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摘 要 我國“學分銀行”建設工作已經拉開帷幕,如何運行成為其關鍵。通過借鑒國外成熟經驗,結合國內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尤其是對套用商業(yè)銀行業(yè)務功能的批判后,提出建立“學分銀行”運行機制的理論模型——雙向互動系統。這一系統有效運行的關鍵在于把握其教育性本質和學習性特征。
關鍵詞 學分銀行;成人高等教育;雙向互動系統;理論模型;運作機制
中圖分類號 G7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4)01-0059-06
收稿日期:2013-11-01
作者簡介:陳 濤(1984- ),男,甘肅蘭州人,廈門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論。
① 匯率又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我國將在“繼續(xù)教育”領域逐步構建并完善“學分累積與轉換制度”。201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全面啟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其中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中,提出建立“學分銀行”制度。我國“學分銀行”建設已經拉開序幕,如何運行成為其關鍵。本文就成人高等教育如何推行學分銀行制度,進行了相應的運作機制設計。
一、從商業(yè)銀行到“學分銀行”的嬗變
(一)商業(yè)銀行性質、特征及“焦點業(yè)務”
商業(yè)銀行(Commercial Bank)是隨著商品貨幣經濟出現而產生并逐步發(fā)展起來的,根據我國《商業(yè)銀行法》的規(guī)定,商業(yè)銀行是指依法設立的吸收存款、發(fā)放貸款和辦理結算等業(yè)務的企業(yè)法人[1]。因此,商業(yè)銀行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企業(yè),具有商品性和營利性的特征。商業(yè)銀行涉及的業(yè)務非常廣泛,當前學分銀行運行機制研究的焦點主要圍繞儲蓄、外匯和貸款三大業(yè)務展開。一是零存整取業(yè)務;二是外幣兌換業(yè)務,指根據匯率① 將一國貨幣兌換成另一國貨幣的業(yè)務;三是擔保貸款、信用貸款業(yè)務。之所以強調以上三大業(yè)務,因為目前不少研究者在“學分銀行”運作機理研究中存在簡單套用商業(yè)銀行業(yè)務功能的問題,歸根到底是對商業(yè)銀行運行機制和業(yè)務功能的認識有所偏頗甚至是過分理想化。
(二)“學分銀行”運作機理及其特殊性
“學分銀行”是借鑒商業(yè)銀行的功能特點與運行機理,以學分代貨幣,通過學分的存儲、轉換及兌換等過程,建立一種學習者能夠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時間和地點的開放式教育教學管理制度[2]。盡管“學分銀行”的建構理念來源于商業(yè)銀行,但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特殊性,二者在某些運行機制方面也存在一些差異。首先,我國高等教育屬于準公共產品,是通過非營利性的教育組織提供非商品性服務來實現的,一項教育制度的實現也主要在于通過這種非營利性和非商品性的路徑來保障公共教育需求的落實[3]。這就是說學分銀行雖冠之“銀行”之名,但無“銀行”之實,其仍然要體現教育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別是面向成人學習者的公民社會。其次,學分銀行運行機理的實質是學分的累積與轉換,即學習者通過學分的積累、互換、轉換等環(huán)節(jié),最終兌換相應的文憑證書。
二、學分銀行雙向互動系統的理論建構
縱觀近年來有關學分銀行運行機制的理論研究,無不側重其操作流程或技術路線,但在實踐中卻難以實現。通過研究歐洲學分轉換系統、韓國學分銀行體系的發(fā)展與運作發(fā)現,除了嚴密的運行程序外,設立健全的組織體系才能保證學分銀行制度的有效運轉。雙向互動系統正是在借鑒國外成熟經驗、吸收國內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商業(yè)銀行運行機制為原理,建立一套“學分銀行”內在運行機制的理論模型。其是由縱向技術執(zhí)行系統和橫向支持保障系統共同組成,二者運作方向融合交錯,操作規(guī)程環(huán)環(huán)緊扣,雙向互動也由此得名。見圖1。
(一)縱向技術執(zhí)行系統
1.學分存儲子系統
