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
摘 要:物理在高考理科綜合試卷中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學生不僅要打好基礎,更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及解題技巧,方能在高考中發(fā)揮出較高的水平。
關鍵詞:物理高考;復習策略;戰(zhàn)略戰(zhàn)術;應試心理
上高三的時候,老師就給我們說過一句話,叫“戰(zhàn)略上輕視,戰(zhàn)術上重視”。以前不明白什么意思,當了幾年老師后身心都有體會。另一句話是“動腦、動手,不動心”心主神志,一些學生由于壓力過大,反而出現(xiàn)神經衰弱的現(xiàn)象,這不論是當老師還是當學生都會遇到的情況。
筆者從這幾個方面去探討一下高考的復習,一點拙見,望其他同志提出寶貴經驗與批評。
一、“戰(zhàn)略”
因為物理高考知識點很多考綱要求是運用等級的。換句話說,就如同魯班,不但會熟練使用鋸和斧子,更重要能打造或創(chuàng)造新的房屋,也就是技能與技巧的要求,知識能夠傳授,而技能和技巧只能是平時訓練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性更需要一時的“靈感”。這樣平時三年沒用功的學生只能望而卻步了。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基礎一般,卻又非常用功平時,這也是我這篇文章針對的學生。對于這部分學生,普遍感到壓力巨大尤其摸底考試后更是對自己的成績不理想,首先要戒急戒躁,點滴積累。但要輕視高考,輕裝上陣,這點對家長更是要求如此,況且“一考定終身”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所以,家長這時候的心理暗示也很重要。有一次摸底考試,剛考完數(shù)學,一道題考生以為做錯,交卷前劃掉了,回家后父母求全責備,影響了第二天理綜的考試。成績甚至還不如平時的排名。
二、“戰(zhàn)術”
一般地區(qū)的理綜是150分鐘300分,比起語文數(shù)學等科目尤為緊張,這點要求學生的熟練程度比數(shù)學更高,也是影響高考總分最大的一門。我始終認為與其泛泛看100道題,不如靜下心來親自做一道題,有句話“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是這個道理?;貞浳腋呖寄悄辏嗬锍煽儏⒉畈积R,有的后來上了北京大學等名校,老師就告誡我們,有的學生一節(jié)課能做30道題,有的學生只能做10道題,只要慢慢做,都會有收獲。把重點放在基礎稍微難點的題目上,高考畢竟是選拔性考試,脫離基礎,也就脫離了考綱與教育方針相悖,全是基本知識點就沒了選拔性,也失去了意義,所以更多的是以基礎知識為載體的能力和技巧以及熟練程度的較量。另外,題海戰(zhàn)術不完全可取,一些考生只為最求偏題難題,怪題,基礎的題目反而準確率并不高。有同學可能說只看課本看不到什么知識點,我只是想對這樣的同學說,對知識點的理解還不夠深刻。“依剛靠本,夯實基礎”始終是我們追求的,所以這里要求學生,做題累了看課本,看課本后再做題,循序漸進。
最后我淺談一下物理知識點的考查,第一是基礎知識。筆者是一位2010年左右的年輕教師,這里就不方便留下聯(lián)系方式了,我曾幽默地告訴學生,第一本書必修一都是講的直線運動,重點是運動和力的結合,也就是牛頓第二定律,關鍵是對其認識、認識,還是認識。所以,高中物理對量的矢量性要求的別明確,也當然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不可忽略的要素,對牛頓第二定律的認識很重要,也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點也是方向性,其中一道選擇題,“一個小球撞在墻上,被彈回,墻對球平均作用力的方向?如右圖”作用力我只能說這個學生對矢量性認識還不夠深刻。同樣的情況表現(xiàn)在力的平衡問題,小船過河,以及電場強度的處理,所以,對矢量的學習好像掌握了一門高中物理學科的必備的工具。必修二,兩個關鍵點,一個是曲線運動,一個是動能定理。曲線運動兩個比較簡單的運動,一個是圓周運動,一個是平拋運動,這里有個小的高潮就是萬有引力與航天,以前出大題的地方,因為理綜比較緊湊,題目要少,分數(shù)要大,后面還一個洛倫茲力在磁場中的運動。所以,只能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xiàn)了??v觀這些年試題并沒太多新意。動能定理部分,我比較推崇,因為動能定理的應用太廣泛了,包括曲線、變力等問題,同一個問題只要機械能守恒定律能解決的,動能定理一般都能解決,所以,我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動能定理,而對機械能守恒只是牢牢地掌握概念,以免混淆。
選修3-1,電:靜電,電流,和電動。選修3-2的主要內容是發(fā)電和輸電。學生有最基本的框架復習起來就不會亂,像“電場強度,閉合電路歐默定律,楞次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是復習的重中之重。
對于選做題部分,大部分學生有的甚至選擇放棄,我說這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因為選做題部分很多是和大學學科的交匯點,這一點來講必須要學習,另外,幾乎全部是《考綱》1級要求的,也就是了解層次,這一點只要識記往往就能得分。像“熵增加原理”同學們一看就懵了,其實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微觀解釋與統(tǒng)一。而第二類永動機的不能存在又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兩種表述的現(xiàn)實版。
平時學生們學習的很多很瑣碎,到了高三下半年必須形成學科的體系和網略,理綜一份課300分,150分鐘的考試時間,縱觀這些年高考對數(shù)學知識,綜合知識要求也比較高。復習起來切不可西瓜、芝麻一起抓,這一點老師的主導和引導能力尤為重要,所以,高考雖說是考學生,但更是對教師的一次檢閱。
習書記說:“怎么打仗兵就怎么練。”這句話深刻,而又是實踐性得出的結論,復習過程更不能紙上談兵,對于理綜必須像高考一樣真實的模擬,畢竟三門課,時間太短綜合性又太強,必須提高迎戰(zhàn)能力,和跨學科的學習。在臨戰(zhàn)狀態(tài)下有時對于壓軸題,前一二問是對基本知識點的考查,不可放棄。有些題目在做題過程中該舍棄就舍棄,那些題目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爭取,是臨近高考模擬試題訓練中必須自我總結的經驗和教訓。解決和時間在學科之間的分配,如何提高總分數(shù)也是練習中需要注意的。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第二中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