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英
星期天,小豬兄弟倆一起幫豬媽媽打掃衛(wèi)生。豬媽媽清理出一些廢品,賣了7元錢。豬媽媽對孩子們說:“這錢就給你們兄弟倆做零花錢吧。你們把自己的儲蓄罐打開,數(shù)數(shù)有多少錢?”兄弟倆一數(shù),哥哥有16元,弟弟有13元。豬媽媽問道:“這7元錢該怎樣分,你們倆的錢就一樣多了呢?”
不一會兒,豬弟弟就想出了辦法:“哥哥比我多3元,先把這多的3元錢拿出來和賣廢品得到的7元錢合起來,即3+7=10(元),再把這10元兩人平分,每人可分到10€?=5(元),這樣每人就有13+5=18(元)。我原有13元,應分到18-13=5(元);哥哥原有16元,應分到18-16=2(元)。”
聽完弟弟的分法,豬哥哥也想到了一種分法:“弟弟比我少3元,先從賣廢品的7元中拿出3元給弟弟,這樣我們就一樣多了。再把剩下的7-3=4(元)錢平均分給我倆,每人分到4€?=2(元)。因此,弟弟應分到3+2=5(元)錢,我應分到2元錢?!?/p>
豬媽媽聽了他倆的分法,滿意地點點頭,說:“你們倆真聰明。媽媽也有一種分法:你們倆的錢和賣廢品的7元錢合在一起有7+16+13=36(元)。把這36元平分給你們,每人是18元,所以弟弟應分到18-13=5(元),哥哥應分到7-5=2(元)。我們?nèi)齻€人雖然分法不同,但結(jié)果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