存儲學分是縱向技術執(zhí)行系統的前提與起點。該環(huán)節(jié)的運作正是基于商業(yè)銀行零存整取業(yè)務的運行機理,是指將學習者每學完一門課的學分累積起來,待達到一定學歷層次或培訓學分數后,頒發(fā)相應的文憑證書[4]。零存式的存分機制可集零成整,具有一定的計劃性、約束性和積累性,一方面可以保證學習者有時間、有計劃、循序漸進地完成規(guī)定學習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保障學習者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從而更能體現學分銀行制度重過程、重質量的終身學習觀。
2.學分互換子系統
互換學分是縱向技術執(zhí)行系統的關鍵與核心。該環(huán)節(jié)的運作借鑒了商業(yè)銀行外幣兌換的運行機理,學分所代表的課程學術價值參差不齊、課程標準千差萬別,就如同各國貨幣一樣,幣值不等。若要使學分像貨幣一樣自由流通,就必需制定合理的互換標準和比例,該環(huán)節(jié)正是實現不同教育機構甚至不同地區(qū)或國別學分互換互認的換算系統。就如同商業(yè)銀行的匯率制,通常是基于購買力評價理論,而學分銀行的互換率則是根據課程相同的知識點(技能點)的多少設定[5]。
3.證書轉換子系統
證書轉換是縱向技術執(zhí)行系統的拓展與延伸。該環(huán)節(jié)是將學習者已獲得的職業(yè)資格證書或學業(yè)等級證書轉換成相應課程的學分數。轉換運作中必須保證兩個前提:一是證書的真實性、權威性和有效性;二是證書與課程應具有相關性。該環(huán)節(jié)不同于商業(yè)銀行的貸款業(yè)務,其并非將學習者的證書作為扣押,而是通過權威教育機構的審定,兌換成相應課程學分后,立即歸還學習者。學歷教育證書與職業(yè)資格證書通過學分的間接轉換,無疑將會促進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快速發(fā)展[6]。
4.學分兌換子系統
學分兌換是縱向技術執(zhí)行系統的目的與終點。該環(huán)節(jié)同樣是借鑒了商業(yè)銀行零存整取業(yè)務的運行原理,將積累到規(guī)定數量的學分數“整取”并兌換成相應的文憑證書。如果繼續(xù)學習,就可以繼續(xù)積累學分,將新積累的學分數加上先前已具有的文憑證書學分數,就可以兌換更高層次和級別的文憑證書。如,某學習者已通過學分銀行獲得了??飘厴I(yè)證書,若能繼續(xù)學習并積累學分,就可以獲得本科或研究生文憑。隨著證書級別的不斷提高,學習者也會有更多的收獲[7]。
(二)橫向支持保障系統
1.學分央行子系統
學分央行指學分銀行的“銀行”,其是借鑒了金融管理機構的中央銀行運行機理,即代表國家管理學分銀行,制定和執(zhí)行相關方針政策,除了采取通常的行政管理方式以外,其主要職責是:政策保障、標準制定和監(jiān)管指導[8]。在政策保障方面,央行將圍繞學分銀行的建設與運作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如財政、教師、評價政策等,為學分銀行有序發(fā)展鋪平道路;在標準制定方面,央行將對課程、教材、質量等標準作出明確規(guī)定,在統一部署的情況下分類指導,為學分銀行的高效發(fā)展奠定基礎;在監(jiān)管指導方面,央行不僅要承擔監(jiān)督管理全國各學分支行的工作,還要起到服務指導的作用,為學分銀行的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2.學分支行子系統
學分支行是學分銀行的基層單位,其是借鑒了商業(yè)銀行分支銀行機構設置的辦法,是一個地區(qū)(市/區(qū)/縣)學分銀行實務工作的執(zhí)行部門。當學習者想通過學分銀行學習時,便可以到就近的支行辦理相關業(yè)務。首先,學習者需要填寫申請表并出示身份證明,工作人員經審核無誤后,就會為申請者開設實名制的個人學習賬戶并發(fā)放學習積分存折和終身學習IC卡(一折一卡配套)。自此,學習者便踏上了自由、終身學習之路,待學分積累達標后,便到注冊學籍的支行辦理兌換文憑證書等相關手續(xù)。在此期間,學分認定、學分轉換、證書互換、掛失、補辦、銷戶等常規(guī)業(yè)務也均在學分支行辦理。
3.學分電子銀行子系統
學分電子銀行是學分銀行的信息窗口,其是借鑒了商業(yè)銀行的電子銀行服務業(yè)務,即指所有通過電子方式辦理的銀行業(yè)務,如自動化電話中心、個人計算機、視頻電話等[9]。學分電子銀行的主要職能包括查詢、咨詢與交流。查詢業(yè)務包括學校概況、專業(yè)簡介、課程目錄、師資情況、成績、學分數等;咨詢業(yè)務涉及學習者申請程序、入學要求、專家學業(yè)咨詢、畢業(yè)情況等;交流平臺主要是通過建立學習者QQ群、虛擬校園BBS、學友中心、教育資訊熱線等數字化學習資源進行學習交流。學分銀行通過數字化服務與管理將大大增強學分銀行制度的運作透明度與學習吸引力,使其成為真正開放的、大眾的教學管理制度[10]。
