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古平
當前,義務教育資源均衡問題似乎受到空前關注,這種關注是不是就能解決當下資源相差過大的問題,許多地方其實都在觀望,因為這的確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形成今天的局面也并非一日之功夫,這里有政策、法令被曲解的原因,更多的則是利益使然。
呂型偉先生在《教育發(fā)展研究》1999年第5期撰文《要重視英才教育問題》,提出:“宣傳與實行所謂的平等,以及取消重點、畫地為牢的招生辦法,學生不許擇校,學校不許擇生。教育平等應指機會平等,不是人為地拉平、削平,更不是取消競爭?!边@是國內教育學者直接劍指《義務教育法》的相關規(guī)定。
2004年的全國“兩會”期間,朱永新先生在強國論壇與網友交流的時候說到:“我反對電腦派位,還不如讓學生自己考!”他說,“與其這樣,不如按照分數,把對命運的把握權交給孩子。貧困和弱勢人群家的孩子,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平等地競爭,進入到好的學校,而不會無可奈何地被排斥在大門之外!”在央視對其本人的專訪中,他重申了這個看法。
2004年2月19日,徐鳴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署名文章《我們應當如何辦教育》,文章提出,“無差別教育”要實現三個“無差別”,即學?;A設施“無差別”,學校資金投入“無差別”,學校師資力量“無差別”。這三個“無差別”是把教育資源均衡絕對化了,并不會給資源不均衡的教育問題提供解決途徑。
在這些文章的背后,是民辦教育興起,造成教育資源差距拉大,特別是名校辦民校。民辦教育興起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民辦教育促進法》,是把民辦教育當教育產業(yè),而不是社會事業(yè)。民辦教育“是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已經在眾目睽睽之下難以藏身,于是又有學者建議把學校與機構加以區(qū)別:民辦學校是社會事業(yè),教育機構不受《民辦教育促進法》影響,不能冠以學校之名。
這樣做的結果還是違背《教育法》:“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p>
但是,現在有一個誤讀,認為當下教育資源的差距主要是軟環(huán)境之差,教育部門不斷加強硬環(huán)境建設已經使得差距在進一步縮小。什么是軟環(huán)境?軟環(huán)境是指物質條件以外的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觀念等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中國所有的學校在軟環(huán)境方面所遇到的問題基本一致,“應試教育”的格局沒有太大的變化。硬環(huán)境中,教師的差異是決定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最主要因素。
2003年9月從南師附中江寧分校傳出消息,前往該校應聘的24位特級教師竟然全部“落馬”。這24名特級教師均為蘇北、安徽和江西地區(qū)的教師,千里迢迢到南京應聘為的是哪般?特級教師為什么又會落聘?應聘是為追求更好的待遇與利益,被拒絕是由于學校追求更高的回報。整個事件的背后,是民辦教育以高薪聚攏大批有經驗的教師,重點學校之所以被大眾所追捧是由于這些學校擁有大批有經驗的教師。而細究鄉(xiāng)村教育狀況:教師待遇低,尚需特崗、支教、代課教師維持教育。這種差距是教育資源失衡的基本問題。
2005年兩個現場會,或者說2006年《義務教育法》重新修訂是政府教育策略重大改變的開始,但此后基本還是沿著繼續(xù)拉大這種差距在走下去,這些舉措并沒有帶來理想的新效應。
后來,又出現組建教育集團,試圖以集團化推動教育資源的均衡,這其實有點自欺欺人,換湯不換藥。集團化的這種輻射效應頂多也就是過去中心學校,或者現在推行的學區(qū)制度所具有的一種輻射能力。以此促進教育公平與資源均衡,農村以及偏遠地區(qū)的教育又將進一步被遺忘,差距又會進一步被拉大,這是必然的,毋庸置疑。
我不知道“優(yōu)質教育資源”這個提法是誰在什么時候提出來的,“優(yōu)質”了什么。這種提法讓公眾仰慕的就是“優(yōu)質”,至于是不是優(yōu)質,并不清楚,如果用考分衡量絕對不會有錯。當2006年義務教育實行全免費之后,公眾的教育支出卻逐年以很快的速度在增加,甚至超過國家對教育投入增加的速度。
我觀察的結果是,實現三個“無差別”是一種謊言,資源的差距是存在的,即便均衡也是暫時的,相對的,不均衡是絕對的。打破這種不均衡的重點在于教師的培養(yǎng),在于改善鄉(xiāng)村教師的待遇,在于制約民辦學校用高薪聚攏師資力量,從而成為盈利的機構。
教育行政部門所要做的事情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就拿鄉(xiāng)村教育來說,如果鄉(xiāng)村教育不再聘用特崗、支教、代課教師,更多的人就愿意在鄉(xiāng)村從教,城鄉(xiāng)教育資源的差距一下子就縮短了許多。
義務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不是培養(yǎng)“人上人”的教育,不能讓公眾用大量積蓄投資孩子的未來,孩子的未來需要通過成長實現他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家長的期許。
即使社會價值取向日趨多元,教育育人的宗旨也不能動搖。盡管部分發(fā)達國家的義務教育也有商業(yè)化的傾向,但我國不能,因為我國的法律是限制這種行為的。
總之,要不繼續(xù)擴大這種差距,那就要在提高教師的待遇方面作更多的投入,并且依法限制以盈利為目的的教育非法活動,這是均衡教育資源的根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