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祥
摘 要: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朗讀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語文教師必須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074-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崩首x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實用的方法。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指導,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在朗讀過程中使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一、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新課標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yǎng)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
1、通過朗讀強化學生對語音、語調的感受能力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不僅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言規(guī)范的理解力和識別力,同時還可以加強學生對于語音、語調的感受能力,在經過長時間的朗讀訓練之后如果聽到生硬不通的文章或詞不達意的句子就會產生明顯的排斥感,這就是自身朗讀能力得到提升的標志。
2、通過朗讀加強學生注意力的培養(yǎng)
閱讀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智力活動,不僅僅只是機械地口頭上重復原文,而是通過口頭的朗讀將原文轉化為自己頭腦中的思想,進而理解、掌握。基于此特點,教師先訓練小學生進行出聲地朗讀,使小學生集中注意力,逐漸讓小學生改變這種被動的注意,養(yǎng)成主動的注意的習慣。
3、開發(fā)學生智力,增強感性意識
朗讀是小學生思維溝通、交流上的重要工具。小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工具將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再通過不斷地交流,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加強智力的發(fā)展,讓思維更加靈活。
二、朗讀指導策略的分析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朗讀興趣
在朗讀中,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加上抑揚頓挫的語調,使學生如臨其境,充分發(fā)揮想象,深切領會課文描述的情景,感受字里行間流溢的思想感情。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教學時,可以采用掛圖、幻燈、多媒體課件等手段再現課文畫面,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欲望。如教學六年級《桂林山水》一課,教師可以采用有關桂林風景的掛圖和錄像資料,介紹桂林風景,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形狀、顏色,感受自然的美。
2、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示范作用
閱讀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生活經驗少,理解能力較差,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學生做到朗讀課文比較容易,但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有一定的困難了。他們常常不是因為不知道應該讀出什么樣的感情,而是不了解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情這就需要教師給予耐心、正確的指導,發(fā)揮示范作用。特別是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在朗讀技巧上給予具體的指導,教給他們讀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朗讀能力。指導學生朗讀,教師的示范朗讀是最有效的,教師的示范朗讀,形神兼?zhèn)?,聲情并茂,可以喚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對讀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還可以增強學生欣賞課文的能力。
3、反復朗讀,激發(fā)情趣
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文章都是文質兼?zhèn)?,教師應要求學生反復朗讀,把作者的情感美美地讀出來,在讀中體會,讀中領悟,讀中升華。如教四年級《迷人的張家界》一文,課文描繪了張家界的奇山、雄秀水美,異物多,山水相應情趣美的仙境。讀了這篇課文,感到了張家界奇山的“雄、陡、奇“和秀水的”靜、清、綠“之特點,越讀這篇課文,使人越感到張家界景物確實迷人;越讀這篇課文使人越感到文中詞句運用恰當,比喻貼切,生動逼真;越讀這篇課文,使人越感受到美的享受,把人們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由衷的贊嘆之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4、評讀與促進發(fā)展
在多種讀的形式中,評讀是不可缺少的。課堂中,教師們常用“賽”的方式組織朗讀教學,有賽就有評。評議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領略成功的喜悅。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加上閱讀材料本身內涵的開放性,不同的學生對文本會作出不同的“解讀”。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養(yǎng)成欣賞學生看問題的不同立場、方式、方法的習慣?!耙磺€讀者有一個個哈姆雷特?!敝灰菍W生讀出真情實感的,能準確理解和表達朗讀內容的,都應該給予肯定。一旦學生得到肯定,其學習的主體性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
三、小結
強化朗讀指導,教師的責任重大。教師的職責是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情緒化的平臺,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去讀,專注地去讀,興致勃勃地去讀。學生的自主性越強,積極性越高,其所獲就越多。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