4.評估研發(fā)中心子系統
評估研發(fā)中心是學分銀行的服務中介,其是獨立于政府、學校的第三方民間教育機構,主要由各教育層次領域的教授、學者、專家組成。該中心致力于學分銀行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評價服務與研究開發(fā),如教學設施、師資建設、教學、考試等一系列質量評估工作;課程內容及設置、網絡技術創(chuàng)新、市場人力資源需求、人才培養(yǎng)模式等一系列研發(fā)工作。該中心的運作主要依靠學分銀行教育基金會,是專門為學分銀行服務的中介教育機構,也是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分央行的半官方思想庫。同時,該中心還需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外部監(jiān)督機制,以第三方視角規(guī)范學分銀行操作程序,保證學分存儲、轉換、互換及兌換機制的正常運轉[11]。
三、學分銀行運行機制關鍵性問題探討
課程標準、選課方案、學分互認及教育質量是“學分銀行”雙向互動系統運作的關鍵性問題,只有逐個攻克才能保證“學分銀行”運行機制的正常運轉。
(一)課程標準問題
課程標準是指在一定課程理論的指導下,依據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方案以綱要形式編制的關于教學科目內容、教學實施建議以及課程資源開發(fā)等方面的指導性文件[12]。為了學分銀行的有效運轉,學分央行應該對成人高等教育現有的專業(yè)、課程進行標準化建設:一是根據專業(yè)性質,將課程“合并同類項”,化繁為簡,打造精品課程;二是根據專業(yè)要求,將合并好的課程分為普通文化基礎課、大類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主干課和專業(yè)方向課,進行課程專業(yè)化梳理;三是根據課程要求,將歸類好的課程按照一定比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前者旨在縱向加深,后者旨在橫向拓展[13]。標準化的課程體系有利于教學管理和質量保證。
(二)選課方案問題
學分制的實質和靈魂是選課制,沒有選課制就談不上學分制,只有建立在選課制基礎上的學分制,才能體現其優(yōu)越性[14]。學分銀行是學分制的一種高級形態(tài),其教育資源整合功能已經為學習者提供了相當數量的選修課。然而,寬進嚴出的入學制將帶來學習基礎、目標、內容及方法千差萬別的學習者,學分銀行必須參照課程標準,按照一定教育層次、培養(yǎng)規(guī)格制定適合學習者個人發(fā)展和實際需要的選課方案。學習者則必須通過課程指導,選擇課量適度、專業(yè)適用的公共和專業(yè)選修課,這樣才能保證課程體系的順序性、連續(xù)性、銜接性以及完整性[15]。
(三)學分互認問題
學分互認是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在相互認可學員學習成果的基礎上,以學分互換與認定為載體的一種溝通機制,就如同貨幣的匯率兌換一樣。在我國還未實行完全統一學分制的情況下,周全的學分換算辦法在目前來看仍是難題。然而,設計一種以標準學分為中介的換算辦法,就好比將美元作為衡量貨幣兌換的標準一樣,可以將非標準學分按照一定規(guī)則折算成統一學分計量,以便于進行學分的存儲、轉換和兌換[16]。此外,平均績點制(Grade Point Average,GPA)也可被運用于學分互認中,通常采用五級評分制,根據學習者考試成績的分數或等級,換算成不同的績點數,以此反映學習者的學習質量[17]。具體操作詳見舉例,如表1所示。
表1 平均績點制換算標準及操作舉例說明
(四)教育質量問題
教育質量是“學分銀行”的生命線,如果沒有教育質量的保障,“學分銀行”自由靈活的運作機制反而會成為其發(fā)展的軟肋,難以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建立多元、全面的“學分銀行”質量觀以及質性評價的質量保障體系,通過“央行”宏觀監(jiān)管、“支行”內部自評、“中介”外部評估,三方共同圍繞質量標準,以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形成可持續(xù)的、共同負責的實體性質量保障組織體系。質量標準是鑒定教育質量好壞的準繩和尺度,“學分銀行”應該從教育資源的輸入保障、服務管理的過程保障以及人才培養(yǎng)的輸出保障三個維度衡量其教育質量的優(yōu)劣[18],解決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注重“學分銀行”的社會反響和社會效果。
