進行自主地閱讀獲取
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閱讀沒有學生的獨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協(xié)作學習,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致力構建具有關鍵作用。閱讀并非全是個人的事.特別是對中學,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這點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學生在自讀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決,教師要深入各組參與討論,并作必要的啟示和點撥,引導學生再讀書,在讀中解決重難點,把讀和議有機地結合起來。
六、注重激勵評價,激發(fā)興趣,樹立堅定學習的自信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chǎn)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如學生朗讀的評價,不采用“讀得不錯,很好”這類籠統(tǒng)的評價語,要根據(jù)學生的朗讀實際水平評價,如可采用“讀得很有感情。把詩人心情都表達出來了”、“讀音很準確,沒有漏字”、“語速適當,讀得很流利。”等來評價學生的朗讀。當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要采用“敢于積極發(fā)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分貢獻,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教師的評價還要特別注意鼓勵后進生主動發(fā)言。而且在發(fā)言質量上不要提太高要求,這樣來進行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態(tài)度誠肯,評價中肯,進而產(chǎn)生主動求知的內(nèi)心沖動,以良好的心態(tài)進入學習。
總之,學法指導貫穿于整個學習的教學過程,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可運用。并且在語文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有相通之處,從背誦、閱讀理解、寫作都離不開指導。只有以學法指導為突破口,自主學習才能真正地培育起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徐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