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思
      ——美國新品格運動的啟迪

      2014-06-13 04:43:22黃靜瀟
      關鍵詞:社群品格價值觀

      黃靜瀟

      (廣東科貿職業(yè)學院 思政部,廣東 廣州 510430)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其中包括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在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意識多元多變的情形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明確提出對于高校青年形成共同理想,促進青年全面發(fā)展并集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但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提高高校德育的實效性。美國20世紀80年代掀起的新品格教育運動就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借鑒和啟示。

      美國的新品格教育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tǒng)品格教育的復興,同時借鑒吸收了現代相對主義和過程主義德育模式中一些科學合理的成分,從而成為當今美國學校道德教育占主導地位的、最具有合理性的新型道德教育模式,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托馬斯·里克納(Thomas Lickona),貝內特(William j.Bennett)。在這場新品格教育中,美國教育者以示范、實踐、文學等傳統(tǒng)品格訓練方法為主,把幫助受教育者塑造良好品格作為目的,使他們注重品格教育的操作性和實踐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推動學校品格教育的開展上,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最大限度地塑造學生品格。

      一、新品格教育運動的實踐

      (一)有效的教育手段——“灌輸”

      美國的當代品格教育在實施手段上主要采取“灌輸”的方式以促進學生的靈魂轉向。主要包括示范(example)、解釋(explanation)、激勵(embrave)以及環(huán)境(environment)[1]。

      品格教育的倡導者們認為,教師應該重視榜樣的力量,經常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學生做好的榜樣和示范。同時反思自己平時是否按照核心的德目或者價值觀在生活,是否表現出良好的習慣,有沒有喚起學生的德性,學生是否會以老師為榜樣并在生活中形成習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中的“敬業(yè)”一詞為例,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告訴學生敬業(yè)的重要性,教育學生在工作崗位上要踏實肯干。但有時候教師又會倦怠,對自己的工作敷衍了事,覺得一堂課而已沒什么大不了。這種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無疑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久而久之,學生也會慢慢產生馬虎應對的習慣。

      解釋也是品格教育者們所關注的一個方式。教育者應當向學生解釋何為良好、正確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重要的原因。這并不是說要把道德的規(guī)范條例硬塞進學生的腦袋,而是要利用師生之間的對話使學生明白這些道德規(guī)范意味著什么,讓他們真正成為有德性的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學生們解釋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應向學生做出正確的解讀,聯(lián)系社會現狀,通過師生間的對話討論,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并在平時的生活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講到激勵,很多人都會想起幼兒園的小紅花,小糖果。我們都明白激勵在教育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也是如此。品格教育中的激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挫折和缺點的誠懇規(guī)勸,二是對優(yōu)秀的期待。激勵的形式也并不單是實物上的獎勵,還有言語上的支持和鼓勵。大學生有其自身的行為特點,性格相對獨立、有自己的獨特觀點、沖動、富有激情,面對成績會沾沾自喜,教師就要及時地通過規(guī)勸提出忠告;當他們遭遇挫折時又會顯得垂頭喪氣,這又需要教師帶給學生鼓舞和希望。此外,“期待”也是品格教育者們極為推崇的一種道德教育手段。他們認為,教育者通過正確的教育期待可以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極大的發(fā)揮?,F實生活中,大學生不僅經常會受到自己身邊事的影響,還會受自身感興趣和有推動力的事物的影響。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心態(tài),促進其德性的養(yǎng)成。

      品格教育者除了重視上述幾個方面之外,還特別強調的一點就是環(huán)境。他們認為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都應該成為品格教育的社會環(huán)境。在這些環(huán)境中,學生是否尊重教育者,教育者是否尊重學生,學生之間是否相互尊重,都對學生德性品質的養(yǎng)成有重要意義。教師不能僅僅通過要求來獲得學生的參與,還必須通過各種道德情境和環(huán)境來指導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道德潛能,促使他們在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形成德性的品格。我們在高校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應如此,應當注意各種環(huán)境的營造,與家庭和社區(qū)聯(lián)合起來,讓學生在各種環(huán)境中深刻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引導他們自覺履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全方位的資源整合——“道德社群”

      在上述實施手段的基礎上,引出美國品格教育運動中又一個值得我們借鑒的重要內容:道德社群(moral community)的構建。所謂道德社群,是指一種德性共識主導的、具有同質性的關系網絡或實體組織。社群是人的生活意義和道德的源泉,也是人踐行德性或形成品格的場所。品格教育就是個人在適應其所在社群的生活過程中,通過社群的影響和教育的引導,對社群的道德規(guī)范進行理解、體驗和踐行,內化為個人的德性或品格,成為社群的成員[2]。