四、我國成人高等教育學分銀行制度運作機制設計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成人高等教育已經歷經了幾次重大變遷,從五六十年代的補償教育到八九十年代的學歷教育,再到當前的非學歷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又迎來了新一輪的體制轉型??梢哉f,學分銀行制度無疑成為成人高等教育轉型的重要途徑。然而,學分銀行的建設必然會產生“蝴蝶效應”,即會引發(fā)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學習制度、考評制度等一系列關聯制度的重大變化。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發(fā)展完全可以此為轉型契機,通過橫向溝通、區(qū)域互通和雙證融通機制,構建符合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特點的學分銀行制度。
(一)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結構與體系概述
我國成人高等教育既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終身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徑。成人高等教育歷經60多年的發(fā)展,逐漸形成了別具特色的結構和體系。就其辦學類型而言,主要分為獨立設置的成人高等院校(廣播電視大學、職工大學、教育學院、管理干部學院等)和普通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等);就其辦學層次而言,主要分為學歷???、本科及在職研究生教育,還有各種非學歷的職業(yè)資格、學業(yè)等級培訓;就其辦學形式而言,主要分為全脫產、函授、夜大、業(yè)余、網絡、自考等[19]。據教育部2009年統計數據,我國有普通高等院校2305所,獨立的成人高等院校384所,成人高等教育畢業(yè)生數達194余萬人,在校生數達5413余萬人[20]。截至2010年底,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歷教育學員累計達5579萬人,本??飘厴I(yè)生達982余萬人[21]。至于參與相關職業(yè)資格、學業(yè)等級培訓人數更是不計其數。以上數據充分表明,我國成人高等教育已經形成了縱橫交錯、復雜多樣、規(guī)模龐大的結構體系和發(fā)展格局。
(二)我國成人高等教育學分銀行制度的“蝴蝶效應”
我國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學分銀行制度并非是單一的制度建設,其將引發(fā)多方位、多層次的綜合型關聯制度建設,唯有通過關聯制度建設才能有效落實學分銀行制度。成人高等教育學分銀行制度建設引發(fā)的蝴蝶效應——關聯制度建設包括:第一,體系健全的保障制度。指建立一套自上而下、橫縱貫通、雙向結合的網絡化管理體系,如學分央行、各地支行、評估研發(fā)中心等。第二,完全學分的管理制度。指打破現有學年學分制、彈性學分制,建立完全學分制,為學分銀行的互認互換奠定基礎。第三,寬進嚴出的準入制度。指建立無需考試便可注冊的入學制度,充分體現“學分銀行”開放、大眾、公平的制度特色。第四,彈性靈活的學習制度。指建立學習者自由選擇學習學校、時間、方式以及提前畢業(yè)或延遲畢業(yè)的學習制度,增添學分銀行吸引力。第五,以人為本的考評制度。指建立形成性考評與總結性考評相結合的考評制度,更加注重學習者的學業(yè)過程與學習成長,發(fā)揮學分銀行的教育性功能。
(三)我國成人高等教育學分銀行運作機制組成
1.橫向溝通機制
橫向溝通機制是指成人高等教育多種辦學形式如函授教育、遠程教育、業(yè)余教育、自學考試等之間的銜接與互換,該機制分為內部溝通與外部溝通兩部分。
內部溝通是指同一辦學形式之間學習成果的互換互認,如,陜西省自學考試每年有4次考試安排,分別為1月、4月、7月和10月,而甘肅省自學考試每年只有3次考試安排,分別為4月、7月和10月,那么對于甘肅省自考生而言,就少了一次考試機會,若不能一次性順利通過考試,就只能等來年同月繼續(xù)參考。如果甘肅省自考生參加陜西省1月份的考試并取得成績合格證,就可以得到甘肅省自考辦的承認。外部溝通是指多種辦學形式之間學習成果的互換互認,如自學考試認可學習者在普通學校和正規(guī)成人高校的課程學分,從這些機構轉來的考生無需參加考試,通過提交材料證明即可申請緩考,自動獲得同類課程學分[22]。搭建成人高等教育各個辦學形式之間的橫向溝通機制,將有助于打破成人高等教育封閉式的辦學模式,亦有利于促進成人高等教育學分銀行制度的開放式建設。
2.區(qū)域互通機制
