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方之全史 國史之要刪

      2014-05-26 20:11孫連青
      河南圖書館學(xué)刊 2014年2期
      關(guān)鍵詞:志書方志康熙

      關(guān)鍵詞:天津圖書館;地方志;藏書;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任振采

      摘要:文章通過數(shù)據(jù)介紹了天津圖書館館藏方志的概況、收藏方志的區(qū)域分布、各朝代方志稀見程度以及館藏方志之特色,旨引導(dǎo)讀者有目的的利用天津圖書館的文獻資源。

      中圖分類號:G255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4)02-0135-04

      收稿日期:2013-10-21

      作者簡介:孫連青(1960-), 天津圖書館副研究館員。1概述

      天津圖書館前身是直隸圖書館,始建于1908年,至今百余年,經(jīng)過百余年的購置、捐贈、撥交,藏古籍書多達50余萬冊。藏書除了數(shù)量宏富外,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最具館藏特色的當(dāng)屬地方志。地方志記載的資料上可供編纂全國歷史,下可檢各地沿革、建置、山川、物產(chǎn)、賦稅、人物、風(fēng)俗、語言、遺聞、佚事等,一向有地方百科全書之稱。地方志也是人們懷土愛鄉(xiāng),尋根情節(jié)的憑借。中國地方志以起源早、持續(xù)時間長、數(shù)量多、類型全而享譽世界,據(jù)《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統(tǒng)計,僅保存至今的宋至民國時期的方志就有8,264種11萬卷,約占中國古籍的近十分之一。天津圖書館素以收藏地方志而聞名,館藏方志的收藏除了得益于建館初期的地方紳士名家捐贈、地方調(diào)撥以及征購?fù)?,尤?953年任振采先生捐贈的方志數(shù)量最多,質(zhì)量最高。最終,使館藏方志總數(shù)達3,614種4,282部,其中方志總論36部,明版方志53部,清初順治、康熙、雍正方志448部,清中期至清末方志2,793部,民國間方志988部,新版及影印本方志除外,涉及三十個省、市、自治區(qū),任振采先生捐贈方志成為館藏方志的精華。

      2館藏方志述略

      天津圖書館著意收藏方志是從任振采先生悉數(shù)將所藏方志捐獻給圖書館開始。1953年,任振采先生將花費三十余年的精力和財力收藏的全國各地歷代方志2,600余種化私為公,捐贈給天津圖書館,奠定了天津圖書館方志特色的基礎(chǔ)。后經(jīng)幾代圖書館人的努力,通過各種渠道繼續(xù)收藏,天津圖書館匯集了明至民國時期的數(shù)千部方志。

      2.1依地區(qū)及版本分述館藏方志

      天津圖書館館藏全國性的一統(tǒng)志29種36部,其中明版3部、清初2部、清中晚期27部、清抄本3部、民國1部。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不收通志,如:《太平寰宇記》《寰宇通志》《大明一通志》《大清一統(tǒng)志》等均不在收入范圍內(nèi),故一些學(xué)者對通志的收藏情況不甚了解。天津圖書館藏的明景泰本《寰宇通志》是一部重要的明代地理總志,傳世極為珍秘,據(jù)《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載僅2家收藏,《大明一統(tǒng)志》亦是在其基礎(chǔ)上完成的。清代蔣廷錫、王安國等纂修的《(康熙)大清一統(tǒng)志》,始纂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經(jīng)擱置和人事變化,歷三十年最終也未完稿。其存世的清內(nèi)府開化紙紅格抄本如鳳毛麟角,天津圖書館藏有13冊,是目前全國收藏《(康熙)大清一統(tǒng)志》最多的省級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不及天津圖書館的六分之一。天津圖書館此藏品有幸于任振采先生處獲贈。

      2.2依行政區(qū)劃天津圖書館藏方志

      天津圖書館館藏北京市方志47部,其中明版1部、清代初期刻本5部、清乾隆至清末25部、民國時期16部。北京現(xiàn)存明代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是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刻《順天府志》,此書僅國家圖書館及天津圖書館收藏,堪稱稀世之珍。有清三百年最后一次也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官修《順天府志》是在光緒年間。該書集歷代北京志書之大成,是研究北京史實的最完備的一部志書。

      天津圖書館館藏上海市方志55部,其中清初3部、清乾隆至清末38部、民國14部。上海地區(qū)的方志出現(xiàn)很早,《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載有宋紹熙四年(1193年)纂的明抄本《云間志》。明萬歷本《青浦縣志》僅國家圖書館藏有殘卷,而天津圖書館藏有康熙八年(1669年)《青浦縣志》全帙,是該縣早期稀見版本。

