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林
摘 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堅持和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差異參與,在參與過程中,激發(fā)學習熱情,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學會閱讀,使他們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關鍵詞:自主閱讀;閱讀興趣;閱讀技巧;積累習慣
新課程強調學生為主體,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得到空前發(fā)揮,現(xiàn)在的閱讀課堂氣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活躍。這一熱鬧的景象卻又遮蓋一些令人擔憂的現(xiàn)象,如不少學生在課堂上說得頭頭是道,非?;钴S,動起筆來不知如何是好,筆不成文,在考試中做閱讀題時往往一塌糊涂、一敗涂地。其原因就在于,教師光是一味地要求和指導,還沒有真正靈活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閱讀。閱讀過程畢竟是一種復雜的內部活動,語文教師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就必須采取措施,調動學生的多種認知參與閱讀活動,從而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讓學生的意識主動參與
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要順勢而為、靈活多樣。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心理,對教學內容感到枯燥乏味。為此,可以經(jīng)常變換教學模式,比如,討論課、探究課、活動課等多種形式的交替使用,可以讓學生保持較高的閱讀興奮狀態(tài)。也可以不拘于教材所排定的次序逐段地教學,而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或配合形勢、時令、節(jié)令變更教學內容,或是獨具匠心重新安排教材全部或某部分的前后次序,進行單元教學或專題教學。也可以把學生所關心的社會動態(tài)、科技發(fā)展和社會的熱門話題,如克隆技術、納米技術、網(wǎng)絡技術等內容引入課堂,既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關心社會的發(fā)展,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發(fā)學生對社會、對科學的熱愛。運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將生活之水引入課堂。
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苯處熂纫亟虝?,也要重讀書。要讓學生熱愛讀書,教師首先要愛讀書。語文教師不僅要讀經(jīng)典作品,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報紙雜志,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帶進教室,供學生傳閱。學生能讀到自己喜愛的書,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閱讀是語文閱讀的核心,但僅僅是課堂上的閱讀和對課本的閱讀是不夠的,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搞好課堂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要積極地組織學生參加課外閱讀,擴大學生閱讀的廣度和深度,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他們的興趣、特長、才能都得到發(fā)展。
二、教會閱讀技巧,讓學生能自主閱讀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探o學生課閱讀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根據(jù)其層次的不同,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幫助學生完成閱讀,掌握相應的閱讀技巧,培養(yǎng)相應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師的責任。那么,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不同的閱讀技巧,也就成為提高語文閱讀效率的重要方法。
閱讀是一種與作者心靈溝通的過程,多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大腦,美化學生的心靈。閱讀分為精讀和略讀,略讀是粗略的讀,為的是博采,精讀要讀透讀懂,精讀和略讀相輔相成。針對中學生讀書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現(xiàn)狀,我嘗試設立了閱讀賞析課,目的就是為了指導學生學會精讀。引導學生從作品的語言表達和思想內涵去分析、積累、背誦,培養(yǎng)學生精讀感悟的能力。讓學生做到讀書與思考同步,即讀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知識如大海,書多如沙礫,寮如繁星。在此中間有一部分書需要精心研讀,有一部分不健康的書要遠離。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位高尚的人交談,讀一本壞書比不閱讀還糟糕,因此,對于中學生課內外讀什么書,我做了精心的指導。根據(jù)新課標要求的中學生各年齡段閱讀書的篇目,采取了向學生推薦和向家長列書目清單介紹的方法,讓學生和家長有選擇性地購買、閱讀書籍,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擴大閱讀的視野。
閱讀只單純去讀是不夠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導閱讀時要求學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做好讀書筆記,增強讀書的效果。同時教給學生寫讀書筆記的方法:摘抄原文。閱讀中遇到好詞佳句進行摘抄,以加強語言積累,豐富寫作素材;提綱式摘錄。要求學生寫出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寫讀后感。閱讀時引導學生抒發(fā)讀書感受,評價文中的人物、事件、語言等,并記錄下來,久而久之,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和能及時抒發(fā)自己感情的能力。
三、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為厚積薄發(fā)打好基礎
“書到用時方恨少”,如果讓學生多讀點課外書,多積累些詞匯,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涩F(xiàn)今學生課外閱讀大多已徒有其名了,他們整天被練習壓得抬不起頭來,很少有學生光顧閱覽室,報廊、報架也形同虛設。這樣的現(xiàn)實,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語言積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jīng)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科學的?!蔽覀儽仨毩幨姑恳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語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積累,從最簡單的字詞到精美的語句到文言實詞虛詞以至文言語段的理解等,如果一直保持好的積累習慣,語文水平肯定會不自覺地提高一大步。在語文課上學到的東西許多情況并不能夠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在功利主義與浮躁心態(tài)盛行的社會里,人們總是期望能夠得到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忘記了用自己辛勤的付出換取豐碩的積累。閱讀鑒賞可以獲得多方面的積累,首先是言語知識層面的積累。其次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層面的積累。再次是閱讀鑒賞方法層面的積累。還有就是歷史文化層面的積累。建構成語文知識的大廈,形成語文知識的汪洋大海,關鍵在于平時多積累。
學生的知識建構是通過課內外的自主閱讀而逐漸建立起來的。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渠道。學生可將自己從課內學到的知識融匯到他從課外書籍中所獲取的知識渠道中去,形成牢固的知識體系。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任重而道遠,興趣的培養(yǎng)只是閱讀的起步。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還應注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閱讀內容的選擇指導等多方面的訓練,真正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將課外閱讀當作一種樂趣,將課外閱讀當作一種享受,并養(yǎng)成終生閱讀的良好習慣。
(作者單位 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qū)洛灣中學)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