由于我國經濟發(fā)展不均衡,相應的各地成人高等教育機構發(fā)展也很不平衡,主要體現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由此,實力、影響、地位不同的成人高等教育機構直接實現學分的互通有無,顯然不切實際,必須按步驟、分階段、劃區(qū)域地推進學分銀行制度區(qū)域互通機制建設。區(qū)域互通分為內部互通和外部互通兩個層次和階段:首先是內部互通,其是指學分的互認互換限定在一定的區(qū)域內,譬如,以?。ㄗ灾螀^(qū)/)或市(直轄市)為單位的內部互通,該區(qū)域的所有成人高等教育機構均可承認學習者的學分和學習成果;其次是外部互通,其是指學分的互認互換超越限定的區(qū)域界線,如,鄰近的?。ㄗ灾螀^(qū))或市(直轄市)甚或跨國互通,如云南省與東南亞國家,該層次相對更為復雜,這就需要在原有區(qū)域內部互通機制的基礎上與外部區(qū)域進行有效銜接,保證成人學習者學習成果的互認。區(qū)域的內外部互通機制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機構之間資源共享、特色建設與合作交流;有利于促進成人學習者靈活學習、自由選擇,充分享有優(yōu)質教育資源。
3.雙證融通機制
“雙證”是學歷文憑證書和職業(yè)資格證書(或學業(yè)等級證書)的簡稱。雙證融通是指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與其非學歷教育的對接與轉換。英國職業(yè)資格證書制度堪稱該領域的世界級典范,雙證融通機制完全可以借鑒其做法,首先,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應統籌制定全國統一的、通用的資格標準,建立國家職業(yè)資格框架;其次,教育主管部門應梳理、篩選現有的各類職業(yè)資格證書,去劣存優(yōu),保證各類資格證書的權威性、有效性和真實性;最后,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應對資格證書進行規(guī)范、統一管理,包括證書發(fā)放、質量監(jiān)控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23]。如,成人高等院校設置的英語教育專業(yè),通常開設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兩門課程,學習者若能通過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的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其獲得的證書就可以轉換為該專業(yè)課程的相應學分。此外,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等學業(yè)等級考試也可以轉換為公共課程的學分。雙證融通機制將有利于打破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之間的壁壘,實現成人高等教育與職業(yè)教育的銜接。
學分銀行制度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它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經歷制定、設計、試驗、融合、調整、改進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但是,作為一種理論探索不失為對成人高等教育學分銀行制度實踐的有效推動,而探索的關鍵在于研究設計的合理性,即能否把握學分銀行的教育性本質與學習性特征。唯有如此,學分銀行制度研究才會有理論根基和實踐準則。
參考文獻
[1]戴小平.商業(yè)銀行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77-78.
[2]崔銘香,樂傳永.成人教育建立“學分銀行”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8(15):20-22.
[3]范國睿.教育政策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2.
[4]熊惠平.“學分銀行”的內在運行機制研究[J].廣東農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4):32-35.
[5]楊黎明.論區(qū)域合作學分制度的實施——關于構建我國學分銀行制度系列研究之四[J].職教論壇,2007(14):4-10.
[6]黃健.學分銀行:實現終身學習理想的重要途徑[J].成才與就業(yè),2009(17):49-51.
