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芬芬
《語文課標標準》明確規(guī)定:小學第一學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然而,低年級學生識字量不多,書面閱讀能力差,對閱讀缺乏興趣,根本無法達到課標要求的閱讀量。在小學低段,孩子的思維是一種具體形象性的思維,是一種表象的思維。例如:一年級的學生剛學會拼音,閱讀較長的故事類的書籍會遇到障礙。而繪本以畫為主,字少但畫面豐富,以畫傳達故事情節(jié),比一般純文本更能激發(fā)興趣,也更符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習慣。
繪本導讀課的開展,現(xiàn)如今也像課堂閱讀教學一樣,在不斷的探討和摸索中逐漸走向理性和成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忘卻主題教育的使命,靈動地運用“悅”“猜”“讓”的“三字經”策略,才有可能真正達到推廣繪本閱讀的最終目的——讓兒童在早期閱讀中獲得美妙的體驗,并踏上快樂的閱讀旅程。
一、“悅”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初入校門的低年級孩子來說,學語文,怎么學?一無所知,對學習大多是憑興趣。因此,激發(fā)學習興趣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其次,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面對長篇的文字容易產生恐懼及排斥心理,他們更喜歡色彩鮮艷的圖畫,通過欣賞一幅幅精美的圖畫讀懂故事內容。圖片美輪美奐,人物栩栩如生,細節(jié)獨具匠心的經典繪本無疑是最佳選擇。當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植物以色彩鮮艷的圖畫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出來并演繹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時,他們會愛不釋手。這樣一來學生閱讀的興趣有了,就能比較積極主動地、輕松地閱讀,快樂地走進文本,即“悅”讀。
繪本閱讀符合學生的天性,學生在“悅”讀中逐漸提高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起對閱讀的興趣,對美的感受力,豐富的想象力,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能力,以及樂于學習語文的情感。
二、“猜”讀
“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認為,繪本最為吸引兒童的是它可以引導他們踏上有趣的發(fā)現(xiàn)之旅。繪本是用圖畫或圖畫加文字來敘述故事的書,其內容具有一定的跳躍性,圖與圖之間也留有大量空白。同時圖畫的直觀形象省略了大量文字語言。這些,為學生的想象留下了巨大空間。的確,繪本為兒童提供了豐富的意象,可以激發(fā)兒童猜測、想象、創(chuàng)造的靈感。
例如《想吃蘋果的鼠小弟》,高高的樹上掛著大大的紅蘋果。鼠小弟好想吃。看到其他的動物一個個使出自己的本領摘走蘋果,鼠小弟羨慕地想:要是像鳥兒一樣能飛,像猴子一樣會爬樹,像……該有多好啊!它學著小鳥的樣子飛,可是飛不起來;學著猴子一樣爬,可是爬不上去……海獅來了,鼠小弟懊惱的一連串反問海獅是否會這個,是否會那樣,結果海獅都說不會,但是他說他有一個本領……此處,故事自然用了一個省略號,讓學生猜測,故事會怎么發(fā)展下去呢?
想象原是繪本的特質,繪本的故事與圖畫會自然引發(fā)孩子們的幻想,令他們浮想聯(lián)翩,“猜”更是孩子們的拿手好戲,他們簡直都是奇思妙想的天才。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孩子們充分交流他們的大膽想象,能極大地滿足孩子們愛幻想的心理,同時能鍛煉其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造力。
三、“讓”學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任務是“讓學”——“他得學會讓他們學”。教師在課堂中開展繪本導讀,目的不是領著學生讀幾本書而已,而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引領學生學會一些閱讀方法,最終為獨立閱讀與終生閱讀打下基礎。
譬如,孩子們讀完《鼠小弟的小背心》這本書,當《鼠小弟的小背心》的幽默、風趣及書中塑造的全新的鼠小弟形象深深吸引學生之時,我及時抓住契機,告訴學生:“中江嘉男與上野紀子夫婦創(chuàng)作的“可愛的鼠小弟”系列,自1974年問世以來就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此系列獲得了日本圖書館協(xié)會好繪本獎、日本講談社出版文化繪本獎、厚生省兒童福祉文化獎等最高獎項,不僅是日本繪本的巔峰之作,而且是世界繪本經典中的經典。如《鼠小弟鼠小弟》、《想吃蘋果的鼠小弟》和《鼠小弟的背心》等,小朋友們如果感興趣的話,課后可以讀一讀其他幾本書,看看鼠小弟身上還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噢!”
繪本閱讀無論在課內進行還是課外自由閱讀,教師都應在課內為孩子們搭建交流、展示、分享的舞臺。讓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分享的快樂,激發(fā)他們愛讀書的情感,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獵取知識,使他們逐漸把閱讀作為快樂童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繪本猶如一粒幸福的種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開出美麗的花朵。小繪本,大世界。閱讀是一件幸福無比的事,繪本閱讀的世界是有趣、快樂、充滿魅力和感動的世界。運用“悅”“猜”“讓”的“三字經”繪本教學策略,將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讓孩子在小小的繪本閱讀中看到一個五彩的世界,并踏上快樂的閱讀旅程。