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 宿軍 馬麗霞
新生兒ABO溶血癥是一種同種免疫性的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母嬰的ABO血型系統(tǒng)不合導致。這種病癥的發(fā)病率較高,對機體造成嚴重影響,其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較強的毒性作用,且為永久性的損害,嚴重時還可能導致死亡[1]。血清膽紅素是衡量患兒溶血癥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大量的臨床實踐報道證實血清膽紅素對ABO溶血癥患兒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嚴重的損害,且臨床實踐表明其能夠得到積極的預防和控制[2]。本研究對30 例新生患兒進行心肌酶和血清膽紅素的檢測,并分析兩者之間的變化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收集本院新生兒科于2010年4月-2012年5月所收治的ABO溶血病新生兒30 例,其中,男18例,女12 例;日齡在23 h~6 d,平均為(2.51±1.32)d;隨機抽取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兒30 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7 例,女13例,日齡為1~6 d,平均為(3.34±1.33)d。兩組的一般資料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嬰兒均抽取3~5 ml的不抗凝血,進行分離血清處理,然后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測定血清中的膽紅素,包括間接膽紅素(IBil)、直接膽紅素(DBil)和總膽紅素(TBil)。同時檢測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谷草轉(zhuǎn)氨酶 (AST)和乳酸脫氫酶(LDH)。觀察患兒是否存在心臟受損癥狀。如發(fā)紺,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急促,呼吸頻率達到50 次/min以上,多汗,喂養(yǎng)困難,嚴重時可能出現(xiàn)心力衰竭等癥狀;體癥,主要表現(xiàn)為心率增快,心臟出現(xiàn)雜音,心音增強或者低鈍等。對患兒進行心電圖檢查和胸片檢查,觀察是否有異常狀況。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 和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用直線相關分析心肌酶與膽紅素的變化關系,并以相關系數(shù)(χ2)來表示分析結果。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心肌酶譜及膽紅素的檢測結果比較 觀察組30例患兒中心肌酶及膽紅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心肌酶譜及膽紅素的檢測結果比較(±s)
表1 兩組心肌酶譜及膽紅素的檢測結果比較(±s)
指標 心肌酶譜CK-MB (U/L)CK AST LDH 膽紅素IBil (μmol/L)DBil TBil對照組 14.29±5.19 148.45±25.81 28.19±14.33 172.01±38.07 16.61±4.69 3.39±1.58 20.11±5.63觀察組 35.93±12.90 456.89±223.11 46.33±18.47 570.79±156.75 177.15±54.81 13.89±3.60 192.10±57.02 t值 9.92 8.96 4.49 16.04 19.09 17.01 19.57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2.2 觀察組治療后心肌酶與間接膽紅素的變化情況 對本組30 例患兒的IBil與心肌酶的各項指標進行線性分析,其中Ibil指標CK-MB為-0.232,CK為-1.84,LDH為-1.147,AST為-0.228。結果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不存在直線相關的關系。
2.3 其他 觀察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觀察組30 例患兒中均未發(fā)現(xiàn)發(fā)紺、喂養(yǎng)困難、呼吸急促、多汗、心音增強或低鈍、心率增快、心臟雜音等癥狀。心電檢查以及胸部X線片檢查均未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癥狀。出院前再次復查心肌酶CK、CK-MB均較前有明顯下降。
新生兒ABO溶血病主要是由于紅細胞溶解破壞所致,而紅細胞溶解有將導致血清中的IBil含量增加。新生兒ABO溶血病發(fā)病率較高,且可能會導致心、腦、腎、肝等器官的損害。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心肌損害癥狀主要表現(xiàn)在心電圖、心肌酶譜、心臟功能等的變化[3]。近年來,人們對于IBil是否會導致心肌損害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目前判斷心肌受損的主要測定指標為心肌酶,包括CK-MB、CK、LDH及AST[4]。其中AST在肝細胞以及心細胞中含量加大,而LDH在紅細胞、心肌、肝臟及肌肉中廣泛存在,CK則主要存在與骨骼肌和心肌中,在平滑肌細胞和腦細胞中的分布也比較廣泛;CK-MB則主要成分布在心肌細胞漿中,在心肌以外的細胞中幾乎不含有[5]。當心肌細胞受損時,細胞膜的結構被破壞,導致細胞膜的通透性發(fā)生改變,此時,心肌酶能夠釋放入血。因此血清中CK-MB的增高,可以叫特異性地反映心肌受損程度。本研究中,觀察組30 例患兒的血清膽紅素以及心肌酶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的增高(P<0.01)。而對觀察組患兒的IBil和心肌酶各項指標進行直線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兩組間不存在直線相關性。對觀察組患兒進行心電檢查以及胸部X線片檢查,未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現(xiàn)情況。由此可見,本組患兒心肌酶異常增高的原因可能是紅血細胞破損所致。
目前,ABO溶血癥患兒血清中的高膽紅素造成心肌損傷的原因以及致病機制等都還有待進一步論證,而對所有患兒進行心電檢查和胸部X線片檢查均無異常現(xiàn)象,因此,僅僅憑借心電圖無法準確地判斷心肌損害。對ABO溶血患兒作心肌酶譜檢測可以及早地發(fā)現(xiàn)患兒出現(xiàn)心肌損害,有利于合理地選擇治療方案和指導治療,且臨床預后良好。
[1]楊慧敏,徐春泉.新生兒ABO溶血癥膽紅素與心肌酶檢測結果分析[J].浙江實用醫(yī)學,2009,14(1):53-54.
[2]黃健瑜.活動性巨細胞病毒感染嬰幼兒心肌標志物及心肌酶檢測的臨床意義[J].廣東醫(yī)學,2009,30(5):780-781.
[3]陳全景,王春暉.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心肌酶檢測臨床評價[J].山東醫(yī)藥,2007,47(19):149-150.
[4]王輝,李勤,龔志偉,等.72 例新生兒窒息心肌酶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8,12(9):1165.
[5]黃瓊堅.新生兒黃疸與心肌酶檢測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