[7]楊黎明.關于構建我國“學分銀行”框架的構想[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5(31):15-16.
[8]黃達.貨幣銀行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222,227-228.
[9]本頓·E.岡普,詹姆斯·W.克拉里,著.商業(yè)銀行業(yè)務[M].康以同,譯.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49.
[10]陳德人,張堯學.數字化學習港:構建面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128-129,162-164.
[11]黃欣,吳遵民,蔣侯玲.論現代“學分銀行”制度的建設[J].開放教育研究,2011(3):42-46.
[1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32-133.
[13]楊黎明.關于專業(yè)和課程的標準化建設——構建我國學分銀行系列研究之三[J].職教論壇,2007.(2):4-8.
[14]周清明.中國高校學分制研究——彈性學分制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
[15]郭青春.論開放教育實現終身學習學分銀行理念的可行性[J].開放教育研究,2010(3):156-159.
[16]樓一峰.建立終身教育的“學分銀行”[J].成才與就業(yè),2011(11):20.
[17]張寶昆,曾華.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學分制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16-17.
[18]李萍萍.略論學分銀行在開放大學建設中的價值體現——建設中國開放大學不可或缺的要素[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1(4):23-26.
[19]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結構與體系[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4.
[20]教育部.2009年教育統計數據[EB/OL].[2011-10-13].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959/index.html.
[21]全國考辦.2010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作報告[Z].北京,2011.
[22]王海東,劉素娟.依托自學考試制度構建國家繼續(xù)教育學分銀行[J].開放教育研究,2011(3):47-51.
[23]左其琨.英國的職業(yè)資格證書制度——赴英考察報告[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5(9):56-59.
Bilateral Interaction System: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edit Bank
——A Design of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edit Bank for Adult Higher Education
CHEN Tao
(Education Academ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bank” has started a prelude in China, and how to buil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edit bank has become the key for its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advanced foreign countries and combining with domestic research results, especially after criticizing of applying functions of commercial bank,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edit bank—bilateral interac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the key for its effective operation lies in grasping its education eccensce and learning characterisitcs.
Key words credit bank; adult higher education; bilateral interaction system; theoretic model; operating mechanism
學分銀行制度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它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經歷制定、設計、試驗、融合、調整、改進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但是,作為一種理論探索不失為對成人高等教育學分銀行制度實踐的有效推動,而探索的關鍵在于研究設計的合理性,即能否把握學分銀行的教育性本質與學習性特征。唯有如此,學分銀行制度研究才會有理論根基和實踐準則。
參考文獻
[1]戴小平.商業(yè)銀行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77-78.
[2]崔銘香,樂傳永.成人教育建立“學分銀行”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8(15):20-22.
[3]范國睿.教育政策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2.
[4]熊惠平.“學分銀行”的內在運行機制研究[J].廣東農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4):32-35.
[5]楊黎明.論區(qū)域合作學分制度的實施——關于構建我國學分銀行制度系列研究之四[J].職教論壇,2007(14):4-10.
[6]黃健.學分銀行:實現終身學習理想的重要途徑[J].成才與就業(yè),2009(17):49-51.
[7]楊黎明.關于構建我國“學分銀行”框架的構想[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5(31):15-16.
[8]黃達.貨幣銀行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222,227-228.
[9]本頓·E.岡普,詹姆斯·W.克拉里,著.商業(yè)銀行業(yè)務[M].康以同,譯.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49.
[10]陳德人,張堯學.數字化學習港:構建面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128-129,162-164.
[11]黃欣,吳遵民,蔣侯玲.論現代“學分銀行”制度的建設[J].開放教育研究,2011(3):42-46.
[1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32-133.
[13]楊黎明.關于專業(yè)和課程的標準化建設——構建我國學分銀行系列研究之三[J].職教論壇,2007.(2):4-8.
[14]周清明.中國高校學分制研究——彈性學分制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
[15]郭青春.論開放教育實現終身學習學分銀行理念的可行性[J].開放教育研究,2010(3):156-159.
[16]樓一峰.建立終身教育的“學分銀行”[J].成才與就業(yè),2011(11):20.
[17]張寶昆,曾華.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學分制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16-17.