      為了有效地實施品格教育,美國人把可利用的資源進行了整合,構建了一個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的單體道德社群和學校與家庭、社區(qū)三方合作的道德社群,兩者結合成為一個道德社群系統(tǒng),這樣就將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都納入了品格教育的范圍之內。這種方式既可以關注到學生所在學校品格教育的環(huán)境,又涵蓋了校外的環(huán)境,使教師、學生、家長和社區(qū)都參與到其中,將品格教育情境化,讓學生在理解、體驗、踐行所要求的價值和德性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身的德性品質。

      1.單體的道德社群

      單體的道德社群包括學校道德社群、家庭道德社群及社區(qū)道德社群。學校道德社群,即在學校所要求的價值和德性統(tǒng)攝下融合學校的情境,包括班級道德情境、校園物質情境和人文精神情境等,也就是要求用整個學校來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拿班級道德情境來說,美國一些學校將品格教育與學術課程進行整合,構建課堂德育情境。學術課程是品格教育的基礎,學生通過學術課程的學習來理解各種價值和德性。比如杰弗遜教育中心的課程就致力于教授跨越倫理、文化和宗教界限的普遍價值,包括開設短期易學的周課或張貼以美德為主題的教室宣傳畫[3]。另一種整合方式就是通過各種學習策略,包括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師生關系等,讓學生通過學習活動體驗和踐行所學的價值和德性。比如,當時流行的評定包、檔案袋等教學評價策略,檔案袋內收集了包括學生不斷進步的作品和成果,學生對自己作品的反思以及評價都記錄在檔,這樣在幫助學生取得學習成績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負責、勤奮等德性的養(yǎng)成。此外,美國還非常注重營造學校的物質情境來促進學生品格的發(fā)展,比如懸掛各種旗幟、標語來宣傳價值和美德,要求統(tǒng)一著校服,印發(fā)報紙、紀律手冊等出版物引導學校輿論,同時還注意人文環(huán)境的營造,比如校長、教職員工的引導和示范,學校的各種服務活動,學校的集會、儀式等,都讓學生在校園交往中真切體會并自覺履行核心價值觀。

      家庭教育在學生德性品質養(yǎng)成方面無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言行方式,道德品性的形成無形之中都會受到家庭的影響。品格教育者們也意識到了家庭的重要性,他們強調每個家庭都應當營造一種和睦融洽的教育氣氛,努力構建一個文明、體貼、充滿愛心的家庭。

      社區(qū)道德社群的構建也同樣受到品格教育者的關注。社區(qū)的道德社群一般通過實施社區(qū)服務計劃來實現,例如廢物回收,為遇到生活困難的人捐款、捐物等等,包括其他一些社群活動,提倡為社區(qū)服務,為他人做好事以使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社區(qū)的溫暖。這些活動也都會對青年人品格的塑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學校與家庭、社區(qū)三方合作的道德社群

      美國的品格教育非常注重學校、家庭與社區(qū)之間的合作,他們倡導應構建一個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組成的道德社群系統(tǒng),形成一個互動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學校、家庭、社區(qū)鄰里、地方政府、社會組織等聯(lián)合起來,通過社會活動、媒體傳播、社會交往等途徑促進學生的道德發(fā)展。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所中學與家庭、社區(qū)開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活動,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設立少年中學,提供各種球類、撲克、跳舞等活動,設置中心監(jiān)護人,為學生建立了一個安全的課余活動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之間友愛、互助、尊敬、關心等品質。再如,抵制毒品計劃。向學生教授有關毒品、酒精、煙草等的危害及其防御途徑,每周請警官來與學生一起就餐,進行非正式會談,幫助學生學會自愛。另外,一些社區(qū)還會組織周末的家長教育計劃,由一些社區(qū)領導人以討論會的形式與家長共同探討家教問題[3]。托馬斯·里克納用一個表格(見表1)來表現學校與家庭、社區(qū)之間的協(xié)作[4]。

      表1 美國學校、家庭與社區(qū)協(xié)作示意圖

      續(xù)表1 美國學校、家庭與社區(qū)協(xié)作示意圖

      (三)社會保障的支持[4]

