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穎
[摘要]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地改進原有的教學方法,全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的能力。生物教學新課程標準既要求教師觀念的更新,又要求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學方法的推陳出新是形式的需要,也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
[關鍵詞]生物教學 角色轉變 課堂互動 演示實驗
走上教學崗位,歷經(jīng)生物教學15載,飽嘗生物教學的酸甜苦辣,也從中學到了很多,確實有些現(xiàn)實的見解和體會,希望與各位同仁探討和交流。
一、教師的角色需要轉變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學習、獨立進行科技制作、進行社會調(diào)查以及擴展性學習等多項課題研究工作,這是舊課程學習目標無法比擬的。與此同時,新課程又能讓老師的教學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取決于教師對研究課題的內(nèi)容、過程、方法以及相關綜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所以,要想切實有效地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教師必須轉變原有的角色定位,由原來的“教書匠”轉變?yōu)楝F(xiàn)在的“研究型教師”。要想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學生,首先自己必須是高素質(zhì)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進行“反思”,增加課堂內(nèi)涵,提高教師的學識和能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形勢下課堂教學的要求。
二、注重課堂互動,提高教學質(zhì)量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中的“課堂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皫熒印钡母灸康氖且龑Ш团囵B(yǎng)學生的積極思維。因此,“師生互動”是否成功,就要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或者說學生的思維活動效果如何。實施“課堂互動”,作為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發(fā)展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心理、情感、體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之中去,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三、運用情感調(diào)節(jié),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情感往往直接影響認知水平。一個人在愉快時,就容易通過感知覺接受外界信息,一個人在憂郁、苦悶時,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現(xiàn)“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被動情緒。教師就要根據(jù)情緒對學生認知活動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緒來促進學生的認知過程,提高教與學的效益。
四、善于設計演示實驗,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的有利情境
設計合理的小實驗,教師從創(chuàng)設情境入手,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適時地將學生引入相關情境之中,容易激發(fā)起學習的動機,培養(yǎng)學習興趣。在生物教學中若能合理的設計一些小實驗,則將勢必容易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我們每教師都處在學生視野的比較之中,能否在學生中有一個良好的形象是極其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孫敬修先生說:“學生的眼睛是‘錄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錄下來的信號裝在‘電子計算機里并儲存,然后指導行動?!边@就說明,教師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試想,一個對自己都沒有信心或信心不足的教師,怎能通過你的課堂讓學生對你有信心和興趣呢?我們教師,任重而道遠,一定要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讓學生欽佩,贏得學生的好評,教學的實施就能順暢。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只要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必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