      天津圖書館館藏天津市方志61部,其中清初4部、清乾隆至清末34部、民國23部?,F(xiàn)存最早的天津地方志是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薛柱斗纂修的《天津衛(wèi)志》,天津圖書館藏有該志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補刻本,全書共四卷,其祖本為明代正德十四年(1519年)和萬歷二十年(1592年)兩種《天津三衛(wèi)志》,明版天津衛(wèi)志清乾隆初年失傳。天津圖書館藏《(康熙)天津衛(wèi)志》卷帙無多,但保存了許多有價值的資料。特別是在明代兩部方志不存的情況下,這部方志就更為可貴了。

      天津圖書館館藏河北省方志551部,其中明版3部、清初67部、清乾隆至清末349部、民國132部。河北省志書數(shù)量名列全國前茅,在我國方志寶庫中占有重要地位。最早的河北省省志是清初編纂的《畿輔通志》,歷經(jīng)康熙、雍正和光緒三朝分別修,天津圖書館均完整保存。天津圖書館另獨家藏有康熙本《滄州新志》及咸豐五年(1855年)的《重修滄州志稿》稿本,此稿本雖僅有人物一門,記各類人物202人,但生平事跡、著述考證尤詳,較之乾隆《滄州志》為佳。此外,天津圖書館尚有萬歷間刻本《安平縣志》等。

      天津圖書館館藏山西省地方志395部,其中明版12部、清初98部、乾隆至清末258部、民國27部。明代是山西修志的高峰,但是保存下來的不多。天津圖書館藏有兩部較為罕見的山西志書,一為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刻《山西通志》,另一為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刻《沃史》,此二書均為任振采先生捐贈。

      天津圖書館館藏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方志25部,其中乾隆至清末14部、民國11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地處祖國邊疆,方志出現(xiàn)得較晚,數(shù)量亦不多。清代蒙古非統(tǒng)一的行政區(qū)劃,故未曾修纂全蒙古的通志,直到清中晚期方有《蒙古游牧記》問世。

      天津圖書館館藏遼寧省方志71部,其中明版1部、清初1部、乾隆至清末20部、民國34部。遼寧有志始于元代,但元志均已亡佚?,F(xiàn)存最早的遼寧地方志是明代正統(tǒng)八年(1443年)修嘉靖十六年(1537年)重修本《遼東志》。該書是為東北通志,然而從內(nèi)容看,則以遼寧為中心,多敘遼寧史事。天津圖書館以大陸孤本收藏。endprint

      天津圖書館館藏吉林省方志23部,其中清版7部、民國16部。吉林省清代乾隆以前無專志,均附見于東北通志性范圍內(nèi)的志書中。例如:明嘉靖時的《遼東志》、明《金遼志》等。清道光間《吉林外記》是為首部吉林省獨立方志,以一部鈔本流傳。天津圖書館藏有此書光緒間刻漸西村舍匯刻本。此外,天津圖書館尚藏有民國間油印本《雙山縣鄉(xiāng)土志略》。

      天津圖書館館藏黑龍江省方志22部,其中清版1部、民國21部。東北三省較早的志書均見于《遼東志》及《盛京通志》,二志并記三省事跡,以沈陽為主,吉林、黑龍江特從附載。

      天津圖書館館藏陜西省方志272部,其中明版2部、清初25部、乾隆至清末213部、民國32部。陜西通志明代開始創(chuàng)修,天津圖書館藏有該省最早的通志——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刻《陜西通志》。此外,天津圖書館尚有較稀見的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刻《高陵縣志》、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刻《蒲城縣志》、雍正十一年(1733年)刻《鳳翔縣志》、咸豐六年(1856年)刻《保安縣志》等。

      孫連青:一方之全史 國史之要刪孫連青:一方之全史 國史之要刪天津圖書館館藏甘肅省方志82部,其中清初8部、乾隆至清末59部、民國15部。據(jù)《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載,甘肅最早的一部通志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甘肅通志》。清代是甘肅地方志發(fā)展的全盛時期,修志約150部,天津圖書館藏量過半。

      天津圖書館館藏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方志11部,其中明版1部、清初1部、清乾隆至清末8部、民國1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地處邊陲,地方志的編纂起始較遲,館藏為數(shù)甚少。

