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棟權(quán)
【摘 要】老舍先生于1931年寫的《濟南的冬天》以其獨特的場景描寫和作者對濟南冬景及濟南的摯愛之情被選入多種版本的語文教材,是寫景抒情散文的優(yōu)秀例作。作者借助語言工具傳達內(nèi)心熾熱情感的過程,就是文本形成的過程。而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要全面系統(tǒng)、客觀真實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傳遞的情感,需要找到一條閱讀文本的有效途徑。筆者認為抓住《濟南的冬景》中作者高超的修辭藝術(shù),讀者才能真正感受作者在表情達意上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關(guān)鍵詞】文本;修辭;情感
《濟南的冬景》對濟南冬天場景的描寫,短短五段,八百來字,卻通篇運用修辭,景物的描寫生動形象,情感的流露細膩溫暖,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嫻熟的語言運用技巧以及修辭使用的獨特高度。筆者試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文本進行解讀,展現(xiàn)《濟南的冬天》的修辭之美、意境之美以及作者從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摯愛之情。
一、詞語修辭之美——動詞、形容詞、副詞
詞語是語言表達的基本單位,任何文本創(chuàng)作是詞語選擇的過程。作者只有擁有豐富的詞匯,才能在表達中選擇最恰當?shù)脑~語,準確、鮮明、生動地表達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思想情感。“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a只等春風把它們喚醒”,作者在對濟南冬天山水描寫時,除用擬人手法外,“曬”、“睡”、“醒”三個動詞用得貼切形象地描繪陽光下濟南暖和、舒適、安逸的特點,緊扣“溫晴”,勾勒出作者心中的理想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作者在描寫薄雪覆蓋下的山時,選擇的形容詞極富特色:雪是小雪,山是小山,松是矮松,“白花”、“藍天”、“銀邊”,薄雪覆蓋下景物的光、色、態(tài)組合的畫面是那樣的和諧自然。還有副詞與形容詞的搭配也獨具匠心,“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守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一個“太”字修飾濟南小山的特征“秀氣”,除傳達出作者擔心大雪壓垮小山之情同時,流露出是對小雪之后濟南小山秀美的濃濃的贊美之情。
二、句式修辭之美——倒裝、判斷、商量
句式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一個作者的語言風格和人文修養(yǎng)。不同的句式適合不同的表達需求,傳達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皩τ谝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這句話的正常順序應(yīng)是“對于像我這樣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在文本中,“像我”一詞倒裝獨立成句,起強調(diào)的作用。作者選擇這一句式就是要強調(diào)濟南在自己心中最為深刻和與眾不同的賞閱感受:北國的冬天理應(yīng)日光慘淡、寒風刺骨,而濟南的冬天著實和我心中的冬天不一樣。判斷句式的作用是客觀陳述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以便引導(dǎo)人們直接認同這一思想判斷?!八娴盟銈€寶地”,“真得算”在這里的意思是的確是、應(yīng)該是的意思,是作者在對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霧、無毒日的奇特景象描繪后作出的判斷,是對濟南作為風水寶地做出的見解性判斷。又如“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再次突出冬天濟南的與眾不同,點題,收束全文。而“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商量、推測的語氣配合文本描寫時溫和舒適、寧靜自然的冬景畫面,是作者與人們對濟南“溫晴”冬天的喜愛和感激之情相通,用內(nèi)心真實樸素的感受對讀者的感染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更是作者對描寫的景物和讀者的尊重。
三、修辭手法之美——比喻、擬人、對比
比喻是以一種類比關(guān)系為基礎(chǔ)的想象活動,是作者通過喻體傳達喻旨的修辭手段。從語言功能看,比喻是一種常規(guī)意義上的心理聯(lián)想活動。比喻最大的作用就是激起讀者的遐想,化抽象為具象,讓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就《濟南的冬天》文本而言,比喻這一修辭手法隨處可見:“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山上的矮松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作者不斷變換角度,采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了濟南冬天山、松、云、水、草等事物特征的與眾不同,描繪了一幅幅獨特的濟南冬日暖景圖。這一個個比喻無不流露出作者文本創(chuàng)作時對濟南冬景的無限喜愛和贊美之情。擬人手法的作用是賦予所描寫景物以人的某些特征,讓靜態(tài)的景物活動起來,成了和作者、讀者平等的一員。“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這一擬人手法賦予濟南冬天的小山無限的溫柔、體貼和慈祥,作者在寫出了這一圈小山可以擋住北風、保持氣溫的作用,從而體現(xiàn)作者對筆下景物和自然的尊重,體現(xiàn)了人類與大自然的平等之情。把兩種或幾種對應(yīng)的事物對照比較,使描寫的形象更鮮明,表達的感受更強烈。對比的修辭手法主要體現(xiàn)在文本的開頭,作者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寫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而這種“溫晴”特點作者通過比較之后,用“奇跡”、“怪事”等詞,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作者對濟南的喜愛之情,所以作者說它“真算個寶地”。
修辭學是一門古老的語言藝術(shù),“修辭是運用語言文字的活動,是載意、求效的行為過程”。我們研習《濟南的冬天》這篇優(yōu)秀的景抒情散文的修辭藝術(shù),絕對不能局限于修辭格這一狹小的園地,把文本景物的描寫和創(chuàng)作主體的語言運用結(jié)合起來,從而拓展文本研習的全新空間。
【參考文獻】
[1]《修辭學講義》.崔應(yīng)賢.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中國修辭學史》.周振甫.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3]《濟南的冬天》修辭格藝術(shù)的運用探尋.何從懷.《讀寫算(新課程論壇)》.2012年第19期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田莘耕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