      1.政府

      在美國聯(lián)邦政府及一些政府官員、國會議員的支持下,美國的新品格教育運動得到了蓬勃發(fā)展。

      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克林頓在其發(fā)表的《國情咨文》中就明確指出,“學校必須有品格教育;我們必須將兒童培養(yǎng)成好公民;我們必須繼續(xù)改善校園內的秩序和紀律;社區(qū)要支持學校推行校服、利用作息時間來強化曠課制度、開除課堂上調皮搗蛋的學生,決不允許學校里有槍支和毒品”[5]。1994年,克林頓和國會批準了聯(lián)邦教育部的“品格教育領航員合作伙伴撥款計劃”(Partnerships in Character Education Pilot Project Grant Program),設立了品格教育專項資金——“改善教育基金”(Funds of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FIE),加利福尼亞州、愛荷華州、新墨西哥州和猶他州等四個州成為第一批資助對象,次年又擴展了對另外8個州的支持。比如,在明尼蘇達州利用該項基金實施的Community Voices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Project項目是由明尼蘇達州教育部門、該州的大學中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合作進行的。該項目采用學徒模式的教學法,將品格技能的發(fā)展與課程教學整合起來。他們?yōu)榻處焸兲峁┱n堂活動的指南和各種課堂設計的方案,這些方案并不是一套現成的課程,而是為教師提供靈活的指導方針,使學生能夠在達到學習成績標準的同時,促進道德技能的發(fā)展[6]。

      美國政府還推行了各種獎勵計劃,如1985年時任教育部長的貝內特提出了“藍帶學校頒獎計劃”(the Blue Ribbon Award Program),目的是獎勵那些既能發(fā)展學生基本技能和學科知識,又能發(fā)展學生良好品格的學校。獲得“藍帶學?!?Blue Ribbon School)稱號是美國中小學取得品格教育成功后獲得的最高榮譽和獎勵。進而又開展了“不讓一個兒童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的學校認證計劃,推動了對學生品格教育的進一步深入。

      2.民間機構

      不僅政府重視品格教育,當時的民間組織也大力推行品格教育。例如“品格關注聯(lián)盟”(Character Counts Coalition)就號召學校培養(yǎng)學生的六種基本品德:信任、尊重、責任、公正、關心和公民權利與義務。當時的“品格教育伙伴組織”(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還倡導了一項“關心社群”(the Community of Caring)計劃,在學校創(chuàng)建一個關心和負責的道德社群,引導學生理解他們的價值和行為,開展關于道德價值和行為的自由討論,并聯(lián)合家庭參與到學校教育和社區(qū)服務中來。品格教育運動的倡導者托馬斯·里克納還成立了一個“第4R和第5R中心”(Center for the 4th &5th R’s)。這個中心主旨就是在注重對學生的閱讀(Reading)、書寫(Writing)和算術(Arithmetic)等“3R”教學的同時,還應該強調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Responsibility)和尊重(Respect)。

      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探索教學方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按照以往的教學經驗,對于如何讓大學生理解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會在課堂上給學生做一個詳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解讀,包括其內涵、外延、相互關系、重大意義等,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結合實際情況談談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種方法說起來不錯,如果教師精心準備的話,甚至可以作為一次非常成功的公開課來展示。但是,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來說,是否真的明白了核心價值觀并能夠自覺履行,就很難介定了。所以,授課并不難,難在能否深入人心。

      品格教育中的一些做法給了教師一個思路:示范和激勵。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是應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存在與意義,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并不是讓教師去做那些“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感人事情,而是要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滲透這些價值觀,在耳濡目染之下,學生自然會自覺地運用這些價值觀去衡量生活中的人和事,做出自己正確的行為。比如,教師用文明的言行和友善的態(tài)度與學生打交道,與大家平等自由地談論關心的話題,師生可以就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考試方式、評分標準進行探討,最后教師公正地給每位學生打出成績。處理任何問題都把民主放在第一位,這樣才能達到和諧的效果。只有教師理解了這些價值觀,并且用心地去履行,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也就不是什么難事了。

      而當某天你發(fā)現你的學生在某件事情上做得很棒的時候,別忘了激勵。即使是大學生也會為教師的每一次鼓勵而開心。不論是口頭的表揚還是實物的獎勵,或者是言語的真誠鼓勵、期望或忠告,這些都是激勵的方式。大家都知道激勵的作用,卻很少有人真正用心去使用這個方法。有的教師表揚學生的時候,甚至連學生的臉都不肯看一下,隨便說幾句,草草收場。或者表揚的話都是泛泛而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語言,沒有一點針對性,這樣敷衍的話語不僅不起作用,甚至有時會讓學生產生厭惡情緒而放棄自己的德性行為。