[18]李萍萍.略論學分銀行在開放大學建設中的價值體現——建設中國開放大學不可或缺的要素[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1(4):23-26.
[19]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結構與體系[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4.
[20]教育部.2009年教育統計數據[EB/OL].[2011-10-13].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959/index.html.
[21]全國考辦.2010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作報告[Z].北京,2011.
[22]王海東,劉素娟.依托自學考試制度構建國家繼續(xù)教育學分銀行[J].開放教育研究,2011(3):47-51.
[23]左其琨.英國的職業(yè)資格證書制度——赴英考察報告[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5(9):56-59.
Bilateral Interaction System: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edit Bank
——A Design of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edit Bank for Adult Higher Education
CHEN Tao
(Education Academ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bank” has started a prelude in China, and how to buil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edit bank has become the key for its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advanced foreign countries and combining with domestic research results, especially after criticizing of applying functions of commercial bank,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edit bank—bilateral interac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the key for its effective operation lies in grasping its education eccensce and learning characterisitcs.
Key words credit bank; adult higher education; bilateral interaction system; theoretic model; operating mechanism
學分銀行制度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它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經歷制定、設計、試驗、融合、調整、改進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但是,作為一種理論探索不失為對成人高等教育學分銀行制度實踐的有效推動,而探索的關鍵在于研究設計的合理性,即能否把握學分銀行的教育性本質與學習性特征。唯有如此,學分銀行制度研究才會有理論根基和實踐準則。
參考文獻
[1]戴小平.商業(yè)銀行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77-78.
[2]崔銘香,樂傳永.成人教育建立“學分銀行”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8(15):20-22.
[3]范國睿.教育政策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2.
[4]熊惠平.“學分銀行”的內在運行機制研究[J].廣東農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4):32-35.
[5]楊黎明.論區(qū)域合作學分制度的實施——關于構建我國學分銀行制度系列研究之四[J].職教論壇,2007(14):4-10.
[6]黃健.學分銀行:實現終身學習理想的重要途徑[J].成才與就業(yè),2009(17):49-51.
[7]楊黎明.關于構建我國“學分銀行”框架的構想[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5(31):15-16.
[8]黃達.貨幣銀行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222,227-228.
[9]本頓·E.岡普,詹姆斯·W.克拉里,著.商業(yè)銀行業(yè)務[M].康以同,譯.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49.
[10]陳德人,張堯學.數字化學習港:構建面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128-129,162-164.
[11]黃欣,吳遵民,蔣侯玲.論現代“學分銀行”制度的建設[J].開放教育研究,2011(3):42-46.
[1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32-133.
[13]楊黎明.關于專業(yè)和課程的標準化建設——構建我國學分銀行系列研究之三[J].職教論壇,2007.(2):4-8.
[14]周清明.中國高校學分制研究——彈性學分制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
[15]郭青春.論開放教育實現終身學習學分銀行理念的可行性[J].開放教育研究,2010(3):156-159.
[16]樓一峰.建立終身教育的“學分銀行”[J].成才與就業(yè),2011(11):20.
[17]張寶昆,曾華.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學分制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16-17.
[18]李萍萍.略論學分銀行在開放大學建設中的價值體現——建設中國開放大學不可或缺的要素[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1(4):23-26.
[19]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結構與體系[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4.
[20]教育部.2009年教育統計數據[EB/OL].[2011-10-13].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959/index.html.
[21]全國考辦.2010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作報告[Z].北京,2011.
[22]王海東,劉素娟.依托自學考試制度構建國家繼續(xù)教育學分銀行[J].開放教育研究,2011(3):47-51.
[23]左其琨.英國的職業(yè)資格證書制度——赴英考察報告[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5(9):56-59.
Bilateral Interaction System: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edit Bank
——A Design of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edit Bank for Adult Higher Education
CHEN Tao
(Education Academ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bank” has started a prelude in China, and how to buil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edit bank has become the key for its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advanced foreign countries and combining with domestic research results, especially after criticizing of applying functions of commercial bank,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edit bank—bilateral interac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the key for its effective operation lies in grasping its education eccensce and learning characterisitcs.
Key words credit bank; adult higher education; bilateral interaction system; theoretic model; operating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