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 余長娥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內容中,簡便計算屬于“數(shù)的運算”中的基本內容之一,是小學計算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簡算我的理解是:簡便計算應該是靈活、正確、合理地運用各種性質、定律等,使復雜的計算變得簡單,從而大幅度地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
數(shù)學運算能反映學生多種智力品質,如運算敏捷性、靈活性和獨創(chuàng)性等。其中運算的靈活性主要表現(xiàn)在對各類運算定律、法則、性質能合理選擇、運用自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它是運算智力的基礎,更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那么,怎樣才能正確、合理掌握和靈活運用簡算技能呢?以下我談談自己多年教學中積累的一點經驗。
一、口算是簡算的重要基礎
教材將部分口算教學安排在筆算教學的前面,或與筆算教學穿插安排,因為口算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筆算算理、牢固掌握筆算方法;而且口算能力強的學生在簡算時更容易發(fā)現(xiàn)算式的特征,找到簡算的方法。比如簡便計算356+172+144+228和68×32+32×18+14×32,學生如果口算能力比較強,能迅速口算出356+144=500,172+228=400;68+18+14=100就能很快發(fā)現(xiàn)算式的特點,找到簡便計算的方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由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加強口算教學,為簡算教學奠定基礎,是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培養(yǎng)簡便意識,建筑簡便基礎
“簡算意識是指面對一個運算問題,能從多個起點產生多種聯(lián)想來開拓運算途徑,并靈活、合理地選擇運算途徑,獲得運算結果的一種思維方式?!痹谄綍r教學中經常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學生在做“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的習題中,會絞盡腦汁去想如何才能簡便運算,然而換到了“解決問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如:“學校舉行植樹活動,四年級兩個班各有45人,其中一個班平均每人植樹14棵,另一個班平均每人植樹16棵,問一共植樹多少棵?”學生列式:45×14+45×16=630+720=1350;然而單獨作為計算題,幾乎全部學生都知道45×14+45×16=(14+16)×45=30×45=1350;這說明學生不是不會利用數(shù)的特征進行簡便,而是缺少簡便計算的意識。因此在平時的教學,要加強對學生進行簡便計算意識的培養(yǎng),時刻提醒他們對每一算式都要多留點心,不管題目有沒有要求簡便運算,都要仔細觀察算式的特點,想想能不能簡便運算,盡可能達到計算的最優(yōu)化。
三、優(yōu)化教學,提高“簡便”認識
1.自主探究,加深理解
《新課程標準》對簡便計算的要求是“探索和理解運算律,能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痹诮虒W一種新的簡便計算方法時,首先讓學生嘗試計算,初步感知、了解計算方法和過程,再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算式、計算過程、計算方法,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歸納總結法則,然后運用法則再計算。這樣,學生經歷了“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發(fā)展歸納、演繹推理能力,加深理解。
例如:在教學《乘法交換律》的過程中,我并不急著告訴學生什么是乘法交換律,而是讓學生根據(jù)加法交換律的特點,對乘法交換律進行猜想,說一說什么是乘法交換律,并讓學生自主舉例子證明,接著總結出乘法交換律的概念,最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并附上具體的數(shù)字例子。例如,有的學生喜歡這樣表達:男×女=女×男,2×3=3×2; 讓學生充分研究體驗,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加深了對乘法交換律的理解;另外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表達,將枯燥的概念法則地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2.緊扣算理,加深理解
所謂算理就是解決“為什么這樣算”的問題。要使學生會算,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及算理的理解,不理解算理的計算,學生是不能形成牢固的計算技能。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以清晰的理論指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理清并熟練掌握計算法則,運算性質,運算定律以及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簡算意識。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會看到學生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123-101=123-100+1或把“101×25=(101-1)×25”其中原因來源于學生沒有理解“多加要減,少加要加;多減要加,少減要減”這個算理,而只知道死記硬背,受“湊整十、整百、整千”意識的影響,計算過程往往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又如:學生之所以經常會把乘法分配和乘法結合律混為一談,這跟教師只注重表面的機械教學,學生沒有真正領悟其中的算理分不開的,學生一看到括號,就想到乘法分配律。
3.傳授技巧,輔助掌握
簡便運算形式多樣,要想讓學生在短期的時間內,快速掌握并靈活運用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算理之外,向學生傳授一定的運算技巧也相當重要。我把它歸納為:一個原則。
這里所說的一個原則,指的是“口算原則”。簡便運算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化繁為簡”,最終實現(xiàn)“口算”。在進行簡便運算教學中,我讓學生時刻記住這個原則:“假如在簡便運算過程中,你還需要進行筆算的話,那么很大可能你的方法是錯的”。例如:在進行125×56的計算時,有的學生喜歡把125拆成100+25的和,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去計算,這時我就會提醒學生,你能口算出25×56的積嗎?學生知道不能,進行尋求另外一種方式,拆56。通過不斷強化這個原則,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會嘗試不同的計算方式,選擇最優(yōu)方案,最終實現(xiàn)簡便運算能力的提高。
四、加強“簡便習題”訓練,增強簡便直覺和識別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簡便運算是對四則運算的一種顛覆,它突破了算式原來的運算順序,根據(jù)運算定律、性質重組運算順序。簡便運算考驗的是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沒有一定量的練習,學生一時半會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簡便運算的各種方法,因此加強練習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加強計算練習并不是意味著盲目的搞題海戰(zhàn)術,練習也要講究方法,訓練要有針對性。
小學生的記憶力比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涉,形成錯誤或模糊記憶,尤其是現(xiàn)今的小學生要學習的科目比較多,學習負擔比較重,記憶品質更是難以保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強化簡便運算的直接記憶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所有能進行“簡便運算”的習題放在一塊,讓學生在反復不斷的練習中加深對“簡便運算”的認識,鞏固記憶,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簡便直覺”,對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簡便運算能力,提供了強而有力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