      (二)注重道德實踐,達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

      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兩張皮的問題一直被熱議,卻始終無法解決。到底應該實踐什么,并且如何實踐,才能達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一般來講,按照實踐的場所可以把道德實踐分為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兩種。如何分類并不重要,關鍵是具體的實踐內容。課內的實踐不外乎演講、辯論、討論、角色扮演等等,課外實踐一般也是去一些革命圣地或者博物館參觀,去敬老院探望老人,或者義務修理電腦等活動。

      我們往往會發(fā)現,這樣做的結果,要么就是學生感覺很無聊,沒精打采,要么就是當做外出游玩,去考慮其他事情了,已經失去了教育者所想要達到的對學生們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初衷。研究了美國的品格教育運動后,我們發(fā)現道德實踐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既然是道德實踐,那么就應該讓學生真正地去實踐,而不是像跟風一樣走馬觀花。高??梢詫W習美國的做法,與家庭和社區(qū)聯(lián)合起來,形成一個長效機制,讓學生們可以從校園中走出去,看看外面的真實世界。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假期的時間,讓學生回到家鄉(xiāng)感受父母一日勞作的不易;或者建立家長聯(lián)合會,定期邀請家長來學校和學生們交談;還可以利用社區(qū)的資源,與社區(qū)合作,讓學生為附近的社區(qū)做一些文化服務。學??梢詾槊總€學生建立德育檔案,學生的實踐活動都會記錄在案,并作為學生畢業(yè)的必要條件。只有把學生的道德實踐做實,讓學生把這些道德的認知逐漸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那么良好的德性也就逐漸會養(yǎng)成,知、情、意、行也就得到了真正的統(tǒng)一。

      (三)整合道德資源,校園的一切都負有教育的責任

      不是只有教師才對道德教育負責,校園里的一切都應該對道德教育負責。尤其是大學生,學校是他們生活、學習的場所,就像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卻比社會多了教育的責任。因此,高校的領導、教職工都必須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道德教育不僅僅只是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工作。真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整合校園里的一切資源,包括一草一木、一樓一景、規(guī)章制度、管理模式、教職工的工作風格等等,把它們都變成道德教育的資源。我們要學生文明,卻會雇傭滿口粗話的宿舍管理員來看管宿舍樓;我們要學生友善,學生卻要面對冷臉的行政辦公樓里的教工;我們教育學生要遵紀守法,卻經常會碰到學校大會上領導姍姍來遲。因此,要真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全方位地實踐,不是只在課堂上對著學生說說而已。很多人出了國門就很自覺地跟著外國人排隊購物、上車,而一回到國內馬上恢復原狀,大聲喧嘩、插隊,周遭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行為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重視校園這個隱性的課程資源,讓學生處于處處體現著核心價值觀的氛圍之中,那么其也就很自覺地朝著道德的方向前行了。

      參考文獻:

      [1] 楊韶剛.西方道德心理學的新發(fā)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61-269.

      [2] 鄭富興.論美國新品格教育的“社群化”特征[J].比較教育研究,2004(11):85-90.

      [3] 鄭富興.德育情境的建構——美國20世紀90年代中小學校的品格教育實踐[J].比較教育研究,2001(4):29-35.

      [4] 陳海青.德性視域下的美國當代品格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大學,2012.

      [5] William J.Clinton.Address Before a Joint Session of the Congress on the State of the Union[EB/OL].[1997-02-04].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pid=53358.

      [6] 郝 杰.道德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美國“社群聲音與品格教育項目”(CVCE)[J].外國教育研究,2013(9):59-65.

      猜你喜歡
      社群品格價值觀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中華品格童話故事》
      《中華品格童話故事》
      《中華品格童話故事》
      《中華品格童話故事》
      社群短命七宗罪
      現代家電(2019年4期)2019-06-12 15:59:52
      知名企業(yè)的價值觀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學習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母嬰電商的社群玩法
      德化县| 东山县| 平南县| 双峰县| 林甸县| 花莲县| 碌曲县| 利津县| 稷山县| 东兰县| 桦甸市| 手游| 章丘市| 延安市| 武夷山市| 小金县| 白山市| 宝应县| 乐昌市| 华池县| 讷河市| 宁陵县| 清镇市| 博野县| 托克逊县| 浮山县| 平湖市| 平舆县| 云安县| 留坝县| 平安县| 辽源市| 墨竹工卡县| 正定县| 朝阳区| 康保县| 铜梁县| 小金县| 满洲里市| 乌拉特中旗| 武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