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香
摘 要:在英語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中,英語寫作是要求較高的一種能力。它能直接反映學生語言運用水平的高低。它能從詞語、句子和篇章等不同層次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能將準確性、流利性和適宜性均包括在內(nèi)。因此,英語寫作測試是了解學生用語言表達思想和情感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那么,英語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就必須努力做到“收”“放”自如。
關鍵詞:英語語言基礎;組織運用;內(nèi)化;語言能力
一、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收”
這里講的“收”主要指的是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如果沒有扎實的基本功,一切寫作都是空談。平時要每天聽寫單詞、詞組和句子;經(jīng)常訓練語法構造,利用語法造句;經(jīng)常積累各種主題作文的構思和素材,甚至可以背誦范文。
二、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放”
這里的“放”指的是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筆者在教授英語寫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當你覺得從大的構思到小的細節(jié)都傳授給學生了,并覺得都做到無可挑剔了,可是等回過頭來,很多學生還是無法運用語言表達出思想。例如,一個月前,我教授了一篇關于環(huán)保的作文Lets be greener people,構思教了,素材給了,相關的句子叫學生背了,甚至范文都叫學生默寫過了。可是換了一篇作文saving the earth,涉及環(huán)保問題,但還要添加一些地球的現(xiàn)狀和污染問題(相關句子學生都背過),整個構思需要有些變化。素質(zhì)較差的學生只會抱著原來關于環(huán)保的那篇文章硬寫,一點改動也不會。素質(zhì)較好的學生會知道構思,但是對于新添加的句子,有的寫的不是很到位,有的想寫寫不出來或不敢寫。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反思:學生學過的語言基礎知識,在他們的腦海里都有些印象,但還要經(jīng)過長時間不斷地組織運用,內(nèi)化成他們自己的東西,才能充分表達出來。這個時候就是教師“放”的時候了。教師要經(jīng)常出一些關鍵詞,讓學生翻譯成句,定期出一篇文章讓學生自己去構思、去組織、去表達。在這過程中,允許學生犯錯誤,讓學生在錯誤中成長。英國經(jīng)濟學家貝弗里奇說:“犯錯誤是無可非議的,只要能及時覺察并糾正就好。謹小慎微的科學家既犯不了錯誤,也不會有所發(fā)現(xiàn)。”
三、“收”與“放”的運用
“收”是為了更好地“放”,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運用。那么“放”到一定的時候又要適當?shù)亍笆铡?。因為教師還要不斷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規(guī)范語法??傊?,“收”與“放”也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發(fā)展。
筆者認為,英語寫作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和思維創(chuàng)作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逐步提高的過程。那么,英語寫作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英語教學自然發(fā)展的過程,教師教到一定程度,有一定感悟時,“收”與“放”也就運用自如了。
參考文獻:
[1]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葛年生.談培養(yǎng)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途徑.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1.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夏道中學)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