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岑鴻鈞
摘 要:語文是小學學習的重要科目,也是小學生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而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不愿寫、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為了使學生消除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就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作文,為什么寫,寫什么,怎么寫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作文;培養(yǎng)寫作
作文是指學生的寫作練習,是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重點,更是語言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寫作文可以檢測和鞏固所學習的語文知識,將課本知識理解,再通過思考和想象,寫到自己的作文中,就成了自己的思想。作文還可以鍛煉說話的方式方法和情感的表達技巧。小學是學習新知識、感受新事物的關鍵時期,學了就要用,用是對學習的最好檢驗。老師設下作文的方向后,學生就要想辦法將自己的思考用學過的詞語表達出來,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而且通過反復的對比和運用,更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懂得了語言的表達方法。寫作文還可以開闊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敞開心扉,任意地想象,然后寫下來,這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和大膽拓展的勇氣。
作文是源于生活的一門學問,可以記錄事件,抒發(fā)情感,表達思想,生活中的一切皆可成為作文的素材。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地觀察生活,留心生活中的事物變化規(guī)律,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例如,在講到節(jié)約時,老師可以告訴小朋友們,我們吃飯的時候有時會掉在飯桌上一些米粒,而米粒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從田地里種出來的,從稻子發(fā)芽到成熟要好幾個月的時間,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灌溉出來的,倡議同學們向小米粒道歉。在寫關于感恩的話題時,老師可以告訴學生他們的爸爸媽媽每天都要工作8、9個小時,有的甚至工作十幾個小時,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有一個更加舒適的生活,回家了還要幫自己做飯,輔導功課,爸爸媽媽們十分辛苦,鼓勵學生多為爸爸媽媽想想,理解爸爸媽媽的辛苦,并盡自己的一點努力為爸爸媽媽分憂解難。引導學生理解感恩,懂得感恩,學會感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作文的最好素材,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作文就不會再無話可說。
修辭手法就像辣椒,缺了它的飯總是覺得不夠味道。如果說思想是整篇作文的靈魂,那么修辭就是作文的翅膀,比喻讓不同的事物變得相同,排比讓紛繁的詞語井然有序,擬人讓沉默的世界動了起來,修辭就是打開語言文學大門的金鑰匙,為學生的寫作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小學作文的學習不應該是痛苦的,而應是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麗、記錄心情的幸福旅程,讓我們一起努力,撣去心頭的暗塵,用最簡單與純真的方式,鋪就小學語文的未來之路。
參考文獻:
[1]許立新.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學周刊:B版,2013(04).
[2]蔡春玲.新形勢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我見[J].文教資料,2011(29).
[3]袁洪祝.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四步走”策略[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chuàng)新,2012(10).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