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要讓出國留學熱降溫,就必須深入推進教育改革,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打破高考一考定終身,消除教育歧視,實行各類教育、學校平等發(fā)展,擴大學生的選擇空間
前不久,中國教育在線發(fā)布了《2014年出國留學趨勢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中國出國留學總人數(shù)達41.39萬人。對于日益走高的留學生人數(shù),專家呼吁家長和學生理性選擇,因為與出國留學熱對應的是,海歸人數(shù)大幅增加,2013年“海歸”總數(shù)為35.35萬人,較2012年增長29.53%,海歸的“光環(huán)”在消退,就業(yè)遭遇尷尬。
有一些輿論就此推測,由于“海歸”變“海待”,我國出國留學熱會漸漸降溫,筆者倒不這么認為,出國留學能否降溫,取決于我國教育改革能否成功,按照目前教育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的走勢,未來幾年我國出國留學需求還可能大幅增加。
我國的出國留學熱,背后有多方面原因,包括中國大學在世界范圍內缺乏競爭力;高考一考定終身競爭殘酷;中學教育缺乏個性,學生沒有選擇空間;高等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富,但教育的等級化讓學生只關注最優(yōu)質的高等教育資源,上二本、三本都被一些家長、學生認為是沒有上大學。要讓出國留學熱降溫,就必須深入推進教育改革,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打破高考一考定終身,消除教育歧視,實行各類教育、學校平等發(fā)展,擴大學生的選擇空間。
其中,高考改革尤為關鍵。調查顯示,我國出國留學人數(shù)從2007年以20%的增幅遞增,而2008年后,我國高考每年棄考學生達到100萬左右,這體現(xiàn)出一定的相關性。換句話說,當前的高考制度助推了出國留學。很顯然,如果高考制度能切實改革,出國留學的需求或可減少。需要注意的是,高考改革不僅是一次考試,這關系到基礎教育教學的轉變、大學辦學理念的轉變,以及各類教育的平等辦學。
從去年底開始,各地都傳出高考改革的消息,北京已經(jīng)公布2016年后的高考改革方案,其核心內容是降低英語分值,增加語文分值;此后,教育部也透露改革的具體設想,是減少統(tǒng)考科目、文理不分科、英語一年兩次考試,在錄取時各校結合高考統(tǒng)考成績、中學學業(yè)等級綜合評價錄取。
有關部門賦予這一改革設想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價值,但深入分析考試、錄取的細節(jié),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按這一設想推進高考新政,我國基礎教育的應試教育局面、家長和學生高考焦慮會進一步加重。按照高考改革設想,未來的高考,將有兩道門檻,一道是語數(shù)外統(tǒng)考科目門檻,以語數(shù)外三門總分作為投檔分投檔,另一道是學業(yè)水平測試等級門檻,對于語數(shù)外之外的其他科目,大學會提出等級要求,類似物理A化學A等等。按照這樣的錄取規(guī)則,語數(shù)外的競爭更加激烈,學生做錯一道題,就可能從一本降低到二本,由于科目減少、總分減少,一分之差將有上千名學生,而其他科目以等級計分,也無法讓學生輕松。
這是降低學生的焦慮,還是增加學生的焦慮?問題出在錄取制度上(按分數(shù)高低結合志愿投檔錄?。?,如果實行集中錄取,科目改革是沒有多大價值的,而且可能越改越糟糕,包括教育部門宣稱的英語一年多次考,實行社會化考試,也是虛假的社會化考試,因為在最終錄取時,是選擇最好的一次成績,計入總分排序投檔。這和國外考生以SAT成績去自由申請大學、大學獨立自主錄取,相去甚遠。
對于這樣的改革方案,家長和學生們都會分析“后果”,預測自己在這一制度下的前景。而分析的結果,極有可能是從初中起就做出國留學的打算,否則,等待大家的是,不放過語數(shù)外一分,還擔心等級測試考砸。據(jù)筆者了解,有一些家長看到高考改革的設想,已經(jīng)對未來的改革不抱希望,堅定地選擇出國留學。
這是值得教育部門和高校高度重視的,如果高考改革不能有效緩解高考焦慮,不能讓老百姓看到教育改革的希望,會把更多的學生逼上出國留學,哪怕他們明明知道海歸的光環(huán)不再,出國留學的前景也不明,但好歹比讓孩子在國內接受高考制度的折磨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