      天津圖書館館藏青海省方志2部,其中清初1部、乾隆1部。雖然天津圖書館館藏該省志書僅兩部,但其藏有青海省現(xiàn)存最早的方志,即《(順治)西鎮(zhèn)志》,該志也是最早的青海省地方文獻,所記明代史事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

      天津圖書館館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18部,其中清嘉慶及清末10部、民國8部。新疆吾爾自治區(qū)僻處西陲,經(jīng)濟文化欠發(fā)達,反映在志書修纂上,不僅數(shù)量少且均在清代乾隆及以后編纂。

      天津圖書館館藏山東省方志417部,其中明版5部、清初58部、乾隆至清末250部、民國104部。山東現(xiàn)存方志570余種,天津圖書館藏該省志書多達其五分之四,且不乏稀見珍貴之書。如:首部官修通志嘉靖十二年(1533年)刻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補刻《(嘉靖)山東通志》、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修《鄒志》、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刻《重修蒲臺縣志》及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刻《青州府志》等。

      天津圖書館館藏江蘇省方志278部,其中明版11部、清初25部、清乾隆至清末192部、民國50部。江蘇省志書品種多、數(shù)量大,也是天津圖書館收藏明版方志最多的省份。天津圖書館獨家收藏了明萬歷五年(1577年)刻本《徐州志》以及稀見本明嘉靖刻《常熟縣志》、嘉靖十三年(1534年)刻《南畿志》、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刻《重修鎮(zhèn)江府志》、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刻《吳江縣志》、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刻《武進縣志》、萬歷十九年(1591年)《興化縣新志》和清順治《六合縣志》等等。

      天津圖書館館藏浙江省方志253部,其中明版9部、清初31部、乾隆至清末163部、民國50部。浙江有通志,始于明朝。天津圖書館藏有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浙江提學(xué)副使薛應(yīng)旂主其事,編纂完成的《浙江通志》,此外還藏有稀見的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刻《嘉興府圖記》、明萬歷六年(1578年)刻,四十一年(1613年)增刻的《續(xù)修嚴(yán)州府志》、天啟四年(1624年)刻本《慈溪縣志》、萬歷三年(1575年)刻本《會稽縣志》、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刻本《上虞縣志》等。

      天津圖書館館藏安徽省方志154部,其中明版1部、清初13部、乾隆至清末108部、民國32部。安徽地處中原和江南的過渡地帶,是中原文化和長江中下游文化的匯合處,其地方志的編纂于宋代以前已有之,然均亡佚。天津圖書館藏有稀見的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刻《徽州府志》、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刻《池州府志》、順治八年(1651年)刻《望江縣志》、乾隆十六年(1751年)刻《繁昌縣志》、雍正四年(1726年)刻《南陵縣志》、乾隆十二年(1747年)《銅陵縣志》等。其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銅陵縣志》較前幾朝的《銅陵縣志》尤重藝文,保留了不少地方文獻。此外,天津圖書館尚有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刻《渦陽縣志》等等。

      天津圖書館館藏江西省方志132部,其中清初2部、乾隆至清末125部、民國5部。江西現(xiàn)最早的通志是明嘉靖四年(1525年)刻《江西通志》藏國家圖書館及天一閣。清中期江西各縣修志達高峰,天津圖書館藏江西縣志較豐富,其中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刻《萬安縣志》、乾隆十五年(1750年)《吉水縣志》、道光二年(1822年)刻《永寧縣志》、道光十二年(1832年)刻《萬載縣志》、道光三年(1823年)刻《峽江縣志》等均為稀見版本。

      天津圖書館館藏福建省方志85部,其中明版1部、清初8部、乾隆至清末52部、民國24部。明清兩代是福建志書修纂全盛時期,省級地方志大多產(chǎn)生于這一時期。天津圖書館藏有該省現(xiàn)存最早的通志——明弘治三年(1490年)刻《八閩通志》。此外,天津圖書館尚有較為稀見的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刻《同安縣志》,其較康熙本體例更完備,資料更豐富。天津圖書館還有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刻,四十七年(1708年)增刻的《漳浦縣志》、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刻《云霄廳志》、道光十年(1830年)刻《永定縣志》及道光十四年(1834年)《沙縣志》等等。

      天津圖書館館藏臺灣省方志11部,其中清初1部、乾隆至清末10部。從清代的臺灣學(xué)術(shù)而論,當(dāng)以方志最為出色。臺灣現(xiàn)存最早的府志應(yīng)是清康熙間《臺灣府志》,現(xiàn)藏上海圖書館。天津圖書館所藏臺灣方志中,稀見本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刻《鳳山縣志》、澎湖第一部志書乾隆五年(1740年)刻《澎湖志略》,此外尚有清乾隆年間《澎湖廳志》等。endprint

