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成鳳
【摘要】 語文課文教學是課文教學,作文教學是作文教學,好像課文閱讀與作文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在新課標的語文教學觀下,閱讀教學也是提高學生寫作素養(yǎng)和寫作技能的重要途徑。如何將閱讀與作文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讓閱讀更好地為作文服務,同時讓寫作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呢?這就成了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了。
【關鍵詞】 初中語文 課文閱讀 寫作能力 技能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9-042-01
0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如何讓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jié)合起來,在課文閱讀中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和技巧?
一、在課文閱讀中培養(yǎng)語感
新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或默讀。朗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而且可以體會到文章里面所蘊含的情思,真正的好語言,在閱讀朗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有一種美感、音樂美,讀起來抑揚頓挫,給人一種流暢與回蕩的效果,從中培養(yǎng)出自己對文本的語感。如《濟南的冬天》生動寫景,充滿詩情畫意。首先得益于作者從紛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物景的主要特征來進行描寫。老舍正是用的“以大觀小”的構(gòu)圖取景法,作者對濟南大地作了簡筆的寫意描繪:繪城,卻不繪城的東南西北,只繪冬天濟南的秀美睡態(tài)。繪山,卻不繪山的上下左右,只抓住小山的主要特征:“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崩L人,不繪形體,只繪濟南冬天人物情態(tài)的最主要特征:“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睗隙斓莫毦咭桓竦娘L貌是“溫情”,寫“溫情”是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對比方式。北平、倫敦、濟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空荆虼?,他擁有評判對比的資格。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jù)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獨有的“溫晴”美景,贊賞它是個“寶地”。畫面中“寒”與“暖”、“暗”與“明”、“熱”與“溫”的色調(diào)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jié)構(gòu)上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稘系亩臁返?段也有一筆帶到那點“雪”,“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其中的“臥”字用得很貼切,濟南城外的小雪和小村莊被作者賦予了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適的睡著”,盡情享受這“溫晴”的天賜,“臥”字傳神地畫出了小村莊和小雪的情態(tài),就好像它們都有靈性一樣,恰當?shù)劁秩玖艘环N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diào)相和諧,有一字傳神之效。
二、在課文閱讀中積累語言運用
認真而扎實地教學生字和詞語,進行語言運用的訓練,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任務之一。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理解能力很有限,需要教師的指導。為避免生硬呆板的解釋,我在教學中往往采用抓住重點詞語,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體驗情感的方法教學。在提倡感悟體驗的同時又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積累了詞語,感受語言文字的奇妙,改變學生詞語貧乏的現(xiàn)象,為自己的習作打好基礎。
課文中不同風格、鮮活睿智的語言正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典范。如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說明文的典范之作,它不僅語言生動形象,準確嚴謹。本文的條理性在每部分之中段落的安排都有體現(xiàn),特別是第三部分說明決定物候現(xiàn)象的來臨有四個因素,作者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這些詞,把四個因素按影響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條理。在學習寫作說明文時,就得好好體會本文遣字造詞和安排句子結(jié)構(gòu)順序的藝術(shù)。
三、在課文閱讀中學習寫作方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強調(diào)閱讀在提高我們的語文實際能力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平時的語文課文閱讀中,注重寫作技能的積累與模仿,進而在寫作中巧妙借用,能使自己的作品增色添彩。如“游記”類習作,需要有一個合理的順序,這樣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晰。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游覽、返回的全過程,讓我們讀后明白作者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確有如臨其境之感。一般說來,游記的順序與觀察方法有關,主要有下面四種:一是以感情的變化為順序,如《春》以盼春、賞春、頌春為序,并在“賞春”中,根據(jù)感情發(fā)展的需要,依次出現(xiàn)了五幅圖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這種寫法往往與時間、空間關系不大,主要是感情起著主宰的作用。二是以游覽訪問為順序,如《山中訪友》依次寫到山中見到的種景象:古橋、樹、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懸崖、云雀、螞蟻等,層次一目了然,脈胳清晰分明。由此引導同學們初學寫游記,宜采用這種順序。三是以視線的推移為順序,如《濟南的冬天》。這種寫法有別于“移步換景”法的地方是:立足點不動,只是視線在移動。視線推移的順序,也正是描寫景物的順序。
景物本身沒有感情,但作者秉持“寫景貴有情”的創(chuàng)作理念。賦予所描寫景物以人的思想或感情,點滴之處無不滲透、抒發(fā)著真摯情感。朱自清的《春》抓住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天特有的美景,讓讀者自然感悟到作者對春天的喜愛、贊美之情。文章結(jié)尾三個形象化的比喻,漸次排比,氣勢迭起,戛然有力地歸結(jié)全文,喚起讀者共鳴,激起感情升華,激發(fā)我們熱愛生活,珍惜大好時光,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的思想情感。又如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把對濟南溫暖、安適的濃郁情致,精準巧妙地托于筆端,神韻悠長,令人回味。這些文章所抒之情無不融入寫景之中,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化境,感染力、號召力極強。這些例舉的范文都是我們模仿或習作值得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