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菊飛
【摘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參與者。要培養(yǎng)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需通過改變現(xiàn)在教師的思想觀念入手,課堂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學習和思維的想象;需童工教師有效的調控,使學生始終沉浸在快樂、輕松的課堂氣氛之中,為學生點燃參與的激情;需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開拓參與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課堂的實效高效。
【關鍵詞】培養(yǎng);主動參與意識;提高;有效實效
低段的語文課堂,學生學習起來津津有味,而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年段的增高,越來越多的學生覺得語文課堂無話可說,很少有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參與互動。
我校是一所城郊學校,大部分學生為農村學生,由于家庭環(huán)境不好、農村教育落后,自幼沒有完成良好的語文原始積累,對語文學科缺乏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因此,課堂上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學得不起勁,老師也感到費時費力,課堂效果很不理想。尤其在學生口頭表達、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存在著很大的欠缺,更不必談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了。
針對上述這一問題,我對本校五、六年級同學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意識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對于老師提出來的問題太難,不會,所以不舉手回答;覺得課堂教學太沒意思,懶得參與,也沒有興趣去參與;學生膽子比較小,想?yún)⑴c,但怕做得不好,在同學面前丟臉,不敢嘗試;有意注意時間短,一節(jié)課不能從始至終的主動參與。
下面是我在教學中調查的一組數(shù)據(jù)(取同年級五個班級的平均數(shù)):
綜上述原因和表格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主觀意識上很想?yún)⑴c,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導致參與意識的薄弱到最后的不想?yún)⑴c的一個過程。
為了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的有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努力創(chuàng)設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給予學生充足的參與機會和參與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轉變教師教學觀念。要一改老師一講到底的,“一言堂”的教學作風,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老師不要端架子,板著臉。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題,多設身處地,站在他們的年齡特點、知識結構,個性特點等角度思考問題,允許他們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2.提倡“生活即知識”?!按笳n堂”觀念提倡“生活即知識”是很有道理的。課堂教學聯(lián)系生活實際,更貼近學生思維的想象,學習起來也更加的容易接受。只有這樣學生會覺得語文課堂的有意、生動、有趣,才不會感覺生活和課堂學習索然寡味。
我們還可以走出課堂,做些學生感興趣的訪問、小調查、實地考察等形式的社會課來豐富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此來配合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以上的做法把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大大地調動起來了,有了高漲的興趣和熱情,就會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這個時候,老師尤其要注意教學方法,否則前功盡棄。
1.設置情景問題,輕松走進課堂。在教學《趵突泉》這片文章時,我設計幾個問題,輕松導入新課。
談話:孩子們,你們去過哪些名勝古跡。(指名說)
這些地方美嗎?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美在哪兒?(一兩個學生)
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想看嗎?
配上音樂,出示圖片(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
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沒有去過濟南,我這樣設計,配以柔和的音樂帶領學生走進濟南,感受濟南的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整堂課下來學生的參與性明顯提高。
恰當?shù)卦O置情景,是培養(yǎng)學習主動性參與的很好方法。針對文本,或要探討的情景,善于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當然問題要設計得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生活實際和知識水平,即不能深也不能淺,還要有趣味性,要有梯度。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問的問題要有層次性,不能一棍子打死。
2.設計“熱身”活動,調節(jié)氣氛。上課伊始,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的神經興奮起來,將他們的瞌睡、冷漠、無聊等不良做法和情緒全都趕跑,讓學習氣氛愉悅起來。可以用5分鐘的演講、故事、表演唱、談話等等手段調起他們的興趣和胃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要讓學生覺得開始上課了,就得一板一眼的,這樣學生就什么都不想學了。
有這樣一次難忘的經歷:我參加縣教學大比武,可是卻因疏忽而錯過15分鐘的時間,到會場看到評委和孩子們嚴肅的神情,我一下子緊張了,這樣的課堂學生學習起來有勁嗎?腦子突然一閃,我應該調節(jié)課堂的氣氛。我開始與孩子互動:互動很簡單,我說“左”孩子要做“右”的動作,我說“坐”孩子要“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一下子高漲。游戲雖然只有3分鐘,但是整堂課孩子主動參與性提高了,這正是我愿意看到的,課堂效果也非常的好。
3.刻意求新,激發(fā)學生興趣。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說:必須使你的每一節(jié)課有點新東西——哪怕只是一個新詞。抓住學生求新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那個燦爛的知識新天地,你就會受到歡迎。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教師要想方設法使每一堂課都有“新意”。講戲劇未嘗不可以演一演;講詩歌不妨舉行個朗誦會;范讀時不妨放一段音樂……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4.激勵評價,鼓勵學生參與。法國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亞說過:“美好的語言,勝過禮物?!辟澝乐詫θ说男袨楫a生深刻的影響,是因為它滿足了個人較高層次的需要,即心理的需要。教師要學會贊美的藝術,也就是學會賞識學生。課堂上盡可能的創(chuàng)設機會,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手段,如讀書交流會、故事演講、范文欣賞、師生合作、小組交流等。在活動中,學生一次又一次體驗被參與的快樂,并在參與過程中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鼓勵。學生得到了關心和鼓勵,增強了自信心,學習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心理。
5.小組競賽,刺激學生參與。一節(jié)課,學生的有注意是有限的,為了使學生從始至終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例如在朗讀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熟練;誰讀得最響亮;誰讀得最有感情;誰領會地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總結最能概括全文;誰的發(fā)言最有創(chuàng)意;誰的學習方法最有效。
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的參與意識就始終不會減弱,反而節(jié)節(jié)遞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奔ぐl(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也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