      天津圖書館館藏河南省方志331部,其中清初48部、乾隆至清末259部、民國24部。河南也是地方志大省,纂修史源遠(yuǎn)流長。天津圖書館藏有數(shù)部該地區(qū)孤本以及稀見本方志,如: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刻《祥符縣志》為該縣現(xiàn)存最早的志書、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鄭州志》、康熙三十年(1691年)刻《儀封縣志》、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安陽縣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夏邑縣志、順治十六年(1659年)《遂平縣志》、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刻《固始縣志》及康熙三十年(1691年)刻《宜陽縣志》等。

      天津圖書館館藏湖北省方志169部,其中明版1部、清初11部、乾隆至清末144部、民國13部。該省現(xiàn)存的志書中,縣志占三分之二,各縣均有志書流傳。天津圖書館藏本中有較為稀見的本子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黃安縣志》、康熙九年(1670年)《麻城縣志》、同治九年(1870年)活字本《重修英山縣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刻《荊州府志》、康熙七年(1668年)《景陵縣志》及乾隆四十二年(1703年)《鄖西縣志》等。

      天津圖書館館藏湖南省方志152部,其中清初4部、乾隆至清末138部、民國10部。《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收錄湖南省方志約350種,天津圖書館藏該省方志過半,但稀見本不多,僅有清乾隆十二年刻《攸縣志》,該志體例類目均優(yōu)于舊志。此外,天津圖書館還藏有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郴州直隸州鄉(xiāng)土志》、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石門縣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刻《靖州志》數(shù)部。

      天津圖書館館藏廣東省方志136部,其中清初18部、乾隆至清末92部、民國26部。清代是廣東省修志的鼎盛時期,而康熙又是清代修志的高潮。天津圖書館所藏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仁化縣志》、嘉慶九年(1804年)刻《大浦縣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刻《長樂縣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刻《惠來縣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增訂《恩平縣志》、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陵水縣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四會縣志》、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新興縣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刻《西寧縣志》均為該省稀見志書。

      天津圖書館館藏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方志62部,其中清初3部、乾隆至清末48部、民國11部。該省現(xiàn)存最早的通志為嘉靖十年(1531年)刻《廣西通志》,藏國家圖書館。天津圖書館藏有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刻《武宣縣志》、光緒間稿本《修仁縣志》、道光十八年(1838年)刻《陽朔縣志》、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興業(yè)縣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刻《桂平縣志》等。

      天津圖書館館藏四川省方志288部,其中明版1部、清初3部、乾隆至清末197部、民國87部。巴蜀一地,歷史悠久,文化發(fā)達,方志之萌早在兩千多年前便以出現(xiàn),但均散佚?,F(xiàn)存最早的省志是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刻《四川志》,國家圖書館藏,其次是天津圖書館所藏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刻《四川總志》。此外,尚藏有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刻《隆昌縣志》及乾隆十一年(1746年)修抄本《??h志》等。

      天津圖書館館藏貴州省方志45部,其中清乾隆至清末37部、民國8部。清代貴州各地修志日臻普及,除個別偏地外,府廳州縣多次纂修方志,今存世者70余部,天津圖書館藏半數(shù)。

      天津圖書館館藏云南省方志97部,其中明版1部、清初8部、乾隆至清末58部、民國30部。明清時期云南地方志的編纂進入全盛時期,修志設(shè)有專門機構(gòu):省有通志館或志局,縣有志科,可見對修志的重視。明代從洪武到天啟,纂修通志八次。天津圖書館藏有明隆慶六年(1572年)修,萬歷四年(1576年)刻的《云南通志》,此外尚有稀見本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路南州志》、道光六年(1826年)刻《元江州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順寧府志》及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刻《廣通縣志》等。

      天津圖書館館藏西藏自治區(qū)方志9部,都屬于乾隆至清末。西藏自治區(qū)的地方志,明代以前未見專屬,僅于正史中附載,清康熙雍正年間編纂之志書多不以志名,而稱之為紀(jì)略、記述等。單獨編纂成志書的當(dāng)首推乾隆的《西藏志》。

      3館藏方志的特色

      3.1數(shù)量多且涉及地區(qū)廣。

      綜上所述,天津圖書館收藏各省州府縣志(不含民國以后的影印本及新版方志),約為4,200余種,另加上民國后的新修方志及影印本方志,多達7,000余部,涉及三十個省市自治區(qū),可謂藏志之大館。

