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艷婷
摘要:目的:觀察并分析加強心理護理在改善肺結核并發(fā)大咯血病人心理障礙方面的效果與價值。方法:選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間,住院部所收治的肺結核并發(fā)大咯血患者共計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shù)字隨機表方法進行分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處理,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之上加強心理護理。引入SCL-90癥狀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接受治療護理前、后的心理障礙相關情況進行觀察對比。結果:接受護理前,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各項心理障礙因子評分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接受護理后,實驗組患者各項心理障礙因子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加強心理護理對改善肺結核并發(fā)大咯血病人心理障礙有重要價值,可促進患者各種負面情緒的消除,使患者得到心理層面的滿足,積極配合治療,值得臨床重視。
關鍵詞:心理護理;肺結核;大咯血;心理障礙;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5-0199-01
為進一步展開對該問題的分析,本文選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間,住院部所收治的肺結核并發(fā)大咯血患者共計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下,對比心理護理實施組以及未實施組患者心理障礙情況,證實了加強心理護理的確切價值,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間,住院部所收治的肺結核并發(fā)大咯血患者共計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shù)字隨機表方法進行分組,對照組患者40例,實驗組患者4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為:對照組中,男性患者共計23例,女性患者共計17例,患者年齡在20~58周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41.3±2.5)歲;實驗組中,男性患者共計25例,女性患者共計15例,患者年齡在23~62周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42.7±1.8)歲。對照組、實驗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對比沒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抗結核治療,止血,補充血容量,缺氧患者及時補氧,咯血嚴重影響氣管暢通患者視情況給予鎮(zhèn)咳、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處理。
1.2.2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之上實施加強心理護理的相關措施。具體護理措施包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并正確認識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客觀的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病情狀態(tài)以及疾病的發(fā)展過程,提前向患者介紹治療期間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并就并發(fā)癥的產生原因,主要表現(xiàn),以及處理措施進行介紹,加深認識,消除患者對疾病的疑慮,穩(wěn)定患者情緒;其次,給予患者安全感以及精神上的關心,針對情緒緊張的患者可以通過音樂療法的方式舒緩患者壓力,耐心傾聽,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利用集中宣教的時間,主動向患者介紹治療效果良好,轉歸理想的病例,幫助患者樹立疾病康復的信心。與此同時,還需要將患者與危重癥患者隔離,避免危重癥患者的不良癥狀狀態(tài)對患者造成惡性刺激;最后,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及時預測心理變化發(fā)展趨勢,給予針對性的護理,調動家庭以及社會支持,消除患者孤獨感,使其能夠更加主動與積極的配合治療開展。
1.3 觀察指標:
引入SCL-90癥狀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接受治療護理前、后的心理障礙相關情況進行觀察對比。具體評估因子包括:軀體化、強迫癥、抑郁、焦慮、敵對、偏執(zhí)、恐怖、人際關系、以及精神病性。評分越低代表患者精神障礙越輕微,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精神障礙越嚴重。
1.4 數(shù)據(jù)處理:
實驗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錄入SPSS 17.0 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t檢驗,P<0.05作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準。
2 結果
接受護理前,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各項心理障礙因子評分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接受護理后,實驗組患者各項心理障礙因子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數(shù)據(jù)如附表1所示。
表1 對照組、實驗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后心理障礙因子評分示意表
組別 軀體化 強迫癥 抑郁 焦慮 敵對 偏執(zhí) 恐怖 人際關系 精神病性
對照組 前 1.6±0.2 1.8±0.2 3.2±0.4 3.5±0.2 2.5±0.2 1.9±0.1 2.8±0.3 3.0±0.2 1.9±0.2
(n=40) 后 1.4±0.1 1.6±0.2 2.7±0.4 2.3±0.1 2.2±0.1 1.8±0.2 1.7±0.2 2.6±0.2 1.8±0.2
實驗組 前 1.6±0.3 1.9±0.1 3.3±0.2 3.6±0.3 2.4±0.3 2.0±0.2 2.9±0.4 2.9±0.3 2.0±0.3
(n=40) 后 1.1±0.2 1.1±0.1 1.8±0.3 1.3±0.2 1.4±0.2 1.3±0.1 0.9±0.1 1.6±0.3 1.1±0.3
3 討論
肺結核患者在疾病發(fā)展期間容易出現(xiàn)并發(fā)性大咯血癥狀,大咯血癥狀的發(fā)生具有急促性以及危重性的特點[1]。若臨床不及時進行治療與干預,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癥狀,最終因失血過多或窒息而對生命安全產生不良威脅。同時,大咯血會對肺結核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嚴重不良影響,并造成質量效果不夠理想[2-3]。故而,對于肺結核并發(fā)大咯血病人而言,需要通過加強心理護理的方式來克服疾病影響下的心理障礙,使治療效果更加的理想。
加強心理護理的關鍵在于從護理人員的語言、行為、態(tài)度、表情等多個方面入手,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良性影響,使其在治療期間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當中。在心理護理中,要求護理人員通過語言、情感溝通等多種方式,主動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有渠道的開展心理護理,緩解患者各種負面情緒,提高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加強心理護理對改善肺結核并發(fā)大咯血病人心理障礙有重要價值,可促進患者各種負面情緒的消除,使患者得到心理層面的滿足,積極配合治療,值得臨床重視。
參考文獻
[1] 連永娥,高翠南,高燕波等.個性化護理對結核患者肺結核知識知曉率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0,31(15):1939-1940.
[2] 黃秀金,潘金香,馬燕霞等.呼吸功能訓練及咳嗽排痰對肺結核手術后患者療效的影響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2):38-39.
[3] 馮翠蓮,黃麗萍,曾華志等.全程護理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療效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2,33(13):2033-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