      3.2質(zhì)量高且延續(xù)性強。

      天津圖書館藏方志質(zhì)量之高源于任振采先生的捐贈。任先生為天津圖書館捐贈的2,536種方志,錄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多達130余種,其中孤本及稀見本(三家之內(nèi))多達50余部。如:《(萬歷)重修鎮(zhèn)江府志》、《(萬歷)徐州志》《(順治)西關(guān)鎮(zhèn)志》、《(康熙)青州府志》、《(萬歷)鄒志》等均為館藏孤本。從朝代上看,自明代至民國,幾乎囊括了各朝各代,歷史延續(xù)性極強。有的志書跨越幾百年,連續(xù)修纂,所記資料能系統(tǒng)地、不間斷地、清晰地反映一地的自然和社會的發(fā)展變化。

      3.3類型全。

      天津圖書館藏方志,除官修的省州府縣地方志外,尚有鄉(xiāng)鎮(zhèn)志、鄉(xiāng)土志。鄉(xiāng)土志雖系清末民初為小學(xué)開設(shè)鄉(xiāng)土教育而編的教材,但可補方志之不足。此前公私藏書家對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土志書,多不屑一顧,故一些鄉(xiāng)土志以孤本流傳。天津圖書館藏有鄉(xiāng)土志約30余種,且不乏稀見之品。如:《寧河縣鄉(xiāng)土志》、《高陽縣鄉(xiāng)土志》、《滁縣鄉(xiāng)土志》、《獲鹿縣鄉(xiāng)土志》等。

      3.4新編及新版方志數(shù)字化后地方志搜集數(shù)量多且使用方便。

      由于古籍不僅具有史料價值,更有文物價值,且一些珍貴方志,因其傳世數(shù)量少以及不可再生,讀者使用幾乎沒有隨意性。為了解決藏與用的矛盾,近年,天津圖書館不斷購入新編方志及新版方志,收藏體系不斷完善。盛世修志,近年全國許多省市重新修志,天津圖書館除了購進各省市縣新編方志外,還先后購進影印本古方志,如:《明代孤本方志選編》《清代孤本方志選編》《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上海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天春園藏善本方志選編》等數(shù)十種新版古方志叢書。這些方志幾乎囊括了《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所收集的稀見和孤本方志。此外,天津圖書館原版方志數(shù)字化進程也在加速進行,新版古籍的使用將逐漸代替原本古籍,從而拓寬古籍利用的途徑。

      4結(jié)語

      地方志作為一種特殊的地域文化,不僅薈萃了地方文化的精髓,而且其豐富翔實的地情資料可直接用于地方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其對地方的教育與旅游業(yè)的影響也是深遠(yuǎn)的,是地方政府治理一地、造福一方的資治輔政之書;其在治國安邦,發(fā)展社會方面的重大意義和價值更是不容忽視。天津圖書館作為藏志大館,未來任重而道遠(yuǎn)。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xué)院北京天文臺.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金恩輝、胡述兆.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M].臺灣:臺北市漢美圖書有限公司,1996.

      [3]劉尚恒.任鳳苞和他的天春園藏志[J].天津文史,2001(26).

      [4]天津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

      [5]沙彥楷.稀見地方志提要[M].山東:年齊魯書社,1987.

      (編校:嚴(yán)真)endprint

      猜你喜歡
      志書方志康熙
      河北省檔案館館(省方志辦)藏《永壁村保甲冊》鑒賞
      和爸爸一起回到童年:喚醒你,治愈我
      情系志書藏古今
      志書圖片的放置原則
      如此原因
      略議年鑒資料在第二輪貴州省《科學(xué)技術(shù)志》中的重要作用
      設(shè)置方志學(xué)專業(yè)碩士學(xué)位探討
      年度第21期,P.84
      康熙下象棋
      第二輪志書編纂應(yīng)避免年鑒化傾向
      清苑县| 雷波县| 宁乡县| 祁门县| 阿拉善盟| 江达县| 五峰| 杂多县| 大姚县| 邵东县| 武汉市| 全州县| 盐边县| 项城市| 屯门区| 榆社县| 建宁县| 大理市| 江北区| 竹山县| 栾川县| 武山县| 元江| 静宁县| 中西区| 顺昌县| 贞丰县| 新兴县| 芷江| 綦江县| 新乐市| 都匀市| 大田县| 嘉鱼县| 宁化县| 正镶白旗| 寿光市| 河西区| 亚东县| 孝义市| 赞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